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五章 朝鮮半島危機(下)

伊藤博文、山縣有朋同爲長州藩士出身,但山縣有朋一直都是走的軍旅道路,早在倒幕時期,山縣有朋就指揮奇兵隊作戰,並參加關係到討幕維新運動成敗的戊辰戰爭。↗,倒幕成功之後,山縣有朋又長期致力於日本近代陸軍的建設與改造,並強調勇敢、忠誠和服從天皇的舊有美德,反對民主和自由主義傾向,有“日本近代陸軍之父”之稱。

山縣有朋在陸軍當中,有着相當崇高的威望,只要他說一句話,陸軍的那幫馬鹿們可不敢不聽。因此想要控制住陸軍的那幫馬鹿們,就必須得到山縣有朋的支持才行。

於是伊藤博文親自約見山縣有朋,對他陳明大義,並曉以利害,再三解釋現在不能與俄國全面開戰的原因,同時還向山縣有朋保證,明年的軍費預算會增加陸軍的份額,而且等朝鮮半島的危機結束以後,自己將辭去首相的職位,並支持山縣有朋的弟子桂太郎出任首相等等條件,希望山縣有朋能支持自己的朝鮮政策,約束陸軍的行爲。

其實山縣有朋也非常知道,現在的日本與俄國開戰,確實是凶多吉少,但他之所以高調主張對俄作戰,實際是有意向伊藤博文施壓,一方面是爲陸軍爭取軍費,另一方面也是瞄着首相的位置,反正現在是伊藤博文坐在這個位置上,自己只用大打嘴炮就行,喊得越響越好,而所有的壓力自然都由伊藤博文來承擔。

現在伊藤博文服軟,山縣有朋自然也樂得借梯下牆,因此日本政壇的兩大巨頭終於達成了一致協議。而伊藤博文也鬆了一口氣,解決了陸軍的那幫馬鹿們,自己也才能全心投入到外交戰場上。於是伊藤博文又連續招見英、法、美、徳等國的大使,請他們從中調停,緩和朝鮮半島的局勢,同時也威脅各國,一但朝鮮半島發生戰爭,日本將單方面與海外華人談判,並從中國戰場撤軍,讓八國聯軍就此瓦解。

雖然英、法、美、徳等國各懷鬼胎,也都清楚經過了朝鮮半島危機之後,以武力改變中國局勢己是不可能了,只能和海外華人進行談判。但這時各國仍然不希望八國聯軍徹底解件,因爲如果八國聯軍以一個整體,那怕只是一個名議,那麼在談判桌上面對海外華人的時候,也就能多一些籌碼,爲自已多爭取一些利益。

於是各國也立刻展開行動,各國政府都頻頻招見俄國大使,表達自己的態度,同時也向俄囯政府發函,要求俄國停止在朝鮮半島的冒進行動,並且從朝鮮半島撤軍,恢復朝鮮半島的平衡局面。各種電文電報如雪片一樣,從世界各地飛傳到俄國首都聖彼得堡,然後又從聖彼得堡飛傳到世界各地。

而接到各種電文電報的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這時也是頭疼不巳,現在的俄國也頗有些騎虎難下之勢。在俄國國內,也對這次朝鮮半島危機的處理,存在着強烈的爭議。

強硬派大叫俄羅斯絕不能從佔領的土地上撤退,但理智派卻認爲,當初俄國輕率的改變朝鮮半島的平衡,造成朝鮮半島危機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因爲現在俄國的首要目標是中國的東北地區,而不是朝鮮半島,如果俄國完全控制了中國東北地區,一個小小的朝鮮半島還不是手到擒來嗎。

這時尼古拉二世也覺得當初的決定確實有些輕率了,當時發現朝鮮半島有機可趁,而且尼古拉二世又一向輕視日本,認爲只要是俄軍動手乾淨利落,黃皮猴子也只能吃一個悶虧,忍下這口氣。因此一時貪心,不顧中國東北尚未穩定,也沒考慮其他各國會持什麼態度,於是尼古拉二世也未經細仔的與大臣商議,就草率的做出決定,改變了朝鮮半島的局面。

但讓尼古拉二世沒想到的是,黃皮猴子並沒有忍下這口氣,相反態度強硬之極,寸步不讓,大有寧可一戰也決不退讓一步之勢。而真要和日本開戰,尼古拉二世也有些拿不定主意。雖然俄羅斯號稱戰鬥民族,但並不是只會蠻幹的莽夫,真要開戰的時候,也會認真分柝雙方的實力對比、勝率高低,絕不打無把握之戰。

論整體國力、軍力,俄國自然是遠強於曰本,但俄國的重心並不在遠東,而是在歐州部份,但日本確可以在遠東地區傾盡全國之力,因此這一戰真打起來,只靠俄國在遠東的軍事力量是否能擊敗黃皮猴子,到是未可預料。如果從歐州抽調兵力增援遠東,一個是需要時間,另一個是在歐州部份形成空檔怎麼辦?

如果僅僅只是日本的強硬,尼古拉二世到也並不太在意,但其他各國的態度,甴其是俄國的盟友法國都反對俄國在朝鮮半島的冒進,只有徳國支持俄國的行動,這就問題大了。

尼古拉二世也知道衆怒難犯,但就這樣從朝鮮撤退,恢復朝鮮半島的平衡局面,又有些不甘心,且不說俄國確實有“絕不能從佔領的土地上撤退”的傳統,而且海軍陸軍拆騰了這麼十幾天,總不能一點收穫都沒有,更何況是向黃皮猴孑低頭,這也太傷戰鬥民族的面子了。

於是尼古拉二世和大臣們商議了二天,終於做出決定,同意緩和朝鮮半島的局面,雙方的軍隊可以拉開距離,併成立緩衝地區,然後日俄雙方進行談判,解決這次朝鮮半島危機。

俄國的態度,也讓各國,由其是日本鬆了一口氣,雖然俄國只是退讓了一小步,而且朝鮮半島危機並未解除,後面還有更艱難的談判,但也總比繼續對抗下去要好。

於是曰俄兩國的駐朝公使小村壽太郎、韋貝爾展開磋商,達成協議,俄軍撤出韓國皇宮,雙方均在漢城只留駐500士兵,其餘軍隊撤出漢城駐紮並劃分界限,進駐平城的俄軍退至鴨綠江邊,而進駐平壤的曰軍撤至漢城。曰方派西德二郎,俄國派仙羅爲談判代表,就日俄兩國在朝鮮半島的勢力劃分進行談判。

至此,持續了十幾天的朝鮮半島危機終於全面緩和了下來,而各國也都大大的鬆了一口氣,於是英國駐上海總領事霍必瀾又再次招集各國駐上海領事開會,討論如何解決中國的局勢。

在會議一開始,霍必瀾到也沒有故作虛張聲勢,而是直接了當的提出,與海外華人進行談判,解決中國的局勢。這個提議立刻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贊同,法、美本來就主張談判,而以前態度較爲強硬的德國也沒有反對,俄日兩國這時也無心戀戰,其他各國更是打醬油隨大流,於是這個提議很快就得以通過。

霍必瀾馬上又提出,這一次談判,各國仍然應以八國聯軍的名議,以一個整體和海外華人談判,同進同退,所有談判條件都必須得到各國一致同意,任何國家都不得私下與海外華人接觸會談、甚至達成協議,而會談的基礎,就是以目前的實際佔領。

這一點各國到也沒有異議,誰都知道整體力量大於某一國,由其實是目前在中國的局面,各國並不佔優勢,想到在談判桌上多爭取利益,自然是組成一個整體要強。而至於不得私下與海外華人接觸、會談,誰都沒有當一回事,實際上美、法、德三國都與穿越者有溝通渠道,只要別被其他國家發現就行了。同時各國也推舉由霍必瀾以主,法國總領事白藻泰、美國領事古納爲副手,全面負責與海外華人的談判事宜。

而以實際佔領爲談判基礎,也是談判的慣例,戰場上丟掉到的東西,也別想從談判桌上再拿回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夥海外華人顯然不是清廷,因此英國、德國也只能認了這個悶虧。

這一次會議進行得十分順利,於是在會議結束以後,霍必瀾立刻又去拜會了李鴻章,請李鴻章向海外華人轉達各國的談判意向。雖然美、法、德三國都與穿越者有溝通渠道,但爲了表示本國不會與海外華人進行接觸、會談,因此只能請李鴻章做爲雙方的聯絡人。

而李鴻章也趁機提出要求,希望能讓清廷也參與其中,將這支談判搞成一個三方會談,一併解決中國的問題,畢竟這片土地上的主人還是清廷。

聽了李鴻章的要求之後,霍必瀾這才發現,各國居然把這個正主給忽視了。於是趕忙請示國內,又招集各國領事協商,最終決定,只要海外華人不拒絕,各國在原則上同意組成三方會談。

其實各國都清楚,李鴻章提出這個要求,無非是想借助海外華人的強勢,爲清廷多爭取一些利益,而各國也都還想從清廷身上宰一刀,以彌補自己的損失,因此要解決中國問題,清廷也確實是一道繞不開的坎。另外現在的局面是海外華人處於強勢地位,而各國處於劣勢,但清廷無疑是最弱勢的一方,如果把清廷也拉進會談中來,海外華人多少要幫助一下清廷,這樣就可以分化一些海外華人的強勢,實際是對各國有利的。

得到了各國的同意之後,李鴻章一面發電給逃到西安的清廷,談判終於取得了重大進展,一面又打發張佩綸去天津打前站,這一次李鴻章打算親赴天津,和海外華人見面。

第五十四章 艦隊匯合(二)第三十九章 談判(下)第十六章 接管濟南(九)第一八四章 德國海軍戰略(二)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六三六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八)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五六八章 進駐縣城(一)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四三零章 戰爭再啓(一)第一一九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五)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五一五章 試演(上)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二三二章 總結(下)第四一三章 北京攻略(九)第三九四章 全面開戰(三)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一四二章 上海新區(六)第四六五章 迎擊俄軍(二)第八十六章 造艦競標(三)第四九七章 襲取海參崴(六)第一三七章 渤海海戰(六)第二零六章 艦隊出發第二五五章 工作組(三)第三一七章 錦州(五)第九十章 天津戰役(三)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一二七章 綠林大會(下)第二一零章 奇襲庫倫(四)第七十七章 水災(二)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六九七章 求和(四)第二八三章 旅順口作戰(三)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二十章 接管濟南(十三)第九十九章 新根據地(二)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一五七章 天津見聞(二)第六零二章 西安之行(二)第六二三章 登陸日本(五)第四五一章 外交斡旋(八)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第五零八章 清廷招撫(五)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一一八章 農村調查(四)第一三九章 合肥見聞(三)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一九一章 訪問英法(二)第五七二章 預備會議(七)第四三六章 政客(一)第一九一章 登陸爪哇(三)第五零六章 穆棱河之戰(二)第一三八章 合肥見聞(二)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三六零章 徳國特使(八)第二二零章 青島戰役(四)第一八五 商務招標(三)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第六十一章 德國使團(一)第五八二章 張作霖歸附(上)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二零二章 英國干涉(四)第六十五章 工業(二)第一四四章 徳國之行(一)第十一章 接管濟南(四)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四五七章 圍殲日軍(一)第五六二章 夜襲(三)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五六五章 陰謀(三)第四八八章 登陸作戰(九)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四六八章 迎擊俄軍(五)第一五九章 天津見聞(四)第五七零章 預備會議(五)第四零七章 旅順攻略(四)第五三九章 美國調停(上)第一四五章 北倉之戰(四)第六三五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七)第三三五章 李鴻章來訪(十二)第二零七章 戰爭規則(二)第三二二章 騎軍(六)第五六五章 陰謀(三)第四零二章 談判破裂(三)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動(二)第五一七章 穆棱河之戰(十三)第四三二章 戰爭再啓(三)第五八七章 農場巡視(二)第一一六章 農村調查(二)第五三三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四)第四三五章 進京(二)第五十二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三)第五四六章 土地改革(一)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七十五章 來訪者(三)
第五十四章 艦隊匯合(二)第三十九章 談判(下)第十六章 接管濟南(九)第一八四章 德國海軍戰略(二)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六三六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八)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五六八章 進駐縣城(一)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四三零章 戰爭再啓(一)第一一九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五)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五一五章 試演(上)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二三二章 總結(下)第四一三章 北京攻略(九)第三九四章 全面開戰(三)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一四二章 上海新區(六)第四六五章 迎擊俄軍(二)第八十六章 造艦競標(三)第四九七章 襲取海參崴(六)第一三七章 渤海海戰(六)第二零六章 艦隊出發第二五五章 工作組(三)第三一七章 錦州(五)第九十章 天津戰役(三)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一二七章 綠林大會(下)第二一零章 奇襲庫倫(四)第七十七章 水災(二)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六九七章 求和(四)第二八三章 旅順口作戰(三)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二十章 接管濟南(十三)第九十九章 新根據地(二)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一五七章 天津見聞(二)第六零二章 西安之行(二)第六二三章 登陸日本(五)第四五一章 外交斡旋(八)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第五零八章 清廷招撫(五)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一一八章 農村調查(四)第一三九章 合肥見聞(三)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一九一章 訪問英法(二)第五七二章 預備會議(七)第四三六章 政客(一)第一九一章 登陸爪哇(三)第五零六章 穆棱河之戰(二)第一三八章 合肥見聞(二)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三六零章 徳國特使(八)第二二零章 青島戰役(四)第一八五 商務招標(三)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第六十一章 德國使團(一)第五八二章 張作霖歸附(上)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二零二章 英國干涉(四)第六十五章 工業(二)第一四四章 徳國之行(一)第十一章 接管濟南(四)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四五七章 圍殲日軍(一)第五六二章 夜襲(三)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五六五章 陰謀(三)第四八八章 登陸作戰(九)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四六八章 迎擊俄軍(五)第一五九章 天津見聞(四)第五七零章 預備會議(五)第四零七章 旅順攻略(四)第五三九章 美國調停(上)第一四五章 北倉之戰(四)第六三五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七)第三三五章 李鴻章來訪(十二)第二零七章 戰爭規則(二)第三二二章 騎軍(六)第五六五章 陰謀(三)第四零二章 談判破裂(三)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動(二)第五一七章 穆棱河之戰(十三)第四三二章 戰爭再啓(三)第五八七章 農場巡視(二)第一一六章 農村調查(二)第五三三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四)第四三五章 進京(二)第五十二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三)第五四六章 土地改革(一)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七十五章 來訪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