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內務(上)

bookmark

二荀的話有一定道理,卻又刻意忽視了一點,那就是劉備此前發聲阻止過公孫瓚在幽州的肆虐行爲。

不管劉備的話起到了幾分作用,關鍵是既然做出了這個姿態,你再行插手幽州,難免讓人懷疑你當初的動機。

尤其是劉備和公孫瓚的關係不簡單,更是容易惹人非議。

彷彿看出了劉備的顧慮,沮授拱手道:“明公所慮,無非是此前曾阻止薊侯謀奪幽州,如今自取,未免有失‘義’字。”

“不錯。”劉備乾脆的點點頭,嘆道:“伯圭兄於備助力頗多,不僅是在盧師處求學時,當年在涿縣時亦多有迴護,備能得四方豪傑高看一眼,少不了伯圭兄的扶持。

此前出於仁道而阻止他的妄爲,備心中無愧。此時卻又再取,終究無法釋懷。”

“恕授直言,明公此慮過矣。”沮授搖搖頭,肅然道:“其一,此一時彼一時,大司馬當日所慮,乃是建立在天下基本安定之時。大漢法統未衰,薊侯謀州郡、掀內亂無疑是逾矩之舉,明公不管是爲友還是爲漢臣,理應勸阻他停止妄爲;而如今天下動亂,州郡離心,漢統衰落,正合有志之士奮發圖強,糾合州郡,重整天下,又豈能坐視各方諸侯坐大?

其二,薊侯手段過於酷烈,絕非仁者當爲。王者之道,焉有屠戮民衆之事?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烏桓世居漢境,爲大漢南征北戰,那便是大漢子民。叛者殺,降者罰,臣服者護,其中自有律法處置,豈能任由薊侯屠戮?

其三,恕授無禮,明公未免過於高看自己的影響力。薊侯何等人物?便是大司馬都無法壓服他,明公僅憑一紙書信便能讓他停手?無非是順水推舟罷了,畢竟劉景升手段老練,刻意激化矛盾的做法瞞不過有心人的眼睛,薊侯也不想落入圈套,才借明公書信爲由,不再妄爲。此乃兩利之事,並非明公有所虧欠。

其四,若明公仍然猶豫不決,優柔寡斷,一旦劉幽州與薊侯矛盾激化,兩虎相爭必有一亡,薊侯亡,便是明公之過;劉幽州亡,薊侯可會滿足於幽州之地?屆時明公與薊侯之間的衝突將無可避免,還是說明公已經做好了倒戈卸甲,以禮去降,仍奉薊侯爲兄的準備?”

沮授一番話,驚得堂中不少人冷汗直冒,就算是荀攸也舉袖擦了擦額頭的汗,沮授這番話實在是太過剛直不留面子,甚至還辛辣的諷刺劉備,與他們中原士人的行事風格大相徑庭。

劉備的臉色也是微微發黑,雖然知道沮授沒有惡意,但這般語氣着實有些討打,劉備從來都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只是由於走王者仁道,行事風格上不太激進罷了。

顧念公孫瓚的當年的迴護是真,但若說甘願將自己打下的基業拱手讓給公孫瓚,那也不是劉備的性子。沮授故意這般說,顯然就是刺激他。

想到這裡,劉備冷笑道:“公與當真是好口才,假如備當真要舉州投獻,你又該如何?”

沮授悠悠道:“歸隱山林,田園爲樂,豈不美哉?”

“噗嗤!”荀攸忍不住笑出聲來,引來衆人注視,他連忙以袖掩面,擺擺手,乾笑道:“繼續,繼續,攸只是鼻子有點癢。”

劉備此時心中是又好氣又好笑,沒好氣的道:“隆冬時節,好好注意些,別染上風寒。此前明遠所教授的東西可都有記住?”

荀攸連忙點點頭道:“避寒之事已經佈置下去了,只是物資有限,終究只能先回護城中百姓,鄉野之民着實難以顧及。而來年春季預防大疫的事也交代下去了,但這什麼‘衛生條例’,恐怕目前來說最多隻能在城中推行,甚至可能只有大戶人家會在意,百姓的觀念難以轉變啊。”

“不妨事的。”荀彧搖搖頭道:“靈壽侯的思路很明白,只要大戶人家率先開始遵循這‘衛生條例’,有條件的平民自然會效仿,而我們要做的便是讓百姓們都有餘力,纔能有精力去注意‘衛生’。”

劉備點點頭道:“正是,以明遠的話說,這叫……‘羊羣效應’,對,就是‘羊羣效應’。”

沮授無語道:“那不知靈壽侯對幽州之事又有什麼看法?”

“額……”劉備眨眨眼,這纔想起來目前正事是什麼,乾笑道:“這個……明遠遠在青州,又能有什麼看法……”

荀攸幽幽道:“怕不是李明遠在信中斥責了明公吧?”

劉備啞然,李澈的回信確實是斥責了他優柔寡斷的行爲,只是最後還是例行的一句話“隨着自己的本心走,不管是什麼結果,只要甘之如飴,那便是極好的”。

見劉備沉默,荀彧和沮授等人忍不住笑起來,不止是李澈,就算是沮授也知道,劉備從來不會針對那些直言犯上的人,只要言語不觸及底線,劉備是能聽進話的,所以沮授纔敢說出方纔那種堪稱“犯上”的話。這也是他們所滿意的一點,沒人喜歡暴虐的君主。

“靈壽侯未免太過放肆!他雖然是青州牧,但……”

“滾出去!”劉備還沒說話,沮授勃然色變,指着那人怒斥道。

“沮公,我……”

沮授打斷道:“來人,把他趕出去!牧伯不需要這種幕僚!”

見沮授動了真怒,再看看劉備那黑的滴水的臉色,那人終於怕了,身子更是抖得如篩糠一般。幾名侍衛走上前來,將他拖了下去,他也絲毫不敢掙扎。

沮授取下自己頭上的樑冠,伏地請罪道:“下吏治下不嚴,出此狂悖之徒,還請明公降罪。”

二荀等非冀州人士眼觀鼻鼻觀心,默然不語,而冀州的幾名領頭者都站了出來,隨着沮授伏地請罪。

一時間,大堂之中靜謐無聲,落針可聞。

良久,劉備幽幽開口道:“所幸益德與雲長未在此處,否則這大堂內今日怕是要見血了。”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冬十一月,幷州刺史賈琮薨,天子拜昭烈爲左將軍,掌河朔軍務;會李澈爲青州牧,常與昭烈書信,所言百無禁忌。或進曰:“澈遠在青州,久必有私,觀其言語,不臣之心有之。”

昭烈怒而笞之,曰:“使雲長、益德在,汝頭將無邪!”人遂多畏。

——《季漢書·昭烈帝紀》

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五十九章 動亂(上)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夢第五百零七章 許靖第四百四十一章 降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兆尹府(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衛覬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價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生三大鐵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臨戰決議(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臨戰決議(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二百六十章 謀權(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孫家雙子第五百四十八章 韓遂之敗(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託庇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二百二十一章 宮變(上)第六十章 斥賊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域(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用意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四十一章 旁門左道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勢第二百八十四章 定人心第二百八十章 辦學(上)第一百零九章 出京(下)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五百五十章 韓遂之敗(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二百二十八章 終變(二)第一百零三章 送別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一百八十七章 說親(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四百三十八章 開端第五十章 雙雄會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二百四十七章 羣雄起(中)第五百一十七章 談心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和親(中)第三百零三章 戰後雜事(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忽悠(下)第二十四章 失望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二十七章 醒轉第二百九十章 常山之戰(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八章 袁公路第二百四十五章 機關算盡與未雨綢繆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五百一十六章 論官(下)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二百三十八章 廢立(四)第八十章 宗室第七十四章 罰罪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謀其政第二百七十章 入主冀州(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豪族與朝廷第二百六十章 謀權(下)第三十四章 兵法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五十四章 仁恕之道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二十二章 蹇碩伏誅第四百三十一章 託付第四百零八章 說服(下)第二十八章 徵召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二百六十章 謀權(下)第一百五十章 驚變(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論商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別的人第四百三十章 少年天子(四)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揮劍第一百二十章 趙瑾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一百六十章 動亂(中)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謂賢名(上)第三十七章 亂世(二合一4000字)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
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五十九章 動亂(上)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夢第五百零七章 許靖第四百四十一章 降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兆尹府(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衛覬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價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生三大鐵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臨戰決議(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臨戰決議(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二百六十章 謀權(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孫家雙子第五百四十八章 韓遂之敗(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託庇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二百二十一章 宮變(上)第六十章 斥賊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域(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用意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四十一章 旁門左道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勢第二百八十四章 定人心第二百八十章 辦學(上)第一百零九章 出京(下)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五百五十章 韓遂之敗(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二百二十八章 終變(二)第一百零三章 送別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一百八十七章 說親(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四百三十八章 開端第五十章 雙雄會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二百四十七章 羣雄起(中)第五百一十七章 談心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和親(中)第三百零三章 戰後雜事(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忽悠(下)第二十四章 失望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二十七章 醒轉第二百九十章 常山之戰(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八章 袁公路第二百四十五章 機關算盡與未雨綢繆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五百一十六章 論官(下)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二百三十八章 廢立(四)第八十章 宗室第七十四章 罰罪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謀其政第二百七十章 入主冀州(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豪族與朝廷第二百六十章 謀權(下)第三十四章 兵法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五十四章 仁恕之道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二十二章 蹇碩伏誅第四百三十一章 託付第四百零八章 說服(下)第二十八章 徵召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二百六十章 謀權(下)第一百五十章 驚變(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論商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別的人第四百三十章 少年天子(四)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揮劍第一百二十章 趙瑾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一百六十章 動亂(中)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謂賢名(上)第三十七章 亂世(二合一4000字)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