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五章 迎擊俄軍(二)

另外人民軍還在防線後5公里的位置,搶建了一條臨時鐵路,可以供裝甲列車在防線後方來回行駛,在一個小時內,可以增援到任何一個防線的位置。

這時俄軍在瀋陽已經聚集了30萬左右軍隊,總計兵力大約是人民軍的三倍,而且根據俄軍偵察兵的報告,人民軍的防線十分簡陋,基本就是以戰壕爲主,再就是堆成的堤壩型土坡,而沒有修建任何堡壘,僅僅只是在戰壕前150米的距離內,佈置了一些鐵絲網,及木質的矩馬。

林涅維奇收到這個報告時還有些不信,雖然說給人民軍的時間不長,但在關建位置修建幾個堡壘還是夠的,人民軍怎麼會連一個堡壘都不修呢,因此又親自到戰場去查看,結果證明偵察兵所言不假。而林涅維奇看完之後,心中大定,在他看來,這樣的防禦陣地應是不難攻破,而這一仗到是大有希望,如果日軍再爭一點氣,把人民軍多拖一點時間,說不定還真能把遼陽拿下來。

於是林涅維奇立刻安排部隊,俄軍的編制和日軍不同,是按集團軍-軍-師、旅編制,在日俄戰爭之前,遠東俄軍的主力爲第1、2、3集團軍,每個集團軍下,各轄4-5個軍,總兵力約在10-12萬之間,不過在戰爭中,集團軍的編制經常被打亂,畢竟三個集團軍的單位太少,調動起來太不方便;另外還有海岸防禦部隊,其中海岸防禦部隊中,又單設旅順要塞部隊,不過旅順要塞部隊己被日軍全殲,而海岸防禦部隊的其他部隊都駐守在海參崴一帶地區。

不過在與日軍的戰鬥中,第1、2、3集團軍均損失重大,儘管從國內補充了兵源,但現在還都沒有滿員,只有滿編的8成左右,而從歐洲方向調來的軍隊,一小部份編入第1集團軍,因爲林涅維奇原來是第1集團軍的司令,自然要照顧自己的部隊,因此第1集團軍到是滿員,基本恢復了戰鬥力;而大部份編組成第4、5集團軍,第4集團軍總兵力13.5萬人,司令是亞歷山大.瓦西裡耶維奇.薩姆索諾夫中將;第5集團軍的總兵力12萬人,司令是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尤登尼奇中將。

這次進攻十里河,林涅維奇決定出動第1、4、5集團軍,這是目前遠東俄軍中最精銳的軍隊了。由第4集團軍爲中路,出動約10萬軍隊,第5集團軍爲右翼,出動軍隊約7.5萬人;第1集團軍爲左翼,軍隊約8了人,三箭齊發,向人民軍的陣地發動進攻。

由於出戰的俄軍大部都是從歐洲方向調來的一線部隊,軍隊的裝備、訓練在俄軍中算是比較好的,而且他們沒有經歷以前的失敗,雖然也被俄國低效、糟糕的後勤調度能力弄得在沒少受罪,但在心裡上到是沒有什麼陰影,甚致還有一定的自我良好感覺,認爲打黃皮猴子,根本不在話下。又見人民軍的防線簡單,因此一個個也都頗有信心,有不少人甚致想着早點將黃皮猴子打敗,好回歐洲去,免得留在這裡受罪。

結果戰鬥打起來之後,俄軍才發現人民軍的防線看起來雖然簡陋,但還真是不好打。由於俄軍輕視人民軍的防守,因此連炮火都沒有準備,就向人民軍發動了進攻。那知人民軍不僅火力密集,而且還夾雜着大量的小口徑炮彈,從距離陣地1000米開始,就向俄軍展開了猛烈的打擊,打得俄軍傷死無數。

而且人民軍佈置在陣地前鐵絲網,矩馬更是成了俄軍的惡夢,在平時覺得這些東西並不怎樣,很輕鬆的就能搬開或是推倒在地,但問題是現在是戰場,在戰場上那能容得俄軍從容的割開鐵絲網,推開矩馬呢!而且人民軍更是集中火力,向鐵絲網、矩馬的位置射擊,因此俄軍幾乎是成排成片的倒在鐵網線或矩馬前。

在人民軍右翼的李雙臺子村陣地,是由一個營的軍隊守衛大約300米長的防線,而俄軍出動了一個團的兵力,向人民軍的防線發動猛攻,儘管俄軍的士兵表現得非常英勇頑強,進攻也十分堅決果敢,但人民軍全營的18挺通用機槍組織成一道密集的火力網,令俄軍的進攻幾乎寸步難行,由其是鐵絲網給俄軍造成了巨大的障礙,因此只能向秋收的莊稼一種,成片的倒地,最終俄軍傷亡了近700餘人,但卻連人民軍陣地的邊都沒有碰到。

在人民軍中路防線的十里河鎮陣地,人民軍的一個團守衛着一條大約1000米長的防線,而俄軍集中了5個團的軍隊向人民軍的陣地發動進攻。而人民軍以機槍、迫擊炮、擲彈筒組成一道密集的火力網,給俄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儘管俄軍冒着人民軍密集的彈雨,奮力的撕開了鐵絲網的阻攔,一直突進到距離人民軍防線50米以內,但人民軍的陣地中投出雨點般密集的*,將俄軍炸得傷死無數,這短短數十米的距離,竟然就是無法突破,最終付出了2000餘人傷亡的慘重代價。

類似於這樣的戰例,幾乎在整個戰場上到處都是,在人民軍的嚴密防守下,這一天的戰鬥中,俄軍的傷亡超過了萬人,但卻連人民軍陣地邊都沒有摸到。而人民軍在這一天的戰鬥中,傷亡還不足1000人,這一方面是因爲人民軍的防禦陣地佈置的好,士兵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另一方面也是俄軍沒有對人民軍進行火力壓制,使人民軍能夠從容的開火射擊。

而林涅維奇得知了俄軍的傷亡之後,也不禁大震驚,沒想到人民軍的陣地防守會這樣嚴密,而且這還是人民早的主力都還在鴨綠江邊和日軍激戰的情況下,如果人民軍的主力都回歸了,那麼場還怎麼打。

但局勢發展到這一步,林涅維奇已是騎虎難下了,因爲總不能就這樣只打一天就無功而回吧。於是就在第二天,林涅維奇終於決定,先用炮兵對人民軍的陣地進行炮擊,然後再發動進攻。

於是就在第二天一早,俄軍動用了近千門火炮,向人民軍的陣地展開了全線炮擊。

不過俄軍對火炮的運用思路還十分落後,而且對火炮的理解還停留在支援步兵作戰,而不是摧毀敵軍的主要抵抗力量,因此動用的火炮雖多,但卻被平均分佈在所有戰線上,沒有重點打擊的目標,這就大大的削弱了火炮的殺傷力。

而且人民軍的戰壕陣地挖得深達近4米,還在戰壕的側壁上挖出了躲藏、預防炮擊的壁洞,而且俄軍的火炮大多都是中小口徑,威力並不大,因此也沒有給人民軍造成多大的傷害。當然炮擊也不是一點作用都沒有,至少摧毀了一些鐵絲網、矩馬,也算是給俄軍的進攻提供了一些方便。

另外俄軍的炮擊,都暴露了自己火炮陣地的位置。於是立刻放出無人機,確定俄軍炮兵陣地的確切位置,然後出動裝甲列車,對俄軍的火炮陣地進行打擊。由於裝甲列車炮的射程超長,因此俄軍根本來不及預備,好在是俄軍的火炮陣地分得比較散,雖然一連被人民軍的裝甲列車炮擊毀了兩個火炮陣地,但損失的火炮只有100餘門,反到是將錯就錯。

但兩個火炮陣地被人民軍擊毀,俄軍的其他火炮也不敢在陣地上再久做停留,紛紛停止射擊,撤出陣地,因此俄軍只能再度依靠步兵進攻人民軍的陣地。

而這一次的結果也好不到那裡去,在這一天的戰鬥,俄軍又付出了傷亡6000餘人的代價,而人民軍的陣地卻依然牢不可破。

當天晚上,林涅維奇也不禁又發起愁來,這才進行了兩天的戰鬥,俄軍就傷亡了1.6萬人,還損失了100餘門火炮,卻看不到一點攻破人民軍陣地的希望,那麼這樣的仗還怎麼打得去呢。於是林涅維奇立刻招集高級軍官,討論戰鬥是否還有必要再進行下去,如果這樣久攻不下,還損兵折將到不如退回瀋陽去駐守,而如果繼續進攻,又是否有其他的進攻戰術呢?

其他軍官也都沒有什麼好辦法,包括剛被調到遠東來的薩姆索諾夫和尤登尼奇,兩人剛到遠東的時候,還頗有些躊躇滿志,對遠東的俄軍十分鄙視,連一羣黃猴子都打不過,真給勇敢的斯拉夫人丟臉,弁想着一掃此前俄軍的頹勢,建立自己的功勳,而這兩天的戰鬥也讓兩人明白,遠東的仗可並不好打,不過兩人又都有些不甘心,畢竟才戰鬥了兩天,還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因此兩人堅持要繼續戰鬥,不過也提不出什麼新的戰術來,理由還是那一套,什麼士兵的勇敢、榮謄之內。

不過兩人的堅持,林涅維奇也不敢輕視,由其是兩人以沙皇的命令爲理由,讓林涅維奇不便拒絕,因此最終決定,再打一天看看結果再說。

第五四五章 鎮南浦登陸(五)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一一三章 失蹤(上)第一八二 開平煤礦(下)第三十二章 市長上任(四)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亂(八)第五十二章 佔領大沽口(三)第五六八章 進駐縣城(一)第一四六章 徳國之行(三)第四八三章 統一商界(五)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一一八章 秋收行動(七)第六十三章 德國使團(三)穿越艦隊簡介一053H3導彈護衛艦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五十三章 艦隊匯合第一八零章 開平煤礦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訪問(一)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戰(十)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一三一章 德國艦隊(三)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第一四五章 北倉之戰(四)第五十五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六)第二九零章 仲裁結果第四三零章 戰爭再啓(一)第五十二章 上海新區(五)第一四四章 訪問(四)第一五八章 對日談判(三)第六七六章 大獲全勝(七)第六五八章 遠東遠征軍(五)第四八零章 登陸作戰(二)第四十七章 錦州之戰(五)第二三七章 作戰計劃(五)第一五七章 對日談判(二)第四五八章 圍殲日軍(二)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一五三章 徳國之行(十)第二四五章 天誅(二)第五八七章 隔空交手(三)第二八五章 協商(下)第九十九章 巡視(四)第五六五章 美國(八)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六一六章 歸途第三八五章 對馬海戰(十一)第二八五章 年終會議(一)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十三章 五年規劃(四)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六二七章 登陸日本(九)第七一八章 上海談判(五)第六五六章 遠東遠征軍(三)第三八八章 新聞發佈會(二)第五零二章 調查(上)第二三一章 總結(上)第二八二章 旅順口作戰(二)第一七八章 南洋鉅富(五)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議(上)第三零四章 南線,北線(二)第一一三章 秋收行動(二)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撫(九)第一八二章 軍事交流(四)第二九三章 開荒(一)第五六四章 陰謀(二)第五零一章 輿論再變(四)第一八三章 德國海軍戰略(一)第一零四章 攔截(下)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十三章 接管濟南(六)第二十四章 接管濟南(十七)第三四七章 財政工作報告(四)第五九三章 濟南衆態(三)第五六三章 陰謀論(上)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四四五章 遼陽之戰(七)第五九五章 上海租界(七)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三八六章 對馬海戰(十二)第二三零章 後續影響(五)第七十五章 規劃(一)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一七零章 投資考察(一)第二六零章 土地制度(下)第六六八章 臺灣海峽之戰(九)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四九四章 聯盟終結(下)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三二二章 海參崴(五)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
第五四五章 鎮南浦登陸(五)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一一三章 失蹤(上)第一八二 開平煤礦(下)第三十二章 市長上任(四)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亂(八)第五十二章 佔領大沽口(三)第五六八章 進駐縣城(一)第一四六章 徳國之行(三)第四八三章 統一商界(五)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一一八章 秋收行動(七)第六十三章 德國使團(三)穿越艦隊簡介一053H3導彈護衛艦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五十三章 艦隊匯合第一八零章 開平煤礦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訪問(一)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戰(十)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一三一章 德國艦隊(三)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第一四五章 北倉之戰(四)第五十五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六)第二九零章 仲裁結果第四三零章 戰爭再啓(一)第五十二章 上海新區(五)第一四四章 訪問(四)第一五八章 對日談判(三)第六七六章 大獲全勝(七)第六五八章 遠東遠征軍(五)第四八零章 登陸作戰(二)第四十七章 錦州之戰(五)第二三七章 作戰計劃(五)第一五七章 對日談判(二)第四五八章 圍殲日軍(二)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一五三章 徳國之行(十)第二四五章 天誅(二)第五八七章 隔空交手(三)第二八五章 協商(下)第九十九章 巡視(四)第五六五章 美國(八)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六一六章 歸途第三八五章 對馬海戰(十一)第二八五章 年終會議(一)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十三章 五年規劃(四)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六二七章 登陸日本(九)第七一八章 上海談判(五)第六五六章 遠東遠征軍(三)第三八八章 新聞發佈會(二)第五零二章 調查(上)第二三一章 總結(上)第二八二章 旅順口作戰(二)第一七八章 南洋鉅富(五)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議(上)第三零四章 南線,北線(二)第一一三章 秋收行動(二)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撫(九)第一八二章 軍事交流(四)第二九三章 開荒(一)第五六四章 陰謀(二)第五零一章 輿論再變(四)第一八三章 德國海軍戰略(一)第一零四章 攔截(下)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十三章 接管濟南(六)第二十四章 接管濟南(十七)第三四七章 財政工作報告(四)第五九三章 濟南衆態(三)第五六三章 陰謀論(上)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四四五章 遼陽之戰(七)第五九五章 上海租界(七)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三八六章 對馬海戰(十二)第二三零章 後續影響(五)第七十五章 規劃(一)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一七零章 投資考察(一)第二六零章 土地制度(下)第六六八章 臺灣海峽之戰(九)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四九四章 聯盟終結(下)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三二二章 海參崴(五)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