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換將

“王爺千歲……王爺千歲……”

偏頭關的將士高聲喊着,他們並不知道突厥是跟陸白商量好的,見情況不對他們會退走,他們以爲是唐煜帶兵打跑了突厥,是以他們對唐煜很是敬佩。

唐煜見將士如此,心也是高興,一番安撫之後,才帶着尉遲恭以及偏頭關的其他幾員偏將回到了將軍府。

此時的將軍府可以說是絕對的安全。

唐煜望着那些偏將,道:“守衛偏頭關,你們都辛苦了,如今陸白陸將軍被突厥所殺,但偏頭關卻不能無將可守,你們覺得,誰人可擔此重任?”

唐煜望着那些人問道,這些人其實心裡都想當這個偏頭關的將軍,只是又都不好意思開口。

所以唐煜問過之後,他們這些人都支支吾吾的,沒有一個人爽利的站出來。

唐煜見此,道:“這樣吧,要守偏頭關,必須勇武無雙才行,我們今天在這裡設下擂臺,勇者鎮守偏頭關,如何?”

聽到這話,一衆偏將都表示沒有意見。

這時,唐煜又道:“這位是尉遲恭,乃本王親衛,他也加入進來,你們覺得如何?”

對於尉遲恭,這些偏頭關的偏將都不瞭解,見他皮膚很黑,都不由得撇了撇嘴:“自然沒有問題。”

唐煜見此,心暗笑,知道自己的計謀成了,他要掌控偏頭關的兵權,肯定要讓自己的人來鎮守偏頭關的。

這些偏將雖然不是盧家的人,但少不得會被人收買,但尉遲恭不同了,他還是很忠誠自己的,讓他來鎮守偏頭關,自己心裡放心啊。

而且,尉遲恭不僅武藝高強,是智謀也不算很低。

這樣說好之後,尉遲恭便站了出來,道:“也別說我欺負你們,你們這些人都一起吧,趕緊結束了事。”

尉遲恭十分狂妄,根本沒把這些偏將放在眼裡。

偏將有七八個之多,平日裡也都是練武的好手,誰敢輕視他們?

見尉遲恭如此,其一人頓時怒道:“哼,大言不慚,讓我趙雨先來領教一下。”

趙雨身材魁梧,是幾個偏將之武功數得着的人,趙雨出來之後,其他人也不急着動手,他們決定先看看趙雨跟尉遲恭的試如何。

兩人打了一個照面,趙雨提刀向尉遲恭殺來,尉遲恭嘴角露出一絲冷笑,在趙雨殺來的時候,他也立馬一鞭打了出去。

趙雨的刀碰到尉遲恭的鞭後,趙雨臉色猛然一變,緊接着便感到一股痛麻的感覺襲來,然後只聽得哐噹一聲響,他手的刀便落地了。

而此時,尉遲恭一鞭再次打來,趙雨瞪大了眼睛,來不及躲閃,額頭頓時冒出冷汗來。

不過尉遲恭這一鞭並沒有真的打下去,碰到趙雨之前停了下來:“一起吧,懶得跟你們一個一個打。”

其他人見趙雨竟然過不了尉遲恭一招,這時才終於謹慎起來,相互望了一眼之後,也不做遲疑,立馬飛身向尉遲恭打來。

尉遲恭面對這幾個人,全然不懼,來一個打倒一個,幾下之後,把所有偏將給打倒在地。

“還有誰不服?”

對付這些人,尉遲恭顯得輕輕鬆鬆,唐煜雖然知道尉遲恭很厲害,可這麼看過之後,還是震驚不已,至於之前懷疑尉遲恭能力的紅拂女、杜寒等人,則已經震驚的下巴都快掉了。

“這個黑炭頭,不簡單啊。”

衆人這般想着,那些偏將已經站起來紛紛表示服氣了。

這邊唐煜見此,走了下來,道:“既然你們都認可尉遲恭,那由尉遲恭來鎮守偏頭關吧,尉遲將軍,你可願意?”

聽到唐煜喊自己將軍,尉遲恭心頭猛然一熱,自己是個打鐵的啊,何時想過當將軍,而且,他纔跟唐煜相認幾天,唐煜這麼信任他,把偏頭關這麼重要的位置交給他來鎮守,他一時間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了。

“請王爺放心,有末將在,便有偏頭關在,末將與偏頭關共存亡。”尉遲恭除了表忠心之外,沒有什麼好做的了。

唐煜點點頭:“好,有尉遲將軍這句話,本王也可放心會朔州了。”

他這邊殺了陸白,盧信那邊只怕不好善了,朔州局勢,非同小可啊。

唐煜這麼說完,突然看到尉遲寶琳,於是問道:“尉遲寶琳,你是願意跟着你爹爹在此鎮守邊關呢,還是願意跟隨本王回朔州?”

尉遲寶琳年紀雖小,但力氣卻也不弱,唐煜有意收服他,自然是希望他跟着自己回朔州的。

尉遲寶琳有些爲難,一邊是自己爹爹,一邊是王爺,他真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倒是尉遲恭,突然一巴掌朝自己兒子的後腦勺抽了過去:“愣着做什麼,跟王爺回朔州去,王爺的安危交給你了。”

這一巴掌抽的響,聽的唐煜心肝一顫,那邊紅拂女卻是撇了撇嘴,她不懷疑尉遲恭的能力了,但尉遲恭讓自己十來歲的兒子來負責唐煜的安全,把她紅拂女放在什麼地方了?

不過紅拂女也只是撇了撇嘴而已,多一個人幫忙,唐煜的安危也更好一點,他在殺了陸白之後,便已經想到朔州那邊,只怕很快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殺了陸白,奪了兵權,盧家在唐煜封地幾乎失去了控制啊,面對這種情況,盧家豈會善罷甘休?

紅拂女勉強讓自己接受了尉遲寶琳。

尉遲寶琳被自己老爹抽了一巴掌,頓時委屈的想哭,讓自己跟着唐煜說唄,打自己做什麼?

可他也不敢反駁,只能連忙向唐煜拱手道:“我願意跟着王爺去朔州城。”

唐煜點點頭,有尉遲寶琳,他說不定能在朔州建立一支自己的親軍啊,有了親軍,很多事情也好辦多了。

“叮,恭喜宿主完成掌控封地兵權的任務,獎勵金幣500,抽獎次數一次。”

“叮,宿主觸發皇圖霸業系統任務,建立一支至少五百人的赤羽軍,任務完成,獎勵金幣500,抽獎次數一次。”

第96章 阿拉伯數字第95章 算盤第127章 冊封大典第1765章 各自的算計第94章 造紙術第1641章 稱帝否第119章 成親第1080章 拒敵第1700章 救也不救第662章 擊敗朱棣第58章 安排第827章 楊業遇險第1694章 除之計第701章 努爾哈駕崩第31章 各自心思第1428章 撮合他倆第918章 司馬遷第1760章 唐煜死了第1506章 鍘刀砍頭第1304章 靠岸登陸第1149章 不安分的大食國第1845章 番外53、征戰第142章 不安第1169章 怯懦之輩第300章 繁華之初第19章 謀心第1189章 全滅第160章 陌刀隊第396章 壞事了第86章 下獄的人第523章 不見第1572章 見地主第1260章 殺馬利思第1043章 先禮後兵第1405章 裡應外合第1534章 破案了第883章 牆頭馬上第1482章 不奈何第1768章 燒南漢第1115章 山倒第1526章 是他第1579章 船險第1252章 凡奈爾的憤怒第1709章 遼國退兵第1150章 何所爲第758章 薛丁山和樊梨花第630章 中計第682章 攻入金陵城第30章 嘉獎第1717章 遼國王城一戰第1753章 唐煜得城第1210章 誰是大力士第1628章 一家言第1394章 開始討伐第1118章 被擊敗第71章 放宮娥第1576章 葉樹第1167章 退兵第1502章 有訴訟否第632章 滅賊第418章 突厥應對第1826章 番外34、選拔第1417章 回京了第1463章 刺殺失敗第533章 敗呂布第1171章 唐軍攻來第567章 風雨來第1490章 故事往事第1362章 釀酒啊第1405章 裡應外合第1064章 照常第364章 設伏第452章 軟硬兼施第1330章 糧草消耗第76章 挑撥第1202章 請爲使臣第1000章 截殺第1119章 淪陷第1108章 借糧食第14章 鹼面第539章 諸葛孔明與華佗第1838章 番外46、不休第154章 謀殺第506章 背後襲敵第1312章 攻打殖民地第542章 等一等第1489章 找出兇手第395章 端了窩點第1461章 皆大歡喜第213章 大旱第33章 翼王駕到第1424章 重組暗影第1855章 番外63、平叛第1424章 重組暗影第658章 鉤鐮槍成第166章 急報第1175章 得知實情第748章 虎門關前第86章 下獄的人第1435章 其心最善
第96章 阿拉伯數字第95章 算盤第127章 冊封大典第1765章 各自的算計第94章 造紙術第1641章 稱帝否第119章 成親第1080章 拒敵第1700章 救也不救第662章 擊敗朱棣第58章 安排第827章 楊業遇險第1694章 除之計第701章 努爾哈駕崩第31章 各自心思第1428章 撮合他倆第918章 司馬遷第1760章 唐煜死了第1506章 鍘刀砍頭第1304章 靠岸登陸第1149章 不安分的大食國第1845章 番外53、征戰第142章 不安第1169章 怯懦之輩第300章 繁華之初第19章 謀心第1189章 全滅第160章 陌刀隊第396章 壞事了第86章 下獄的人第523章 不見第1572章 見地主第1260章 殺馬利思第1043章 先禮後兵第1405章 裡應外合第1534章 破案了第883章 牆頭馬上第1482章 不奈何第1768章 燒南漢第1115章 山倒第1526章 是他第1579章 船險第1252章 凡奈爾的憤怒第1709章 遼國退兵第1150章 何所爲第758章 薛丁山和樊梨花第630章 中計第682章 攻入金陵城第30章 嘉獎第1717章 遼國王城一戰第1753章 唐煜得城第1210章 誰是大力士第1628章 一家言第1394章 開始討伐第1118章 被擊敗第71章 放宮娥第1576章 葉樹第1167章 退兵第1502章 有訴訟否第632章 滅賊第418章 突厥應對第1826章 番外34、選拔第1417章 回京了第1463章 刺殺失敗第533章 敗呂布第1171章 唐軍攻來第567章 風雨來第1490章 故事往事第1362章 釀酒啊第1405章 裡應外合第1064章 照常第364章 設伏第452章 軟硬兼施第1330章 糧草消耗第76章 挑撥第1202章 請爲使臣第1000章 截殺第1119章 淪陷第1108章 借糧食第14章 鹼面第539章 諸葛孔明與華佗第1838章 番外46、不休第154章 謀殺第506章 背後襲敵第1312章 攻打殖民地第542章 等一等第1489章 找出兇手第395章 端了窩點第1461章 皆大歡喜第213章 大旱第33章 翼王駕到第1424章 重組暗影第1855章 番外63、平叛第1424章 重組暗影第658章 鉤鐮槍成第166章 急報第1175章 得知實情第748章 虎門關前第86章 下獄的人第1435章 其心最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