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迫談判

bookmark

到天色大亮時,裝滿了八百餘艘皮筏的糧草軍資全部消失在黃河中,連同着數千士兵,都一併死在黃河之中,一些士兵抓住羊皮囊游到岸上,成爲這次宋軍水鬼突襲的幸運者。

數千西夏士兵站在岸上,呆呆地望着水面上打轉盤旋的皮筏子,所有皮筏都是底部破裂,物資墜入黃河中,短短一個多時辰,包括二十萬石糧食在內的所有物資都損失殆盡。

黃河物資墜水事件成爲壓倒西夏的最後一根稻草,以戰養戰已經不太現實,除非西夏全面掠奪羌人的牛羊,否則他們根本無法依靠熙河路漢人的糧食養活軍隊,但掠奪羌人牛羊的後果也十分嚴重,意味着西夏就算奪取了熙河路也無法立足,這是西夏的國策,爭取羌人,掠奪漢民。

而西夏運來的糧草物資也被宋軍破壞,西夏軍的糧食最多隻能支撐十天,李察哥萬般無奈,只得下令向北撤軍,這並不僅僅是他的意思,在此之前,天子已經兩次下手諭令軍隊北撤,應對西平府的危機。

李察哥卻捨不得佔領的大片土地,硬頂着不撤,但現在沒有糧食補充,他也不得不撤退了,不過就算撤退,他還是令一萬軍隊佔據蘭州和會州,如果全身而退,李察哥着實不甘。

隨着西夏大軍北撤,李延慶也放棄了佔領西平府的念頭,而是令張衛穩守韋城和踏割寨一線,李延慶並沒有在西夏過於貪心,而是留八千人守住韋城—踏割寨—賞移口等三大戰略要地後,便率領其他軍隊全身而退,至於西夏兵力空虛的白馬川、夏州等地,他也毫不猶豫地放棄了。

李延慶心裡很清楚,他們現階段的真正敵人是金國,而不是西夏,只有穩住西夏,他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金的大業中去。

九月初,西夏戶部尚書焦彥堅作爲李乾順的特使來到了京兆府,和李延慶談判雙方撤軍以及交換民衆事宜。

“都統,這個李乾順倒是很務實,直接派人來京兆和都統談判。”

說話的是主薄唐凱,自從莫俊出任平江知府後,李延慶身邊卻一直缺一名得力的幕僚,种師道便將自己的幕僚唐凱推薦給他,李延慶任命唐凱爲經略府主簿,唐凱看人很有眼光,又是京兆府本地人,李延慶也多聽從他的建議。

李延慶笑着點點頭,“話雖這樣說,但我們還是要及時和朝廷聯繫,向官家彙報,取得官家的授權,才能和西夏展開談判。”

旁邊王貴放下茶碗道:“官家不是很信任都統嗎?對都統言聽計從。”

王貴說這話是有所指,李延慶進京兆府時給天子趙構上書,建議調走開封府尹杜充,任命宗澤爲東京留守兼開封府尹,趙構隨即批准了李延慶的奏請,調杜充回臨安專任太常寺卿。

李延慶另外又建議讓李綱前往京西兩路任安撫使,坐鎮山東,趙構也同樣從善如流,批准了李延慶的建言,加封李綱爲御史大夫、京西兩路安撫使,坐鎮濟南府組織京西兩路民衆防禦金兵入侵。

正是這兩個建議使朝廷百官都認爲李延慶倍受眷寵,王貴當然認爲不需要再費時費力向天子稟報。

旁邊唐凱笑了笑道:“王將軍,雖然稟報天子很耗費時間,但這件事還不能越過天子,畢竟是國與國之間的談判,我們未經天子授權便擅自談判其實是一種僭越,李乾順派焦彥堅直接來京兆府和都統談判,未必沒有居心叵測的想法,挑撥都統和官家之間的關係,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冷靜,不要讓朝廷有心人抓住都統的把柄。”

王貴連忙擺手,“我只是隨口提個建議,這種費腦之事不要問我,你們自己決定。”

李延慶便對唐凱道:“你去好好接待焦彥堅,我就不出面了,告訴焦彥堅,請他耐心等候,最多十天,朝廷的授權書就到了,如果他實在等不了,那他也可以去臨安談判。”

“卑職明白了,這就去接待焦彥堅。”

李延慶又囑咐道:“記住了,不管焦彥堅提出任何建議,你都不要回答,就說需要朝廷的態度,不要被他誤導了。”

“卑職心裡有數,請都統放心!”唐凱行一禮便匆匆去了。

李延慶坐下來喝了口茶,這才笑着對王貴道:“你找我有什麼事?”

“是關於訓練新軍之事。”

王貴苦着臉道:“現在軍心有點不太穩,士兵們都擔心家人的生活,都統能否儘快安置?”

王貴所說的新軍就是宋奴軍,宋軍這次在西平府解救了三十萬宋奴回大宋,又從礦工中招募了三萬青壯訓練新軍,由王貴全權負責,但這三萬新軍的家眷目前居無定所,暫時安置在京兆府北部的幾座難民營內,新軍士兵訓練不安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李延慶想了想道:“你回去告訴新軍士兵,我打算將這批解救南下的宋民安置在耀州、華州和同州三地,目前官府正在丈量土地,很快就會有具體方案出臺,讓他們安心訓練,官府不會讓他們的家人再受苦。”

王貴連忙起身行禮道:“卑職明白了,這就回去告訴士兵。”

..........

王貴告辭走了,李延慶負手在大堂內來回踱步,西夏戰事已漸漸進入尾聲,但由西夏戰事帶來的諸多煩惱之事也浮出水面,目前最頭疼就是難民安置,一部分難民是從熙河路和秦鳳路逃來,大概有四五十萬人,聚居在鳳翔府一帶,這些難民倒問題不大,等西夏撤軍,他們自然會返回自己家鄉。

關鍵是從西夏解救回來的宋奴,現在光西平府救回的宋奴就有三十四萬餘人,還會再和西夏交換平民,至少還有二十萬之衆,這五十餘萬迴歸人口自然是寶貴資源,但要把他們管理好才能發揮人口的資源優勢,否則會適得其反,成爲一個長期的不安定因素。

這就要求前期安排不能馬虎,更不能一刀切割,願意回故鄉的人,首先地方官府要有妥善安置的方案,開荒闢田也好,租種官田也好,必須要給難民一條生路,另外,還有住房問題也要解決好,這一切首先要把制度定下來。

現在李延慶深深感到,他現在缺的不是武將,而是得力的地方官,尤其是京兆知府,雖然現知府馬善和他的關係很不錯,但平心而論,馬善的能力還是太差,尤其在處理河東民衆上無所作爲,出現了很多悲劇,到現在還留下了不少後遺症。

比如京兆城內的很多空地都被河東移民強佔,導致爭奪土地的械鬥不時發生,以至於京兆府人對河東難民極爲反感,矛盾重重,這就是馬善不作爲的具體表現。

當李延慶在京兆站穩腳跟後,把馬善調走就是必然選擇了,李延慶已經寫信給天子趙構,建議把馬善調回朝廷爲官,相信趙構不會讓自己失望,但接任者卻讓李延慶一時難以決定。

按照李延慶和朝廷達成的協議,西北三路的地方官員李延慶有推薦權,一般由李延慶推薦,再由吏部發文任命,現在推薦權是有了,關鍵是找一個合適的新知府。

這時,堂下有士兵稟報,“啓稟都統,延安府吳階將軍求見!”

李延慶連忙暫時拋開其他念頭,點點頭道:“請他進來!”

片刻,身穿軍服的吳階快步走進大堂,單膝跪下道:“卑職參見李都統!”

“吳將軍請免禮,坐下說話。”李延慶滿臉笑容請吳階坐下,又讓士兵上茶。

吳階坐下笑道:“李都統率領威震西夏,使我大宋揚眉吐氣,卑職只恨自己沒有親自參與,甚爲遺憾。”

李延慶笑着擺擺手,“西夏空虛,我們抓住了機會罷了,怎麼樣,聽說金兵有進攻延安府?”

吳階搖搖頭,“談不上進攻,只是騷擾而已,兩千所謂金兵其實都是之前投降金國的大宋廂軍,戰鬥力很弱,夜裡乘皮筏子渡黃河過來,企圖突襲延安府,結果被我們埋伏包圍,兩千人一個都沒有逃回去,全部扔到黃河裡餵魚了。”

“弟兄們傷亡情況如何?”

“傷亡三十餘人,張副帥說,這是多年來第一次傷亡如此之小。”

李延慶心中一動,忽然生出一個念頭,他沉吟一下便問道:“吳將軍有沒有興趣來京兆府出任知府?”

第七百零二章 開封府尹第三百八十五章 老驥伏櫪第九百一十一章 一葉知秋第四百六十二章 曹妹嬌嬌第五百八十三章 五軍之將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回京城第五百一十八章 黑心開價第二百四十五章 一紙素柬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器藏嬌第一百九十九章 鄭氏壽宴 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出發南下第八百零四章 老相蔡京第四百二十六章 主動出擊第八百二十章 鴨子變雞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荒馬亂第二十四章 初到縣城第三百七十一章 縣尉周春第九百七十七章 鄂州訪舊第一百六十七章 西郊狩獵 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四章 李氏宗祠第七百七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官上任 中第九百九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一百八十八章 出乎預料第五百二十章 種帥爲媒第五百八十二章 王貴到來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頭萬緒第八十二章 下馬之威第九百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十七章 紙甲天王第五百五十二章 財政困難第九百零三章 偷運軍資第七百一十二章 船隊事件 下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式火器第七百一十四章 號角聲寒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募新人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第六百零四章 虎狼相遇第一百一十九章 解試科舉 七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其必救 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速之箭第八百九十四章 故技重施第五百一十一章 佔盡地利第八百八十七章 緊急朝議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頭萬緒第五百三十六章 李曹議婚第七百三十二章 再度進攻第八百一十一章 若有所思第三百三十章 軍弩事件 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安失敗第三百九十二章 武舉考試第六百四十九章 提攜舊友第十三章 鹿山學堂第一百九十三章 再見童貫第六百二十三章 霹靂行動第六十六章 梁山宋江第三百五十五章 倉促北撤第六百零六章 宋金爭燕 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六百四十五章 意外來訪第四百七十五章 老友進京第六百九十六章 以漢制漢第四百九十一章 刺殺風波第七百九十七章 深夜偷襲第二百零三章 鄭氏壽宴 五第四百七十章 另闢蹊徑第一百四十四章 重整家族第四百三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二百二十九章 弓馬大賽 六第五十六章 面臨抉擇第五百三十一章 店鋪失火第七百七十六章 求和喧囂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腳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第四百三十章 禍起蕭牆第五百七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七百四十九章 暫時讓步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戰蘇州 中第七百二十七章 第二戰線 上第二十六章 新書大火第三百七十四章 衛州警訊第二百六十九章 冷僻之題第十二章 門庭若市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試科舉 四第八百一十七章 阮氏三雄 下第九十五章 盧氏父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指點迷津第三百八十八章 夜走梁山第五百六十七章 奇兵破賊第六十一章 縣城買書第二百二十五章 弓馬大賽 二第八百一十六章 阮氏三雄 上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壓監控第七百五十八章 封賞不平第八百五十九章 攻寨失敗第八百九十六章 民怨沸騰 下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第四百二十八章 吞併部曲第二百六十七章 指點迷津
第七百零二章 開封府尹第三百八十五章 老驥伏櫪第九百一十一章 一葉知秋第四百六十二章 曹妹嬌嬌第五百八十三章 五軍之將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回京城第五百一十八章 黑心開價第二百四十五章 一紙素柬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器藏嬌第一百九十九章 鄭氏壽宴 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出發南下第八百零四章 老相蔡京第四百二十六章 主動出擊第八百二十章 鴨子變雞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荒馬亂第二十四章 初到縣城第三百七十一章 縣尉周春第九百七十七章 鄂州訪舊第一百六十七章 西郊狩獵 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四章 李氏宗祠第七百七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官上任 中第九百九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一百八十八章 出乎預料第五百二十章 種帥爲媒第五百八十二章 王貴到來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頭萬緒第八十二章 下馬之威第九百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十七章 紙甲天王第五百五十二章 財政困難第九百零三章 偷運軍資第七百一十二章 船隊事件 下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式火器第七百一十四章 號角聲寒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募新人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第六百零四章 虎狼相遇第一百一十九章 解試科舉 七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其必救 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速之箭第八百九十四章 故技重施第五百一十一章 佔盡地利第八百八十七章 緊急朝議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頭萬緒第五百三十六章 李曹議婚第七百三十二章 再度進攻第八百一十一章 若有所思第三百三十章 軍弩事件 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安失敗第三百九十二章 武舉考試第六百四十九章 提攜舊友第十三章 鹿山學堂第一百九十三章 再見童貫第六百二十三章 霹靂行動第六十六章 梁山宋江第三百五十五章 倉促北撤第六百零六章 宋金爭燕 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六百四十五章 意外來訪第四百七十五章 老友進京第六百九十六章 以漢制漢第四百九十一章 刺殺風波第七百九十七章 深夜偷襲第二百零三章 鄭氏壽宴 五第四百七十章 另闢蹊徑第一百四十四章 重整家族第四百三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二百二十九章 弓馬大賽 六第五十六章 面臨抉擇第五百三十一章 店鋪失火第七百七十六章 求和喧囂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腳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第四百三十章 禍起蕭牆第五百七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七百四十九章 暫時讓步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戰蘇州 中第七百二十七章 第二戰線 上第二十六章 新書大火第三百七十四章 衛州警訊第二百六十九章 冷僻之題第十二章 門庭若市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試科舉 四第八百一十七章 阮氏三雄 下第九十五章 盧氏父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指點迷津第三百八十八章 夜走梁山第五百六十七章 奇兵破賊第六十一章 縣城買書第二百二十五章 弓馬大賽 二第八百一十六章 阮氏三雄 上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壓監控第七百五十八章 封賞不平第八百五十九章 攻寨失敗第八百九十六章 民怨沸騰 下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第四百二十八章 吞併部曲第二百六十七章 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