第四百一十六章 開墾

bookmark

皇帝哪兒都想打的態度與暢想並未持續幾天,北疆的戰報便接二連三地發至紫禁城電報室。

起初皇帝越看越樂,高興到平日裡最厭煩的拼刺項目,都願意找人練了。

萬曆喜歡軍事,不單親自掛帥操練軍士,個人訓練也抓得很嚴。

打拳也好、放銃開炮也罷,儘管有時候跑的累了會偷偷懶,但他的各項軍事技能考覈仍然要勝過北洋軍,僅次於錦衣衛中少數佼佼者。

北洋旗軍的步兵軍事技能訓練纔不過一年半,加上駕馭戰艦、爬桅杆、武裝泅渡等海上項目也才滿打滿算兩年,錦衣衛並不輪換,同樣的軍事技能他們已經練了近四年。

而皇帝,皇帝是五年前迷上體能訓練、鳥銃射擊也已經有四年了,大明的各項制式裝備他比老兵都如數家珍。

唯獨,萬曆不喜歡拼刺——沒有旗軍敢用長矛或加裝木質銃刺的鳥銃捅他。

但現在就算讓皇帝去和旗軍進行最無聊的拼刺、格鬥,他都打得津津有味,因爲兀良哈三衛,服了。

跟着戚繼光打下大寧城、懾服三衛的戰報一道送來的,是泰寧衛、朵顏衛、福餘衛共同獻上的烏梁海地形圖。

輿圖由戚繼光部下軍校測繪,涵蓋三衛直接控制及戚家軍所能進攻到的一切土地,扼住大鮮卑山南部缺口,分出關衛軍入駐各城,並引兵西走,於哈剌孩衛故地擊潰土蠻及喀爾喀部聯軍,將其殺得四散而逃。

土蠻軍仰仗大軍,分兵數道齊進,欲襲戚家軍各路兵馬,結果爲戚家軍三路全破,一戰致使土蠻汗庭威嚴掃地,就連呼倫河、捕魚兒海附近那些根本連戚家軍影子都沒見過的部落競相歸附。

另一邊讓皇帝高興的是,遼東的李成樑終於捨得挪窩了——在此前戚家軍長達數月反覆進行着行軍、交戰、再行軍、再交戰這樣的循環,而遼東的李成樑部出兵後,則沒完沒了重複着:行軍、發生意外、解決意外、繼續行軍、繼續發生意外這一情況。

似乎直至看見戚家軍取勝來得太過輕巧,這才發兵向周圍尚未歸附的韃靼、女真諸部加以懾服、進攻、收降等作爲。

這一點上,李成樑要比戚繼光有太多優勢了。

戚繼光是兩眼一抹黑,出塞之後舉世皆敵,不打贏幾場像樣的大戰根本就別想讓別人好好投降,哪怕是隻有十幾個牧民、數百匹牛馬的小部落,面對大軍壓境寧可逃,也不願直接投降,這種情況直至戚繼光力挫土蠻汗之後才稍有改觀。

李成樑就不一樣了,東北的地盤他門兒清,治下游牧部落首領上數三代的族譜李家人都能背出來,他們走到哪都有人歸附、走到哪都有人幫助。

從戰報上看,李成樑就是在搶功——打仗時把戚繼光丟在前線打生打死,不與分毫輜重;打完了仗收攏地盤倒是比誰都上心,向李成樑上表歸附的部落比戚繼光多三倍不止。

在鬆嫩平原上,自三岔河衛至北方林中百姓,沒人不願意聽從李成樑的安排。

好在戚繼光的戰功多,否則這一仗還真不好定出賞格。

戚家軍根本遇不到一個配得上這支軍隊的對手。

跟他們比起來,南洋東洋那種殺敵三千自損三百的絕佳戰績顯得極爲庸碌。

不過後面的電報就不是那麼令皇帝開心了。

朝廷想要讓戚家軍回還,戚繼光同樣認爲他的部隊已初步達成使命,應該到籌劃撤退的時候了。

收兵是一定要收兵,這世上沒有哪支部隊擁有能硬撼戚家軍的實力,能制住他們的只有北方的寒冬臘月。

戚家軍出塞時還是春天,軍中僅有少量棉衣,如今冬天很快就要到來,戚繼光不能讓士兵連靴子都沒有就露宿塞外熬過冬季。

他很清楚這支隸屬於自己的精銳部隊,倭寇並非他們的敵人、蒙古人也一樣,甚至就連他們自己都不是敵人,能對他們造成威脅的,只有上天。

無非朝中如今的議論點在於,是該停止這場戰爭,讓戚家軍南還薊鎮?還是讓他們退還大寧城?

“現在不能退,必須鞏固戰果……記下朕說的話。”清華園中的皇帝面露不虞,對侍從宦官開口下令,道:“不退的原因有三,其一,朝廷需要上好的木料,這些,東北塞外有;第二,時間上來不及,即使大車營現在朝關內退,也無法趕在冬季到來前退入關內,反增不必要的死傷。”

“其三最重要,歷代之間,對北方強鄰始終不能鞏固戰果,不可得到萬世依託的功績;朕的大明已經吃夠了這樣的虧,烏梁海沒了、三宣六慰也反,只有一片土地上朕的子民、軍兵多於他們,纔有可能長時間佔領塞外。”

“一萬套冬衣,朕想辦法給他調,冬衣很快就能送到,讓他們駐防大寧城。”

其實在萬曆的看法中,這場仗還能接着打,只要明軍還在塞外,就能接着打。

過去不乏戰術上的勝利,明軍多次犁庭掃穴、取得輝煌戰果,但從來沒有趁熱打鐵完全懾服地方,動不動人們就會重新再叛。

並非朝廷不想趁熱打鐵,而是過去實在沒有這樣的能力,能遠征千里踹營已是極好,指望揹負巨大輜重壓力的明軍去永久佔據某個地方?

世上從無永遠。

更關鍵的是皇帝很清楚,只有他的子民在一個區域變得多了,擁有壓倒性的優勢,纔不會被趁火打劫。

驅動皇帝繼續作戰的原因還有兩個,或者說是一個原因也可以,就是眼下明確知道的東北木材。

朝廷相對缺少能做船的大木,這在將來幾年會愈演愈烈,木材的價格會隨着蒸汽機大規模應用而少許升高,進一步增加建造成本。

這個節骨眼上,東北的叢林便顯得尤爲重要。

“朕要開移民令,晚些時候你把這封信送去內閣,讓內閣議一議。”

皇帝抱着手臂解釋道:“過去種園子,一人二百畝……朕還有很多很多沒田地的窮苦子民,讓他們去開墾荒地,像亞洲一樣,先劃出幾個縣,明年春天就上路。”

第七十四章 膽子第七十七章 要塞第七十三章 捉鱉【七夕加更】第十三章 廣城第五十七章 林炮第二百二十五章 水龍第六十六章 白搭第八十章 商隊第四百七十章 人才濟濟第一百六十四章 傳承第五十八章 唯我第二百二十八章 深入第三十三章 馬車第十五章 陳來第五十九章 夢熊第六十九章 都司第五十二章 三錯第一百零六章 有緣第一百一十二章 猜測第四十三章 劉綎第三百四十章 奪城第三百三十三章 幫助第三百六十八章 燈線第一百一十一章 硫磺味第二百零七章 快活第六十四章 不忘第四十七章 重銃第十九章 傻瓜第四十五章 開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神仙第三百九十四章 新時代第一百二十七章 設卡第一百三十七章 驕傲第十一章 岱善第一百章 光頭第三百三十八章 改名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海口第十五章 算計第八十八章 願意第三十章 通寶第十三章 後路第二百六十六章 秩序第二十二章 首戰第五百章 飢餓第二百六十二章 同窗第一百零九章 鐵律第六章 試射第二百二十六章 單位第三百九十四章 新時代第五十六章 百發百中第八十五章 掙扎第四百四十八章 當十第四十八章 西征第三百一十七章 山倒第二章 都城第七十四章 不時第九十八章 崩潰第九十章 番薯第二十六章 邊防第十一章 岱善第一百零三章 廷杖第二百章 石堡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和談第二十七章 瘋子第五十八章 唯我第二十二章 首戰第五十六章 烽火第十三章 乾親第六十六章 兵書第四百七十二章 子母甲第一百零九章 內閣第四十五章 騰衝第二百四十九章 克里克會戰第二十三章 匠人第九十三章 如鬆第八十二章 李氏第五十三章 花槍第十二章 軍裝第四百一十八章 阿克巴第一百四十二章 右京第二百九十三章 幕賓第三十七章 遙遠第六十三章 破城第二十二章 通達第七十九章 不必第二百一十八章 明械第六十一章 水陸第一百章 樣炮第九十章 驢子第十章 學習第二百六十三章 熊貓眼第三百八十五章 路耗第二百五十四章 榮辱第二十四章 熱土第四百六十四章 庶民有聲第四百三十七章 伙食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地島第三十三章 尾巴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洋邏輯第二百三十二章 折返
第七十四章 膽子第七十七章 要塞第七十三章 捉鱉【七夕加更】第十三章 廣城第五十七章 林炮第二百二十五章 水龍第六十六章 白搭第八十章 商隊第四百七十章 人才濟濟第一百六十四章 傳承第五十八章 唯我第二百二十八章 深入第三十三章 馬車第十五章 陳來第五十九章 夢熊第六十九章 都司第五十二章 三錯第一百零六章 有緣第一百一十二章 猜測第四十三章 劉綎第三百四十章 奪城第三百三十三章 幫助第三百六十八章 燈線第一百一十一章 硫磺味第二百零七章 快活第六十四章 不忘第四十七章 重銃第十九章 傻瓜第四十五章 開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神仙第三百九十四章 新時代第一百二十七章 設卡第一百三十七章 驕傲第十一章 岱善第一百章 光頭第三百三十八章 改名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海口第十五章 算計第八十八章 願意第三十章 通寶第十三章 後路第二百六十六章 秩序第二十二章 首戰第五百章 飢餓第二百六十二章 同窗第一百零九章 鐵律第六章 試射第二百二十六章 單位第三百九十四章 新時代第五十六章 百發百中第八十五章 掙扎第四百四十八章 當十第四十八章 西征第三百一十七章 山倒第二章 都城第七十四章 不時第九十八章 崩潰第九十章 番薯第二十六章 邊防第十一章 岱善第一百零三章 廷杖第二百章 石堡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和談第二十七章 瘋子第五十八章 唯我第二十二章 首戰第五十六章 烽火第十三章 乾親第六十六章 兵書第四百七十二章 子母甲第一百零九章 內閣第四十五章 騰衝第二百四十九章 克里克會戰第二十三章 匠人第九十三章 如鬆第八十二章 李氏第五十三章 花槍第十二章 軍裝第四百一十八章 阿克巴第一百四十二章 右京第二百九十三章 幕賓第三十七章 遙遠第六十三章 破城第二十二章 通達第七十九章 不必第二百一十八章 明械第六十一章 水陸第一百章 樣炮第九十章 驢子第十章 學習第二百六十三章 熊貓眼第三百八十五章 路耗第二百五十四章 榮辱第二十四章 熱土第四百六十四章 庶民有聲第四百三十七章 伙食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地島第三十三章 尾巴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洋邏輯第二百三十二章 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