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

“宇文化及從東郡出兵北上,剛過汲郡,抵達魏郡的堯城,汲郡就反了,郡守柳行已經往洛陽方向跑了,”兵部崔世濟拿着軍情奏文,臉色非常難看。

朝會上,楊銘皺眉道:“他去湊什麼熱鬧?”

崔世濟道:“還不清楚,應該是奉齊王命出兵的,而且並未攜帶糧草輜重,可知是沿途就食。”

“唉多半是大軍盤剝當地,把百姓壓榨太狠,以至於又生民亂,”楊雄無奈道:“齊王到底想幹什麼?他又在幹什麼?半個河北都出了問題。”

楊銘繼續問道:“那宇文化及呢,他是北上了,還是南返平叛?”

“不知道,這段時間的軍情奏報太多了,也許呆會就能知曉前方情況,”崔世濟道。

大殿內,氣氛沉重。

最近的朝會基本不議別的事情了,都是關於河北的,但是關中距離河北又遠,每日收到的奏報,都是已經發生了的事情,當下河北如何,大家誰都不清楚。

刑部有人問道:“齊郡公已經被押回京師了,殿下認爲,該怎麼論罪?”

楊銘問道:“按律,該如何問罪?”

“按律,只是罰俸,減食邑,”刑部官員道。

楊銘頓時皺眉:“這麼輕?就因爲他是皇親?”

那名官員點了點頭。

楊銘冷笑一聲:“丟城失地,致使叛軍坐大,禍及數縣百姓,我要是這麼給他論罪,上黨縣的百姓也不答應。”

接着,楊銘目光掃視衆人:“如果人人都以爲,憑藉身上的勳爵,就能免罪減罪,我大隋律法豈不是有失嚴謹?”

刑部官員道:“不是以丟城失地問罪,而是剿匪不利。”

楊廣下發的旨意裡,寫的就是匪,所以張開高獎,被定義爲匪盜,而不是反賊,這麼做,是爲了維護楊廣自己的顏面。

楊廣不希望將河北民亂定義爲造反,因爲造反是衝着皇帝去的。

既然沒有反賊,哪來的丟城失地呢?那叫盜匪猖獗,肆虐郡縣。

楊銘呵呵冷笑,半晌後,他直接拍桌子道:

“那就以流失人口問罪,上黨死了那麼多人,這個罪還落不到別人頭上,不要八議,直接削爵爲民。”

刑部官員一愣,支支吾吾道:“這個是不是得請示陛下?畢竟”

話還沒說完,楊銘已經隨手抄起筆架,朝他扔了過去:

“去辦!”

“是是是,”刑部官員先是將筆架給楊銘放回原位,然後灰熘熘的出去了。

夠狠啊,就這麼把呂永吉給辦了?韋津沉默一陣後,開口道:

“也不知道魚俱羅他們怎麼樣了,這股叛軍若是不能及時鎮壓,運河工程怕是要受影響。”

“現在這個關頭,就不要再想運河了,”楊雄語氣不善道:“河北形勢一天一個樣,如果再冒出一個張應年,李應年,這運河,今年還能修的成嗎?”

韋津道:“如今已是騎虎難下,耗費如此之巨的工程,總不能說停就停,今年停了,明年就得重新再來,國家難以承受,眼下看來,還是得催一催魚俱羅,讓他們早日決戰。”

“催,我是不會催的,魚俱羅領兵在外,形勢如何,他比我們清楚,強行催戰,恐適得其反,”楊銘道:“他怎麼打,就讓他怎麼打,朝廷這邊不要約束。”

韋津嘆息一聲,無話可說了

突厥王城,大利城。

楊廣在這裡也呆了三個月了,他本來早就想回去了,可惜涿郡那邊來報,運河工程已經受到叛軍影響,工期延緩,他現在過去,也不能坐船從運河南下。

這可不行,他已經把牛逼吹出去了,必須坐船回去,否則面子上掛不住。

於是他藉口遊獵草原,最近一直帶着啓民在額根河畔打獵。

有了上次的經驗,楊廣已經跟門下省打了招呼,所有的奏疏,都留着等他閱覽,不準當面奏報。

這天傍晚,等到啓民離開之後,楊廣召集一干心腹近臣入帳,開始處理公務。

營帳中間有五團篝火,上面烤着牛、羊,肉香瀰漫。

奏疏堆了三尺高,有好幾摞,楊廣倒也耐心,一封封的仔細閱覽着,其他衆臣把酒言歡。

一般人看到那些奏疏,臉色早就變了,但楊廣始終是面無表情,使得一直在偷偷注意他神色的官員們,根本猜不透奏疏內容是好是壞。

高應年這股叛賊,宇文述他們都知道了,但不是從皇帝這裡知道的,而是族內人寫信通報的,皇帝嘴上壓根提都沒提。

人家不提,他們也不敢提。

半晌後,楊廣終於看完,伸了下懶腰,微笑看向衆人,道:

“來,朕與衆卿飲一杯。”

大臣們趕緊起身舉杯:“陛下請。”

接下來,楊廣帶頭開始聊天,聊的也都是關於突厥的一類事情。

過了一陣後,楊廣才道:“朕欲巡趙、魏之地,諸卿以爲如何?”

他不想再賴在這裡了,他已經吃不慣突厥的食物,而且楊廣這個人真的是有多動症,閒不住的。

趙、魏之地是哪,那不就是山西河北嗎?

裴矩第一時間猜到皇帝的心思,點頭贊成道:“九州四海皆爲陛下所屬,天子巡狩,是爲安民之舉,臣以爲宜早不宜遲。”

皇帝這裡,坐擁五十萬精銳大軍,如果南下,河北山西的民亂,瞬間便可迎刃而解。

此其一,裴矩認爲,皇帝的另外一層意思,還是想拖着時間,等到運河完工,從涿郡沿河南下。

楊廣微笑點頭:“世矩最是知朕,你是不是還沒有見過滎陽王?”

滎陽王楊瑾,那是裴矩的親外孫,楊瑾出生的時候,裴矩已經去了張掖。

裴矩頓時裝出一副闇然神情:“臣西出已有二年餘,未有機會與滎陽王相見。”

他離開京師兩年多,但楊瑾今年三歲,爲什麼,因爲生下來就算一歲。

楊廣笑道:“這次南歸,就可以見到了。”

他們倆聊楊瑾的事情,最不爽的就是楊約和楊玄感了,因爲裴矩眼下太得寵,楊約怕對方動了歪心思。

楊約趕忙笑道:“河東王雖幼,卻是齒少氣銳,陛下賞給河東王的那匹健馬,他已經可以駕馭了,不愧是龍子龍孫,其英姿,足有陛下年少時期兩成之多。”

“哈哈”楊廣開懷大笑,朕就是要你們倆家鬥,你們不鬥,朕不安心啊。

裴矩微笑道:“確實如此,世子聰慧,實屬罕見,關鍵是學什麼都很快,明日陛下不妨親測世子騎術,當知臣言不虛。”

楊約面帶微笑,心裡卻是暗叫不妙,因爲楊瑞騎馬,得有人牽着,不是靠他自己騎,他剛纔是吹牛逼了。

好在楊廣笑道:“以後還是少騎,畢竟世子年幼。”

楊約頓時鬆了一口氣。

既然要巡視趙魏,那麼就不會像來突厥一樣,擁兵一處,畢竟塞外一片曠野,河北山西可是山脈縱橫的表裡山河。

得有前鋒軍。

宇文述率左翊衛入晉陽,來護兒率右翊衛,進涿郡。

用意很明顯了,這是提前一步去平叛的,美名其曰:爲天子巡狩開路。

王師一到,像高應年這樣不成氣候的叛軍,只有等死的份,沒有第二個可能。

楊廣此舉,也是擔心運河今年修不成,他可不是擔心楊暕。

翌日,楊廣本想將自己打算離開的事情告知啓民,但是啓民卻呈報了一件讓他大動肝火的事情。

高句麗有使者來了突厥,但不是朝拜楊廣的,而是給突厥獻禮的。

啓民這個人,眼下還是心向大隋的,於是把高句麗的那個使者給賣了,以獲取楊廣的信任。

於是楊廣立即讓啓民將那個高句麗的使者帶了進來,直接指着對方道:

“令速朝覲,不然者,當率突厥,即日誅之。”

意思是,老子給你最後一個機會,再他麼不識好歹,我帶上突厥滅了你。

爲什麼要帶上突厥呢?也是離間,楊廣擔心突厥和高句麗私下勾結在一起。

楊廣本就好面子,如今當着突厥啓民的面,只覺受了奇恥大辱,滅高句麗的心思越發的濃了。

歷史上,楊廣三徵高句麗,這次事件,佔了很大因素。

因爲一個人的面子,拖垮了一座正在走上坡路的大一統王朝,確實是令人唏噓。

裴矩擅長揣摩楊廣的心意,立即火上澆油,說什麼高句麗那個地方,從漢晉時期,就是我們中原的領土,後來才分裂出去,如今我大隋兵強馬壯,陛下您又是一代雄武英主,這個時候不將高句麗收入版圖,更待何時呢?

他說的也沒錯,歷史上,朝鮮半島最早建立政權的,是商朝的遺民箕子,箕子是商紂王帝辛的叔父,商朝滅亡後,他從山東渡海,進入朝鮮半島,建立政權,史稱箕子王朝,存續了八百多年。

後來在戰國時期,燕國被秦國滅了之後,燕國人衛滿投靠了箕子朝鮮,後來反水自立,建立衛氏朝鮮,又被漢武帝給滅了。

從漢武帝開始,一直到晉朝末年,這地方一直被中原王朝設立郡縣,五胡亂華之後中原大亂,無暇顧及,才徹底割據。

所以說那個地方的人,他們的祖宗,就是正統華夏人。

要麼說棒子總是特麼的申遺,覺得咱們好多東西是他們的,因爲咱們是他們的祖宗。

第576章 我夢江南好十五章 真正的太子妃八二章 實話實說九四章 換防第589章 折辱武舉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二十九章 骨骼清奇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第608章 小奸巨猾五七章 胡姬酒肆三九八章 帶下醫七一章 朱雀大街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第七章 化險爲夷三九四章 三推讓第622章 監門將軍第587章 門當戶對三四二章 倒黴崔第609章 反客爲主第736章 徐景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第558章 蛋糕就這麼大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三六五章 化及北上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一七九章 一子一女二十四章 五個皇后三七六章 緣分已盡四七五章 縮頭烏龜五十章 破鏡重圓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四一零章 巡查河北第692章 四大關係二零一章 牽馬執鞭第723章 三十歲整二八二章 做嫁衣第746章 齊王楊暕第761章 勸酒二零二章 這小子真胖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第672章 離強合弱第586章 兩隻耳朵豎起來四三章 爭取儲君第680章 基因裡帶的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第650章 宗團驃騎第485章 造橋大匠第733章 狼頭大纛第515章 攔河大壩第502章 黜陟討捕大使第534章 臨洮縣公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一九二章 楊氏觀王房一零三章 庶子楊煜一一三章 我可真冤第521章 京兆需要狠人二十三章 調任地方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三九四章 三推讓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第519章 終極目標第559章 條件一六六章 甲等乙等三零八章 血濺朝堂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第736章 徐景三四二章 倒黴崔第519章 終極目標第735章 創造需求一一九章 撮合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四三一章 不拘小節第698章 一鍋飯第590章 索然無味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二一二章 千秋大業十一章 大興第一紈絝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第730章 殺心起第753章 重在民部二十八章 收藏家四二二章 啓民之死三九八章 帶下醫第540章 沒錢第714章 寄人籬下
第576章 我夢江南好十五章 真正的太子妃八二章 實話實說九四章 換防第589章 折辱武舉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二十九章 骨骼清奇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第608章 小奸巨猾五七章 胡姬酒肆三九八章 帶下醫七一章 朱雀大街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第七章 化險爲夷三九四章 三推讓第622章 監門將軍第587章 門當戶對三四二章 倒黴崔第609章 反客爲主第736章 徐景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第558章 蛋糕就這麼大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三六五章 化及北上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一七九章 一子一女二十四章 五個皇后三七六章 緣分已盡四七五章 縮頭烏龜五十章 破鏡重圓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四一零章 巡查河北第692章 四大關係二零一章 牽馬執鞭第723章 三十歲整二八二章 做嫁衣第746章 齊王楊暕第761章 勸酒二零二章 這小子真胖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第672章 離強合弱第586章 兩隻耳朵豎起來四三章 爭取儲君第680章 基因裡帶的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第650章 宗團驃騎第485章 造橋大匠第733章 狼頭大纛第515章 攔河大壩第502章 黜陟討捕大使第534章 臨洮縣公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一九二章 楊氏觀王房一零三章 庶子楊煜一一三章 我可真冤第521章 京兆需要狠人二十三章 調任地方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三九四章 三推讓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第519章 終極目標第559章 條件一六六章 甲等乙等三零八章 血濺朝堂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第736章 徐景三四二章 倒黴崔第519章 終極目標第735章 創造需求一一九章 撮合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四三一章 不拘小節第698章 一鍋飯第590章 索然無味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二一二章 千秋大業十一章 大興第一紈絝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第730章 殺心起第753章 重在民部二十八章 收藏家四二二章 啓民之死三九八章 帶下醫第540章 沒錢第714章 寄人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