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

bookmark

令狐奉說完,帳內沒人開口。

他環顧諸人,說道:“怎麼?你們怕了麼?”

曹斐早就等不及殺回王都了,他沒說話是因爲贊同令狐奉,以爲此係理所當然,聞得令狐奉的激將話語,即挺起胸脯,往刀柄上按去,沒有按着,卻是被留在帳外了,不影響他的豪氣,揖身抱拳,大聲說道:“主上通曉兵法,正該如此!不能讓狗崽子安安穩穩的調兵。三元那天,朝野同慶,城防鬆懈,我軍突然殺到,獲勝豈非輕輕鬆鬆麼?臣請爲主上前鋒。”

元者,始也。正旦是日之元、月之元、年之元,故又叫“三元”。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朝野上下都要舉行慶祝活動,民間百姓互慶,國家的各級行政機構舉行“元會”。朝廷的元會自凌晨就開始,君臣同聚一堂,共迎紅日東昇,然後舉辦大型的宴會,極歡方畢。

如果在這麼一個舉國同慶的時候,令狐奉的兵馬殺到城下,也許確能取勝。

令狐奉問賈珍:“子明,你的意見呢?”

“主上的謀策沒有不好的。臣俯首遵命。”

令狐奉心道:“什麼叫沒有不好的?這賈子明,陰陽怪氣的。”想到賈珍前時對莘邇的“揭發”,暗道,“雖然怪聲怪氣,能爲我伸張耳目,也有些用處。”對賈珍點了點頭,轉問莘邇,“阿瓜,你覺得呢?”未等莘邇回話,瞧見傅喬表情不對,怒道,“老傅,你又不以爲然!”

也難怪令狐奉此回真怒,傅喬這次是真有異議。

他出列下拜,說道:“主上,臣昨日卜得一卦。”

“何卦?”

“演卦得屯。”

“卦爻何解?”

“第三爻的筮數爲六。”

“三爲變爻?”

傅喬憂心忡忡地說道:“主上,‘即鹿無虞’,不如舍之啊。”

《屯》是《易》的第三卦。易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爻分陰陽,有變與不變之別,得蓍草數爲奇數七、九,是陽爻,偶數六、八,是陰爻;七、八爲不變爻,六、九爲變爻。卦中如無變爻,就依照卦辭相解;如出現一個變爻,就按變爻的爻辭來解。傅喬卜出了屯卦的卦象,而第三爻的筮數爲六,便是第三爻成爲了變爻,因此,如要解卦,即當以此變爻的爻辭爲解。

此爻是《屯卦》之六三,爻辭是: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即,本意爲食,引申爲靠近。即鹿,就是捕鹿。虞,是官名,專管草木、鳥獸。這句爻辭的意思是:追捕野鹿,沒有充當嚮導的虞人,鹿跑進了林中,君子機靈,認爲不如放棄。深入山林,會有危險。

帳中的諸人中,除了曹斐之外,都讀過《易》,知道這一爻的含義。

莘邇前世沒讀過,但他從腦中找到了記憶,心道:“《屯》指初生,卦象爲上坎下震,坎爲水,震爲雷,這是烏雲雷聲交動,將雨未成的情狀,意喻事業草創多艱。六三之爻,是在教君子應該守靜以待,避免盲動,‘有虞’纔可逐鹿,切不能貪圖獵物,獨往冒進。”

他腦中的記憶很多,不到用時,也想不起來,此時查到這段,頓感這個爻辭儘管簡單幾句,意蘊博大精深。既覺得“守靜”二字,是在教他現在該怎麼應對令狐奉可能會生起的疑心,並覺得“無虞”二字,非常吻合他想出的攻王都之策。

他心中嘆道:“古人的智慧,我唯有仰望。”越發堅定了日後一定要多向傅喬請教,多看些書的念頭。不只是爲了自保,也是爲了多汲取前賢的智慧,充實自身。

令狐奉大怒,說道:“舍之?你要我舍什麼?舍王都麼?舍王位麼?由那狗崽子耀武揚威?你狗日的,你要老子乖乖地把人頭舍給狗崽子麼?”

傅喬嚇得拜倒在地,顫聲說道:“臣絕無此意!”

“那你是何意?”

“臣的意思是說,依卦象來看……。”

令狐奉心道:“尚未起兵,這老東西就亂我軍心。‘即鹿無虞’,此四字傳出,說不得,我那老舅與舊部們便會有心志動搖的!”生了殺意,霍然起身,踹翻案几,抽刀在手,喝令帳外,“進來!”帳外涌進七八甲士。令狐奉刀指傅喬,說道:“按住了!”下到帳中,就要殺之。

莘邇失色,心道:“老傅仁厚,大好人一個,且幫過我大忙。顧不得了那麼許多了!”急扯住令狐奉的衣袖,說道,“主上,小臣有一策,可使有虞!”

“什麼?”

“請主上息怒,容小臣道來。”

賈珍一直冷冰冰的,沒啥表情,這會兒也下拜,爲傅喬求情,說道:“傅大夫儒生罷了,懂什麼兵法?按圖索驥,不知變通,迂腐之辭,胡言亂語,請主上不要與他一般見識。”

曹斐胡亂說道:“是啊,老傅那酸儒焉會懂主上的妙算?主上天命之身,想舍也舍不掉的,和他較什麼勁。”

令狐奉瞪視傅喬,說道:“且寄你狗頭!”心道,“阿瓜說甚麼有魚?虞麼?”又想道,“還是老曹懂我,老子天命之身,王位只能是我的!你一個卦象就能給老子舍了?”示意甲士出去,氣哼哼地轉回馬紮,叉腿坐下,按刀問道,“阿瓜,你有什麼虞?”

令狐奉的成敗與莘邇等人的命運息息相關,對他與令狐邕的終將一戰,莘邇極是上心,沒事便琢磨,這場仗該怎麼打,勝券才能更足,誠如他的自評,“愚者千慮”,思得了一個辦法。

原本他想找機會將自己的這個意見告訴令狐奉,供他參考,昨晚聽了曹斐的話後,他深懼令狐奉疑心自己“不居人下”,決意要“危言危行”,韜光養晦,因是改了主意,又不想由自己述說此策,而是想裝作不經意,將此策告知曹斐,通過他使令狐奉得知了。曹斐氣狹好功,料必不會提及自己的名字。

可尚未着手,令狐奉今日便召集他們,要元旦出兵,傅喬直腸直肚的,口裡慕學管、晏,卻莫提“轉禍爲福”,分明自討苦吃,一下撞上槍口。爲救傅喬一命,他只好顧不了別的了。

莘邇沒有當即說,看了下那兩個探子。

令狐奉揮揮手,打發了他倆出去。

莘邇遂說道:“主上英武,謀無遺策,就不要說元旦那天攻城了,隨便何時,均能吊打令狐邕。”

“吊打?哼哼,不錯,狗崽子只會玩弄陰謀詭計,行兵佈陣,老子吊着打他!”

莘邇心道:“是吊着他打,不是你吊着打他。”說道,“是,是。要論打仗,令狐邕哪是主上的對手!只是,小臣有個愚見。”

“說來聽聽。”

“王都高壘深壑,畢竟堅固,小臣尋思着要是能把守軍調出來,先打個勝仗,然後再大舉攻城,是不是會、會……。”

令狐奉託着下巴,撓搔鬚髯,說道:“能更輕易點?”

“是,是。此爲小臣的陋見,也不知對或不對,請主上判定。”

“如能先野戰取勝,狠狠打擊一下狗崽子的士氣,我再乘勝逐北,自然最好。只是,守軍該怎麼調出?你有辦法麼?”

“小臣愚蠢,哪兒有什麼辦法!”

令狐奉聽到這裡,正要說“那你扯什麼”,卻聽莘邇話鋒一轉,繼續說道:“唯是日常跟隨主上左右,被主上神光浸照,似乎開了點智竅。小臣前兩日竟是突然得了個鄙見,好像可用。”

莘邇說完這幾句,只覺臉上火辣辣,低着頭不敢看人,深感丟人,心道:“這般厚顏無恥的馬屁我也拍得出來!”前生今世,這是他頭次鼓着勁拍馬屁,自慚罷了,不禁又想道,“奇哉怪也,這幾句馬屁我拍得如此自然,怎麼?莫非我還有這方面的天賦麼?……他孃的!”

令狐奉呵呵一笑,撫摸鬚髯,問道:“什麼辦法?”

“王都近畿的小綠洲,均是朝中貴臣和地方勢族家的私產,主上若是遣兵往掠,留下挑釁的言語,小臣估摸那些朝中的貴臣和地方勢族……。”

令狐奉猛拍大腿,打斷了莘邇,喜道:“啊喲,阿瓜,好辦法啊!他們定然怨聲載道,向狗崽子訴苦,爲我推波助瀾,狗崽子恨我到骨頭裡了,哪裡忍耐得住?斷然登時遣兵來攻,那時我佈下埋伏,給他個迎頭痛擊!哈哈,哈哈。阿瓜,此即你的虞麼?真是妙計啊。”

“豈敢當主上謬讚。本以小臣的才智,無論如何也是想不出此策的,……。”

令狐奉沒功夫聽他的馬屁了,起身提刀,在帳內轉悠,越想,越認爲莘邇此策可用。

令狐邕現下自以爲穩佔上風,並不知令狐奉已得了麴碩等軍中將領的支持,對令狐奉十分輕視,之所以已知他在胡中,卻遲遲未來進攻,只是因爲一來天寒,二來唐人士兵不像胡人,幾袋酪漿,弄點胡餅就能解決軍糧,而漠中行軍,輜重不太好帶,三則,令狐奉兵馬雖少,澤邊亦有胡騎萬餘,故此,他需要調兵遣將,運集糧秣,把戰備做好,然後纔好來攻。

這個時候,如果令狐奉反而主動挑釁,打擊他剛靠殺人在朝中立起的權威,令狐邕年輕氣盛,對他又是怨恨深重,兼懷輕視,篤定會因怒興兵,不等萬事俱備,就匆匆進伐了。

“老曹,子明。”

曹斐、賈珍躬身應道:“臣在。”

“我叫你倆學學阿瓜束勒督下的手段,你倆至今沒有動靜。南下襲掠挑釁的事兒,就交你倆去辦,順帶把你倆的督下部曲也整治整治。”

兩人應道:“是。”

令狐奉笑道:“掠完了綠洲,不妨把沿邊的村落也搶上一搶。”

莘邇說道:“主上,小臣以爲,是不是不要搶村落?”

“爲何?”

“這些都是主上的子民,如果把他們搶了,將來主上還都登位,也許民間會有怨言。”

“你就不怕貴臣、勢族有怨言麼?”

“不忠於主上的,待主上登位,他們能保住性命就是主上開恩了,有怨言也不敢出;忠於主上的,付出點小小的犧牲,又哪裡會有怨言?再說,主上到時也可給他們賞賜作爲補償。”

“言之有理。老曹、子明,你倆便按阿瓜說的去辦。”令狐奉笑對莘邇說道,“阿瓜,我卻不知,搶掠之事也能上癮的麼?哈哈。”

莘邇賠笑。

傅喬仍伏在地上,適才被甲士按拽得頭冠掉落。令狐奉拿刀敲敲他的髮髻,問道:“老傅,無虞麼?”

傅喬渾身發抖,應道:“有了。”

“你個老酸鳥,死腦筋,不知變通。我教你一句,‘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你說無虞,阿瓜不就拿出個虞麼?”

“是,是。臣愚笨。”

“知道爲什麼麼?老子天命之身,從王都出來,數次遇險,無不弭解,逢兇尚且化吉,況乎其餘!這叫天命在我,無往不利。”

“是,是。主上運氣所鍾,臣等凡俗,窺視不了天機。”

“你今日出洲,去見我老舅,把我此策告與他知,叫他立即遣兵來我胡中。”

傅喬應道:“是。”

只靠胡牧是伏擊不了令狐邕兵馬的,非得麴碩的精兵才行。

傅喬當天東去唐興郡。

爲給麴碩留出兵到胡中的時間,等了三天,曹斐、賈珍乃才領督下的部民出洲,到王畿附近擄掠諸個綠洲,同時極力挑釁,痛罵令狐邕。消息傳到王都,令狐邕聞之,暴跳如雷。

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五十一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三)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五章 架在火上烤 髦有三策對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七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上)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二十三章 喜與喬友壻 宋翩顧家耳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三十三章 張渾不離朝 龜有上下策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五十六章 麴碩迎將軍 完成先王願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馬糞薰元光第二十六章 太后請自信 益富情緒高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龍身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
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五十一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三)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五章 架在火上烤 髦有三策對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七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上)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二十三章 喜與喬友壻 宋翩顧家耳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三十三章 張渾不離朝 龜有上下策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五十六章 麴碩迎將軍 完成先王願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馬糞薰元光第二十六章 太后請自信 益富情緒高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龍身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