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同是異鄉人

見林逸青鄭重其事的保證,小皇帝這才放下心來。

“朕又要去給翁師傅背書了,唉,翁師傅的課什麼時候能講得象林師傅一樣啊。”小皇帝一想起接下來要去聽翁叔平的課,又有些害愁起來。

“皇上不必憂愁,咱們還是老辦法對付。”林逸青笑着安慰小皇帝道,“皇上記住書目和大綱,有不明白的回頭臣給皇上找來畫冊幫助記憶。”

“嗯。”小皇帝聽了林逸青的安慰,情緒又好了起來。

“還有,今天的事,也不能讓翁師傅知道,翁師傅那裡再有什麼消息,還請皇上及時告知臣。”林逸青說道。

“那是一定的!”小皇帝使勁的點着頭。

上課時間到了,小皇帝也吃光了香團,抹淨了嘴起駕前往上書房,路上仍戀戀不捨的回望,看着林逸青望向自己的關切目光,他的心裡暖暖的。

林逸青步行送光旭到水榭橋畔,目送着皇帝學生的身影消失,想起翁叔平的挑撥離間,嘴角不由得現出了冷笑。

高塔之上,李鄯扳着欄杆探出半個身子,眺望着空中盤旋的鳥兒。

夕陽半落在金魚池上,放眼一片水光粼粼,像是撒了一層碎金,整個園林朦朧在霧氣一樣的夕照中,隱隱地可以聽見遠處高臺上敲擊雲板的蒼蒼聲。

夕照的勝景,是乾國士子們最喜歡唱詠的。不過李鄯卻並不那麼喜歡,這裡的屋子總是那麼高,走到哪裡都是看不盡的亭臺樓閣,把遠處的草木還有天際的浮雲都給擋住了,他尤其不喜歡高聳的宮牆,走在牆下感覺那牆就沉甸甸地壓在自己的胸口上,叫呼吸不由自主地沉重起來。

他很懷念自己的家鄉,懷念那裡的一草一木,一庭一院,和那些小玩伴們。

那時的日子雖然清苦。但卻寧靜安適。

他來到北京已經有很久了。送他來的使臣早已回返朝鮮,這裡只剩他一個人。他知道這種生活只是剛剛開始,卻沒有結束的期限。

“呵呵,終於找到李少君了。就猜到少君又在這塔上看光景兒了。”一個帶着笑意的聲音在他背後響起。

李鄯轉過身來,看見小太監宋玉年細白的臉,上面兩條短平的眉毛壓着一對帶笑的小眼睛。

“玉年兄好,”李鄯微微欠身,“這裡開闊。可以看得很遠。我剛剛看到東邊飛來的大雁了。”

“東邊?”宋玉年笑了,“李少君這是想家了。”

李鄯點了點頭,“我認識的人都在那裡……玉年兄,要是你最親的人都聽不到你的消息了,你會想念他們嗎?”

他略略回頭,宋玉年的目光和他對了一下,隨即錯了開去。宋玉年想這個孩子就是太認真了,分明只是個孩子,偏要想大人的事。

“李少君,膳房催了。用完晚膳。翁師傅還要給您和皇上開一堂晚課,今天可是得考上次的詩文了,李少君可都還記得?”

“我……”

宋玉年擺了擺手,“翁師傅可是個死腦筋,李少君,我看我們還是先去趕晚膳。皇上候着您呢,您不到,可不敢開席。”

李鄯被他拉下樓梯的前一刻,扭頭看了看那隻雁。它飛進了半輪夕陽裡,像是被那片暖暖的顏色融化了。他摸了摸胳膊。覺得天有些涼了。

“……古之人虛中樂善,不擇事而問焉,不擇人而問焉,取其有益於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聖人擇之,芻蕘之微,先民詢之,舜以天子而詢於匹夫,以大知而察及邇言,非苟爲謙。誠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學而無問,朋友之交,至於勸善規過足矣,其以義理相諮訪,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況流俗乎?”

翁叔平抑揚頓挫的聲音在書房中迴盪,迴音朗朗。

書房的兩首各置了一張書桌,東首是年少的大乾皇帝,西首則是朝鮮王子。兩人穿着同樣的素錦長袍,相對而坐,李鄯有些笨拙地捏着毛筆,目光低垂,對面的光旭斜眼瞥着他的動靜,一手托腮,手指有節奏地敲打着臉蛋。

“……不然,則所問非所學焉。詢天下之異文鄙事以快言論,甚且心之所已明者,問之人以試其能,事之至難解者,問之人以窮其短。而非是者,雖有切於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學之所以不能幾於古者,非此之由乎?……”

“喂!喂!”

李鄯吃了一驚,擡起頭來,看見光旭雙手攏在嘴邊,壓低了聲音對他喊。

“喂!”光旭拿起自己桌上的紙卷晃了晃,“你可答完了麼?”

“我……”李鄯猶豫了一下,低頭看着自己的試卷。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爲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遠處,翁師傅鏗鏘有力的聲音忽地一轉,變做了大喝,“我何曾許你們私下問答?都不必再答了!”

他從袖中摸出醒木,在自己的講桌上一記重擊,大步上前從兩個學生面前扯過試卷,目光咄咄逼人。光旭嚇得把腦袋縮在長袍的立領裡,只露出忽閃的兩隻眼睛,等到翁師傅迴轉身去,才極快地一吐舌頭,比了個鬼臉。翁師傅大步回到自己的桌邊坐下,展開試卷,氣度沉凝。他嘴角微微下撇,捋着幾綹細須瞥了瞥第一張卷子,繃緊的神色緩和了幾分。

“還算有心,尤其‘惠合信吾道,空花義趣圓’一句,有幾分先賢的遺韻,皇上這幾日讀書算得上用心,不枉皇太后的期待。這張卷子,可題作甲等中。”

他又抖開下面一張卷子,纔看了一眼,細須就急劇地抖動起來,兩隻眯縫起來的老眼瞪得滾圓,簡直要噴出火來。

“喂!”光旭看着夫子發作前的驚人表現,壓着聲音對李鄯大喊,“你不是一個字都沒寫吧?”

“這……”翁師傅哆嗦了一陣子,終於大喝出聲,抓起卷子奮力一把扔出。

一張薄紙扔不遠,半空中舒展開來飄落在地上。光旭滿是好奇地探了腦袋去看,不知是什麼能把翁師傅氣成這樣。

那是墨筆稀稀疏疏勾勒的一幅畫,最初似乎是幾個不規則的墨點,被點成了遠方的雲朵。而後近處刷了幾筆像是地形起伏的山巒,紙角則是雁羣,橫斜着穿過落日下的天空。光旭吐了吐舌頭,這畫實在只能算是信筆的塗鴉。

翁師傅重重地坐回椅子裡,整了整神情。直直地看着前方,瞥也不瞥李鄯一眼,“在下才疏學淺,李少君屢屢不聽教誨,自行其是,我是真的有愧於皇太后重託了。”

他起身遙遙對着李鄯大袖一揮,掉頭大踏步地離去。

李鄯還笨拙地握着墨筆,呆呆地坐在那裡看着翁師傅的背影,光旭已經輕輕跳了起來,跟過去一直看着翁師傅的背影消失在迴廊盡頭。

“佩服佩服!你膽子可真大!”光旭面有憂色的對李鄯說道。“翁師傅的脾氣大着呢,換了我可不敢亂來。翁師傅要是去告訴皇太后的話,咱們倆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我……我該怎麼辦?”李鄯無奈地看着他。

“做都做了,還能怎麼辦?”光旭聳聳肩,“你要是怕,就彆氣翁師傅啊。”

“我……我不是故意的,”李鄯惶恐的低下頭去,“翁師傅說的,我都聽不懂。”

“你不是會中土文字麼?”

“我是學過的,可是夫子說的那些東西。我真的不明白,什麼聖人啊、義理啊、大道啊,我都聽不懂的。皇上,到底什麼是聖人?”

“聖人?”光旭愣了一下。撓了撓額角,“這個……也不好說清楚的,大概就是古時候的大賢,整天就是着書立說教書授徒,很古板的那種,在講堂上把背挺得筆直。要是過上幾百年。翁師傅身故了,也許也會戴個聖人的頭銜。”

“哦……”李鄯若有所悟。

“對了對了,”光旭對這個朝鮮王子漸漸沒有了畏懼心,而生出幾分好奇來,“你們朝鮮國平時是不是都不用中土文字的?你們的文字是什麼樣子?”

李鄯默默地想了一陣子,“其實也不是這樣……”

他找不到任何合適的話回答。

朝鮮一直使用中土文字,文言分離。古代唯士大夫可習中原文,由此平民多文盲。後三國末年薛聰藉中土文字音義創“吏讀文字”,此外尚有鄉札、口訣等表記方法,但這些由於使用的不便等原因未能取代中土文。朝鮮王朝世宗國王深感中土文字對於文化傳播的不便,迫切需要一種可以完整表達本國語音之文字,“國之語音。異乎中土。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爲此憫然。”爲由特設諺文局,召鄭麟趾、成三問、申叔舟等學者,在研究朝鮮語音和中土語音韻的基礎上,以方塊字組合,一音節佔一字,創立了一種表音文字,“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耳。”是爲“諺文”,又稱“訓民正音”,意爲“教百姓以正確字音”。

新文字發明後,世宗國王提倡在公文和個人書信中使用“訓民正音”,並責令用“訓民正音”創作《龍飛御天歌》。他還將“訓民正音”作爲錄用官吏的科舉考試的必考科目,並在錢幣上刻印了“訓民正音”。

不過,“訓民正音”的推行受到朝鮮貴族和文人的抵制,因爲他們認爲捨棄上國文字就等於捨棄中原文明而成爲夷狄之邦。學者崔萬里曾說:“自古九州之內,風土雖異,未有因方言而別爲文字者。唯蒙古、畏吾兒、回回、日本、西蕃之類,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無足道者……歷代中朝皆以我國有箕子遺風,文物禮樂,比擬中土。今別作諺文,舍中土而自同於夷狄,是所謂棄蘇合之香,而取蜣螂之丸也,豈非文明之累哉?”由於朝鮮貴族和文人的抵制,諺文直到本世紀纔在朝鮮廣泛使用。

但是無論是訓民正音還是中土文,李鄯都沒有系統全面的學習過。

他該怎麼辦呢?

清夜,月華滿地。

門輕輕地響了三聲。

燈下的桐野千穗先是一驚。但她立刻意識到了是誰,她看了看在身邊熟睡的林柏良,把手中的東西塞回了袖子裡,壓低了聲音說:“進來吧。”

門開了。進來的是低着頭的孩子,他的髮髻用一根象牙簪子簪起來,只看見一個黑黑的腦門。

“李少君怎麼深夜來這裡了?”桐野千穗認出了那支簪子。

“我……”李鄯猶猶豫豫的,“我想借幾本書回去看。”

“借書?”桐野千穗有些奇怪地搖了搖頭,“我這裡是有些書。可是庫房裡的書更多,李少君想要什麼書,都可以去那裡找到啊。”

李鄯遲疑了一下,“那……打擾夫人了。”

他轉過身,桐野千穗看着他瘦小的身影,忽然喚住了他,“李少君到底是爲什麼而來?”

“我不知道書名,”李鄯低低地說,“我想找幾本書看,這樣翁師傅講的那些東西我就能明白了。可是我不知道要看什麼書,去庫房也找不到……”

桐野千穗沉默了一會兒,“翁師傅罵你了麼?”

“沒有。但是……他很生氣,說我不聽教誨,自行其事,其實我不是……”

“翁師傅現在在講什麼書?”

李鄯說了一下他最近的課程,桐野千穗聽後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這些文章對你們來說太過晦澀了,難怪你不懂,翁師傅怎麼選的?”桐野千穗起身,從那架覆蓋整面牆的書架上抽出了幾本。“這兩本是皇太后喜歡看的《治平寶鑑》的三家注本和副錄《治平求問錄》。前者是最全的注本,通俗易懂,後者雖然是說《求問錄》,但是都是些小故事。裡面還有圖畫,讀起來會比較有意思。”

李鄯愣了一下,恭恭敬敬地上去接下,按照翁師傅教的禮節高高捧在頭頂,想要背退着出去。

“喜歡看書?”桐野千穗忽然問。

“嗯!”李鄯把書放低,看着桐野千穗。“我們朝鮮的書少,我又長年幽禁,沒有上學,來了乾國之後纔開始上學,看書覺得書裡好多的知識,一輩子都解不透。”

“其實也未必要讀很多的書,讀書能懂多少呢?”

“夫人不是很喜歡讀書麼?”

桐野千穗思索了一下,“人自己其實就像一本書,可是幾個人能把自己讀懂?”這句話對於李鄯而言太過深玄,但是他感覺到了那種自然而然的親近,他想起父親的囑咐,恭敬地長拜,“夫人有什麼可以教給我麼?”

桐野千穗輕輕在他頭頂摩挲着,久久沒有說話,而後她笑了,“沒什麼,你的侍女不會梳頭吧,頭髮那麼亂,我幫你梳梳頭。”

她爲李鄯洗了頭,在脖子上墊了一塊白絹。洗完了頭的李鄯顯得頭髮不多,腦袋看起來有些圓了,更像一個孩子。他老老實實地低着頭,任桐野千穗在他頭上擺弄。他的目光落到窗口的兩盆花上,“夫人養的花我沒有見過,叫什麼花啊?”

“旭日櫻,是我家鄉的一種花。”

最後,桐野千穗取下咬在嘴裡的象牙簪子,爲李鄯綰緊了髮髻,“過得開心些,在異鄉的也不是你一個人。”

“謝謝夫人。”李鄯向桐野千穗深深一揖,他的目光觸碰到了熟睡當中的林柏良,眼中不自覺的閃過一絲羨慕之色。

“來北京這麼久,家鄉那裡有書信過來嗎?”桐野千穗明白這個失去母親的孩子此刻的心情,心中滿是憐惜之意,問道。

李鄯搖了搖頭。

二人相對無語,李鄯又向桐野千穗鞠了一躬,轉身默默的出去了。

走在屋檐下的孩子默默看着手裡的書卷。他覺得心裡有一點悲傷,悲傷得讓人想要哭,可是他又哭不出來。而原本從他踏上乾國的土地,他就下了決心要做一個男子漢,絕不再軟弱和流淚。

他無聲地穿過迴廊,寂寂的沒有一個人。夜深人靜,蛙聲嘹亮。

他在路口上遲疑了一下,他知道自己的住處現在只有一片黑,聽不見任何人聲。

黑暗的籠子。

鳥籠?

李鄯想真的是鳥籠啊,而且這個籠子只是給他一個人的。

他漫無邊際地遊蕩,走走停停,最後他忽然看見了虛掩的宮門,看起來有些眼熟。他信手推開門,看見月光灑滿了步道,樹的影子在地上搖曳,嘩嘩的葉子在風裡發聲。他再往裡走,正殿裡面已經清空了,四面鏤空的窗裡投下月光,一地都像是水銀。他覺得累了,就坐在地上,抱着膝蓋,看微風鼓着椽子間纏繞的金紗,一起一落。

他漸漸地困了,又覺得身上冷。他站起來,跳着把金紗都扯了下來,一圈一圈地纏在自己身上。最後他靠在牆邊,坐在一團雲霧般的輕紗中。輕紗冷滑如冰,纏在身上卻格外的暖和。睏意涌了上來,他的頭也低了下去,清冷的月光從沒有遮擋的窗櫺間投下來照在他頭頂。

第二百六十五章 落雪旌旗第二百六十六章 奪取長崎港第三百五十二章 反衝作戰第一千一百章 戰爭準備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兵分三路第二百二十章 同甘苦,吾所願第五百五十章 歷史的映射第七十五章 激辯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槍要炮第一百九十一章 風雨歷程第九百九十三章 叔侄驚魂第五百零一章 戰爭總結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心上路第九十六章 何大小姐第六百三十七章 天意昭昭第一百一十一章 山縣武夫第九百二十五章 皇儲“導師”第六百九十五章 一擼到底第五百二十章 恩愛夫妻第六百九十九章 蹈海經濤第九百三十八章 促德聯俄爲哪般第二百三十八章 憶往昔崢嶸歲月愁第五百五十九章 鐵甲藍第四百七十二章 親王兜底第七百七十八章 烈宦復仇第二百七十三章 熊本城破第一千一百章 戰爭準備第八百八十四章 致命攻擊第七十七章 孤拔提督第一百三十六章 無路可退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舊顏新貌第六百九十五章 一擼到底第八百三十三章 南朝之禮第九百八十二章 聯合行動第六十八章 公私分明第四百五十七章 潛伏幼獅第一百零九章 桀驁大久保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洋子之喜第五十一章 名傳東京第三十三章 身在西元9075年第四百九十一章 烈女誓言第八百三十六章 邪徒殄滅第五百六十八章 另類殺手第二百一十七章 伊藤博文的棋子第一百六十章 俠女栽跟頭第二百五十四章 見者有份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同的愛情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夏威夷爭鋒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善後風波第九十九章 被定終身第八百四十八章 欺君之罪第五百二十八章 北海道火種第二百四十三章 策反第四百章 官商噩夢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既定方略第八百五十六章 俱是人才第九百三十二章 柏林之行第一百零九章 桀驁大久保第九百六十九章 背後一刀第八百六十章 俄日親好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同的愛情第八百零四章 莫名遭襲第三百一十二章 思想工作要抓牢第四百五十九章 尚泰王的難題第八百八十八章 犧牲品第七百一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九百六十章 午夜兇殺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偷襲變決戰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圍中伏第八百六十二章 陰風再起第一千零四十章 鐵路之功第七百六十章 各顯神通第四百八十七章 絕死衝鋒第五百五十三章 巖倉國賊第九百八十六章 刺馬疑雲第一千零六章 先驅故事第三百七十五章 贖金第七十九章 少年威廉第八百五十四章 閃回京城第四百章 官商噩夢第四百九十五章 赤手奪艦第九百二十七章 德國之旅第二百五十二章 今亮的算盤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帝國初春第一百七十章 逆鱗第八百三十三章 南朝之禮第一百一十一章 山縣武夫第一百二十六章 科名之爭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赫德的夢第六百三十四章 孤島海怪第三百七十五章 贖金第四百零三章 徹底出賣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敗逃第九百零七章 破局之謀第六百三十八章 另面親王第一百六十九章 難過的召對第四百六十八章 南洲秘事第七百三十九章 愛人歸來第六百四十五章 冰河奇兵第六十四章 愚頑老朽
第二百六十五章 落雪旌旗第二百六十六章 奪取長崎港第三百五十二章 反衝作戰第一千一百章 戰爭準備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兵分三路第二百二十章 同甘苦,吾所願第五百五十章 歷史的映射第七十五章 激辯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槍要炮第一百九十一章 風雨歷程第九百九十三章 叔侄驚魂第五百零一章 戰爭總結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心上路第九十六章 何大小姐第六百三十七章 天意昭昭第一百一十一章 山縣武夫第九百二十五章 皇儲“導師”第六百九十五章 一擼到底第五百二十章 恩愛夫妻第六百九十九章 蹈海經濤第九百三十八章 促德聯俄爲哪般第二百三十八章 憶往昔崢嶸歲月愁第五百五十九章 鐵甲藍第四百七十二章 親王兜底第七百七十八章 烈宦復仇第二百七十三章 熊本城破第一千一百章 戰爭準備第八百八十四章 致命攻擊第七十七章 孤拔提督第一百三十六章 無路可退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舊顏新貌第六百九十五章 一擼到底第八百三十三章 南朝之禮第九百八十二章 聯合行動第六十八章 公私分明第四百五十七章 潛伏幼獅第一百零九章 桀驁大久保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洋子之喜第五十一章 名傳東京第三十三章 身在西元9075年第四百九十一章 烈女誓言第八百三十六章 邪徒殄滅第五百六十八章 另類殺手第二百一十七章 伊藤博文的棋子第一百六十章 俠女栽跟頭第二百五十四章 見者有份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同的愛情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夏威夷爭鋒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善後風波第九十九章 被定終身第八百四十八章 欺君之罪第五百二十八章 北海道火種第二百四十三章 策反第四百章 官商噩夢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既定方略第八百五十六章 俱是人才第九百三十二章 柏林之行第一百零九章 桀驁大久保第九百六十九章 背後一刀第八百六十章 俄日親好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同的愛情第八百零四章 莫名遭襲第三百一十二章 思想工作要抓牢第四百五十九章 尚泰王的難題第八百八十八章 犧牲品第七百一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九百六十章 午夜兇殺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偷襲變決戰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圍中伏第八百六十二章 陰風再起第一千零四十章 鐵路之功第七百六十章 各顯神通第四百八十七章 絕死衝鋒第五百五十三章 巖倉國賊第九百八十六章 刺馬疑雲第一千零六章 先驅故事第三百七十五章 贖金第七十九章 少年威廉第八百五十四章 閃回京城第四百章 官商噩夢第四百九十五章 赤手奪艦第九百二十七章 德國之旅第二百五十二章 今亮的算盤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帝國初春第一百七十章 逆鱗第八百三十三章 南朝之禮第一百一十一章 山縣武夫第一百二十六章 科名之爭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赫德的夢第六百三十四章 孤島海怪第三百七十五章 贖金第四百零三章 徹底出賣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敗逃第九百零七章 破局之謀第六百三十八章 另面親王第一百六十九章 難過的召對第四百六十八章 南洲秘事第七百三十九章 愛人歸來第六百四十五章 冰河奇兵第六十四章 愚頑老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