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3章 勸諫

鴻臚寺建於大秦成武七年十月,李之問出任鴻臚寺少卿。

此時,李之問爲何許人也,在朝中已經不算是秘密了。

李之問上靖胡之策,得陛下恩遇,特許晉鴻臚寺少卿之職。。。。。。。

至於所謂的靖胡之策到底說了什麼,除了中書以及樞密院的諸位大人外,其他人卻還無緣一見。

當然,趙石在第一時間,已經看到了原本。

李之問這次所上的靖胡策與他之前的平胡策比起來,已完全是兩個樣子了。

靖胡策上,先就描述了他在草原的種種見聞。

後來,這些異域見聞,多數都被引入了國武監所著之奇談錄中。

而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策略本身。。。。。。。。。。。

和之前相較,最大的一點不同,其實就是從對抗和防備,改爲了同化。

這在後世人眼中,也許不算什麼,但在這個時代,卻足可以稱之爲絕無僅有。

他和儒家所提出的教化之策,有着相似之處,卻也有着本質的區別。

頭一個,他就提到了文字。

他描述的很詳細,草原各部胡人,識字者不多,而草原胡人的文字,大體可以分爲幾種。

一個,就是突厥人所遺,卻也殘缺不全,各部繼承的也多有不同,比如乃蠻人,和韃靼人。貴族之間文書往來,用的多數就是突厥文字。

這也是兩個草原大部中貴族和王族的特權,能夠書寫突厥文字的人,必定是兩部的貴族甚或是王族子孫。

但反過來,不會書寫突厥文字的人,卻不一定就不是貴族,因爲貴族中間,只有那些被認爲最智慧的人。纔會去學習這些文字。

而據他觀察,突厥文已經散佚大半兒,這和草原戰亂頻仍以及文字傳承的規矩有着脫不開的關係。

另外,西夏文傳播於草原西方,女真文,傳於東面,至於更北邊的草原部族。多數已經沒有文字可言。

大體上。也就是這幾種問文字還存在於草原之上了,而且,經過各部刪改,也多有不同,可以說,完全無法達到用文字來交流的程度。

當然,據說,契丹文在遼東還有所流傳。女真文中也有契丹人很重的痕跡,但李之問沒去到那麼遠,真實情形也只能靠猜測了。

至於西遼,因爲西邊戰亂的緣故,他也沒冒險前往,不過契丹人還有國家可言,那麼他們的文字應該保存的還算完整纔對。

不過,他也聽聞,因地近西夏。又曾受封於西夏的緣故,他們現在應該是以西夏文字爲主體纔對。

李之問描述了這些。都是在爲他的靖胡策在做着鋪墊。

他認爲,若想讓胡人歸附。徹底融入大秦,首先,就要從文字上下功夫。

他舉了一些例子,突厥,契丹,女真,党項,這些曾經立國的異族胡虜,開國的第一件事,便是創立自己的文字。

這可以說是他們的立國之本。

而漢人的文字體系如此完善,何不傳之於草原,久之,胡人書寫漢家問文字,出口的也是漢家言語,就算風俗有異,但流傳於草原,記錄以文字者,皆爲漢家之學,百年過後,胡人漢人又能有什麼區別呢?

這個說的挺新鮮,趙石覺得還是很有道理的,胡人要是沒了自己的文字,其實也就不能以一個族類出現了。

北方的胡人,說實話,除了少數族裔,跟漢人長的其實並沒多少分別,黑頭髮黑眼睛,如果再說的是漢話,過的久了,徹底禁絕胡人文字流傳,誰還能分得清胡人漢人?

當然,他也不是沒去過草原。。。。。。。。。。

書生們張口閉口教化天下,到了如今胡人還是胡人,漢人還是漢人,也是有着原因的。

除了讀書人不願意去苦寒之地外,恐怕草原的環境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

草原地廣人稀,文字流傳本就艱難,想想,連吃都吃不飽,穿都穿不暖,還哪裡有心學習什麼文字?

這些艱難之處,在靖胡策中看不到,糊弄旁人也許有餘,但絕對糊弄不了趙石。

這根本不是派幾個人去草原進行文化傳播那麼簡單,如果要去做,就需要有長遠的打算,文明的碰撞,不是相互搏殺,可以一瞬間定勝負,需要許許多多的人爲此努力。

而照漢家王朝的走向,很可能,這樣的任務,在文明沒有質的飛越之前,根本無法完成。。。。。。。。

不過,到底是一條不錯的路徑,可以走一走。

趙石想象了一下,當蒙古人,乃蠻人,韃靼人,以及西域諸國,不再有自己文字的話,那又是怎樣一種景象呢?

在千年之後,他們是不是還能勉強維持一個整體族羣存在呢?

趙石不知道,也不會去深想,他只是覺得,這個主意其實挺不錯的。

而這還沒完。

文字之後,便是貨幣,用這個時代的話說,就是銀錢。

李之問認爲,草原人崇尚貿易,對商人之尊重,絕非漢家可比。

但他們的交易手段,卻極其落後,多數都是以物易物,即便是西域各國的金沙,在草原上也不能流通。

若大秦制錢,能得胡人諸部認同,得以在草原流轉通用,也許,日後稍許金銀,便勝卻數萬雄兵。

這不是李之問在開玩笑,他舉了幾個例子。。。。。。。。。。。

最有力的一個就是,假設大秦制錢通行於草原,那麼,但有不臣,只需戰前以金銀買其牛羊,也許,不用出兵,幾個冬天過後,這個部落也就自然而然的消亡於草原之上了。

在趙石看來,幾個例子雖然都不很恰當,但也可以稱之爲遠見卓識了。

用經濟手段,來控制敵國命脈,話費少許,收益卻是可觀。

趙石暗自嘆息,李之問果然沒有白費了這幾年光陰,其人之見識,勝卻無數飽讀之人。

就算是他,這些年來,也只專心於兵戈之事,沒有慮及於此,卻是浪費了老天爺的不少恩賜。

不過話說回來了,這些手段,事先若沒人提及,讓他想上幾天幾夜,也不一定能夠想得到。。。。。。。。。。。。。。。

事後諸葛,人人做得,但能超前一步的人,卻沒幾個,也就是這個道理了。

文字,金錢,然後是什麼呢?

李之問以爲,然後就是通婚,但趙石一看就明白,與其說是漢胡通婚,不如說是移民。

到了這裡,反而沒什麼好說的了。

在這個上面,李之問的經驗來源於秦軍北征草原時,見到的胡人對人口的熱衷,以及胡人風俗的開放。

他覺得,教導胡人耕種,恐怕很難,但草原上的土地,卻並非不能種出糧食。

這樣一來,也就清楚他想說什麼了,最終解決之道,必然是移民。

胡漢血脈的交融,在歷史上並非沒有,但向來激烈而殘酷,輕描淡寫的兩個字,意味着許許多多人的血淚。

趙石認爲,在這個上面,李之問所言,乏善可陳,李之問聰明的地方在於,他並沒有像之前那些一樣,說的那麼真切,而是做出了試試探探的誘導。

靖胡之策,共此四篇。

每一篇都意味深遠,在趙石看來,憑此,也足以流芳百世了。

他幾乎推翻了之前的平胡諸策,重起爐竈,卻更具野心,也更具全局性。

這裡面,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有許多細節處,可以完善,可行與不可行之處,也同樣衆多。。。。。。。。。。

李之問畢竟只是一個人,見識確屬難得,但以一人之見,能夠左右朝綱者,自古以來就那麼幾位。

李之問。。。。。。。。差的還遠。

作爲大秦朝中,最熟悉北方諸部胡人的人,趙石已經準備好接受皇帝陛下的問詢。

但有人比他先行了一步。

十月間,同門下平章事周仿上“諫陛下胡事疏”,其實說的便是李之問所上之靖胡策。。。。。。。。。。。

周仿曰:“前朝太宗世民曾言,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唯始皇,漢武二帝,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漢武驕奢,幾絕國祚。。。。。而今陛下懷長雄之心,行再闢之智,欲效秦皇漢武耶?或得唐宗之業乎?”

開宗明義,卻沒一個字提及靖胡策,甚至連胡虜二字都不曾言及,但明明白白,卻指向靖胡策。

因爲秦皇漢武二帝,都有掃平匈奴之功,他們在胡事上的作爲,多爲後世王朝所效仿。

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滅亡了至今草原上出現的,疆域最爲龐大,也最爲強盛的突厥大帝國。。。。。。。。。。。。

這幾位帝王,都乃千古明君,周仿的言外之意,不用細想,也能明白個七八分。

後面周仿所述,也證明了這一點。

始皇暴虐,最爲人詬病的一點,除了其他種種,最重要的便是不恤民力,移民,就是始皇帝不恤民力最有力的旁證之一。

當然,如果將其稱之爲功績,也不是不可以。。。。。。。(未完待續~^~)

第69章 暴怒第564章 謠言第750章 太子第955章 目光第1202章 祭祖(三)第480章 蜀亡第116章 對策第224章 馬匪第367章 決定第1369章 結巴第958章 北上第1371章 醉酒第1485章 師徒第1055章 宴請(二)第567章 混亂第1015章 舊部第579章 激戰(三)第1560章 狹路第1177章 女人第528章 七娘第995章 一夜第896章 悄臨第1042章 輪戰第719章 開端(八)第13章 遭遇第294章 精兵第1285章 漢官第738章 行路第1133章 盟約(八)第693章 重遇(一)第369章 始末第428章 遊園(一)第1283章 天狼(四)第1525章 指點第1507章 展示第591章 自污(一)第120章 世傑第1406章 夜宴(二)第821章 天妖(三)第770章 鏖兵(三)第369章 始末第1246章 西涼(十)第1080章 分裂第1213章 攻城第1124章 盟約(完)第1237章 西涼第1395章 讚語第406章 獎懲(十一)第1466章 參劾第1517章 簡字第553章 奪關第504章 雲涌(四)第569章 刺殺第1089章 終結(二)第270章 進京第1061章 王罕第337章 遇敵(二)第1175章 麻煩第82章 突破第1310章 君臣(二)第447章 大勝第98章 捉賊(二)第1001章 血色第827章 王氏第1286章 考量第956章 二月第52章 春光第293章 小勝第482章 參議第679章 相遇(二)第1554章 殘酷第1208章 初戰第79章 僧道第389章 絕頂第574章 去意第476章 大戰(二)第381章 豪傑(五)第1337章 邀約第373章 氈帳第528章 七娘第443章 樓臺(二)第1157章 拜會(七)第417章 家事第386章 狂戰(二)第172章 厚禮(二)第958章 北上第1199章 指點第93章 應答(一)第351章 祝壽(一)第1143章 貴客第1174章 宮飲第694章 慾望第1116章 盟約(十一)第89章 較技第381章 豪傑(五)第1272章 兩軍第657章 講學第1043章 決戰第751章 崎路第471章 激鬥
第69章 暴怒第564章 謠言第750章 太子第955章 目光第1202章 祭祖(三)第480章 蜀亡第116章 對策第224章 馬匪第367章 決定第1369章 結巴第958章 北上第1371章 醉酒第1485章 師徒第1055章 宴請(二)第567章 混亂第1015章 舊部第579章 激戰(三)第1560章 狹路第1177章 女人第528章 七娘第995章 一夜第896章 悄臨第1042章 輪戰第719章 開端(八)第13章 遭遇第294章 精兵第1285章 漢官第738章 行路第1133章 盟約(八)第693章 重遇(一)第369章 始末第428章 遊園(一)第1283章 天狼(四)第1525章 指點第1507章 展示第591章 自污(一)第120章 世傑第1406章 夜宴(二)第821章 天妖(三)第770章 鏖兵(三)第369章 始末第1246章 西涼(十)第1080章 分裂第1213章 攻城第1124章 盟約(完)第1237章 西涼第1395章 讚語第406章 獎懲(十一)第1466章 參劾第1517章 簡字第553章 奪關第504章 雲涌(四)第569章 刺殺第1089章 終結(二)第270章 進京第1061章 王罕第337章 遇敵(二)第1175章 麻煩第82章 突破第1310章 君臣(二)第447章 大勝第98章 捉賊(二)第1001章 血色第827章 王氏第1286章 考量第956章 二月第52章 春光第293章 小勝第482章 參議第679章 相遇(二)第1554章 殘酷第1208章 初戰第79章 僧道第389章 絕頂第574章 去意第476章 大戰(二)第381章 豪傑(五)第1337章 邀約第373章 氈帳第528章 七娘第443章 樓臺(二)第1157章 拜會(七)第417章 家事第386章 狂戰(二)第172章 厚禮(二)第958章 北上第1199章 指點第93章 應答(一)第351章 祝壽(一)第1143章 貴客第1174章 宮飲第694章 慾望第1116章 盟約(十一)第89章 較技第381章 豪傑(五)第1272章 兩軍第657章 講學第1043章 決戰第751章 崎路第471章 激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