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地方行政的最高單位是“道”,不但地位重要,取名也非常講究合理性,例如黃河南邊的就叫河南道,北邊的就叫河北道,東邊的當然叫河東道。
據說剛剛收復蜀川的時候,朝廷裡有人建議改稱川東川西兩道,也不知道是不是黃豆吃多了來的靈感。當然最終蜀川並沒有改成道,而是分爲三郡,設三郡節度總管。
從這件事上也可以看得出來,皇帝對於蜀川的戒心還是很強的,並不打算再給它統一在一起的機會。事實也證明皇帝的眼光的確獨到,這蜀川從前在蜀王治下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但是到了高勇手裡,不到兩年時間就已經煥然一新,不但抹平了從前戰爭的痕跡,而且還在高速發展。
如今蜀境出產的黍米稻穀不僅可以支應蜀川三郡,還在源源不斷輸往中原地區,尤其是人口衆多的京畿道,現在市面上的糧食已經有近半來自蜀川,大大緩解了以前從河南河北兩道輸糧的轉運之苦,這一年來,長安市面上的糧價竟然隱隱有回落的跡象。
據說如今蜀川境內在高勇治下,人人居有屋、耕有田,百姓順服,各安其業,很多蜀人甚至自稱天府之國。民力如此之厚,再加上山川形勝,也難怪皇帝要三分其勢。
然而如今的蜀川三郡,最著名的卻並非一年兩熟的農作物,而是其中出產的各種奇技淫巧之物。
建立在泯江沿岸的煤鐵聯合體如今已經完全被朝廷控制,出產的鐵器全部由朝廷收購,絕大部分變成了軍器,少部分也都各有用處,很難流入民間。不過很多加工鐵器的技術還是流傳出來,然後依託泯江工業帶的水力機械,很快出現了大量價廉物美的木器石器,其它各種奇思妙想的器物更是層出不窮,雖然產量很高,但是相對於周朝龐大的人口基數來說,仍然顯得供不應求,其中受人追捧的事物更是千金難求。
又是一年春暖花開時節,一輛牛車慢吞吞地走在江南道的鄉間小路上。
此時的江南道還有大片的土地沒有開發,很多地方不但叢林密佈,而且瘴氣遍地,人口也相當稀少。更談不上公共設施,再加上降雨頻繁,自然環境惡劣,所以除了連接幾個主要城市的道路還算差強人意之外,鄉野之間基本沒有路,像牛車現在走的這種小路都已經是走的人多的體現了。
當然話又說回來,沒路的地方通常人口也少,並不會有人過去。而且江南水鄉不是白叫的,人家可以拿水道當路,這個就不是牛車能走的了。
也正因爲道路難行,所以北方流行的馬車在江南道是出不了城的,要出城不坐船就只能乘牛車。
和現在這輛牛車在一起的一共有四個人,坐在車上的兩個人中有一個青年文士,另一個則是他的書童。在車前牽牛而行的是個布衣赤足的農家漢子,還有一個短衣芒鞋,背後背刀的中年漢子跟在牛車旁邊,顯然是青年文士的保鏢護衛。
青年文士姓宋名玉字子美,是現任工部侍郎宋航的晚輩,今年他的父親調任江南道蘇州府尹,宋玉就也跟着來了。
宋家的人以宋航爲首,在讀書之餘都有點不務正業,宋航是喜歡機關學,宋玉倒是沒像自己這位長輩一樣跟木頭鐵塊較勁,不過他喜歡旅遊,當然這時代不叫旅遊,人家叫遊歷山川之美,就跟去花生屯學習建設社會主義一樣,反正意思差不多。
牽牛的這個農家漢子是給宋府尹家作工的,偶然跟宋玉提到自己家鄉有個漓龍洞,據說古時有漓龍昇天,留下重重巖洞,深不可測。於是宋玉就上了心,一門心思想來探險。
宋府尹找人打聽了一下,知道這個所謂漓龍洞大小也算是個名勝,附近風景不錯,經常有附庸風雅的文人騷客結伴過去遊玩,並沒有什麼危險,離蘇州府縣城也不算遠,於是就答應了宋玉的請求,不過爲了保險起見,仍然派了一名家中護衛跟隨。
那個背刀的護衛名叫喬木,是宋府尹從家鄉請來的,乃是著名的五虎斷門刀門下弟子,不但刀法精湛,而且打得一手好彈弓,很得宋府尹信重,讓他跟着宋玉,自然也是怕宋玉出門遇到危險。
宋玉家並非大族,家中餘財不多,只是文風頗盛,現在家中長輩中除了一位工部侍郎一位蘇州府尹之外,還有一位兄長在蜀中郡擔任錄事參軍,所以宋玉雖然並不熱衷功名,但是平時也要下功夫讀書的,不然和別人談論的時候接不上話,不但自己沒面子,還要傷到家族顏面。
所以這時坐在牛車上晃得無聊,他就取出一本隨身攜帶的小冊子,翻看起來。
要說起來,這本小冊子還是他從長安帶來的新鮮玩意,整個江南道只怕也沒有幾本。
宋航自蜀川回長安之後,便躲在工部再不出來。他雖然沒有去和皇帝告狀,但是高勇和羽林衛的消息都已經送到了趙煜的面前,趙煜當然也就知道了宋航遇刺的事,同時也看出了其中蘊含的意義,於是對宋航的研究工作非常支持。
有皇帝的支持,宋航自己再加上小心,倒也沒有再遇到過危險,很容易就按照陳瓊提供的思路研製成功了活字印刷術,同時他自己主持的造紙術也可以投入使用了。
在陳瓊前世的歷史上,活字技術經歷了泥活字、木活字、鉛活字和銅活字幾個階段,前面三種因爲容易磨損,很快就被淘汰了。剩下的銅活字也因爲成本太高沒能撐住。
陳瓊當然不會把別人已經犯過的錯誤再犯一遍,更何況他有煤鐵聯合體做技術後盾,所以直接上了銅活字,先是鐵模鑄造出字胚,然後用蝕刻技術雕出反體字,人工修整之後再對字模進行表面熱處理,雖然一次投入的成本高一些,但是獲得的字模質地堅硬,可以多次反覆使用。
宋航雖然是技術官員,但是正常官員應該有的覺悟也一樣不差,既然自己的研究有皇帝的支持,第一次試驗性印刷的時候自然也要拍皇帝的馬屁,就奏請趙煜指示印刷的內容。
結果趙煜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居然給了宋航一本文集,裡面是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的陳瓊在蜀川寫過的文章詩詞。而且給了宋航這本文集之後,趙煜突然想起來陳瓊似乎很喜歡自己題的字,於是又親筆寫了“泯江文集”四字字,讓宋航用來當書名。
於是這個世界上第一套使用活字大規模印刷的書冊就這樣誕生了,第一次印刷三千冊,剛下生產線連印刷廠的門都沒出就被瓜分了,宋玉手裡這本還是宋航利用職權留下來的,所以宋玉這些日子天天帶在身邊,有時間就拿出來吟誦一番,更是對這位傳說中驚才絕豔,年方弱冠便已經簡在帝心的少年非常向往,只嘆無緣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