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

塞北高原,東起大鮮卑山,西至阿爾泰山,北抵翰海,南倚陰山。

千百年來,不知多少外族在塞北高原繁衍、崛起、沒落,如牧草般強韌,更如野狼般貪婪,覬覦着富庶豐饒的華夏大地。

塞北高原的中部爲大漠戈壁,西北部多山地,東部則爲大片丘陵,緊挨着大鮮卑山脈。

漠南,是爲水草肥美的大草原;漠北,則爲漢人眼中的“苦寒無水草地”。

所謂的“無水草”,非是無有植被,而是不利畜牧的叢林,漠北之北,漢人謂之“極北”,乃是廣袤無垠的原始森林。

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多是走出森林,興畜牧,務農耕,光靠狩獵和採集,養不活大批人口的,更繁衍不出強大的部族。

饒是在匈奴人看來,極北的森林地帶,也是蠻荒之地,故在秦末之時,漸漸崛起的匈奴就已從瀚海側畔大舉南遷,擊東胡,驅月氏,非但佔據了漠北,更在漠南草原牧馬。

狼居胥山,位於塞北高原的東部丘陵地帶,山勢呈南北走向,餘吾水和弓盧水皆源出此山。餘吾水向西北蜿蜒流淌千餘里,匯入浩渺的翰海;弓盧水則向東流入大鮮卑山脈深處。

大漠戈壁以東,大鮮卑山脈以西,烏桓山脈以北,因着河川密佈,也生長着肥美牧草,山麓草原沿着大鮮卑山西麓向南延伸到漠南草原,雖不如漠南草原廣袤,卻也向來是匈奴重要的駐牧地。

匈奴每每揮軍南下,多是東出狼居胥山,再從狹長的山麓草原帶繞過大漠。

畢竟,若是經由戈壁大漠南下,非但騎軍難行溝壑,中途補給也很困難,將士要喝水,戰馬要吃草,大漠卻是太過荒涼了。

正因如此,狼居胥山於匈奴頗爲重要,又因諸多河川交匯乃至源出於此,故匈奴人將之視爲聖山,歷來皆是匈奴左部王庭所在,地位不下於單于庭所處的龍城。

十餘年前,漢帝劉徹御駕親征,大破匈奴單于庭於漠南,軍臣單于率殘部西逃,左賢王欒提呼韓邪倉惶撤兵,返歸狼居胥山,自號屠耆單于。

匈奴最爲鼎盛時,各部族衆本是高達二百餘萬,經由此戰,僅餘匈奴左部及其附屬部族未曾真正的傷筋動骨,在收攏原單于庭和右部的殘存勢力後,匈奴全族也已不足百萬衆。

(PS:匈奴人口在漢書是有記載的,請勿在考據前,就擡槓匈奴不足百萬。)

屠耆單于在收攏各部族衆後,雖也封了諸王轄地,單于庭卻是設在狼居胥山,也就是原本的左部王庭。

近年來,右谷蠹王欒提烏維和右賢王欒提且車接連作亂,卻皆落得兵敗逃往,正因單于庭對右部是壓制的,或者說,現今的左部王庭就等同單于庭。

欒提莫皋去歲剛就大單于位,此時再分甚麼左部和右部就更沒太大意義了。

今歲的蹛林大會,自是要在狼居胥山舉行,百萬族衆都要齊聚,且須帶上全副家當,既是彰顯莫皋單于的威信,更有重劃各部的意思,族衆、牲畜、財貨、駐牧地,皆要由單于庭重新劃撥給各部。

換句話說,就是勝利者的狂歡,是場分贓大會。

弱者、敗者,只能被強者、勝者予取予求,乃至瓜分併吞。

弱肉強食,現實就是這般殘酷。

新敕封的匈奴諸王,不是莫皋單于的兄弟子侄,就是他的心腹親信,對這場“饕餮盛宴”,自是滿懷期待的。

然而,蹛林大會尚未召開,他們便將迎來真正的絕世盛宴。

只可惜,他們非是列席宴會的饕客,反是成了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魚肉。

兩千餘里,龐大的騎軍縱馬疾馳,需多少時日?

漢軍的先鋒騎營用事實證明,饒是在保持馬力的前提下,七日已綽綽有餘。

八月十五,漢軍出烏桓山脈,一路揮師北上。

八月廿十,莫皋單于方纔接獲斥候急報,聞之漢騎大舉來犯,且爲數甚衆,怕是不下十萬騎。

八月廿二,漢軍的先鋒騎營出現在狼居胥山東麓時,匈奴倉促整編的騎兵尚不足十萬,且多是單于庭所部。

莫皋單于不是沒想過率部遠遁,暫避漢軍鋒芒,待得整軍穩妥,再行反擊。

然而,百萬族衆幾已盡數匯聚,若單于庭將之盡皆捨棄,匈奴等若是徹底斷了根。

水無源,樹無根,饒天地廣袤,也尋不着活路了。

不得不說,莫皋單于相較昔年的軍臣單于,少了幾分決絕,抑或,是沒親眼見識過漢軍的無匹兵鋒,覺着若傾盡舉族之力,依仗着地利,還是能與勞師遠征的漢騎抗衡的。

昔年,二十萬烏桓騎射進逼狼居胥山,不也被屠耆單于率數萬鐵騎反殺了麼?

莫皋單于身爲人子,對自家阿爸是無比崇拜的,甚至覺得昔年若非軍臣單于庸碌無能,而教自家阿爸做大單于,漠南之戰非但不會遭遇大敗,更是早已馬踏中原,血洗華夏了。

倒也怨不得他狂妄,要曉得,昔年漢匈於漠南決戰之時,劉沐還在阿嬌肚子裡呆着,現今卻已虛年十七,納了太子妃。

十六載光陰,放在這年月,就是整整一代人!

時間,是最好的解藥,能教人忘卻痛苦和恐懼。

非但是年歲不大的莫皋單于,便連曾親身參與過漠南之戰的諸多匈奴老將,也已漸漸淡忘當時的具體戰況,勉強再去追憶,反是覺得昔年敗得太過蹊蹺,敗得不甘心啊!

百萬匈奴族衆,若傾盡全力,能徵調到多少兵員?

雖不似昔年的冒頓單于,得控弦之士四十萬,然匈奴總歸是馬背上的剽悍民族,二十餘萬將士還是能強徵到的。

高過車輪的少年,尚能彎弓搭箭的老人,凡是胯下掛着那玩意的,皆被強徵入伍,饒是戰馬不足,兵械匱乏,用來疲敵擾敵,也足以消耗漢軍戰力。

真正的精銳鐵騎,皆由莫皋單于親自統率,在丘陵山地,西倚廣袤漠北,北臨瀚海,至不濟,也還有不少退路,實在沒必要未戰先逃。

兵貴神速,這道理便連不擅兵法韜略的匈奴蠻子亦是知曉,漢軍將帥又豈會不知?

偏生漢軍的先鋒騎營就沒想着突襲,率先到得狼居胥山東麓,反是擺出防禦的態勢,順帶安營紮寨,搭起無數營寨,等待大軍到來。

軍帳之內,諸將在列。

“太子嚴令,不得貪功冒進,敵不動,我不動,敵退我擾,拖到大軍齊至,則我等功成!”

霍去病雖未及冠,卻已陣前拜將,居前將軍之職,且由畢騎校營劃了十支部曲,臨時聽其調派,作爲先鋒騎營全速突進。

自去歲夏季,霍去病與五十位黃埔學子入畢騎見習,耗費大半年的光景,早將所有進軍路線查探的清清楚楚,故此番才進軍迅猛。

十餘萬漢騎,是不可能盡數急行軍的,否則到得漠北必是人困馬乏,怕是立足未穩就遭了匈奴襲擾,故先鋒騎營責任重大。

十支部曲,將將萬騎,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就看能否先在狼居胥山東麓站穩腳跟,威嚇匈奴大軍,不使其東出丘陵,無法在草原地帶擺開陣勢。

“三日!”

霍去病環顧帳內諸將,朗聲道:“八月廿五,大軍必至,吾等只須將匈奴大軍拖住三日!”

“五支部曲于山間隘口列陣,多舉戰旗,馬尾拖拽樹枝,跑馬揚塵!”

“兩支部曲多搭軍帳,伐木生炊!”

“餘下部曲休整之餘,多遣遊騎斥候,巡視方圓百里,勿教匈奴襲營!”

“各部曲輪替行事,晝夜不得懈怠!”

“三日!”

“三日內,要教匈奴人進不敢,退不得!”

各部軍候雖早已明曉自身職責,霍去病仍是不厭其煩的再度重申。

衆位將官也不覺主將囉嗦,實在事關重大,半點輕忽不得,皆是肅容應諾,即刻出帳整軍,率所部將士依軍令行事。

待得諸將離去,霍去病又是喚來稗將,命道:“速速放飛鷂鷹,與潛伏匈奴的暗衛聯繫,讓他們務必緊盯莫皋單于動向,若教其暗中潛逃,使殿下難競全功,就未免美中不足了。”

不擒下莫皋單于,莫說太子劉沐,就是漢軍諸將都不會甘心。

非但是鷂鷹,便連最好的獵犬,漢軍都是備妥了。

鷹犬追蹤獵物,無疑需要標的物,萬軍之中,鷹眼再銳利也認不出莫皋單于,犬鼻再敏銳亦難以遠遠嗅到氣味。

唯有仰仗潛伏多年的暗衛指引,提供特定標示和特殊氣味,只要那數位已在匈奴單于庭身於高位的暗衛不暴露身份,莫皋單于必是插翅難逃。

爲甚麼暗衛不直接刺殺?

太子領軍大破匈奴,陣前生擒大單于,押回帝都獻祭於太廟,此等意義豈是暗衛刺殺得手可比的?

若實在天不遂人願,“作假”也無不可,大漢君臣多半也會將“假貨”當成真的,然終歸是難以完全掩蓋真相,非到不得不爲,還是想法子擒下“真貨”纔是正理。

不得隱下真實情形,將敵酋暗中押往帥帳,盡皆歸功於太子殿下?

無可諱言,沒點眼力見,莫說在朝堂之上,就是在軍伍之中,也是混不開的。

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變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三百八十一章 擊潰前軍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醫官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衝突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
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變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三百八十一章 擊潰前軍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醫官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衝突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