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

陽春三月,柳絮飛白。

去年因天災暫且停工,災後又重新復工的兩條西北大道終是全面竣工,雖遠比不上後世的瀝青公路,卻也足以使長安到武威和西寧兩城貨流通暢,大大降低了往來時間。

從興建武威城算起,已過去足足四年,大漢共計動用近百萬奴隸,每歲徵發十餘萬青壯服監役,並數度追加投入,耗費百億巨資,方纔將西部邊陲打造得穩如磐石。

關中通往中原各郡的直道也早分包給各地世家大族,主要幹道皆經過平整拓寬,並鋪設了瀝青,只是從各郡治通往下轄縣城的道路有不少尚待整葺。

劉徹倒也沒奢望大漢會如後世華夏般來個村村通路,甚至連縣縣通路怕都難以在短期內做到,好大喜功的結果只會是勞民傷財,得不償失。

皇室實業再度接到了朝廷的大生意,依舊是修路,從上郡往北,修築通往朔方和雲中兩大北方邊軍的瀝青大道,沿途會經過西河郡和五原郡,再分東西兩路岔道,分別通往朔方和雲中的郡治。

這條北方大道倒是不算長,攏共加起來將將千里,只是中途要渡過大河,大漢自然沒足夠的工程能力做甚麼跨河大橋,只得在五原郡治九原縣(內蒙古包頭)附近的大河沿岸設立水陸碼頭,作爲貨物轉運之用。

皇室實業還需往河套東北鋪設簡易土路,在大河小拐角處的古思旺淺水渡口架設大型浮橋,以加快大河兩岸的物資運送速度。

劉徹也曉得古思旺浮橋用不久,卻也沒甚麼辦法,跨河大橋是項系統工程,鋼筋水泥結構不是說弄就能弄的,懸吊式橋樑更是想都別想,上哪找足夠堅韌的鋼索?

他索性在帝國科學院又增設了工程研究所,讓掌營建的少府司空抽調出諸多經驗豐富的匠師,與遺孤內院挑選出的學子共同研習劉徹撰寫的工程建築學,慢慢琢磨,對如何造橋鋪路從頭學起。

其實劉徹自個也對工程建築一竅不通,只能從腦海書庫中照搬,讓大漢匠師們好生鑽研個十年八載的,能學多少學多少,邊學邊練手,總比摸着石頭過河要輕鬆些吧?

對於此類工程書籍,劉徹是不保密的,刊印了不少,除了放到遺孤內院的藏書閣供學員閱看學習,更分發給皇室實業乃至田氏商團,人多力量大,備不住會從哪冒出個工程奇才,出個大漢詹天佑甚麼的,那就是天大的好事。

黏漿土的配方,劉徹也徹底公之於衆,向民間大肆推廣,好歹能讓百姓們建造屋舍時少砍伐些木材。每每看着大漢近乎純木質結構的大型建築,劉徹就肉痛不已,這特麼都是參天大樹啊。

近年朝廷不斷對大河上游的諸多山林頒佈禁伐禁墾令,今歲更是對關中各郡縣新建的亭臺樓閣課徵新稅,名爲林木稅,營建時用的木材愈多,賦稅愈重。

此舉自然引發諸多世家大族的不滿,劉徹卻是極力彈壓朝臣,不想繳林木稅也可以,那就課徵奴隸稅,依照各世家擁有的奴隸數量,按人頭繳稅。

朝臣們霎時便老實了,朝廷近年不斷調降丁口稅,各世家大族的僕役和奴隸衆多,自也因此舉省下大筆賦稅,與那甚麼林木稅比起來,無疑要多得多。

見得朝臣們再無異議,劉徹復又命大農府增設林業司,將林木稅用於在大河沿岸的植被貧瘠處進行植樹造林。

大漢朝臣們眼界淺,他卻是清楚得緊,隨着大河上游的水土流失加速,大河中游的河道淤積會愈發嚴重。

依照史籍記載,漢武帝在位時大河中游河堤數度大決口,左堵右疏將近十年,撤換了好幾批治水官員,直到漢武帝親自坐鎮,領數十萬軍民治水,方纔徹底平息水患,卻已有數百萬百姓流離失所,浮殍盈野。

大漢之所以由盛轉衰,固然有漢武帝窮兵黷武的原因,大河水患帶來的巨大損失卻也不容忽視。

河提大決口,既是天災,更是人禍!

待修築好北方大道,就要迅速開始展開治河工程,每年枯水期都要對河道清淤,並不斷加固河堤,還要逐步遷移史籍記載的河道決口處生活着的百姓。

然而這般做也只能治標,想要治本,還得從大河上游的水土保持着手,植樹造林雖是耗費不菲,但與洪災造成的重大損失比起來,反是不值一提的。

他可不希望自個苦心經營的基業被洪水沖垮,日後還得重頭再來。

劉徹向來鮮少在大漢朝堂強硬的貫徹其意志,然而對治河相關事宜卻是懶得與羣臣討論,他們只需完全服從並切實執行即可。

治河向來是肥差,劉徹信不過權貴世家,還是得交由皇室實業來辦,江都王劉非是個懂分寸的,倒不至偷工減料,敷衍了事。

貪財沒甚麼,拿錢不辦事纔是可惡至極,劉徹不介意讓皇室實業掙得鉢滿盆滿,只要把河道治理好,儘量減少水患即可。

劉徹召了諸位皇兄入宮,先將此事向他們交了底。

六大親王皆是面色潮紅,依着陛下的意思,待得北方大道竣工後,朝廷預計要花費十年功夫,每歲皆會撥出五十萬金治河,近乎國庫一半的歲入啊!

皇室實業若能接下這樁大買賣,十年內即便旁的甚麼事都不做,就能獲取驚天暴利。

江都王劉非更是眼冒綠光,急聲道:“陛下,國庫每歲真能支出如此多的貲財?”

劉徹不以爲意道:“皇兄無須疑慮,即便國庫活錢不足,朕也會讓大農府向民間增發國庫券的,國庫歲入連年大漲,不愁日後無法贖買回那些國庫券。”

劉非疑惑道:“陛下,那國庫券的年息不過五釐,如今將貲財存入少府錢莊,即便利錢最少的活存亦有五釐,還會有人購入國庫券?”

劉徹笑道:“少府錢莊現下只吸納大額存款,每筆需在百萬錢之上,尋常百姓豈能如皇兄這般家貲巨億?”

他早已想得清楚,少府錢莊如今壓根不具備大肆吸納民間存款的條件,只能開出類似後世銀行本票的大額票據,至於爲百姓辦理存摺,處理日常存取款甚麼的,那真是異想天開。

索性用國庫券這種具有半貨幣性質的官方債券,讓百姓們漸漸接受紙質貨幣的概念,爲日後推行紙幣打下基礎。

當然,在此之前還要儲備好充足的金銀,並想法讓白銀成爲黃金般的硬通貴金屬,此後才能以金本位和銀本位並行,與紙幣價值緊密掛鉤,否則紙幣壓根就是沒有價值的廢紙。

後世若非美帝有強大的軍事和科技能力作爲支撐,與金本位脫鉤後的美金連特麼廢紙都不如。

現今的世界,可沒甚麼人傻錢多的外國爲大漢消化金融泡沫,大肆購買大漢國債。因而大漢即便日後發行紙幣,也要制定最嚴苛的律法,保障紙幣可通兌金銀,免得日後不肖子孫肆意印錢,把大漢給玩殘了,整出甚麼金融危機來。

劉非不如劉徹目光長遠,但亦曉得向民間增發國庫券是可行的。隨着大漢工商業愈發興盛,短短數年間,國庫歲入已從五十億錢暴增至過百億,且還數度降低賦稅,可見商稅的增長是何等迅猛。

光是皇室實業去年就向朝廷繳納了超過十億商稅,今歲怕是更要多出不少,若無太大天災人禍,未來數年國庫歲入的增長必再大幅增長。尤是朝廷近來已開始整合鐵業,鹽鐵自古便是最爲暴利的行當,陛下爲百姓着想,降低了鹽稅,但怕是不會再放過鐵稅這個大進項的。

念及至此,劉非突是福由心至,猛地擡眸望向劉徹,顫聲道:“陛下,若待鐵業整合妥當,那民間鑄幣是否……”

諸位親王聞言,皆是渾身微顫,大漢之所以允許民間私鑄,乃因立國之初朝廷無力鑄造出足夠的銅錢,以供市面流通,可經過六十餘載,民間的銅錢已是足用,更有不少世家大族的府庫內存滿大錢,便連穿錢的麻繩都已腐朽。

依着如今少府諸冶監的冶煉工藝,若再加上蜀郡和南陽郡的諸多冶煉作坊,要填補市面日常耗損的大錢是輕而易舉的。

如此看來,確是該禁止民間私鑄錢幣了,只是事關重大,怕是會生出不少掣肘。畢竟不少世家大族也設有鑄造錢幣的作坊,朝廷收回鑄幣權無疑是徹底斷了他們的這條財路,且有得鬧騰了。

然而此事若真能辦成,朝廷獨擁鑄幣權,好處自是無比巨大,畢竟少府諸冶監如今鑄幣都刻意壓着數目,免得引發市面銅錢過多,物價飛漲。若是日後能全力鑄錢,那皇帝還愁無錢可用?

劉徹深深看了劉非一眼,心道自個這皇兄果真心思通透,若非過於高傲張揚,昔日怕是真能跟他爭奪帝位的。

“此事不急,或許日後不需再鑄幣了。”

劉徹並未言明,發行紙幣之事還要仔細籌謀,至少要花數年的水磨工夫,沒必要也不能過早透露出去。

他早已放棄從民間回收鑄幣權的打算了,待大漢百姓廣泛使用可通兌金銀的紙幣後,只需朝廷詔告天下,銅錢需限時到官府通兌金銀,過期者再不通兌,那銅錢自然就徹底廢掉了。

朝廷過往只准允民間鑄幣,可沒允許民間印紙幣,最終解釋權自然歸劉徹這皇帝所有,世家大族們即便會心懷不滿,又能如何?

膽敢僞造紙幣者,劉徹自然要夷滅其九族的。

論起玩文字遊戲,誰能玩得過他這穿越衆?

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六百五十八章 餓狼出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軍改制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隨任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人媒妁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軍學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
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六百五十八章 餓狼出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軍改制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隨任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人媒妁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軍學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