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全國交流大會!
“我把它叫做準分子激光,這種激光屬於冷激光,理論上無熱效應、方向性強、波長純度高、輸出功率也大。”
“如果能研製出來的話,應該可以滿足分佈式投影光刻機的要求。”
聽完他的想法後,黃新華的眼睛微微亮了亮。
但也不免有些擔憂:“這確實是個好辦法,不過想要做出這種激光,恐怕還要花大力氣吧!”
這種激光的研究,可不想土光刻機的改良那麼簡單,只怕需要製作一種專門的設備,才能實現。
“是要花大力氣,不過如果能實現,咱們國家的光刻技術,能直接領先世界20年!”李暮笑道。
準分子激光的應用在光刻擠上,是在1978年的第三代光刻機。
現在世界的光刻機水平,還普遍停留在第一代,第二代可能連提都還沒有提出來。
只要夏國搞出來,就能實現技術上的斷崖式領先!
聞言,黃新華當即不再遲疑,道:“好,那我現在就去和王所長商量,成立準分子激光研製組。”
說完,他便帶着李暮,匆匆前往王綬覺的辦公室。
……
王綬覺聽完後,又驚又喜,道:“真要有20年的話,投入再多也值得。”
“這樣,明天我就上報國科院,讓他們儘快找一批研究光學方面的專家教授們過來。”
“就交給李暮你來領導。”
“這不合適吧……”李暮下意識地就想用自己還在上學的藉口,說到一半纔想起來自己馬上就要畢業了。
至於寫畢業論文,這理由恐怕糊弄不過去。
他的那些發明,隨便拿一點出去都能幹貨滿滿地寫上幾篇。
於是轉而道:“我在研究所掛職,級別只是最低的助理研究員,怎麼去領導做研究。”
“我看還是讓黃教授來擔任合適。”
這個說法倒是沒問題,就是聽在王綬覺和黃新華耳朵裡怎麼聽怎麼奇怪。
助理研究員不合適,以前是學生的時候就合適?
王綬覺想了想,道:“那這樣,還像以前那樣,你擔任副組長,黃教授擔任組長,但實質還是你爲核心。”
“等分佈式投影光刻機研製成功,我和吳所長一起給伱打報告,提一提你的級別!”
……
次日,考試繼續。
馬哲毛概這些科目,對於李暮而言基本沒有多少難度,掃一眼題目,知識點在哪頁第幾行他都能記起來。
即便一些需要理解分析的地方,只要堅定一顆紅心寫,基本也不會扣太多分數。
……
乾脆利落地完成考試後,李暮沒再回教室,去了也不過是和同學討論成績,沒有任何收穫和營養。
出校,先騎着自行車去一趟農研所。
守門的大爺不認識他,不過看見他手裡的學生證後,還是將信將疑地進去通報。
沒過多久,所長魏國偉便腳步急匆匆地從裡面走出來。
看到李暮,他的眼裡露出濃濃的喜色。
“你怎麼來了,快進來坐,進來坐,小何,把我那盒大紅袍拿出來泡上!”魏國偉熱情地拉着的手,喊了一聲讓秘書泡茶,便將他帶進所裡。
看到他們的所長對一個年輕人這麼客氣,農研所裡的不少工作人員臉上都露出好奇。
進到辦公室,魏國偉便道:“你先做,正好米教授他們在用所裡的實驗室做研究,我這就把他們叫來。”
“等等等等,魏所長,我就是想着以後要來掛職,過來認認門,別打擾米教授他們了。”李暮哭笑不得道。
聞言,魏國偉道:“怎麼能叫打擾,他們現在在研究的,就是你上次提出的氯氰菊酯。”
“要不是打聽到你最近在準備結業考試,我們早就上門去討教了。”
說完,他也不顧李暮繼續勸阻,立馬就去叫人。
沒過多久,米勝華、袁培業和杜明衛三個研究出胺菊酯的主要成員,就趕到了辦公室。
一進來,他們便熱情道:
“哈哈哈,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把你給盼來了!”
“你是不知道,老陳聽說你要在農研所掛職,高興得嘴都合不攏!”
“他甚至還打算給你在農學院安排個教職呢,可惜被郭院長給罵回去了!”
幾人和李暮見過不少次,都是老熟人了。
雖然年齡普遍要大他二十多歲,但是關係就和普通的朋友一樣。
“那我回頭可得好好謝謝郭院長,不然我就得幹7份工了。”李暮開了個玩笑,讓衆人不禁哈哈大笑。
一人身兼多職的情況他們不是沒見過,但橫跨多個領域,且每個都有驚人建樹的,確實是第一個!
一陣玩笑過後,衆人又很快說起正事。
米勝華當先開口道:
“你上次提到的氯氰菊酯的想法,我們回去思考並探索了很長的時間。”
“現在初步確立合成的原材料,有氰基、笨氧基苄基、甲基2,2-二氯乙烯基和2,2-二甲基環丙烷羧酸酯。”
“下一步,我們就要開始實驗了,不過對於合成的路線,我們現在還一頭霧水。”
說完他和其他人都用期待的目光看向李暮。
能想到原材料合成的方式,已經是他們所能做到的極限。
雖然也不是不能繼續研究下去,合成路線嘛,一個個試總能找到的。
但要是有現成的思路,能節省大量的時間,又何樂而不爲呢。
面對着衆人的問題,李暮稍稍沉吟片刻,才道:“合成路線方面,我沒有親手實驗過,也不敢說保證有用。”
“理論上氯氰菊酯的製作,要經過三個反應和一個還原,然後完成最終的合成。”
“溴化反應、縮醛反應、脫溴醚化反應和縮醛還原。”
“完成上面的步驟後,將得到的產物再和二氯菊酰氯和氰化鈉水溶液在催化劑、甲苯溶劑中反應,得到氯氰菊酯。”
“當然,這只是我的初步推斷,具體的情況,還需要在實驗中驗證。”
他說完後,米勝華三人皺着眉,陷入漫長的思考。
李暮也沒有打擾他們,默默地喝着魏國偉的大紅袍,別說,味道還真不錯。
“我覺得理論沒問題,可以實驗試一試。”良久,米勝華終於開口道。
一旁的袁培業和杜明衛也跟着道:“有個具體的研發框架,總比我們瞎貓撞死耗子強,我也贊成。”
“早就聽說你搞理論很厲害,沒想到造詣這麼深厚,上次夏收的時候才提出來的東西,竟然這麼快就有了思路。”
“在這一點上,我們都不如你啊!”
三人贊同方案的同時,把李暮好一頓誇。
殊不知上次是他根本沒把內容說完。
李暮笑了笑道:“三位教授過謙了,農業不是理論說得好就能搞得好的學科,關鍵還是要看具體的實驗驗證。”
“在這上面我還要向你們多多學習纔是。”
“以後在農研所,也希望各位教授不吝賜教。”
和同單位的同事處好關係,也是一門學問。
“互相學習,互相學習。”米勝華三人哈哈笑道。
隨後,幾人又閒聊了一會,便很快急着去驗證合成路線去了。
……
魏國偉送完三人回來,見李暮還沒有走,就知道是有事要說。
想了想,他記起來李暮剛剛喝了好幾口茶,道:“我這還有一盒大紅袍,你要是喜歡,就拿去喝。”
“我沒這意思。”李暮搖了搖頭,道:“只是想問問您,農研所有沒有什麼作物栽培學方面的教授,我想和他們學習請教。”
“哦,怎麼想到學這個,之前你不是一直研究的農藥嗎?”魏國偉好奇道。
農藥學和作物栽培學,雖然都是農學下面的學科,不過差別還是不小的。
李暮解釋道:“胺菊酯之後,即便研製出氯氰菊酯,對農作物的產量提升也不會那麼明顯。”
“但作物栽培學不一樣,如果能培育出優質高產的農作物,總產量便會大大提高。”
“而且這種提高要遠比農藥的提高上限要高得多。”
聽完他的話後,魏國偉默默點頭。
他沒想到,李暮在農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之後,竟然會轉向研究作物栽培學。
想了想,他道:“你要學習,其實可以去農學院那邊,陳教授就是作物栽培學方面的權威。”
“他要是知道你對這方面有興趣,肯定高興得不得了!”
“農研所這邊,你也可以隨意調閱檔案室過往研究的資料,我親自給你批條子!”
按理說一個助理研究員,是沒有這個權限的。
但魏國偉知道李暮的能力,一個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於半導體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天才,天賦是他們都難以想象的。
所以願意給他這個學習的機會。
聞言,李暮連忙道:“那我就先謝謝魏所長了。”
離開農研所。
李暮抱着順來的大紅袍,腳步輕快地跨上門口的自行車,然後向家的方向騎。
他不是沒事找事,給自己找活幹。
學習作物栽培學,最重要目的,是有機會見到袁老。
雜交水稻的歷史地位,絲毫不亞於兩彈一星。
從1976年全國大面積推廣開始,到2013年間,通過雜交水稻和化肥,夏國的糧食增產總計達到8000億公斤。
這些糧食,對解決夏國的糧食需求問題,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沒有它的話,夏國要養活那麼多的人口,就不得不向國外購買糧食,被卡脖子。
“任重道遠啊!”李暮發出一聲感嘆。
幫助袁老,固然可以提前讓雜交水稻現世,但他的目標還要更遠。
後世有一場夏國和M帝的大豆之戰,他們輸得非常徹底。
因爲M帝操縱豆價,讓夏國豆農虧損嚴重,直接導致了國內大豆市場主導權的喪失。
要不是遇到金融危機,國外資本敗退,最後能不能拿回來真不好說。
……
一邊想着,李暮一邊回到大雜院門口。
剛停車的功夫,他忽然聽到院子裡面傳來吵吵鬧鬧的聲音。
進去一看,竟然看到了三省一機部的專家,正和李奶奶、鍾大爺、張大媽等人們閒聊。
“小暮回來了,快快快,兩位專家等你好久了。”鍾大爺第一個看到進來的李暮,立刻高喊出聲。
這一嗓子當即讓周圍看熱鬧的鄰居們投來目光。
李暮上前道:“聞專家、秦專家,你們怎麼來了?”
“怎麼,不歡迎?”兩個專家笑呵呵道。
“當然不是,來來,快來家裡坐。”李暮趕忙招呼着兩人去家裡坐下。
拿着剛剛從農研所那邊順來的大紅袍給兩人泡上後,他才繼續道:“是爲了頂吹氧氣轉爐技術的事?”
“對。”聞專家果斷點頭。
一旁的秦專家跟着道:“三省一機部都各自來了消息,讓我們儘快把頂吹氧氣轉爐技術帶回去。”
“雖然在化工冶金研究所的葉所長和京工院的張教授,對這項技術也很瞭解,但我們更需要你的設計能力。”
“三省的工業實力,在國內一直都是頂尖水準,300噸頂吹氧氣轉爐我們領導覺得還不夠,最好能整400噸。”
聽完他的話,李暮不禁有些好笑。
他微微沉默片刻,然後無奈道:“兩位專家,我知道三省的工業基礎好,技術積累也最強。”
“但現在300噸級別已經是當前技術上的極限了,想要突破沒有那麼簡單。”
“哦,不行那就算了,我們就是問問。”秦專家相當乾脆,然後又道:“那你有沒有興趣去三省,指導一下我們的工廠建設?”
“我看過你畫的300噸頂吹氧氣轉爐車間設計,十分地簡潔乾脆,幾乎沒有任何冗餘之處。”
“如果能有你幫忙設計,我們的工廠生產效率肯定能夠更高。”
頂吹氧氣轉爐不可能只有300噸級別的大型爐,中小型爐的建設也十分有必要。
不然只用大型爐,很容易造成產能的浪費。
比如後世著名的泰鋼,用最小的爐子煉了一爐的圓珠筆芯,虧本不說,還被同行笑話,全世界十年都用不完。
“這個恐怕不行,我這邊也有很多事抽不開身,不過兩位專家要是不嫌棄的話,我倒是可以幫幫忙。”李暮想了想道。
聞言,聞專家和秦專家兩人臉上露出失望之色。
沒有實地考察,即便李暮肯幫忙,效果也肯定會大打折扣。
但兩人也沒有強求,繼續和李暮討論起頂吹氧氣轉爐的技術和設計問題。
直到天色擦黑,快到吃飯的時間點,兩人才相繼離去。
……
時間一晃而過,京工院提前畢業考試的餘波,也在即將要召開的鋼鐵工業全國交流大會面前變得微不足道。
沒有等到開會,來自各地的教授專家便約上三五人,在學校裡面邊走邊談,暢論中外的鋼鐵冶金髮展。
每每能吸引很多學生在旁駐足觀看,甚至有知識水平不錯的,能插上一兩句話,提出些觀點,得到不少專家教授的讚許。
不過到了正式開會的時候,這些學生還是不能去大禮堂觀看,只能從後續的報紙上了解大會的內容。
……
交流大會當天,來賓雲集,禮堂中掛着大量橫幅。
趁着還沒有開始,下面的專家和教授們不停地交頭接耳,觀點與思想碰撞,閃爍着人類智慧的花火。
在這個信息相對閉塞的年代,能有這樣一場大會來交流學習,對於參會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幸事。
所以主持人哪怕知道下面有點吵,也沒有多管,照本宣科地完成場面話的宣讀,然後道:
“接下來,有請李暮爲我們詳細講解頂吹氧氣轉爐的技術原理和研究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