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

莘邇“柔然內亂,可趁機攻取”的上書,令狐奉細細看過。

看完之後,他對陳蓀說道:“北虜的東西部鎮帥爭奪可汗之位,阿瓜建議我藉機擇將征伐。老陳,你覺得怎樣?”

陳蓀小心地偷覷了眼令狐奉的神情,謹慎地說道:“柔然近年東西兼併,勢力大張,且有染指西域之念,如能趁其內亂,大攻破之,對我國應是有利。”

“是麼?”

單從這一句回答,度不出令狐奉的心意,陳蓀於是又說道:“不過話說回來,漠北窮寒,北虜粗鄙,若禽獸之類,便是攻破柔然,除能得些羊馬、人口,似也沒有別的什麼太大好處。”

令狐奉嘿然,說道:“老陳,你這車軲轆話,說來說去,和沒說有甚區別?”

陳蓀說道:“是,是。臣愚陋,不及大王的英明萬一。”

令狐奉隨手把莘邇的上書丟到牀邊,咳了兩聲,說道:“阿瓜的眼界太小,只看到了柔然。就像你說的,漠北苦寒貧窮,便是打下來,對孤也沒甚用處。孤的精兵戰將,焉能用之於此?蒲秦、虜魏,纔是孤軍中勇士該效死灑血的地方!”

“是,莘將軍年少,畢竟不如大王遠見。”

令狐奉嗓子發癢,胸口憋悶,不住地咳嗽,又咳出了幾個烏黑的血塊,他朝地上啐了口,唾液裡亦帶着血絲,他怔怔地看了會兒血塊與血痰。陳蓀忙招呼宮女,捧來藥湯。令狐奉勉強喝下半碗,揮手叫宮女走開。他盯住陳蓀,問道:“致孤墮馬的那頭白鹿,給孤找到了麼?”

這件事,只要令狐奉睡醒,見到陳蓀,是必然問起的,他已經問過多次了。

陳蓀不敢擡頭,答道:“回稟大王,還沒有。”

令狐奉怒道:“就那麼一片小小的獵場,怎麼到現在還沒找到?”

東、西苑城皆有獵場。令狐奉上回打獵是在東苑城。東苑城裡的住戶多,獵場相比西苑城的,小上很多,佔地確實不大。

陳蓀腿一軟,跪倒地上,惶恐答道:“臣不僅帶人尋遍獵場,而且清空了東苑城,翻遍了城中的每個角落。大王,那、那、那頭鹿蹤影全無。也許是……。”

“也許什麼?”

“也許是畏懼大王的神威,逃出了城。”

“你他孃的!一頭小鹿,也能知孤的神威麼?老陳,你當孤是三歲黃口麼?”

“大王天命所繫,彼雖小鹿,亦未嘗不會、不會、不會不懼。”

那頭白鹿懼沒懼,說不好,陳蓀反正已經是嚇得顫慄發抖了。

令狐奉懶得聽他胡謅,面容猙獰,惡狠狠地說道:“那頭鹿,你一定要給孤找到!”

當下讖緯流行,各國君主無不相信祥瑞,附會天意,白鹿在某種程度上是吉兆,“鹿”,且意指天下,亦正因此,當日見到這頭白鹿的時候,令狐奉纔會大喜過望,拍馬追逐。結果沒能獵到,他反而墮馬。醒轉以後,此事已成他的心結。“天厭我也”云云,其實就是由此而發。

陳蓀顫聲說道:“是!”

令狐奉躺回榻上,失神地望着殿頂,說道:“白鹿、白鹿。”

陳蓀想要悄悄地退出去,挪着膝蓋沒爬幾步,聽到令狐奉幽幽地說道:“你告訴阿瓜,叫他給孤舉賢!孤的舉賢令傳下幾天了,他怎麼一點動靜沒有?”

陳蓀應道:“是。”

令狐奉的口諭,很快就傳到了莘邇這裡。

陳蓀親自來傳的旨。

接過旨意,莘邇打量陳蓀,親近地說道:“令君,我看你像是有心事?”

陳蓀耷拉着眼皮,說道:“將軍,我看你也有心事。”

莘邇笑了起來,說道:“一向傾慕令君清德,我之前任官外郡,未能得與令君多見,深覺遺憾。未知令君何日閒暇,我敢請預布酒饌,到時請令君移步寒舍,以解我思慕之渴,何如?”

陳蓀與莘邇的目光相接。

兩個人,一個沉臉,一個笑眯眯。

表情不同,此時的想法,兩人卻有點相同。

陳蓀心道:“我被大王任爲大中正,他被大王擢爲左長史。我們兩人,都被大王當做了刀子。大王倘若身體康健,倒還無妨,可大王現今的身體,着實堪憂。大王一旦不在,世子年幼,掌權者必宋、氾諸家,我與他,何以自處?”回答說道,“大王傷勢未愈,我得日夜陪侍。多謝將軍盛情,等大王傷好之後,我一定登門受教。”

雖是與莘邇有點同病相憐,但較之宋、氾等家,陳蓀並不看好莘邇,自是不願與他混在一起。

莘邇不介意,笑道:“好,一言爲定!”

送走陳蓀,莘邇回到將軍府的堂上。

朝廷已經發下回復,羊髦、張龜等已然領了印綬,正式上任。

莘邇收起了笑容,說道:“士道、長齡,大王無攻襲柔然之意。”

剛纔,陳蓀對莘邇說了兩件事,一個是叫他舉賢,另一個則就是令狐奉對他的上書的態度。

張龜喃喃說道:“大王無有此意,那將軍領兵出外的籌劃就難辦了。”

莘邇問羊髦,說道:“士道,可有良策相對?”

羊髦也犯了愁,說道:“縱有良策千道,大王不允,都是無用。”

這是實在話。再好的主意,最終的拍板權在令狐奉那裡。令狐奉不同意,誰也沒辦法。

莘邇神色如常,心裡邊翻江倒海。

隨着令狐奉一系列劍指閥族的舉措出現,王都已成漩渦,他作爲被令狐奉重點照顧,掂拎出來的馬前卒,身下就是火山。這個是非之地,多留一天,就多一分危險。想前日,他急着入都;到了王都,現下又一心出外。歸根結底,一入一出,都是因爲令狐奉。

他感嘆想道:“大丈夫一日不可無權,誠不我欺!仰人鼻息的下場就是如我今日,身不由己!”

羊髦、張龜皆無對策,此事只能擱置,留待轉機的出現。

莘邇說道:“大王催我舉賢。士道、長齡,你們說我宜舉何人?”

張龜老實,堂上又無別人,他說話不拐彎,一語道破令狐奉的用心,說道:“明公,大王是非要把你逼到絕地啊!”

爲了能發揮莘邇最大的作用,令狐奉連從妹都準備嫁給他了,在等同向閥族“宣戰”,剝奪閥族特權的“求賢令”此事上,當然不會放過莘邇,容忍他保持沉默。“求賢令”的關鍵在“不拘門第”四字上,令狐奉催促莘邇舉賢,其意一目瞭然,是在逼迫莘邇表明立場,趕緊給他舉薦幾個寒士出來;並且不出意外的話,莘邇舉薦的人,令狐奉大約還會統統給以優任。

“長齡,你有何見?”

張龜想了下,說道:“郎中令陳公前日舉薦了三個人。兩個寒士,另一個門第頗高。大農孫公所舉亦類是。明公,是不是可以效仿陳、孫二公,也這樣舉薦?”

羊髦搖動摺扇,想了下,說道:“陳、孫二公,非明公可比。司馬此議,不妥不妥。”

莘邇問道:“士道,你的意思是?”

“方今之策,只有盡舉寒士。”

張龜驚道:“那豈不是將要大大得罪閥族?”

羊髦說道:“明公已是閥族眼中釘,眼前能夠依仗的,唯有大王。而以大王的性子,首鼠兩端,八面討好,只會惹大王生惡。”

張龜的建議不太行,羊髦的建議也不太好,綜合他兩人的意見,莘邇做出了自己的決定,說道:“士道,你文采好,代我草擬舉賢上書。”

“明公欲舉何人?”

“陳公舉了三人,我不能比他多,兩人足矣。”

“哪兩人?”

“建康黃榮,幹練勤恪;牧府賈珍,忠於王事。我,舉此二人。”

羊髦咂摸稍頃,說道:“妙哉,此二人選上佳。”

莘邇前薦傅喬繼任建康太守,被令狐奉稱爲念舊,今舉黃榮、賈珍,正合令狐奉對他的評價,此其一。黃榮是寓士,也算寒士,舉薦他,符合“不拘門第”;賈珍雖然出身名族,但與莘邇有仇,舉薦他,顯出莘邇的大公無私,此其二。

兩下綜合,果然妙哉。

只是,莘邇打算的好,令狐奉會滿意麼?

羊髦提出了這個問題,說道:“唯是大王若意猶未盡,再叫明公舉賢?”

“走一步,說一步罷!”

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三十三章 苟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二十九章 且失徵虜信 鮮少真矛盾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苟生矛盾第九章 一讓苟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二十九章 且失徵虜信 鮮少真矛盾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十五章 曼歌小解憂 元光謀已動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三十六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四)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五十六章 麴碩迎將軍 完成先王願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進 徵虜兩路攻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七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上)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二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中)
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三十三章 苟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二十九章 且失徵虜信 鮮少真矛盾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苟生矛盾第九章 一讓苟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二十九章 且失徵虜信 鮮少真矛盾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十五章 曼歌小解憂 元光謀已動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三十六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四)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五十六章 麴碩迎將軍 完成先王願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進 徵虜兩路攻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七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上)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二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