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吒的帶領下,這掃蕩三人組很快將天庭上的奇花異草一掃而空。
很快,三人來到了蟠桃園前,正要進去,這守園土地出來道“三位大神要往哪裡去?”
九頭蟲上前一手推開桃園土地,“我們三人要進這桃園。”這土地本是小神,無甚法力,被九頭蟲這一推,一個踉蹌,差點就摔了一交。
土地苦笑道“不知可有玉帝旨意?”
“就是那玉帝答應我等師父,才前來,你且讓開!”哪吒上前說道。
土地仍是苦笑“三太子,沒有玉帝旨意,小神豈敢放三位進去。”
九頭蟲早已不耐,叫道“你這老頭,和你好生說話居然還不讓我等進去,定!”這土地便被定在當場。
九頭蟲得意道“師弟,那還煩和這老頭唧唧歪歪,我們進去。”說着一馬當先進到桃園。
哪吒,楊戩見就頭蟲進去,互相一笑,也跟了進去。
一進桃園,但見夭夭灼灼,顆顆株株。夭夭灼灼花盈樹,顆顆株株果壓枝。果壓枝頭垂錦彈,花盈樹上簇胭脂。時開時結千年熟,無夏無冬萬載遲。先熟的酡顏醉臉,還生的帶蒂青皮。凝煙肌帶綠,映日顯丹姿。樹下奇葩並異卉,四時不謝色齊齊。左右樓臺並館舍,盈空常見罩雲霓。
楊戩與九頭蟲初見大是驚歎。
九頭蟲道“這裡靈氣好足,可真是好地方啊!”
楊戩看看哪吒道“光是移這蟠桃樹可是不好,要拿就連這園子一起移走,兩位師弟你們覺的如何?”
九頭蟲搶道“好主意,好主意!”
哪吒道“也好,移走這所有蟠桃樹,這蟠桃園空空也是不好看,索性一起弄走。”
楊戩笑道“只是你我法力不夠,不如將我三人法力集中至一人身上,這樣也好弄走。”哪吒,九頭蟲均表同意。
三人一起施法,集中在楊戩身上,楊戩全身冒起金光,大喝一聲“起!”
這蟠桃園整個開始抖動起來,越動越是是厲害,楊戩又是大喝一聲“起!”這蟠桃園“轟”的一聲,整個凌空飛起。
見這蟠桃園飛起,楊戩有是一聲大喝“收!”這蟠桃園化作一點飛入楊戩懷中。
三人相視哈哈大笑,隨即飛去大羅天。
且說這蟠桃園一起被收,這天庭之上一陣抖動,玉帝王母驚問道“怎麼這天庭會如此抖動?快去查看!”
不一會兒,就飛快回來稟報“玉帝,王母不好了,這蟠桃園不見了!”
聽了這話,玉帝王母二人驚訝互望一眼,玉帝急道“這蟠桃園怎會自己不見,那守園土地何在?快快喚來!”
聽完守園土地之言,玉帝哪會想到黃龍弟子竟會做出如此事情,嘴張的大大,卻是久久說不出話來。王母在一旁哭怨道“都是你不好,非要答應,如今這蟠桃園卻是被整個搬走,如何是好!”哭哭啼啼的說個沒完。
玉帝本就心煩,這王母一鬧,有些惱怒道“我又該如何!聖人之命,我敢不從?只是沒想到。”
三人回到大羅天,將這些先行採摘奇花異果拿了出來,最後將整個蟠桃園也拿了出來。這蟠桃園一拿出來,這大羅天瞬時便充滿靈氣。
黃龍詫異道“咦!”便細細看這蟠桃園,不一會兒笑道“你三人可真是立了大功!”原來這蟠桃園的蟠桃可以生成結成仙果,其實是在蟠桃園土地下有一靈脈,不然哪會如此。而在大羅天一有靈脈,這奇花異草種下自是不怕會死,而這些奇花異草有了靈脈滋潤,自然是長的好,又會產生靈氣來滋養這靈脈,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黃龍說着,將這蟠桃園安在自己的萬象宮內。
九頭蟲一聽黃龍這樣說道,上前問道“既是立了大功,師父可有什麼賞賜!”
黃龍笑罵道“你這九頭蟲,若有好處自是不會少你那份,卻來討要,沒有,沒有!”黃龍又繼續說道“我新成聖,自創一教,名爲明教,日後你等出去可自報是明教弟子。只是這新教成立,人丁稀薄,我欲廣開教門三月,收些弟子,你等前去辦此事!”
三人一聽,應道“真真是大喜事,我等這就前去將消息傳遍三界!”
“去吧!”黃龍點點頭。
不出多時,三界中凡是修道之人皆知,新聖人黃龍成立明教,開教門三月,廣收門人!
崑崙山玉虛宮中,原始天尊聽到消息冷冷一笑,不發一語。
老子卻是昏昏欲睡,好似未曾聽道此消息一般。
通天教主知道後哈哈一笑。
那佛教,靈山之上,大日如來道“未曾料到這黃龍居然修成聖,不過也不打緊,這西遊一事卻是不可放鬆。”
觀音大士上前道“只是三藏取經回去,我佛教經意可由誰來光大?”
大日如來呵呵一笑“此事早已安排妥當,不必着急,由誰前去點化那三藏?”
觀音道“弟子不才,願前往!”
大日如來見了,喜道“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觀音道“弟子此去東土,有甚言語吩咐?”
大日如來笑道“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三藏但恐善信難行,我與你五件寶貝。”即命阿儺、迦葉,取出錦蝠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又道“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
又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觀音大士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其實這就是爲悟空準備的。
觀音聞言,作禮道“弟子這就前去。”言罷而退。即喚惠岸行者隨行,遂將錦蝠袈裟,作一個包裹,令他背了。觀音大士將金箍藏了,執了錫杖,徑下靈山。
黃龍廣開教門三月,倒也收得弟子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