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三百九十九章 諜中諜

bookmark

臨戰誓師,既壯軍威,亦穩軍心。常規的誓師方法無外乎強調自己順應天命、以正伐逆,敵軍如何罪大惡極,以及進行懸賞,將敵軍從主將到走卒所有人的性命標上價碼,藉此激勵將士們奮勇殺敵。

這一套流程的完善是形成於秦國,老秦人從不饒舌,明明白白的將殺幾人升幾級告訴士兵,所謂“獎勵耕戰”,大體也就是把獎勵弄得通透明白,能讓將士們在作戰時有着充分的正反饋。

然而劉表此次卻不走尋常路,在簡單聲討了一番公孫瓚的罪惡滔天之後,這位幽州牧露出了一臉悲天憫人的表情,泣聲道:“吾受皇恩深重,牧守北疆,本當與薊侯同心協力,護我幽燕安寧。如今同室操戈、手足相殘,吾不勝悲愴,薊侯有罪,吾亦有罪,然則百姓何辜?將士何辜?

此番起兵,非與外敵接戰,非鎮壓叛逆之賊,只爲向薊侯討一個公道。願諸君秉承上天好生之德,少做殺戮。賊首當誅,士卒無辜啊。”

一番話說完,劉表可謂是聲淚俱下,而臺下的觀衆們卻是個個目瞪口呆,就連馬不停蹄奔赴前線的將士們也下意識的放慢了腳步,甚至還有幾人呆立原地,造成了隊伍的小範圍混亂。

封建社會的軍隊參軍打仗,除非是抵禦胡虜,否則大體也就是混口飯吃,對於帝王的忠心恐怕是比不上對官爵名祿的貪心。至於什麼保境安民,大部分人是沒有這覺悟的。

而官爵名祿從何而來?正是戰場上殺戮以成軍功,用人頭換來的。幽州牧卻希望他們“少殺”乃至不殺,那打仗的意義何在?

更何況刀劍無眼,主帥卻要求屬下在戰場上留手,這是何等愚蠢的做法。

一時間,幽州中高層的世家主、上級官吏等人都不禁露出了絕望之色,也虧得烏桓峭王提前被打發出去了,否則說不得當場便要發作。

“這……這……劉牧伯怎能在臨戰之時如此動搖軍心?這可如何是好啊?”幷州的使者神情呆滯,險些癱倒在地上。

原本今天被邀請來參加誓師大會他還很是激動,畢竟劉表能下定決心,那麼幽州之事很快就能有個結果。若幽州只有一個聲音,冀州想吞下幽州就會困難許多,而這也正是袁遺乃至袁紹所樂見之事。

再瞭解到劉表意欲突襲,先鋒已經開拔,大軍也只是在此走個流程,他更加心花怒放,在他看來,幽州的局勢已經明瞭,勝負已見分曉。

然而現實卻跟他開了一個大玩笑,剛剛還覺得這位幽州牧手段果決、不拘小節,現在卻絕望的發現,劉表似乎是個書呆子,還是個瞎指揮的書呆子。

雖然公孫瓚獲勝也能達到最低目標,但袁遺既然押寶了劉表,自然是希望劉表獲勝的。若公孫瓚成爲幽州之主,劉備固然無法擴張,袁遺想來也會成爲這位小心眼北疆軍閥的眼中釘,畢竟聽說袁太尉與這人之間還有不小的齟齬。

孔融有些不屑的瞥了這人一眼,只覺得其全無使節儀範,簡直將袁伯業的臉都丟盡了。

“公與先生,劉牧伯這般舉動當真不愧爲黨人領袖,只誅首惡,餘者不究,大有古之聖賢之風啊。如此師出有名,民心所向,想來公孫瓚定然是無力抗衡的。”

沮授神情怪異的上下打量着孔融,一直看的他心裡發毛,才悠悠道:“嗯……結論沒什麼問題,過程也不重要了。”

……

站在岸邊,看着不斷趕往前線的屬下,公孫瓚心裡頓時生出了萬丈豪情。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此戰就將是決定幽州未來局勢的關鍵,而他,出身卑微的婢女之子,也將成爲幽州之主,成爲當今天下最有權勢的人之一。

WWW◆ T Tκan◆ ¢ o

想到這裡,公孫瓚的目光不自覺的轉向了南方,看向了鄴城方向,彷彿穿過了千里河山,看到了那位冀州之主,河朔第一諸侯,也是他曾經的朋友。

“劉表之後,下一個就是你了,玄德啊,且讓爲兄看看你有多少長進,敢安居如此高位?”

……

“王校尉,君侯傳信,我們只需堅持最多一個時辰,君侯大軍便能將劉表徹底包夾住,屆時您便是此戰第一功!”

鄒丹興高采烈的進了王門的大帳,畢竟他所侍奉的主君很快便要成爲一州之主,而他的地位也將水漲船高,再加上此戰功績,得一中郎將高位當是沒有任何問題。

而先鋒主官王門正在低頭看着一封信,聞言才猛然擡起頭來,笑道:“此戰若能成,多賴君侯運籌帷幄,我又有什麼功績?”

“王校尉率領我們深入廣陽,引得劉表主動出戰,功莫大焉啊。若劉表龜縮不出,以薊縣城池之堅固,恐怕還要好些日子才能拿下。僅此一點,王校尉便是首功!”

鄒丹說的興起,王門的神情卻是閃爍不定。見王門並無迴應,鄒丹疑惑道:“王校尉看起來並不怎麼高興?”

“怎麼會呢?”王門笑了笑,又道:“只是想到還要堅持一個時辰,有些憂心將士們的安危。不如這樣,我麾下多是精銳,便由他們先在前頂上一頂,鄒校尉所部殿後接應如何?”

鄒丹聞言一喜,正待應下,卻見王門眼中閃過一絲喜色,不由得狐疑起來。繼而猛的想起了公孫瓚的性格,頓時冷汗直流,連忙道:“王校尉說的哪裡話,你部下固然精銳,但也不能這般損耗。你我同爲先鋒,還是公平爲好。”

“這……劉景升來勢洶洶,前線的壓力恐怕會很大啊。”

王門的神情有些不自然,鄒丹心下大定,肅然道:“王校尉不必多說,爲君侯征戰,怕什麼壓力?沙場之上,生死也是難免之事啊。”

似乎是拗不過鄒丹,王門只好嘆息道:“既如此,便依鄒校尉所言,你我各出兩千人,其餘人負責殿後以及接應君侯。”

“正該如此!”

鄒丹滿意的離開了,王門嘴角卻勾起了一抹弧度,悠悠自語道:“鄒校尉啊,強求建功,可未必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第一百零二章 濟陰太守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敵必救(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一百七十二章 談利言義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五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蟲不可以語冰第二百七十三章 對錯(上)第一百章 長史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三十八章 兵要第六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三十五章 嚴刑慎行第三百二十四章 夷族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三百七十七章 歷陽之戰(下)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關中(四)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動(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二百八十二章 清查土地第三百九十三章 殘酷第三百二十八章 江東猛虎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勢第九十六章 比試(上)第三百二十章 末路(下)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四百五十五章 別離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以義告,以道誅第五百零二章 逆轉(下)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剿與撫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兗州初戰(中)第一百零七章 道別第五百二十五章 衛覬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計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二十五章 刺殺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一百六十四章 戰端(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託庇第一百八十章 送禮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五百一十六章 論官(下)第十一章 松柏青山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動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二百三十章 終局(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下很大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八十五章 激進第四百七十六章 陪都(上)第四百章 公孫紀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三百二十五章 賞罰(上)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三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二百七十四章 對錯(下)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第四百四十二章 託付第一百一十一章 趙女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闕上(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血書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三章 抉擇第一百八十章 送禮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變(下)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內務(上)第三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二百四十四章 興兵爲國,安問袁盧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四百二十章 琅琊王(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十五章 英雄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九十九章 悟而能執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三章 抉擇第五百七十六章 崔琰第一百五十四章 洞察人心
第一百零二章 濟陰太守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敵必救(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一百七十二章 談利言義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五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蟲不可以語冰第二百七十三章 對錯(上)第一百章 長史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三十八章 兵要第六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三十五章 嚴刑慎行第三百二十四章 夷族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三百七十七章 歷陽之戰(下)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關中(四)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動(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二百八十二章 清查土地第三百九十三章 殘酷第三百二十八章 江東猛虎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勢第九十六章 比試(上)第三百二十章 末路(下)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四百五十五章 別離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以義告,以道誅第五百零二章 逆轉(下)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剿與撫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兗州初戰(中)第一百零七章 道別第五百二十五章 衛覬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計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二十五章 刺殺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一百六十四章 戰端(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託庇第一百八十章 送禮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五百一十六章 論官(下)第十一章 松柏青山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動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二百三十章 終局(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下很大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八十五章 激進第四百七十六章 陪都(上)第四百章 公孫紀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三百二十五章 賞罰(上)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三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二百七十四章 對錯(下)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第四百四十二章 託付第一百一十一章 趙女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闕上(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血書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三章 抉擇第一百八十章 送禮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變(下)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內務(上)第三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二百四十四章 興兵爲國,安問袁盧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四百二十章 琅琊王(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十五章 英雄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九十九章 悟而能執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三章 抉擇第五百七十六章 崔琰第一百五十四章 洞察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