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橫貫東西

在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研究中,大部分對中國陸軍感興趣的學者所重視的都是在對俄戰爭期間時組建的那5支主力軍團,而且這5個集團軍羣在戰爭中的表現也足夠搶眼了。不僅僅是魏明濤嫡系的第3集團軍羣,以及跟隨他參加了後期戰鬥的第2集團軍羣,另外的三支主力軍團在各個戰場上的表現多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往往有很大一部分人忽視了在歐洲戰爭爆發之後,中國陸軍新建立的那三個集團軍羣在戰爭中的表現!

大戰爆發之前,中國採取的是戰區制,這主要是爲了滿足各地區不同的需要!當時,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了,特別是在戰勝了俄羅斯之後,中國在世界各地都有駐軍,大部分軍隊是分佈在本土之外的軍事基地裡的。而因爲各地區的條件都不一樣,所以海陸空三軍(主要是陸軍)採取了由各戰區司令部進行管理的辦法,只有新成立的天軍由中央司令部直接統帥!

當時,各戰區都根據不同的地理條件,人文背景等等因素,對自己戰區內的部隊進行單獨的訓練!這能夠最有效的利用好有限的兵力所具備的戰鬥力!比如,當時北方戰區就主要是寒帶作戰部隊,而中亞戰區則主要是高原作戰部隊,中東戰區主要適應沙漠作戰環境,而印度洋戰區則適合在高溫環境下作戰,太平洋戰區則針對島嶼作戰來建設地面部隊。而在裝備採購方面,雖然仍由總後勤部負責向軍工廠採購,但是在研製過程中,各戰區都會給出自己的需求,然後由總後勤部綜合各方面的需求,向研製武器的單位發出招聘合同。顯然,在武器裝備方面也照顧到了各戰區的實際需這一套複雜的制度能夠有效的提高軍隊的作戰效率,雖然各戰區之間經常互通有無,在發生戰爭的時候,各戰區之間的部隊相互支援與調動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從總體上來看,各戰區部隊的主要任務還是負責本戰區內的作戰行動,齊是在兵力不足,或者是戰爭規模擴大到不是本戰區部隊所能夠應付的時候,纔會向其他戰區要求支援!

在戰爭爆發之後,中國軍隊的主要作戰方向是在太平洋上,而唱主角的是海軍,即使甚至澳大利亞戰役與新西蘭戰役期間,主要的地面部隊仍然是太平洋戰區的陸戰隊,陸軍參戰的機會並不多!但是,隨着戰爭規模的擴大,地面戰場肯定會成爲主戰場,而以往中國那一套軍事制度僅僅是用來應付地區性小規模戰爭的,而面對世界大戰的高要求,再採取戰局分散管理陸軍部隊的辦法已經不能適應戰爭的需要了。這一點,在俄羅斯戰爭爆發之後就表現得相當的清楚。在對俄戰爭的前幾個月內,中國仍然沒有改變陸軍按照戰區分配的原則,而在俄羅斯戰場上,各部隊的表現都不怎麼好,就連魏明濤指揮的第3集團軍的表現都不怎麼樣!

隨後,中國改變了陸軍的制度,取消了各戰區單獨的陸軍編制,而是將當時各戰區的陸軍主力部隊集中到一起,編成了五個集團軍羣,而這五個集團軍羣由總參謀部統一指揮,以集中使用陸軍部隊!

當然,這也是當時沒有辦法的辦法,當時中國的重點是集中在戰爭建設上的,即迅速的擴充國家的戰爭力量,而大量預備役部隊並沒有能夠迅速的投入戰鬥,而是在後方進行高強度的訓練!這雖然導致中國在戰爭初期有很嚴重的兵力不足問題(這是當時中國放棄了南美洲戰場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是這對戰爭後期的作戰行動有很大的幫助。正因爲這些預備役部隊都得到了高強度的訓練,其戰鬥能力並不比戰爭之前的正規軍差多少,其在戰場上的表現都非常的優秀,比起美國那些沒有經過多少正規訓練的預備役部隊來講,中國的預備役部隊完全可以算得上是正規軍了!當然,在陸軍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就只能將主力集中起來使用,以確保在主要戰場上獲得兵力上的優勢,而放棄一些次要戰場!

五個第一批成立的集團軍羣是中國陸軍的頂樑柱,雖然這五個集團軍羣的總兵力只有120萬左右,但是其戰鬥力相當的強悍!而且,隨後中國成立了單獨的後勤保障部隊,並且讓前線作戰部隊中的後勤保障人員分離了出來,這極大的提高了前線作戰部隊的戰鬥力,而且讓他們不再需要擔心後勤保障的問題,可以將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到戰場上去了!

精兵政策爲中國帶來了很大的利益,這使得中國能夠用盡量少的作戰部隊來獲得最大限度的勝利!當然,發展到後期,當地面戰場成爲了主戰場之後,五個集團軍羣的兵力是不夠分配的。比如,當時在墨西哥戰場上,魏明濤最少就需要兩個集團軍羣的主力部隊,而且最好應該是三個主力集團軍羣!另外,在歐洲戰場,中東戰場,非洲戰場上都需要投入主力部隊,那麼五個集團軍羣是怎麼也不夠分配的!這一點,在歐洲戰爭爆發之後表現得相當的清楚,正是因爲缺乏兵力,所以中國在歐洲戰場上一直沒有能夠發動大規模戰略進攻,將美軍從歐洲趕出去,而只能勉強的與美軍維持着平衡狀態,直到後來海軍在大西洋上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切斷了美國歐洲遠征軍的補給通道之後,才迫使美國歐洲遠征軍投降!

組建新的主力軍團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所以,這就有了在歐洲戰爭期間成立的後面三個集團軍羣!這三個集團軍羣的大部分部隊都是從預備役軍團中挑選出來的,當然,都是最優秀的軍隊。除了戰鬥經驗之外,其他各方面,他們都不比前面的五個集團軍羣差!因爲這時候戰爭已經進入到了最後階段,所以留給這三個集團軍羣表現的機會已經不是很多了。特別是在全球性的地質災難發生之後,只有第6集團軍羣還被留在了前線戰場上,而第7第8集團軍羣則被送去參加後方的救災工作中去了!

雖然第6集團軍羣參戰的時間不長,他們在歐洲戰場上的表現確實也不怎麼樣,這恐怕他們遭別人忽略地個主要原因吧!但是,從作戰能力上來看,第6集團軍羣的戰鬥力是不弱的,即使比不第3集團軍羣,但是比起當時魏明濤手裡的所有二線部隊來講,他們都是真正的作戰部隊,而不是責後勤保障的部隊!

從編制規模上來看,第6集團軍羣也是當時仍然在前線作戰的三個主力集團軍羣中最大的,其員編制達到了24萬人,下轄七個軍,其中有兩個輕型軍,兩個重裝甲軍,以及三個裝甲突擊軍。而在I3軍與43軍被加強到第6集團軍羣之後,該部隊已經擁有了近29萬名官兵,從各種裝備的數量來看,他們都是最龐大的一支集團軍羣了。在調到了魏明濤手下之後,第6集團軍羣缺乏的僅僅只是鬥經驗了。他們在歐洲沒有多少打大規模戰役的經驗,而在加拿大那邊,他們還沒有熱身,就被餘彬給推了過來。

大部分第6集團軍羣的官兵對魏明濤是很有好感的,一方面是魏明濤本身就高度重視地面部隊戰鬥中的作用,而不是餘彬那種將領,只把地面部隊作爲了輔助部隊!另外一方面是,到了魏明濤手下的主力部隊都會得到重視,比如第2集團軍羣以往就沒有多少可以表現的機會,而當他們重返洲地區之後,第2集團軍羣立即得到了重用,並且迅速的成爲了魏明濤手下的主力軍團!第三,也最重要的,他們一過來,魏明濤就讓他們單獨承擔起了一個方向上的作戰行動,而且還分了一支航空隊協助他們作戰。顯然,這在以前是他們無法企望的,不管是在歐洲戰場上,還是在加拿大那邊的戰場上,第6集團軍羣可都沒有這樣的機會呢!

既然受到了魏明濤的重視,那麼第6集團軍羣的官兵就不會讓魏明濤失望,他們能夠證明自己機會已經不多了,在士氣受到了鼓舞之後,第6集團軍羣在新墨西哥州的荒漠上,簡直就是一頭無阻擋的雄獅一般,任何美國軍隊企圖擋住第6集團軍羣前進的步伐,都被第6集團軍羣的坦克壓得粉碎!

在拉斯克魯塞斯鎮,戰鬥只打了4個小時,駐紮在這裡的兩個美軍步兵師就被第6集團軍羣的坦克部隊給圍殲了。魏明濤原本認爲這裡的戰鬥至少要拖上一天的時間,即使是讓第3集團軍羣去對付這兩個美軍步兵師,大概都要打半天的時間,而第6集團軍羣才上戰場,對這邊的情況還不是很熟悉,而且也缺乏大規模作戰的經驗,不拖上一天都是怪事了!但是,他們僅僅只花了四個小時,就把這兩個美軍步兵師打爬下了!

戰鬥打得相當的激烈,第6集團軍羣的官兵也沒有在乎自身的傷亡,利用坦克強行突破了美軍防線,然後迅速的佔領了城鎮,而美軍在城區內抵抗了兩個多小時,就宣佈投降了!當然,第6集團軍羣的傷亡也不小,僅僅4個小時的戰鬥,就有I200多名官兵陣亡,傷員的數量也不少。但是,這對於龐大的第6集團軍羣來講,根本就算不了什麼,而這些傷亡也不可能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

突破了美軍設在拉斯克魯斯鎮的防線之後,第6集團軍羣分兵兩路,其中一支部隊北上,按照魏明濤部署的任務向阿爾伯克基殺去,而另外一路則直接向東運動,向圖森撲去。顯然,第6集團軍羣到了魏明濤手下之後,學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靈活利用自己的兵力,只要能夠保證完成主要任務,那麼其他的行動魏明濤是不會干預的!

阿爾伯克基是新墨西哥州最大的城市,有人口120萬,同時這裡也是新墨西哥州的交通樞紐城市,工業城市,更重要的是,這裡是丹佛的南面屏障。美軍在阿爾伯克基部署了35萬地面部隊,這個守軍的兵力不算多,主要的原因是該城與外界的聯繫不太方便,雖然有數條公路聯繫着北面的丹佛,東面的俄克拉何馬,南面的埃爾帕索,西面的菲尼克斯,但是因爲這四條高速公路都是修建在高原山地中的,在此之前遭到了中國空軍的猛烈轟炸,很多道路與橋樑都被損毀,因此阿爾伯克基無法得到太多的外界支持,自然難以維持更多的兵力了!

就算是這35萬美軍在阿爾伯克基都過得度日如年一般。寒災中,雖然阿爾伯克基更靠南一點,但是這裡正好處與洛基山風口之下,而不像丹佛一樣,受到了周圍山峰的屏護,寒風是直接吹到這裡來的,所以阿爾伯克基是重災城市之一,其最冷的氣溫記錄達到了零下55度!而美軍原本在這裡就沒有儲備太多的物資,災難到來的時候,外界的物資更不可能運進來!一個多月的寒災,讓阿爾伯克基幾乎成爲了一座鬼城,120萬居民中,至少有40萬人在寒災中死亡,而災難過去一週之後,氣迅速的回升,大量屍體因爲得不到適當的處理,立即就在城市裡釀成了瘟疫!這更加迫使大量倖存下來的居民開始向丹佛轉移,雖然駐紮在這裡的美軍沒有離開,但是,恐怕他們也沒有多少能力來防禦這座城市了!

正是明確了這一點之後,第6集團軍羣只分了一半的兵力去攻佔阿爾伯克基,他們在阿爾伯克遇到的最大的麻煩不是美軍的抵抗,而是正在蔓延的瘟疫,以及大量已經嚴重腐爛的屍體!這簡直就像是一座地獄一樣,甚至連那些交出武器投降的美軍官兵都沒有多少人樣子,根本讓人無法相信,這曾經是一座繁華的城市,曾經有120萬的居民,曾經是美國最主要的鐵礦石以及鋼鐵冶煉中美軍主動投降給第6集團軍羣提供了方便,但是面對這麼一座幾乎被屍體堆滿了的城市,第6集團軍羣的官兵才真正的感受到,什麼纔是戰爭!光是處理城市內那些腐爛的屍體就花掉了四個軍足足一週的時間,而且很多屍體已經無法辨認其身份了。而第6集團軍羣的官兵在這些屍體羣中只找了不到五萬名倖存者,其中絕大部分都只剩下了最後一口氣,但是,只要能走的人,全都向丹佛逃亡了!而這些倖存者中的絕大部分都沒有活過一個月的時間,即使魏明濤動員了大量的軍隊醫務人員來幫助他們,但是這根本就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最後,第6集團軍羣的官兵們在這座死城裡面找到了45萬餘具屍體,而且在此之前,美軍已經用們最後一點力氣處理掉了至少25萬具屍體!戰後,阿爾伯克基建立了一座戰爭遇難者公園,在公園裡面立了一座墓碑,上面只雕刻着七十萬這個數字,因爲當時絕大部分的遇難者是無法辨認身份的!而每年的12月18日,阿爾伯克基的倖存者都要來到這座公園裡面,因爲他們知道,在那七十萬名遇難者中,有他們的親人與朋友!因此,阿爾伯克基也得到了一個外號——死城。確實,在中軍隊進入這座城市的時候,這就是一座死城,當時瀰漫在城市上空的只有死亡的氣氛,似乎這是死神的娛樂場,是瘟疫之神的牧場一般!

第《集團軍羣通過阿爾伯克基繼續向北面的聖菲推進的時候,還在沿途的一百多公里道路的兩發現了數萬舉平民的屍體,這些平民都是從阿爾伯克基向丹佛逃難的,而他們沒有能夠到達目的地,在走出了沒有多遠之後就已經被瘟疫多去了生命!戰後,在阿爾伯克基到聖菲之間的公路兩旁,美國人建造了45782座十字架,這代表着倒在這條路上的45782名遇難者!從此,這條公路也被叫做了死亡之路!

阿爾伯克基的120萬居民中,至少有75萬人死於寒災以及隨後發生的瘟疫,這一死亡比例是美各受災大城市(大部分中小城市的居民已經在災難時期遷往了大城市,所以根本就無法統計)中最高的。當然,這些只能夠給中國軍隊造成刺激,而美國政府早就已經封鎖了相關的新聞消息,其他地區的美國人根本就不知道在這邊發生的事情!

第6集團軍羣北上的部隊在到達了拉斯韋加斯之後就停止前進了,他們不是遇到了美軍的抵抗,而是部隊準備的物資都在救災工作中消耗完了,而原本爲他們提供後勤保障的二線部隊全都去收拾災難的殘局去了,哪還有能力爲他們及時的提供補給呢?而且按照計劃,他們也只需要推進到拉斯韋加斯。當然,後來這一路部隊還是繼續北上與第2集團軍羣在丹佛南面的普韋布洛會師。

第6集團軍羣的重頭戲是在那支向西突擊的部隊身上。當時他們的指揮官也夠大膽的,把主力部隊都放在了這個方向上,而且集中了5個軍的兵力。一個軍的輕型部隊打突擊,13軍與43軍緊隨其後,另外兩支裝甲軍則負責拓展進攻線,掩護後勤保障部隊!顯然,這纔是第6集團軍羣的進攻重點!而最初,第6集團軍羣司令官還不敢怎麼大膽,畢竟魏明濤是下了命令的,他們必須要攻佔阿伯克基,如果分太多的兵力向西推進的話,那麼就不能保證在阿爾伯克基的美軍進行頑強抵抗的時候順利的佔領這座城市。但是,13軍與43軍的軍長都強烈主張將主力放到西進這條線路上來。他們曾經跟隨魏明濤在墨西哥的戰場上打過幾仗,對魏明濤是比較瞭解的。而且從各種情報上來看,阿爾伯克基的美軍都已經崩潰了,如果投入太多的部隊那簡直是在浪費力量,他們甚至主張只派一個軍過去收拾殘局就行了!顯然,他們的這個主張是有道理的,但是第6集團軍羣的司令官卻不敢這大意,最終只是在西進的部隊中多安排了一個軍的兵力而已!但是,這也足夠他們一直向西打到亞利桑那州境內去了!

原本,魏明濤是計劃通過圍困來迫使亞利桑那州內的美國軍隊投降的。而且,此時墨西哥北部的叛軍正在與其政府軍打游擊戰,而亞利桑那州是這些墨西哥叛軍的大後方。魏明濤要想牽制墨西哥政府,就不能讓他們的內戰停下來,自然要給墨西哥叛軍留一個出氣孔。而且,攻打亞利桑那州帶來的利益並不大,所以魏明濤不準備在這個方向上浪費他寶貴的兵力。但是,魏明濤小看了第6團軍羣的能力,如果有可能的話,打下亞利桑那州也不算是什麼壞事,至少,通過這裡的地面通道,就可以直接與西海岸地區的陸戰隊取得聯繫了!

攻打亞利桑那州的戰鬥在最初陷入了困境,美軍在這裡部署的軍隊抵抗得非常的頑強,這讓第6集團軍羣在距離圖森還有200公里的鮑伊就不得不停止了突擊,準備將盤踞在這裡的美軍給吃掉!

因爲亞利桑那州地處洛基山脈中間,受到了洛基山脈的屏護,而從太平洋上吹來的暖風也給這裡帶來了生機。在美國大部分地區都在遭受寒潮襲擊的時候,亞利桑那州南部地區的受災情況都不是很嚴重。而且,當時美國爲了支持墨西哥的叛軍,所以在亞利桑那州儲備了大量的物資,其中出了作戰物資之外,還有很多生活物資!顯然,這是維持美軍戰鬥力的主要原因了!因此,當時部署在亞利桑那州的75萬美軍基本上都安全的度過了寒災期,並且保持了完整的戰鬥力。而亞利桑那州的大部分居民也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而在天氣轉暖之後,情況更是迅速的好轉了起來!

鮑伊的戰鬥打得很激烈,13軍與43軍在前面打了兩天,纔在美軍的防線上撕開了一道口子,但是並沒有能夠形成突破!這幾乎使戰鬥演變成爲了一場消耗戰。13軍與43軍的情況還要好一點,那兩支在側翼打掩護的裝甲部隊因爲沒有參加過墨西哥的戰鬥,以往主要是在歐洲平原上作戰,極爲缺乏山地作戰的經驗,在面對美軍的防禦陣地時顯得手足無措,根本就不知道怎麼下手!而擔任突擊的輕型部隊更是缺乏在山區內的快速突擊作戰經驗,他們本應該在戰鬥中發揮出重要作用的,但是很多時候卻需要13軍與43軍去支持他們!

顯然,第6集團軍羣在鮑伊的12萬美軍面前暴露出了其戰鬥經驗不足的問題,但是,這也絕對對第6集團軍羣的一次絕佳的鍛鍊機會!如果當時他們面對的不是這麼一小股美軍,而是美國部署亞利桑那州的所有地面部隊的話,那麼這五個軍肯定被打殘廢了,他們的西進行動也將遭到徹底的失敗!但是,美軍沒有能夠在這裡集中兵力,沒有能夠利用好中國軍隊還缺乏山地作戰經驗的這個好機會,而當他們後來想要彌補的時候,就將在中國軍隊面前付出慘重的代價!

鮑伊的戰鬥打了足足一週,當時北上的大軍已經抵達了聖菲,而他們卻還沒有能夠前進一步,但是一週的戰鬥打下來,大部分前線指揮官都已經總結出了山地作戰的經驗,而且很多一線作戰部隊的士兵也知道應該怎麼去對付美軍修建的那些堅固的堡壘了!顯然,這對第6集團軍羣的官兵來講,是一個飛躍性的進步,實戰讓他們迅速的吸取了戰鬥中的經驗,並且將這些轉化爲了戰鬥力!

本來,第6集團軍羣就是主力部隊,官兵們都經過了極爲嚴格的訓練,其戰術基本功一點都不差,腦也不笨,只要他們吸取了戰鬥中的經驗,那他們就完成了向主力部隊走出的最後一步,也彌補了他們對比於其他主力部隊的差距!

戰鬥的第八天,13軍與43軍分別從美軍防線的兩側進行了突破,而這次輕型部隊爲這兩支地面裝甲部隊提供了很好的掩護與支持,另外浪支裝甲部隊則在正面有效的牽制住了美軍主力。當美國守軍發現中國軍隊已經迂迴到了他們背後的時候,13軍與43軍已經完成了包圍工作,剩下的數萬美軍已經被圍死了!

比起魏明濤的部隊以前所打過的包圍殲滅戰,這場戰鬥僅僅包圍了數萬美軍,根本就算不上什麼。但是,這對第6集團軍羣的官兵來講,卻是一次重大的勝利,他們用數千名官兵的生命換來的驗是極爲寶貴的!

鮑伊一戰,雖然第《集團軍羣的官兵初受挫折,但是很快就建立起了新的信心。他們已經從戰鬥中總結了經驗,那麼後面的戰鬥自然就好打得多了!

鮑伊淪陷之後,美軍也發現了這支來勢洶洶的中國軍隊帶來的威脅,雖然他們對之前的戰鬥也感到很驚訝,畢竟中國軍隊在美國本土戰場上所向披靡,幾乎就沒有吃過虧,而這次他們只用12萬軍隊就幾乎擋住了兵力差不多的中國軍隊!美軍指揮官甚至懷疑這是不是中國的主力軍團,或者說是不是中國軍隊,因爲在以往,魏明濤手下的二線部隊都要比他們表現得好得多呢!但是,當中國軍隊在一週過去之後,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殲滅了被圍困的美軍之後,他們就再也不敢小看這支部隊了!看來,前面一週的時間只是中國軍隊的磨刀而已,當他們的刀磨快了之後,那劈砍起來就更加的勢不可擋了!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經過了鮑伊的戰鬥之後,第6集團軍羣在後面幾次戰鬥中的表現更加的色,也更加的成熟。在本森的戰鬥只打了不到兩天,這裡的4個美軍師就全數被消滅,中國軍隊順的控制了通往墨西哥的高速公路,並且隨後擋住了美軍的兩輪反擊,又將十多萬美軍給幹掉了!

此時,圖森的美軍已經減少到了不到20萬,即使是整個亞利桑那州的美國軍隊也不到45萬了,他們哪還有多餘的力量來阻止中國軍隊掃蕩亞利桑那州呢?

圖森的戰鬥打了三天,20萬美軍在損失慘重之後不得不向中國軍隊投降了,而這座有100萬右人口的邊境城市落入了中國軍隊手裡之後,墨西哥叛軍也基本上完蛋了。而在控制了圖森之後,中國軍隊有了更多的選擇。現在,他們可以向西繼續前進,打通與西海岸地區的聯繫。而中國軍隊也基本上翻越了洛基山脈,地勢更爲平坦,更適合裝甲部隊作戰!而他們也可以選擇向北前進,先攻打菲尼克斯,攻佔亞利桑那州的首府,然後掃蕩其他地區的美軍就更爲輕鬆了!

此時,丹佛那邊的戰鬥已經快要結束了,而堪薩斯城附近的戰鬥也進入了高潮,第6集團軍羣的幾個軍長一商議,決定分兵前進,13軍與43軍在輕型部隊的配合向進攻菲尼克斯,而其他兩支裝甲部隊則向西前進,打到西海岸地區去!

魏明濤收到第6集團軍羣喜報的時候,13軍的坦克部隊剛剛開到了菲尼克斯市政大樓的外面,然裡面的美軍還在做最後的抵抗,但是戰鬥已經沒有任何懸念了!當時,第6集團軍羣的前線指揮在得知丹佛已經被佔領,而堪薩斯城方向上的美軍也全線崩潰之後,就自作主張的提前發出了喜報。當然,這也沒有多大的問題,在魏明濤回電祝賀他們的時候,最後一支美軍在空軍的轟炸下被徹底的消滅掉了,雖然損失一座市政大樓,但是這對於佔領整個菲尼克斯來講,這點損失還算不了可以說,第6集團軍羣在其主要的進攻方向上,最初出現的問題幾乎是無法避免的,即使是由魏明濤來指揮他們進攻,在部隊缺乏山地作戰經驗的情況下,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當初,魏明濤指揮軍隊踏上墨西哥高原的時候,就在中美洲的高原地區折騰了好幾個月,這不是他在故意的浪費時間,而是在讓部隊儘快的熟悉高原地區的作戰方式。顯然,這種訓練的效率永遠沒有實戰高,第6團軍羣僅僅通過十多天的戰鬥就掌握了高原環境下的戰術,而且也逐漸熟悉了這邊的激烈戰鬥!

這一戰,奠定了第6集團軍羣作爲主力部隊的基礎,雖然魏明濤對這支部隊仍然不敢完全相信,但是從此之後,魏明濤也開始或多或少的給他們分派一些重要任務,讓第6集團軍羣能夠在戰爭結束之前得到更多的建功立業的機會!

而至此,整個丹佛戰役就算是結束了。這是整個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地區跨度最大的一場戰役行動。雖然美國的作戰環境與當初魏明濤指揮第3集團軍羣在俄羅斯戰場上的作戰環境多少有點相似,特別是從戰場跨度來看,美俄都是大戰略縱深的國家,但是魏明濤在兩個戰場上採取的指揮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在俄羅斯戰場上,當時五個集團軍羣是分別承擔一個方向上的作戰任務的,而且當時中國軍隊也沒有完全掌握大兵團作戰的指揮技巧,畢竟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的上百年時間內,中國軍隊就沒有打過這種大規模的戰爭。即使是21世紀70年代的中俄戰爭,中國投入的地面部隊都非常有限,戰爭的主角是空軍!而正因爲缺乏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所以在第三次世界大戰地面戰爭初期,中國陸軍基本上是分散行動的。在俄羅斯戰場上,每一個集團軍羣就是一個單獨的作戰單位,配屬有自己的戰術航空隊,單獨的後勤支援部隊,並且在各自的方向上承擔所有的作戰任務。雖然總參謀部也會協調各路進攻部隊的速度,但是從總體上來看,這就如同是五個國家的軍隊在向俄羅斯進攻一樣,根本就談不上多大的配合!當時,魏明濤僅僅是集團軍羣司令官,他所指揮的第3集軍羣只有20多萬戰鬥部隊,所以他所能夠打的地面戰役都是小規模的,就如同螞蟻啃象一般,每次進攻只要獲取一定的勝利就足夠了。所以,他的部隊從出發地點推進到莫斯科的2500公里戰線上,他一共打了大大小小數十次戰鬥,其中光大的戰役就有5次之多,這還有沒有算上莫斯科戰役!

現在,魏明濤是戰區司令官了,他手裡有三個集團軍羣的主力部隊,同樣的,他也在戰爭中總結出了大量的指揮經驗,熟悉了大兵團作戰的方式方法,在各方面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之下,他自然會將戰役的規模擴大,並且在戰場上用最快的速度奪取最大的勝利了!比如在墨西哥戰場上,他的部隊從阿瓜斯卡連特斯到託雷翁,一口氣奔襲上千公里,讓他第一次指揮大兵團來了次快速縱深突擊了。而丹佛戰役更是大兵團作戰的典範。這場戰役中國軍隊最遠突擊了1500公里,戰區面積超過了150萬平方公里,投入兵力220餘萬(包括了外籍軍團以及二線後勤保障部隊),6000多架作戰飛機,以及大量的作戰物資。這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中交戰地區最廣泛的一場戰役了。魏明濤在總體兵力不如美軍的情況下,靈活的應用了手裡的部隊,打了一場漂亮的戰鬥,並且最終奠定了戰勝美國的基礎!

可以說,丹佛戰役就是整個美國戰爭的轉折點,這一點,在丹佛被中國軍隊佔領,美軍士氣急劇下降上表現得非常的清楚。在此戰役之前,美軍的鬥志都非常的高昂,爲了保衛本土而戰,任何一名美國士兵都可以拼到最後一口氣。但是,在丹佛戰役之後,美軍士氣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他們再也沒有勇氣去與中國軍隊對抗了!

第四章 戰略撤退第十章 越俎代庖第九章 龍之還擊第三章 奇諾防線第十三章 “聯合”作戰第五章 拉網捕魚第十七章 戰爭之道第十七章 橫貫東西第十四章 道高一丈第七章 深溝高築第十章 潛龍發威第六章 聯合大會第十四章 有限讓步第十八章 舞臺行動第一章 志願軍隊第三章 兩敗之爭第四章 攻勢佈雷第二章 艦隊歸來第十四章 羣島攻略第十二章 堅盾利矛第十四章 僱傭戰爭第一章 龍騰於海第二章 全面戰爭第三章 權力之爭第五章 海上機場第五章 大陸政策第十四章 垂死掙扎第七章 發戰爭財第五章 軍糧風波第二章 破交作戰第十三章 將軍友情第十七章 千鈞一髮第十二章 以炸促和第十一章 朝鮮危機第五章 大獨裁者第十九章 喜憂參半第三章 隱秘戰線第十三章 烽火再起第九章 披掛上陣第十三章 防禦態勢第十一章 和平手段第七章 逼馬入巷第十二章 解放陣線第十四章第一章 伏爾加河第十一章 極地風暴第十章 猛虎下山第十六章 見縫插針第十章 民族統一第五章 瞞天過海第七章 國際關係第三章 東瀛震盪第一章 龍騰於海第十八章 日本沉沒第一章 洪水滾滾第五章 國家元首第九章 鬥智鬥勇第十一章 鐵血戰士第九章 規範行動第十一章 逆向包圍第六章 單方行動第三章 運籌帷幄第三章 威脅欺詐第八章 再度開始第九章 時間競賽第十九章 亡命撤退第八章 局勢大亂第十一章 突擊一千第十七章第十五章 天兵顯威第二章 戰爭和平第五章第十四章 意料之外第十八章 啞然而止第七章 權力結構第十章 陸戰雄師第十九章 美軍反擊第八章 將軍輓歌第七章 怒龍之吼第十七章 擊敵軟肋第十三章 戰爭準備第四章 黑暗之戰第七章第三章 順應天意第七章第十五章 消耗機器第十三章 恐怖組織第十二章 朝鮮春天第十四章 太空競賽第一章 龍騰於海第四章 誰之過錯第三章 下山猛虎第五章 國家元首第七章 猛虎掏心第十八章 軍事政變第十七章 進軍美國第三章 雙管齊下第四章 第一扇門第十二章 朝鮮春天第十章 民族統一
第四章 戰略撤退第十章 越俎代庖第九章 龍之還擊第三章 奇諾防線第十三章 “聯合”作戰第五章 拉網捕魚第十七章 戰爭之道第十七章 橫貫東西第十四章 道高一丈第七章 深溝高築第十章 潛龍發威第六章 聯合大會第十四章 有限讓步第十八章 舞臺行動第一章 志願軍隊第三章 兩敗之爭第四章 攻勢佈雷第二章 艦隊歸來第十四章 羣島攻略第十二章 堅盾利矛第十四章 僱傭戰爭第一章 龍騰於海第二章 全面戰爭第三章 權力之爭第五章 海上機場第五章 大陸政策第十四章 垂死掙扎第七章 發戰爭財第五章 軍糧風波第二章 破交作戰第十三章 將軍友情第十七章 千鈞一髮第十二章 以炸促和第十一章 朝鮮危機第五章 大獨裁者第十九章 喜憂參半第三章 隱秘戰線第十三章 烽火再起第九章 披掛上陣第十三章 防禦態勢第十一章 和平手段第七章 逼馬入巷第十二章 解放陣線第十四章第一章 伏爾加河第十一章 極地風暴第十章 猛虎下山第十六章 見縫插針第十章 民族統一第五章 瞞天過海第七章 國際關係第三章 東瀛震盪第一章 龍騰於海第十八章 日本沉沒第一章 洪水滾滾第五章 國家元首第九章 鬥智鬥勇第十一章 鐵血戰士第九章 規範行動第十一章 逆向包圍第六章 單方行動第三章 運籌帷幄第三章 威脅欺詐第八章 再度開始第九章 時間競賽第十九章 亡命撤退第八章 局勢大亂第十一章 突擊一千第十七章第十五章 天兵顯威第二章 戰爭和平第五章第十四章 意料之外第十八章 啞然而止第七章 權力結構第十章 陸戰雄師第十九章 美軍反擊第八章 將軍輓歌第七章 怒龍之吼第十七章 擊敵軟肋第十三章 戰爭準備第四章 黑暗之戰第七章第三章 順應天意第七章第十五章 消耗機器第十三章 恐怖組織第十二章 朝鮮春天第十四章 太空競賽第一章 龍騰於海第四章 誰之過錯第三章 下山猛虎第五章 國家元首第七章 猛虎掏心第十八章 軍事政變第十七章 進軍美國第三章 雙管齊下第四章 第一扇門第十二章 朝鮮春天第十章 民族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