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二章 防範

張瑚來不及去都水監,也等不及去查明什麼原因,頭一樁事情便是要往宮中去。

幸而身旁還有個老幕僚將他攔住了,道:“官人要不還是去一趟範大參那一處?若是給御史臺曉得了,少不得要胡亂彈劾……”

彈劾什麼?

出了事情,不去找直管的上司,竟是去找太皇太后。

眼下雖然交接還未完成,可範堯臣已是接了印,有事去回他,正是應份。

張瑚想了想,覺得也有幾分道理,行到一半,只好又折去找了範堯臣。

公廳裡頭人來人往,比平日裡還要繁忙數倍,時不時有差官同小吏飛也似的進進出出。

只是張瑚心中着急,並未留意,已是急急進了門。

範堯臣卻是很鎮定,聽得張瑚說汴河發了大水,也不問前因後果,也不說其餘事情,只問道:“你見得新鄭門發了大水,可有知會下游?”

張瑚瞬間呆了一下,額頭的汗一下子就冒了出來,回道:“未有來得及知會揚州門……”

今日分別在新鄭門、揚州門兩處設點用那浚川杷清淤通渠,同是一條汴河,新鄭門乃是上游,揚州門卻是下游。

他下船之後,見得對面有京都府衙的差役同禁軍在,只覺得百姓應當無憂,也沒有過多去問,便匆匆回了城,至於打發人去揚州門,他忙亂之間,當真沒有想到這一點。

範堯臣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問道:“沒有來得及知會揚州門,可有來得及知會下游其餘縣鎮?”

張瑚彷彿被打了一拳一般,有些發懵。

他當真沒有想到那麼多。

可是此時漸漸冷靜下來,也知道自己出了大疏漏。

忽然之間發了這樣大的水,都水監尚且不知,京都府衙也沒有收到風聲,那尋常百姓哪裡會有防備?新鄭門見得不對,自然應當趕緊知會下游縣鎮,疏散百姓,以免有人爲洪水捲走。

然而張瑚並未管過京中水事,他雖然跟着張待在延州、贛州等地爲官,可延州乃是西陲之地,河水極少,連雨水都不多,哪裡有水事給他管?

再說贛州,他到時福壽渠已經建了大半,城中並無淹水之事,至於其餘縣鎮,顧延章先前已是捋過一遍,張待父子忙着去弄白蠟、福壽渠,並無功夫管這個,倒是叫水事之上的官員蕭規曹隨,按着以前的規矩做而已,全然沒出過問題。

沒有遇過問題,自然也就沒有機會去解決問題,張瑚沒有經驗,帶着幕僚也沒能想到,再因今次大水發得匆忙,浚川杷也試得虎頭蛇尾,沒有下官幫着提點,竟是叫他漏了這樣要緊的事情。

不過此時再來追究,也沒有什麼意義。

他立時轉頭向着跟過來的屬官問道:“京都府衙可有遣人知會下游其餘縣鎮?另也要差巡鋪、禁軍前往上游營救百姓。”

此時倒是想起來還要去管上游了。

那屬官也尷尬得很,他一路都跟着張瑚走,張瑚上船,他跟着上船,張瑚下船,他也跟着下船,張瑚不知道的事情,他又怎麼會知道?

只好應道:“下官這就去京都府衙問問。”

一面說着,一面趁着這個機會就往外走。

對面範堯臣的臉色已經有些難看,冷聲把人喝止道:“回來!”

他也不給張瑚面子,直接道:“汴河須要深淺有度,各縣各鄉已是置了護堤官,都水監總察之,出了事情,都水監不知道,跑去問京都府衙,你丟得起這個臉,我丟不起!”

範堯臣這般不給面子,聲音也並未特地壓低,公廳外頭還有不少等着辦差的官吏,俱是能聽得清清楚楚。

張瑚的臉都綠了。

範堯臣沒有管他,徑直擡頭對着外邊探頭探腦的的官員道:“什麼事情,進來。”

來人手中捧着文書,目不斜視地大步走了進來,到得範堯臣面前,連忙道:“參政,已是有封邱、酸棗等七個縣回了信來,正疏散援救百姓,其餘地方因離得太遠,尚無音訊回來,顧副使已是急召了一批漁人船伕,正沿河搜救,其餘事體,只有一樁……”

“吞吞吐吐的,什麼事情不能說?”範堯臣皺着眉頭道。

來人猶豫了一下,看向了一旁的張瑚,終於還是道:“顧副使那一處還在召集船伕,只是倉促之間,未能夠數……聽說今日張公事行浚川杷,好似招了一批船伕……只是人乃是都水監所管……”

範堯臣怒道:“這都什麼時候了!他要什麼,你就給什麼!行事搜救之時,還分什麼你我!”

張瑚的臉更綠了。

船伕乃是他招募的,能在短短數日之中,召齊這許多船伕,他是費了大力,眼下輕輕巧巧,就給旁人將人搶了去,爲了搜救,也就算了。可這範堯臣全無訊問自己之意,就這般一口應了下來,雖他是都水監丞,也是自家的上峰,可如此做事,是不是也太過分了?!

然而此時人人都忙得不行,過不過分的,也無人去管他,奏事之人得了範堯臣的準話,也不多言,復又比來時更大步地奔了出去。

範堯臣就這樣把張瑚晾在了一邊。

來回事的人一個接一個,源源不絕。

張瑚氣得不行,再不在此處停留,轉頭就走。

一旁跟着的屬官小聲提點道:“公事,下官看那範參政,怎的好似早早就知道了汴河會出事一般?”

張瑚自然也看出來了,可是範堯臣不主動說,他就絕不肯丟這個臉,去主動問。

纔回到都水監中,張瑚就察覺出來公廳之中的氣氛很差。

楊義府已是同他前後腳回來了,臉上全是焦急之色,見了張瑚,急急道:“公事,汴河發大水了!”

又道:“幸而咱們沒讓百姓走得離河堤太近,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誰不知道!

張瑚十分不悅,道:“你可有遣人通知下游?”

楊義府一呆,問道:“此事不當是京都府衙所管嗎?”

兩人大哥不笑二哥,俱是新官上任,又一心想着出政績,連都水監的職屬並管轄都沒有全然弄清楚。

然而有楊義府畢竟反應快,見得張瑚這般發問,知道其中必有不對,忙道:“我且遣人去問問!”

張瑚冷聲道:“不用問了,你那岳丈已是在管了。”

知道範堯臣那一處會將此事處理妥當,張瑚方纔被落了大臉,索性不再理會,而是問道:“揚州門那一處如何?那浚川杷可能得力?”

他話纔出口,見得楊義府臉上的表情,便知事情未必如人意,於是道:“一般也是不行?”

楊義府搖頭道:“並非此法不得當——從前我與公事不是已經在河流之中試過?雖是費力些,可清淤之效,甚是明顯。”

他開始分析起今次的問題來。

“然則這一陣子京畿連日有雨,河水暴漲,雖能靠着水勢沖刷淤泥,那浚川杷的長短卻未必足夠了。況且想要清淤,必要對河底的情形有一二瞭解,若是能提前着人探查一番,想來便可避開那等大石之處,不會像今日這般了。”

又嘆道:“只可惜此時已經春末,夏日雨水很快就要來了,屆時水勢疾快,水量又深,怕是要極熟水性之人才能下水探查。”

行到這一步,已是進退不得。

“另有那浚川杷,不能只做一個形制,見得河底情形不一,應當多做幾樣,或是長十尺,或是這是長三尺,或是長兩丈,遇得深淺不同之處,便以不同浚川杷而用之,如此一來,因地制宜,此法便能妥當。”

楊義府說得頭頭是道,儼然已經一個精通水利的水工。

張瑚擡眼瞥了他一下。

早這麼能耐,跑到哪一處去了?

爲何不提前說?

楊義府連忙補道:“只是今日所試,下頭考慮很是不周全,公事在前提綱挈領,我也未有經驗,只能邊做邊學,致使不能成事,實在可惜。”

又道:“旁的倒沒什麼,不過從前已是試過,並無差池,眼下遇得這等麻煩,偏生還叫滿城百姓盡看了去,想要再行完善之法,怕是中書、御史臺又要有話說。”

他說到這裡,語速又放慢了幾分,道:“還有一人,怕是也會不讓再用……”

楊義府沒有明說,可張瑚卻知道對方說的是誰。

自然是範堯臣。

到得此時,張瑚其實已經隱隱知道事情有些不對,可一來他實在不願意相信乃是自己用錯了人,使錯了法;二來他今日就在船上,見得那浚川杷行事,這楊義府所言,好似當真也有些道理。

張瑚想了想,道:“不用去理他們。”

不用去理他們。

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定能做成。

***

縱然張瑚、楊義府二人輕描淡寫,彷彿並未被此事打擊大了,可實際上,一出得都水監的大門,滿城之中,都能聽得百姓議論。

無論是八百貫得來的鐵龍爪揚泥車法改成的浚川杷全然無用,還是汴河忽然發了大水,都是能叫人大說特說的。

街頭也好,巷尾也罷,酒肆的角落,挨在一處的小販攤子上,甚至幾個婦人一起搗衣服的河邊,都能聽得有關此事的聲音。

“昨日你去了揚州門嗎?”

“我家那口子說要去新鄭門,我爭不過他,誰知那杷子壓根不好使!白浪費那樣大那樣長的木頭,拿來做房樑多好!”

“幸好你去的新鄭門,若是去的揚州門……你聽得人說了不曾,揚州門外那一處被捲走了七八個人,也不知能不能撿回一條命。”

“啊?怎麼會?不是前頭有護欄擋着,又砌了牆嗎?”

“好似是有個婦人沒抱穩小孩,叫那孩子掉出去了,便翻牆去救,此時河水已是上來了,旁人又去救她,救來救去,都給捲走了。”

“可不是,我也聽得說了,還有個不要命的,好似是荷包掉了,哎呦,要錢不要命,瞧着巡鋪、差官人人都躲進來了,他竟是還要翻牆過去撿!依我看,還是那牆太矮了……”

“聽你胡言,那牆再高些,如何能看得到河?”

一羣婦人在河邊搗洗衣衫,嘴巴閒了下來,便在此聊得起來。

“怎的會發這樣大的水?雖是雨大,也未見得往日有這般厲害啊!”

“誰知道呢?你沒瞧見今日這裡處處都是人嗎?那汴河發了大水,全不能用,俱是來這五丈河洗衣裳了。”

“唉,從前那樣大的動靜,我還以爲那龍爪當真有用呢,叫那姓李的白得了八百貫。”

“而今不叫龍爪,喚作浚川杷,是不是改了名字,就不中用了?”

“上頭已是換了條龍,便是叫原來的名字,怕也不中用吧?”

“噓,小得點聲,莫叫旁人聽得去。”

而金樑橋街的顧府裡頭,得的消息又更早一些。

季清菱早間攔住顧延章時,並未能猜到會有此事,然而等到中午之時,松香便匆忙回了府。

他得了顧延章的交代,來同季清菱回稟。

“官人說怕夫人擔心,特叫小人來說一聲,已是與胡公事一同去尋了範大參,也打點了快馬沿途通知上下游衙門好生提防,嚴守汴水,眼下正着人去祥符縣,應當不會有事。”

季清菱忙問道:“胡公事同範大參怎的說?”

她雖是覺得可能是那水櫃有事,畢竟沒有證據,以旁人看來,不過是胡亂推測而已

五哥也許信她,可憑着這一丁點猜測,又如何能說服胡權同範堯臣?

松香忙道:“夫人且放心,胡公事雖說覺得有些荒謬,因是官人所言,也沒有怎的說,左右不過多派些人出去巡堤而已,此時本就快到雨季,早個一陣子,並不妨礙什麼。只是官人想要疏散新鄭、揚州兩門外的百姓,此事他卻不願出頭,只跟着一同去尋了範參政,參政好似早覺得汴河有事,一聽便準,已是立時派了人出去行事。”

聽得範堯臣插了手,季清菱便鬆了口氣。

提刑司雖然也協管堤壩之事,可同都水監,畢竟不能相提並論。何況範堯臣到底是兩府重臣,參知政事,一旦其人信了,還着手去管,無論是能調用的人力同資源,都全然不在一個量級上。

第六百一十六章 偶遇第一百二十六章 失算第七百八十一章 無措第一百六十章 知彼(月票700+)第五百二十三章 說法第六百一十五章 特意第七百九十九章 意動第七百零一章 謀算番外 懷胎第二百二十四章 殿試(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私心第七百六十七章 耽擱第五百二十七章 搜查第三百五十三章 鬥毆第五百八十八章 盤算第三百八十五章 謠言(給jojo8129親的加更)第四百八十一章 所圖第三十九章 頭疼第三百七十章 思量番外 進學(八)第三百三十七章 復見第九十章 以退第四百三十八章 代伐番外 進學(完)第五十章 心儀第三百四十五章 重逢第四十八章 散席第六百五十六章 兩難第六百九十二章 問話(下)第六十五章 委屈第二百五十九章 席間番外 進學(五)第七百五十二章 失蹤第七百八十一章 無措第一百九十六章 規法第十八章 爭執番外 授課(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日出第五十六章 虎膽第四百八十五章 警惕第二百六十章 死板第九百四十三章 謠言(補更)第三百七十八章 覲見番外 授課(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心碎第二百二十五章 殿試(中)第五百七十八章 肚量第一百五十九章 坦白(月票650+)第九百零六章 打爛第九百一十五章 分組(給家有三寶七夕芝麻和玉米的加更)第八百六十一章 損毀第一百九十一章 捱打第六百八十一章 猛然第五百三十二章 意外第二百四十一章 舉薦第八百三十一章 欣賞第八百零七章 驗看第三百二十二章 唬人第五百零八章 守城第六百零二章 歷牌(上)第六百零四章 病營(上)第五百七十六章 意外番外 進學(七)第一百二十二章 套話第十一章 哀求第六百四十章 敲門番外 進學(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遮掩第六百五十四章 羨慕第八十二章 突遇(四更)第三十四 惱羞第六百一十六章 偶遇第十三章 鑑定第二百二十六章 殿試(下)第七百八十八章 事與第二百九十七章 蝗旱第八百四十四章 耿直第一百九十七章 看中第五百八十章 點人(爲我乃大羅金仙的加更)第九十一章 發燒第七百零五章 認出第八百八十四章 不難(給書城修仙的加更)第九百零一章 量堰第五百五十四章 陪同第六百三十九章 等待第五百四十章 攻城第三百三十章 立言第三百四十四章 寺廟第八百二十四章 硯臺番外 進學(二)第八百五十四章 筆仗第六百三十七章 爭執第三百零八章 出路第七十五章 章程(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對比第二百七十三章 婦人第二百八十二章 案情(上)第三百一十七章 信心第四百五十章 鄉音第十二章 書鋪
第六百一十六章 偶遇第一百二十六章 失算第七百八十一章 無措第一百六十章 知彼(月票700+)第五百二十三章 說法第六百一十五章 特意第七百九十九章 意動第七百零一章 謀算番外 懷胎第二百二十四章 殿試(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私心第七百六十七章 耽擱第五百二十七章 搜查第三百五十三章 鬥毆第五百八十八章 盤算第三百八十五章 謠言(給jojo8129親的加更)第四百八十一章 所圖第三十九章 頭疼第三百七十章 思量番外 進學(八)第三百三十七章 復見第九十章 以退第四百三十八章 代伐番外 進學(完)第五十章 心儀第三百四十五章 重逢第四十八章 散席第六百五十六章 兩難第六百九十二章 問話(下)第六十五章 委屈第二百五十九章 席間番外 進學(五)第七百五十二章 失蹤第七百八十一章 無措第一百九十六章 規法第十八章 爭執番外 授課(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日出第五十六章 虎膽第四百八十五章 警惕第二百六十章 死板第九百四十三章 謠言(補更)第三百七十八章 覲見番外 授課(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心碎第二百二十五章 殿試(中)第五百七十八章 肚量第一百五十九章 坦白(月票650+)第九百零六章 打爛第九百一十五章 分組(給家有三寶七夕芝麻和玉米的加更)第八百六十一章 損毀第一百九十一章 捱打第六百八十一章 猛然第五百三十二章 意外第二百四十一章 舉薦第八百三十一章 欣賞第八百零七章 驗看第三百二十二章 唬人第五百零八章 守城第六百零二章 歷牌(上)第六百零四章 病營(上)第五百七十六章 意外番外 進學(七)第一百二十二章 套話第十一章 哀求第六百四十章 敲門番外 進學(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遮掩第六百五十四章 羨慕第八十二章 突遇(四更)第三十四 惱羞第六百一十六章 偶遇第十三章 鑑定第二百二十六章 殿試(下)第七百八十八章 事與第二百九十七章 蝗旱第八百四十四章 耿直第一百九十七章 看中第五百八十章 點人(爲我乃大羅金仙的加更)第九十一章 發燒第七百零五章 認出第八百八十四章 不難(給書城修仙的加更)第九百零一章 量堰第五百五十四章 陪同第六百三十九章 等待第五百四十章 攻城第三百三十章 立言第三百四十四章 寺廟第八百二十四章 硯臺番外 進學(二)第八百五十四章 筆仗第六百三十七章 爭執第三百零八章 出路第七十五章 章程(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對比第二百七十三章 婦人第二百八十二章 案情(上)第三百一十七章 信心第四百五十章 鄉音第十二章 書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