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

bookmark

“西北之地,朝廷既有重兵,又委派了那麼多能臣名將,對這盜匪之禍,竟束手無策!”良久,劉暘的語氣中不由帶上了幾分憤懣。

見狀,劉煦倒是爲西北的軍政大員們開脫解釋:“非西北文武不盡力,而是有其苦衷與困難吶!拿楊都帥來說,他坐鎮榆林這幾年,境內還算安定,有匪即剿,有亂即平,至於匪患,乃是整個西北的問題。

上下也不是沒人提出根治解決的辦法,比如靈州將軍康再遇,就曾提出,對那些有通匪之嫌的部族,進行一次全面的打擊清理,只是遭到了吳廷祚、王祐等官員的反對!”

“既然根源在那些心懷貳心的部族,正當施以打擊,此爲釜底抽薪之策,抽源斷根之法,何以相阻?”劉暘提出疑問。

“還是甄別的困難啊!”劉煦解釋道:“畢竟,西部胡虜,一部分算是死心塌地歸順效忠朝廷,大部分不偏不倚,勉強接受朝廷的統治,如爲針對少部分人,而擴大打擊範圍,只恐引得整個西北的動盪。如河西、榆林,歸順朝廷的時間終究短暫,不宜貿然大動啊”

聽其言,劉暘下意識地點點頭,覺得還是有幾分道理的,但這並不妨礙他心情的不爽。這麼多年的,他也被劉皇帝灌輸了不少思想。

“不過,我大漢朝廷,豈能爲這一干匪盜,投鼠忌器,長此以往,朝廷權威何在,官府威嚴何在?”劉暘冷冷道,兩眼之中,隱約流露出幾分殺氣:“既然有些部族,心懷異心,又豈能容之逍遙,否則長此以往,仍會生大亂!”

看劉暘義憤難平,劉煦溫和地說道:“如今的匪患,比起前幾年,已然得到極大的抑制,只要假以時日,官府再加大打擊,今後只會越來越太平,只要控制好胡虜問題,西北終將趨於安寧!”

聞之,劉暘卻搖了搖頭。

“你仍覺氣憤?”見其狀,劉煦不由問。

擡眼,迎着大哥的目光,劉暘卻緩緩地搖了搖頭:“氣憤固然有,但我更覺憂心啊!”

注意到劉煦眼中的少許疑惑,劉暘也開口解釋道:“些許散佈的馬匪,劫掠搶奪,不過攪擾治安,影響商道,然而朝廷竟不能制之。

長此以往,必然導致朝廷與官府的威嚴減弱。更可慮的是,倘若有人嘯聚爲亂,扯旗造反呢?若同樣是此等情況,又當如何?”

見劉暘聯想到這方面,劉煦先是一驚,隨即也搖頭道:“當不至於此吧!匪盜之徒,尚屬治安,若敢造反叛亂,正面對抗朝廷,那必然迎來官府不遺餘力的鎮壓,兩者之間的區別,哪怕是那些胡虜,也應該明白的!”

“既然西北胡虜,對朝廷並未徹底臣服,不乏仇視者,難保不會有膽大包天之輩!”劉暘說道:“倘若真有那種情況,又何以治之?”

對此問,劉煦認真地想了想,終於默然,一張俊秀的面龐間,也流露出沉思之狀。良久,劉煦擡眼道:“如此看來,西北匪患,還是不能小視之啊!”

“不論如何,西北文武,必需對此情況,採取強而有力的措施,不能容其猖獗!”劉暘堅決地道:“那些心懷貳心的部族,該鎮壓,該剿滅,斷不容手軟。

朝廷統治之下,也容不得此等奸賊!胡虜,既要邀之以利,更當懾之威,否則,他們只會更加肆無忌憚,不加收斂,以爲朝廷必需得仰仗他們方能統治西北。

瞻前顧後,爲一時之安,只會將後患遺留更深,等爆發出來,或許朝廷將耗費數倍乃至數十倍的代價去解決!”

劉暘這話說得,斬釘截鐵,劉煦見了,都不由愣了愣。心中暗歎,自家這個二弟,大漢的太子殿下,似乎已有劉皇帝的幾分風采了......

沉吟幾許,劉煦忽然拱手,鄭重地道:“殿下所言有理!”

見狀,劉暘微微一愣,旋即露出笑容,輕拍了下劉煦的手,道:“大哥不必如此!我這也是和爹學的,他若聞悉西北情勢,只怕也不會容忍!”

腦海中浮現中劉皇帝的威儀身姿,劉煦也不得不承認,說道:“是啊!對那些勾結匪盜、居心不良的胡虜,爹自然不會猶豫以鐵腕治之!”

“該進奏一份表章了!”劉煦道。

看着劉煦,劉暘說:“大哥可將我的想法,一併上奏!”

聞言,瞥了劉暘一眼,劉煦搖搖頭:“此事,我已向你彙報了,就由你奏述吧!”

“另外,還有一事,不可不慮!”劉煦又說道,表情也顯得多了幾分慎重:“最近從各種跡象表明,西北的匪患背後,恐怕還有塞北契丹的手腳!”

對此,劉暘反倒顯得淡定了許多,道:“想來,契丹人結束了在西域的戰事,也開始把注意力放到大漢身上了。”

西域的局面,終究朝劉皇帝不樂意的方向發展了,黑汗國與遼國之間,停戰了,據說還簽訂了一份和議,遼國把龜茲及其以西的土地,給了黑汗。

這對遼國而言,不得不說是件好事,擺脫了戰爭的泥潭,還留下了一片本來打算捨棄的沃土。同時,撤回了耶律斜軫以及兩萬多軍隊,同時又遣心腹大臣耶律伊賴哈以及南府宰相耶律沙鎮守,一副要好好經營西域的樣子。

對這樣的情況,劉皇帝自然不會無動於衷,西域事務,牽扯到河西局勢,大漢在旁邊看了這麼多年戲,也該下場試試這灘渾水的深淺。

直接開戰,劉皇帝暫時沒那個想法,也沒那麼衝動,於是在不久前,第三次接見原回鶻使者、現大漢軍官僕勒,賜他一個伊州刺史的職位,助他回國。

當然,伊州還在契丹人的手裡,僕勒這個刺史,就是光桿司令。劉皇帝給他的,除了一個名號,還有大量的錢糧,並準他在河隴召集各族壯士,到西域去闖一闖。

那裡,畢竟還剩下幾十萬的各族百姓,不乏想要復國的回鶻餘孽,契丹人想要求得一段安定回覆的時間,劉皇帝偏偏不許。

另一方面,遼國沒有放棄西域,從那邊撤離,對大漢來說,也未必是壞事。遼國把攤子鋪開些,力量也就分散些,也方便大漢抓機會,雖然這也是相對的,不過在關河要塞在守的情況下,從戰略上,大漢已然全面佔據上風了。

“這些年,邊軍北出劫掠的情況鮮有發生,但塞外的馬匪,也不乏漢人,契丹畢竟與大漢接壤,於暗中施些手段,並不足奇!”劉暘繼續道。

“不過,倘若契丹人都摻和進來了,那朝廷對西北的形勢,還當更加小心重視!”劉煦說。

“嗯!”劉暘頷首,看着劉煦:“大哥是先回府看看嫂嫂與侄兒,還是先進宮!”

“自然先回宮,覲見父母!”劉煦不假思索。

“那我們就聯袂覲見!”劉暘道。

車駕向東行駛,路過洛陽西市,忽然聞得一陣特殊的喧鬧,其中有人在高呼:“殺人了!”

劉暘兄弟自然也聽到了,互相看了眼,都注意到了對方眼中的詫異。這些年,大漢全國各地的治安情況已然算良好了,這從每年處決的犯人數量就可知了,開寶五年,全國報經刑部,處決的犯人,只有一百三十五人。

殺人案件,雖然性質嚴重,卻也還不至於令兄弟倆驚訝,他們驚訝的,是在京城發生殺人案件。總得來說,京城的犯罪案件,尤其是殺人案件是比較少的。

掀開車簾,朝外探出頭,騎馬在外的劉昉見有熱鬧看,已經忍不住要去湊一湊,不過被劉暘給喝止了。劉昉自然不樂意,不過在面對劉暘堅決的眼神時,還是忍下來了。

“你去看看怎麼回事?”劉暘對慕容德豐吩咐道。

“是!”慕容德豐應命打馬而去。

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86章 戍卒之心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3章 新皇詔制第351章 林邑國第1674章 爆發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97章 再臨六合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141章 納降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43章 “梳理”、“優化”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48章 接納迴歸第94章 汝公出山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42章 李郡公一怒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146章 驕將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404章 冬夜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403章 抓起來!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43章 接見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70章 衛公辭世第106章 倒趙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1676章 慘重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227章 延州事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89章 談話第276章 玉如意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41章 高麗國王第13章 考校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45章 治安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46章 糧與錢第11章 請教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
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86章 戍卒之心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3章 新皇詔制第351章 林邑國第1674章 爆發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97章 再臨六合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141章 納降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43章 “梳理”、“優化”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48章 接納迴歸第94章 汝公出山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42章 李郡公一怒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146章 驕將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404章 冬夜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403章 抓起來!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43章 接見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70章 衛公辭世第106章 倒趙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1676章 慘重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227章 延州事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89章 談話第276章 玉如意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41章 高麗國王第13章 考校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45章 治安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46章 糧與錢第11章 請教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