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五章 攻佔延津

楊彥並不清楚建康發生的事,他只是在襲攏石虎的同時,強烈盼望天氣轉暖,而石虎對郯城的破襲戰術束手無策,關鍵是東海軍依託堅城,進退自如,什麼誘敵深入,城下叫罵全不管用,底下的一切調動,城頭看的清清楚楚,哪裡有伏兵,哪裡是陷阱,一目瞭然。

如今石虎只能寄期望於郯城糧草斷絕。

其實把話說回來,石虎挺有耐心的,歷史上攻徐龕,攻曹嶷,都是以高溝深壘圍之,迫其開城獻降。

過了新年,天氣一天比一天暖,二月底,一支艦隊駛入黃河入海口,當時的黃河從今山東省利津縣入海,蔣釗於一月底便率艦隊出發,經淮泗口入淮水,進入黃海,沿海岸線繞山東半島北上,足足走了一個月。

由於對黃河的水情不熟悉,艦隊中還多了幾艘測量船,在前面領路,測量水深,畢竟尖底船吃水大,用平底的測量船在前面開路,可以有效的避開河道中的暗沙。

艦隊由六艘龍骨戰艦,兩艘鬥艦,數十艘商船組成,行駛在黃河上,也算是浩浩蕩蕩,初春的黃河,浮冰尚未化盡,河面上飄浮着零零散散,大小不一的冰塊,不過對行船基本上沒什麼影響,又過了十來日,艦隊抵達枋頭水域。

枋頭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軍事要地,位於今河南省鶴壁市浚縣,得名於建安九年,曹操於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東入白溝,以通漕運,故時人號其處爲枋頭,連通黃河、淇水、白溝和清河,是溝通河北漕運的交通樞紐,這一帶也是黃河渡口最爲密集的地區。

與枋頭隔河相對的是濮陽,在濮陽境內,有延津、棘津、文石津和磽津等諸多渡口,也就是說,枋頭一帶並不是一個渡口,而是一組渡口。

石虎的物資糧草便是由枋頭源源不斷的運往濮陽,再經東平、泰山,入青州,與曹嶷提供的糧草一起南下,輸送往郯城,迢迢千里,途中消耗驚人。

這也是石虎嚴防死守的一條糧道,其中的節點便是濮陽,幾乎從河北來的物資都先屯積在濮陽,再根據石虎的軍令調送,該地鎮將爲石生,擁兵兩萬,自蘭陵大營被攻破之後,石生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嚴防東海軍北上偷襲,不過楊彥兵力有限,尚不至於去打濮陽的主意。

濮陽是華夏文明的核心區,人口稠密,城池堅厚,以東海這點兵力去攻濮陽,哪怕石虎不派軍救援,恐怕幾年都未必能破,他的目地,只是斷去濮陽與枋頭之間的水路往來。

“阿翁,前面便是枋頭,我們是先攻枋頭,還是攻打濮陽沿岸的渡口?“

站在船頭,蔣炎問道。

蔣釗略一沉吟,便道:”枋頭圍堰不易,若是毀去,怕是河北沿河諸地將成澤國,他日再建,所耗民力難以計數,苦的還是我晉人,能不破壞儘量不破壞,我軍破去河南的幾處渡口即可,陣兵於河上,河北的船,來一條叫他沉一條。“

”請阿翁下令!“

蔣炎正色拱手。

”擂鼓!“

蔣釗轉頭喝道。

”咚咚咚!“

戰鼓檑起,各船嚴格按照水軍行進法度,以龍骨戰艦打頭,呈一條直線撲向了位於黃河南岸的延津渡。

站在船上,可以看到碼頭上起了明顯騷亂,民夫驚慌失措的往回跑,一隊隊軍卒目瞪口呆的看着戰艦接近,畢竟黃河從來就沒有專門的水軍,沿河的船隻多以擺渡爲主。

“快,箭樓,速上箭樓!”

“弓弩手上前!”

終於有將領回過神來,厲聲呼喝。

沿着岸邊,扎着數座箭樓,恐怕今日還是第一次禦敵。

“牀弩準備,把箭樓給老夫打掉!”

蔣釗又一揮手,傳令卒把旗號打出。

六艘龍骨戰艦各攜帶了近十臺牀弩,當然了,龍骨戰艘不是槳帆戰艦,牀弩沒法安裝於側舷,卻可以裝上輪子,於甲板上隨意推動。

兩條戰艦,合計十五臺牀弩絞開了弦,架上三尺鐵羽巨箭,瞄向了最近的一座箭樓。

不光是蔣釗父子滿懷期待,就連箭樓上的守卒也不安起來,面色蒼白腿肚子發軟,如此巨大的箭矢,要是射中了,木製箭樓又能經得住幾下折騰?

不過他們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弓箭和大黃弩射不到船隻,又因着碼頭從未被來自於水面的外敵攻打,居然沒有配備投石機!

“放!”

兩條船上的傳令官幾乎同時揮旗幟,立刻有壯碩軍士扣動了機括。

伴隨着震耳的弓弦響動,十五道粗大烏光迅如疾電般射過去。

“嘭嘭!”

連續幾聲巨響傳來,那座箭樓一陣晃動,啪啦啪啦的木屑直向下掉,居然還有一名倒黴的守軍被射中大腿,箭矢帶着大腿飛掠而去。

雖然守軍被這威力驚人的武器嚇的面如土色,蔣釗父子卻是無奈的嘆了口氣,十五支箭,中了三支,另外十二支全部打偏,十五發三中,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命中率,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水面搖晃,難以瞄準,沒全部打偏就是很給面子了。

父子倆不由相視一眼,均是暗暗琢磨起了槳帆戰艦,與龍骨戰艦不同,槳帆戰艦是把牀弩用彈簧固定在船倉中,經實驗論證是可行的,能在相當程度上抵銷船體的晃動,使命中率有所提升。

蔣炎期待的說道:“阿翁,此戰過後,可於沂水岸邊挖掘船塢,製造槳帆戰艦了,兒估計,若以此戰艦攻打箭樓,五成準頭還是有的。”

”嗯~~“

蔣釗不置可否道:”先攻破延津渡再說罷。“

按計劃,每兩條船攻擊一座箭樓,不管攻擊的效果如何,都將去攻打下一座箭樓,之前的箭樓交由下一組船,每兩艘一組,可連續進行三輪打擊。

各船上,陸續傳來強勁的弓弩聲。

再回頭看去,第一座箭樓已慘不忍睹,雖未坍塌,卻是千瘡百孔,一個個不規則孔洞清晰可見,小者如面盆,大如磨盤,半邊被轟去了,在風中搖搖晃晃,守卒要麼見機逃走,要麼被三尺鐵羽巨箭轟的屍骨無存,箭樓已經失去了反擊的能力。

守軍目中均是流露出了驚駭之色,如此強勁的弓弩,簡直是聞所未聞。

“上!”

蔣釗又猛一揮手。

其餘各船紛紛向岸邊逼近,箭矢如飛蝗般,一簇簇的射向了岸上的軍卒,天空都彷彿爲之一暗。

“放箭!”

岸上的將領也厲聲呼喝。

“梆梆梆~~”

在梆子聲中,密集如雨的箭矢交錯而過,一時之間,慘叫聲連片,守軍成排成排的翻滾跌倒,連帶地面都染的通紅。

“快,衝過去,不要怕,靠近點射!”

守軍將領連聲呼喝,驅趕着軍卒上前。

從船上射箭,雖然準頭受了影響,卻居高臨下,數量多,羽箭中又夾雜着短矢,速度快,穿透力強,那盾牌接二連三的被射穿,短矢透盾而過,帶出了一蓬蓬的血花。

而岸上射來的箭,自下往上射,大多數射在了船幫和女牆上,對水軍戰士的威脅極其有限。

不片刻,岸邊已是伏屍處處。

“轟隆!”

這時,第三座箭樓被射垮,突然坍塌下來,有如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守軍竟然四散而逃。

“阿翁?”

蔣炎沒想到是這種結果,吃驚的望着老父。

“先上岸!”

蔣釗揮了揮手。

船隻陸續靠岸,戰士們奔向各處,本來如碼頭這種地方守軍就不多,又是以老弱病殘爲主,有敵來攻,軍卒幾乎都跑光了,還留了十來條船下來。

蔣釗也上了岸,望着眼前的滔滔黃河,心裡異常感嘆,他從來都沒想過,自己竟然有朝一日會領着水軍馳騁於黃河。

“報蔣將軍,糧倉裡有未及運走的糧食七萬餘石!“

這時,一名軍卒來報,滿臉喜色。

”哦?“

蔣釗也大喜,連忙道:”把糧食搬上船,碼頭一把火燒了!“

”諾!“

軍卒匆匆而去。

第一三八章 紈絝淮北行第四九八章 皇后人選第九十二章 接回巧娘第七五九章 誅程遐第一一三章 淮泗軍第一七八章 沈充過境第四十章 劉遐父子第十六章 拒爲門客第七九二章 打破終生制第二五四章 袖裡乾坤第二五六章 不臣之心第五三零章 楊彥父祖第七章 自告奮勇第六二八章 和親之議第七六九章 殺入宮城第八一一章 賺足眼淚第二七六章 王府掾吏第八二一章 薩珊來使第五五五章 文藝女青年第五一零章 大封陶氏第十三章 搭夥過日子第三九一章 爲天子獻禮第六二一章 龍泉山下第四三八章 豫州軍亂第三三三章 大清洗第七七八章 空樂雙運第七五九章 誅程遐第三四四章 堅壁清野第六十三章 楊郎油第七七六章 閉關鎖國第八零七章 致敗之因第七五九章 誅程遐第七二六章 出使拓跋第七六零章 騎兵決戰第八十二章 裴妃上殿第七九八章 欲蓋彌彰第三五九章 不收分文第一七六章 口中藏食第五一六章 攻打覆舟山第五一八章 強攻破敵第四四七章 錢幣之難第四五四章 彈劾荀崧第六七七章 修碉堡第七十二章 晉陵萬戶第四六五章 退避三舍第五三二章 登壇建國第一零三章 吳中幽蘭第七四八章 兩分幷州第一五七章 前溪歌舞姬第六六八章 戰後總結第一八三章 沈充餘澤第二六零章 桓溫第五十三章 馬陵山拒敵第二六八章 齋醮科儀第六八六章 發現端倪第五十七章 夜投巴豆第五五七章 陸路受挫第六零九章 姑孰到手第五十章 郯城去不得第六三三章 今日李雄第五零零章 破府而入第三九四章 賴着不走第五五四章 一視同仁第五八四章 考覈選賢第五四一章 進攻山頭第五一二章 竹甲之威第六四一章 談判破裂第八零六章 聞聲作戰第四七零章 決戰堯王山第六二零章 朝會決議第三六二章 死去活來第一三一章 期貨概述第五五一章 劉曜氣暈第一四六章 東風至第十章 路見不平第五五九章 高歌猛進第二二八章 櫻落誰家第七六一章 騎射之威第五八四章 考覈選賢第五二二章 表字之爭第四零二章 增殖稅第三一二章 私奔第三十五章 夜歸荀府第七二二章 羯趙朝會第八零九章 任皇后來第五六八章 合縱聯橫第一零七章 立軍制第一九一章 曲終人散第七零四章 風雨驟停第八十二章 裴妃上殿第八十二章 裴妃上殿第四一八章 倭人的船第三九零章 勞改司第一一九章 殺流民帥第五六八章 合縱聯橫第七十章 明春土斷第三七六章 徐光獻策第六五七章 親自勸降第八四七章 自焚之前第八二五章 石頭換石頭
第一三八章 紈絝淮北行第四九八章 皇后人選第九十二章 接回巧娘第七五九章 誅程遐第一一三章 淮泗軍第一七八章 沈充過境第四十章 劉遐父子第十六章 拒爲門客第七九二章 打破終生制第二五四章 袖裡乾坤第二五六章 不臣之心第五三零章 楊彥父祖第七章 自告奮勇第六二八章 和親之議第七六九章 殺入宮城第八一一章 賺足眼淚第二七六章 王府掾吏第八二一章 薩珊來使第五五五章 文藝女青年第五一零章 大封陶氏第十三章 搭夥過日子第三九一章 爲天子獻禮第六二一章 龍泉山下第四三八章 豫州軍亂第三三三章 大清洗第七七八章 空樂雙運第七五九章 誅程遐第三四四章 堅壁清野第六十三章 楊郎油第七七六章 閉關鎖國第八零七章 致敗之因第七五九章 誅程遐第七二六章 出使拓跋第七六零章 騎兵決戰第八十二章 裴妃上殿第七九八章 欲蓋彌彰第三五九章 不收分文第一七六章 口中藏食第五一六章 攻打覆舟山第五一八章 強攻破敵第四四七章 錢幣之難第四五四章 彈劾荀崧第六七七章 修碉堡第七十二章 晉陵萬戶第四六五章 退避三舍第五三二章 登壇建國第一零三章 吳中幽蘭第七四八章 兩分幷州第一五七章 前溪歌舞姬第六六八章 戰後總結第一八三章 沈充餘澤第二六零章 桓溫第五十三章 馬陵山拒敵第二六八章 齋醮科儀第六八六章 發現端倪第五十七章 夜投巴豆第五五七章 陸路受挫第六零九章 姑孰到手第五十章 郯城去不得第六三三章 今日李雄第五零零章 破府而入第三九四章 賴着不走第五五四章 一視同仁第五八四章 考覈選賢第五四一章 進攻山頭第五一二章 竹甲之威第六四一章 談判破裂第八零六章 聞聲作戰第四七零章 決戰堯王山第六二零章 朝會決議第三六二章 死去活來第一三一章 期貨概述第五五一章 劉曜氣暈第一四六章 東風至第十章 路見不平第五五九章 高歌猛進第二二八章 櫻落誰家第七六一章 騎射之威第五八四章 考覈選賢第五二二章 表字之爭第四零二章 增殖稅第三一二章 私奔第三十五章 夜歸荀府第七二二章 羯趙朝會第八零九章 任皇后來第五六八章 合縱聯橫第一零七章 立軍制第一九一章 曲終人散第七零四章 風雨驟停第八十二章 裴妃上殿第八十二章 裴妃上殿第四一八章 倭人的船第三九零章 勞改司第一一九章 殺流民帥第五六八章 合縱聯橫第七十章 明春土斷第三七六章 徐光獻策第六五七章 親自勸降第八四七章 自焚之前第八二五章 石頭換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