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九四三章 東南未平,西北又起

bookmark

沈溪的車駕離開海豐縣城,士紳卻突然有了一種依依不捨的錯覺,來的時候不覺得有多歡迎,可走的時候卻感覺這位督撫大人非常“親切”。

最好督撫大人能留在海豐不走了,管他閩粵一代的海盜和倭寇,最重要的是保住我們海豐一縣之地的安寧就好。

相聚總是短暫的,沈溪雖然叫人把城中所有告示都收了回來,但他沒準備再回海豐,就算將來要回廣州府,也是乘船南下。

在別人念着他的好的時候,沈溪正悠然躺在馬車上睡大覺,爲了跟任文獻要錢糧,他又折騰了一宿沒睡。

離開海豐縣境,三軍沿着官道北上,過碣石衛往惠來縣方向而去,在惠來縣他會再跟地方討要一筆軍資,隨即就要在海門所與船隊會合,看情況是否再進一次潮陽縣城,之後便全力準備攻打南澳島。

如今南澳島被標註爲“南澳山”,因大明在海岸附近施行禁海,使得南澳島一直都荒無人煙,成爲海盜和倭寇盤踞的樂園。

島上有數百盜匪,具體勢力不詳,儼然一個獨立的小國,而這些海盜平日裡主要差事就是劫掠商船,又或者是上岸與走私商人接洽和交易,買賣人口和貨物,甚至上岸劫掠地方百姓。

東南沿海一代,大多數村寨都得修築防禦設施,一個小村寨就是一個小城,必須要保證城寨內居民的安全,指望官軍平寇等於是送死,因爲地方衛所官兵大多數時候都會當縮頭烏龜。

世襲的軍戶,對於征戰沙場贏得榮譽無感,沒物質上的刺激根本就沒人願意拼命,所以寧可放任海盜和倭寇發展。

許多百姓不堪被盜匪襲擾,到天災年景,他們可能會直接落草爲寇,與朝廷作對。

白天沈溪躲在馬車裡休息,晚上到了驛館或者是營地,很晚才休息,沈溪發覺自己彷彿成了夜貓子,日夜顛倒的結果就是晚上做事更有精力。

這個壞習慣一方面是白天在馬車上確實幹不了什麼事情,索性睡覺,另一方面就是前世帶來的陋習,作爲一個後現代人類,對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非常不適應,不熬到三更半夜就覺得渾身不自在。

粵省河流衆多,要說陸路行軍最麻煩的就要數渡河,需要臨時尋找渡輪,糧食和人要分批運,過河後需要修築一定的防禦工事防止遭到偷襲,斥候更是要先行出發二三十里探查周圍的環境。

後半段路程,因爲隨軍的民夫和運送的物資多了,再加上這麼舟車換乘折騰,一天行軍四十多裡都很困難,沈溪算了算日子,想在三月十六之前抵達海門所不太可能,只能把時間推遲到三月十八。

從海豐出發四天後,三月十六,大軍抵達惠來縣城,因爲走的是沿海官道,沈溪沒有去跟內陸府縣伸手要錢糧,進城後沒有拐彎抹角,直接找到惠來知縣簡芳,把自己索要錢糧的數目報了過去。

簡芳對此態度很直接,來日清早便將錢糧籌措完畢。

跟海豐縣上下不情不願不同,惠來縣如今正在遭受匪寇襲擊,地方衛所官軍不作爲,巡檢司又派不上大用場,地方鄉紳已開始自發訓練鄉勇保衛家園,沈溪領兵到來,對惠來縣上下來說簡直是大救星。

把錢糧交給沈溪統帥的官軍,讓官軍來平盜匪,總比養活那些習慣拿鋤頭的鄉勇更加務實。

沈溪開口索要三百石糧食,紋銀一千兩,在簡芳看來沈溪這是看不起惠來縣的鄉紳,簡芳直接表示,會籌備一千六百石糧食以及五千兩白銀,以及衣物、軍服、兵器等等,而且還是現成的,地方士紳很快就會把東西送來。

就算來不及在一日之內送到,也會之後補運到海門所,甚至惠來縣還能籌備一定的攻城器械以備不時之需,畢竟南澳島上盤踞的海盜和倭寇衆多,可能有難以攻陷的山寨,需要用到。

回到驛館,縣衙那邊已經派人送了些必要物資過來,甚至有地方士紳向沈溪孝敬,都被沈溪直接列在清單上,充作軍需用度。

荊越高興地說:“大人,看起來還是惠來縣這地方好,再看看海豐縣,嘖嘖……不能比哪。”

沈溪心想,如果讓海豐縣天天遭受海盜襲擊,有了切膚之痛,相信海豐縣上下對平匪的熱情會比惠來縣更加高漲。

整理清單的事會有人來做,沈溪才進去洗了把臉的工夫,出來後,卻是縣衙又派人送了雞鴨魚肉和蔬菜來,還送了一大批去城外軍營,說是犒勞三軍將士。

仗沒開打,就先用好吃好喝供着,這也是得知沈溪領兵南下平了廣東南部不少盜匪城寨,現在是把沈溪和他的官兵當祖宗一樣供着,過幾天,這些大頭兵就要去戰場上與匪寇拼命,可能真的就要去見祖宗,先送點好吃好喝的也當是送斷頭酒。

惠來縣衙雖然沒開席,但縣衙的人接連不斷往驛館這邊送東西,讓沈溪都有點兒不好意思了。

他本來是來伸手要錢要糧的,現在人家主動把錢糧送來,突然覺得缺少點兒什麼。不過士兵們很高興,走了十多天,又是打象頭山的山賊,又是一路辛苦趕路,現在終於稍作安頓,還有肉吃,正好大快朵頤打打牙祭。

士兵們興高采烈,絲毫未預料幾天後的危險,而玉娘則不知從何得到京城傳來的最新消息,過來向沈溪奏稟。

玉娘與沈溪單獨在官驛客廳會面,她帶來的消息很簡單,朝廷有意趁着草原內亂,達延部和火篩部打得精疲力盡的時候,向草原進兵,一舉收穫河套平原,以前套、後套、磴口和賀蘭山爲戰略支撐點,再把整個北部防線推進到明初時的大寧衛、開平衛、東勝衛這一線,這樣大明的北部態勢即可得到徹底改觀。

目前朝廷正商議領兵人選。

以方方面面的情況看,弘治皇帝對沈溪青睞有加,就算不讓他領兵,也很可能讓他做後勤補給的軍需官,又或者是陝西巡撫等官。從三省督撫調任陝西巡撫,算不得高升,大致是平級調用。

沈溪道:“平匪尚未完成,陛下怎會突然派本官前去三邊?”

玉娘搖頭:“沈大人,奴家只是將得到的消息說與您知曉,您或許要有心理準備,三邊雖然清苦,但卻是男兒建功立業之所,沈大人難道不覺得留在三邊更有機會?”

有機會不假,但卻是更有葬送小命的機會。

我在東南打的是一羣流寇。這羣流寇見到官軍的第一反應不是開戰,而是撒腿開溜,或者龜縮在城寨不出,我基本要做的就是開船開炮去轟,要麼就是追擊,主動權在我。而去了西北,情況恰好掉了個頭,大明官兵遇到韃靼人的第一反應不是開戰,而是逃跑,找到有城寨堡壘的地方躲進去當縮頭烏龜,主動權在韃靼人手上。

雖說西北打仗更有機會晉升,但話說上次我立下的功勞也不小,請問封賞在哪裡?

沈溪一擺手:“道聽途說之事,不足爲信,就算如今調令前來,本官也要等先將盜匪平息後再說。”

這會兒沈溪秉承的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都把我調遣到東南沿海來打匪寇了,你又想一紙調令讓我去西北,門都沒有。

回絕的理由很簡單,這邊平匪之戰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稍有不慎就可能全軍覆沒,陛下您也不想看到我親率平匪的兵馬就此葬送吧?

玉娘對沈溪這種態度無可奈何,但她也知道調令的事不是由她能決定的。

如今西北並不缺人,楊一清、王瓊這些人,歷史上都算是有名的能臣,即便出擊不成,要固守城防還是綽綽有餘的,退一步講,不是還有朝廷新鑄的幾百門佛郎機炮?

沈溪帶着十門炮就把韃靼人轟的找不到北,你們幾百門炮架在城頭上,如果這樣還要輸的話,實在說不過去。

沈溪問道:“以玉當家所知悉,朝中是哪位大員屬意讓本官前去西北?”他想把舉薦他到西北的“罪魁元兇”找出來,是謝遷,又或者是劉大夏、馬文升?

這三人估計是看中沈溪的能力,想“委以重任”,其中劉大夏最有可能,畢竟是兵部尚書,還親自見過沈溪在榆溪河一戰的表現,沈溪來廣東也是劉大夏舉薦的。

馬文升不太可能,因爲馬文升這會兒已不太管事,主要事情基本都交給左右侍郎,在吏部尚書任上養老。至於謝遷,雖然在沈溪眼裡陰險詭詐,但絕對不願意看到寶貝孫女當寡婦。

如果不是這三個人舉薦,那沈溪覺得自己要小心了,因爲有很大可能是一些看不得他快速晉升的人所爲。

西北是個相對容易建功立業的地方,但也是非常容易喪命和挨罰的苦寒之地,沈溪在東南沿海可以自如地建立自己的勢力,以後晉升朝堂也有了基本盤,畢竟三省的官兵匯聚起來也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因此有些人要防着他,故意把他調去西北。

西北就算權柄再重,可畢竟勳貴雲集,新人過去是無法建立起自己勢力的,而且西北壓功的情況比比皆是,有了大功勞,首先要給那些勳貴分潤,最後才輪到沈溪這樣的“後起之秀”。

玉娘遲疑地說道:“這……奴家並不知曉,若沈大人想得悉,恐怕只能去信跟朝中相識之人問詢。”

*************

ps:第二更到!

今天可以三更,看到天子如此努力的份兒上,大家來一波訂閱和鼓勵如何?謝謝啦!

最後天子再隆重推一本與本書相似的歷史小說《寒門首輔》(書號1003760475):誰言寒門再難出貴子,我便要入內閣,做首輔,飲美酒,擁佳人。

鏈接:

第六三〇章 爭執(第二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七六四章 實權在手第二三〇〇章 聖心難測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試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一九四一章 雙管齊下第五四五章 不受待見的副使(第二更)第七〇一章 家花野花(第三更)第一二八六章 獻俘第二二五六章 後患無窮第九八〇章 壓抑後的爆發第七十一章 上元燈節第一五四四章 引敵來戰第二五三〇章 小試牛刀第六三〇章 爭執(第二更,求保底月票)第二八一章 意想不到第一四一二章 本事第一五一章 大病是災,小病是福第五五〇章 白馬客棧見故人(第一更)第一四三一章 沒懸念第五章 選人第一〇三一章 替班內閣第二六一八章 君臣重逢第二一七三章 沒那麼簡單第十五章 男女授受不親第二五〇九章 不出所料第一三三五章 言盡於此第一七九章 銀票(求訂閱和月票)第六章 爭奪第二三三四章 直諫第二四八一章 功過是非第二五一七章 談判第二一八章 真才實學(第五更)第二五一二章 拆臺第一〇二四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二六〇九章 無心風景第一一四三章 沈溪的上奏第八四二章 貿易第二三四六章 久違第二六〇七章 體面第八四四章 喜事第二二九九章 特殊的合作第一九五五章 血書第三〇三章 胖牛郎,刁織女(第三更)第一一六一章 日常第二一〇六章 自虐第二三四二章 價高者得第七二九章 私慾和大義第三一一章 我不是牛糞,我是鮮花(求贊)第一五四四章 引敵來戰第一八四四章 戲本不對第二〇〇六章 同流合污第一六〇四章 代出頭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四七六章 落榜的武舉人(第四更)第二二一五章 深夜之戰第八三七章 大人聽岔了第六九一章 首位訪客(第四更)第二五五九章 誰吃虧第一七三一章 面見太后第一二七章婷婷玉影第九二三章 書獻的不是時候(第四更)第八三三章 拒不合作(第四更)第一四六章 最強智計小諸葛第一七五七章 小聰明第一三七九章 希望與失望第二三四八章 出將入相第三〇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第七更)第二〇六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六五〇章 前腳進城(第二更)第八四二章 貿易第二五〇章 君子之論(第三更)第二二四七章 建行在第一一二九章 暴風雨前奏(求月票)第一五〇〇章 體貼的男人第三四二章 不知分離苦(第七更)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六七〇章 棋局不在棋面上第一八八二章 一場鬧劇第一六九七章 正德元年第二四五九章 行蹤第一二四五章 只有外合,沒有裡應第四五四章 認錯(第三更,慶新盟主)第二〇五五章 不可一世第一四三〇章 邵陽巷戰第一六〇一章 一家團聚第七四五章 太子的買賣(下)第九七五章 虛驚一場第一九二八章 一片忠心第二一九〇章 不是外人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一八七二章 總有辦法第一三〇〇章 明降暗升第二五八四章 甘當臺階第一三〇八章 湖廣總督第三二四章 打了白打(第四更)第六四六章 沈公(第二更)第一三六四章 新的安排第四八四章 恩將仇報(第三更)第二〇四一章 過節
第六三〇章 爭執(第二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七六四章 實權在手第二三〇〇章 聖心難測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試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一九四一章 雙管齊下第五四五章 不受待見的副使(第二更)第七〇一章 家花野花(第三更)第一二八六章 獻俘第二二五六章 後患無窮第九八〇章 壓抑後的爆發第七十一章 上元燈節第一五四四章 引敵來戰第二五三〇章 小試牛刀第六三〇章 爭執(第二更,求保底月票)第二八一章 意想不到第一四一二章 本事第一五一章 大病是災,小病是福第五五〇章 白馬客棧見故人(第一更)第一四三一章 沒懸念第五章 選人第一〇三一章 替班內閣第二六一八章 君臣重逢第二一七三章 沒那麼簡單第十五章 男女授受不親第二五〇九章 不出所料第一三三五章 言盡於此第一七九章 銀票(求訂閱和月票)第六章 爭奪第二三三四章 直諫第二四八一章 功過是非第二五一七章 談判第二一八章 真才實學(第五更)第二五一二章 拆臺第一〇二四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二六〇九章 無心風景第一一四三章 沈溪的上奏第八四二章 貿易第二三四六章 久違第二六〇七章 體面第八四四章 喜事第二二九九章 特殊的合作第一九五五章 血書第三〇三章 胖牛郎,刁織女(第三更)第一一六一章 日常第二一〇六章 自虐第二三四二章 價高者得第七二九章 私慾和大義第三一一章 我不是牛糞,我是鮮花(求贊)第一五四四章 引敵來戰第一八四四章 戲本不對第二〇〇六章 同流合污第一六〇四章 代出頭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四七六章 落榜的武舉人(第四更)第二二一五章 深夜之戰第八三七章 大人聽岔了第六九一章 首位訪客(第四更)第二五五九章 誰吃虧第一七三一章 面見太后第一二七章婷婷玉影第九二三章 書獻的不是時候(第四更)第八三三章 拒不合作(第四更)第一四六章 最強智計小諸葛第一七五七章 小聰明第一三七九章 希望與失望第二三四八章 出將入相第三〇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第七更)第二〇六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六五〇章 前腳進城(第二更)第八四二章 貿易第二五〇章 君子之論(第三更)第二二四七章 建行在第一一二九章 暴風雨前奏(求月票)第一五〇〇章 體貼的男人第三四二章 不知分離苦(第七更)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六七〇章 棋局不在棋面上第一八八二章 一場鬧劇第一六九七章 正德元年第二四五九章 行蹤第一二四五章 只有外合,沒有裡應第四五四章 認錯(第三更,慶新盟主)第二〇五五章 不可一世第一四三〇章 邵陽巷戰第一六〇一章 一家團聚第七四五章 太子的買賣(下)第九七五章 虛驚一場第一九二八章 一片忠心第二一九〇章 不是外人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一八七二章 總有辦法第一三〇〇章 明降暗升第二五八四章 甘當臺階第一三〇八章 湖廣總督第三二四章 打了白打(第四更)第六四六章 沈公(第二更)第一三六四章 新的安排第四八四章 恩將仇報(第三更)第二〇四一章 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