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門檻

bookmark

未到會議室。裴承毅特別留意了初次見面的顏靖宇總理公

從外貌上看,顏靖宇與王元慶完全是兩種人。王元慶的仕途算得上一帆風順,沒有遇到多少坎坷,從而形成了比較張揚的斤。性,給人一種咄咄逼人的感覺,舉手投足中無不透露着強大的自信與強硬的態度。顏靖宇的仕途比王元慶曲折了許多。從基層到中央,經歷了不少磨難。從而形成了比較內斂的個性。給人一種蓄勢待的感覺,言談舉止中帶着一股老練與深沉。

第一眼,裴承毅就看出了顏靖宇與王元慶的共同點:網毅。

毫無疑問,這正是王元慶重點栽培顏靖宇的關鍵因素。與葉致勝相比,顏靖宇最大的特點就是網毅。從不向對手低頭,更不會在原則問題上做出讓步。同樣跟隨王元慶舊多年的葉致勝缺乏的就是這種個性。這與葉致勝的經歷,以及他在王元慶身邊扮演的角色有很大笑系。如果葉致勝能夠具備這個特點,恐怕顏靖宇就沒有現在這麼風光了。

個性決定觀念,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成敗。

裴承毅不得不佩服王元慶用人與選人的能力,以共和國的展情況來看,取便王元慶能夠在任職期間完成政治改革,也需要一個個性剛毅的元。

入座後,總參謀長的秘書與東方聞等人把茶水送了過來。

“人到齊了,我們開始吧。”王元慶開啓了話題,“今天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閻尚隆外長已經代表共和國做出莊重承諾,我們將盡全力幫助錫金建國。今天下午。我與錫金相進行了單獨會晤,出兵錫金的具體事項由葉致勝副總理全權負責。我們已經通過外交渠道給印度去照會,要求印度在一週之內做出正式答覆,拿出詳細的撤軍計戈。如果不出所料。一週之後打手 戰爭就會爆

聽到元的話,裴承毅的眉頭跳了幾下。

坐在裴承毅斜後方的袁晨皓也露出了一絲驚訝神色。

太倉促了,一週之內根本不可能拿出完善的作戰計戈小。

“情況也許更糟舉,也許更理想。”王元慶呵呵一笑,看了眼坐在右手邊的顏靖宇,說道,“與印度的交涉工作由顏靖宇總理負責,總理,你來介紹一下情況吧。”

裴承毅再次打量了顏靖宇一番。

對顏靖宇與葉致勝的工作安排明確反應出了元的傾向。

“具體交涉還在進行之中,我們暫時沒有收到印度政府的答覆顏靖宇的聲音有點沙啞,不像王元慶那麼洪亮。“按照我們的分析,印度可能做出兩種選擇。一是表面上答應從錫金撤軍,卻在實際行動上拖延時間;二是直接拒絕撤軍要求,加強軍備以應付戰爭。印度是否從錫金撤軍,關鍵不在印度政府,而在美國。在聯合國大會上。美國並未對恢復錫金成員國身份的表決加以阻撓,只是在表決中投了反對票。

美國的意圖很明顯,利用錫金問題挑起戰爭。在此情況下,美國肯定會暗中支持印度。如果在五年前,也許還有轉圈的餘地,魯拉賈帕尼不見得願意與我們開戰。只是現在的情況大有不同,魯拉賈帕尼在印度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如果印度國會否決了從錫金撤軍的提案。甚至通過了戰爭法案,魯拉賈帕尼將別無選擇,我們也別無選擇。印度國會對錫金問題非常敏感,而控制國會多數議席的印度傳統勢力肯定不會做出讓步。如同元所說。一週之後,戰爭就會爆。戰爭到底會在什麼時候爆,還得看我們的軍事準備

王元慶把目光轉向了項鋌輝,既然提到軍事問題,就輪到項鋌輝

“當務之急,還是儘快成立面向戰爭的指揮機構。”項鋌輝稍微停頓了一下,“我與裴承毅等人商量後認爲,在以打贏戰爭爲目的的情況下。成立前線指揮部不但更加便捷。也足以應付戰爭期間的各種情況。既然戰爭很快就會打響,我們就應該抓緊時間,儘快落實與前線指揮部有關的事務,從而儘快制訂戰爭計劃。”

聽到項鋌輝的話,裴承毅暗自嘆了口氣。總參謀長還走過於老實了。雖然提到裴承毅的目的是要強調裴承毅在總參謀部的地個,讓元知道是裴承毅揮了作用,但是在這麼多人面前,完全沒有必要這麼做。

王元慶也聽出了項鋌輝的弦外之音。笑着說道:“既然如此,這事就由總參謀部負責

項鋌輝點了點頭,把目光轉向了裴承毅。

“戰爭計劃涉及到方方面面。因爲需要其他部門、特別是國務院各部門的參與,所以我們暫時只有一套與作戰行動有關的簡要計劃裴承毅回頭看了眼袁晨皓,說道。“我網回到總參謀部,大部分工作都是由袁晨皓上校完成的,他對計戈打手 更加了解,還是讓他來爲大家介紹吧。”

王元慶等人早就認識了袁晨皓,也沒感到驚訝。

袁晨皓的表現比裴承毅預料得好得多,至少沒有在這麼多領導面前

走上講臺後,袁晨皓先點明瞭要點。“與四隻前的衝突相比,這是一場全面戰爭,所以參戰部隊更多,戰丁…模也更大。除了空中作戰行動之外。地面作戰行動將鬼引”定性的作用,而海上作戰行動則關係到了整場戰爭的成敗。”

說明要點,袁晨皓從海上作戰行動開始,介紹各方面的重點。

海戰的任務只有一個:奪取印度洋的制海權。

雖然共和國已經在印度洋上建立起了從也門亞丁到泰國甲米的軍事基地網,擁有包括7處海軍基地在內的數十處軍事基地,但是在戰爭初期,特別是在戰爭局勢明瞭之前,除了巴基斯坦之川”這些基地所在的國家爲了避免捲入戰爭,或者遭到印度的報復性打擊,很有可能禁止共和國使用其境內的軍事基地對印度起軍事打擊。如此一來。海軍在印度洋上能夠依靠的只有巴基斯坦的瓜達爾軍港與卡拉奇商港。受地理位置限制,除了潛艇之外,共和國海軍的其他戰艦很難在奪取制海權之前利用這兩處港其。簡而言之。共和國海軍必須依靠自身的實力,長途奔襲數千千米,到印度洋上與印度海軍決戰。

由長途奔襲帶來的問題成爲海軍的主要難題。

因爲袁景皓與裴承毅都不是海軍將領,所以只對海軍作戰的問題做了簡要說明。

是後勤愕障。初期作戰,6支航母戰鬥羣全部進入印度洋,近的艘大型戰艦的保障問題非常突出。按照標準配備,每支航母戰鬥羣需要2支快戰鬥支援艦隊,即便通過組建規模更大的航母戰鬥羣,外加主動挑戰印度艦隊、縮短作戰時間。可以將快戰鬥支援艦隊的數量縮減一半,也需要6支快戰鬥支援艦隊,也就是6艘快戰鬥支援艦、瞰綜合補給艦與6艘彈藥補給艦。因爲印度海軍有一支規模不可小覷的潛艇部隊,所以即便將6支戰鬥支援艦隊整編成2支大型戰鬥支援艦隊。也至少需要提供撇多用途驅逐艦與8艘反潛護衛艦。由此算下來,除了航母戰鬥羣內的幻多艘艦艇之外。還要出動舊艘補給艦與口艘護航戰艦。總共動員的戰艦見四艘,幾乎需要出動共和國海軍的所有大型戰艦。後方基地的保障與支援能力將經受最嚴峻的考驗。

二是協同作戰。海軍艦隊前出印度洋,因爲無法利用沿途的境外軍事基地,所以海軍岸基岸基航空兵只能出動遠程巡邏機與戰略轟炸機爲艦隊提供支持。進入印度洋之後。如果無法與緬甸、孟加拉國達成協議,讓共和國的作戰飛機借道進入印度洋打手 那麼艦隊只有在到達阿拉伯海之後,才能得到部署在巴基斯坦境內的空中力量的支援。在此之前,印度海軍很有可能主動出擊。聯合岸基航空兵對付共和國艦隊。在沒哼哼效解決辦法的情況下,共和國海軍艦隊必須做好單獨應付整斤。印度海空力量的準備。

三走進軍路線。共和國海軍進入印度洋只有四條通道:一是繞過菲律賓,從西太平洋南下,經馬魯古海峽、班達海進入帝漢海屬於印度洋的東線,因爲沿途需要經過菲律賓領海與內海,所以很有可能遇到政治與外交上的麻煩;二是由南海南下,經爪窪海進入巴釐海,最終從龍目海峽進入印度洋的中線,因爲需要進入印度尼西亞領海與內海。所以也會遇到政治與外交上的麻煩;三是由南海南下,進入爪注海。由巽他海峽進入印度洋的西線。因爲爪窪海與巽他海峽都是國際公共水域,所以不會遇到政治與外交上的麻煩;四是由南海南下,由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的北線,雖然該航線最短,也沒有政治與外交上的麻煩,但是艦隊進入印度洋之後就將撞上印度軍隊嚴密設防的安達曼一尼科巴羣島,而且沿途水域較爲狹窄。不但容易遭到印度海軍阻擊,還不太適合大艦隊作戰。嚴格的說。四條通道都不夠理想,均有缺點。從何處進入印度洋,將對海戰產生直接影響。

雖然還有其他一些問題,但是這三個問題最爲關鍵。

針對這三個問題,袁晨皓提出了幾點解決方案。後勤保障方面,動員部分航在出節以上的快商船在南海南部海域集結,隨時爲作戰艦艇與補給艦艇提供支持,減少艦隊在戰場與後方港口之間的往返時間。提高後勤保障效率。協同作戰方面,爭取部分與印度沒有太多關係的盟國,比如越南與柬埔寨,向這些國家的空軍基地部署遠程支援類作戰飛機,爲艦隊提供情報、信息、通信、指揮等方面的支援,降低艦隊的作戰壓力。進軍路線方面,先加強欺騙與僞裝工作,給對手造成假象。然後根據實際情況編排作戰序列。採用分兵共進的方式進入印度洋。加大印度海軍的攔截難度。

當然,這些解決方案也不是十金十美,很多問題都需要在制訂作戰計劃時解決。

總體而言,海軍的作戰難度最大,問題也最多。從整個作戰行動來看,海軍的任務又最重要。能否迅擊敗印度,能否儘量減少戰爭損失,海軍的行動具有決定性意義。用袁晨皓做總結的話來說:海軍打好了,一切都好!

介紹完海上作戰,袁晨皓開始介紹空中作戰。

與海上作戰一樣,空中作戰的最大問題仍

“ 心父龍勤保障。

爲了讓參會領導有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袁晨皓沒用概念說明問題,而是拿出了大量統計數據。

在此之前,有兩次與共和國有關、而且空軍揮了至關重要作用的地區戰爭。

半島戰爭期間,空軍具均物資消耗量高達照爲屯;日本戰爭期間,空軍日均物資消耗量更是達到旭。屯。因爲覆蓋涵蓋整個大規模作戰區間,所以在兩場戰爭的初期、也就是作戰任務最繁重的時候,空軍日均物資消耗量均在舊萬噸左公半島戰爭與日本戰爭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背靠共和國經濟最達、也是交通最達的東部與東北地區,物資運送壓力並不大。對印作戰,共和國空軍只能依靠共和國最偏遠、也是交通最不達的青藏高原與西北地區。

該地區的鐵路只有四條準確的說是三條,因爲新藏鐵路是新咯鐵路的延伸線,通往巴基斯坦的鐵路也是新咯鐵路的延伸線,日均物資運送能力在刃萬噸左右,而沿線連接到各空軍基地的公路線的日均物資運送能力僅有萬噸。因爲6軍與空軍將共同使用鐵路主幹線,6軍對物資的需求比空軍高得多,所以能夠分配給空軍的運輸能力非常有限。必須在戰爭爆前完成物資轉運與儲備工作,至少需要在前線機場囤積足以滿足打手 個月作戰消耗的各類物資。解決辦法不是沒有,只是成本高昂,那就是利用空軍的運輸機向前線機場運送作戰物資。取便共和國空軍裝備的都是全電動運輸機,使用成本遠低於使用渦輪風扇動機的美軍運輸機,夫規模空運的成本仍然遠遠過鐵路與公路。更嚴重的是,運輸機必然擠佔前線機場的作業空間,對作戰行動造成影

運輸不便只是後勤保障的一個問題。

在青藏高原與西北地區,以共和國國界線爲基準,向後延伸勁千米、總共只有7處空軍基地,向後延伸勸千米、總共只有醜處空軍基地。向後延伸心口千米、總共只有飛處空軍基地。沏千米範圍內的五處空軍基地中,沒有打手 斤,戰術航空兵聯隊,另外出處都只達到丙級標準、也就是僅能支持個戰術航空兵大隊。由此可以算出,醜處基地只能部署解個戰術航空兵大隊,以每斤,大隊出架戰鬥機計算,總共可以部署四餘架戰鬥機。因爲各基地還要留出部分力量支持支援航空兵,所以按照正常比例,也就是7比3的標準。只能在前沿地區部署大約旭架戰鬥機。一場全面戰爭,至少需要投入戰鬥機佔架,前沿部署能力不到正常投入能力的一半!如果將戰術戰鬥機向後部署,也就是在毖到勁架,因此需要投入至少乃皓加油機。算上那些能夠臨時改裝成加油機的運輸機,共和國空軍總共也只有力架加油機,滿足不了作戰需要。解決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投入戰略航空兵,減輕戰術航空兵的作戰壓力。

與海軍相比,空軍的麻煩好解決一些。

相對而言,6軍的問題也一樣,後勤保障跟不上。

Wшw. тт kan. CΟ

按照半島戰爭的作戰投入,口個野戰軍參戰”天之內就能用掉近舊萬噸物資。如果戰況激烈,日均物資消耗量很有可能突破佔万噸。

這麼多物資如果由鐵路運送。需要心節車皮;如果由公路運輸,需要乃爲輛燉級載重卡車;如果由飛機運輸,需要2勸架甘打手 兜或者架叢舊。

與空軍一樣,6軍也存在基的支持能力不足的問題。前沿基地只能部署3個軍,二線基地最多部署個軍。三線基地也只能部署7個軍。因爲印度的實力遠過韓國,所以6軍的總投入肯定比半島戰爭高個軍勉強夠用。作爲大規模戰爭,不得不考慮預備隊,基地支持能力完全無法滿足戰爭需求。

介紹空軍與6軍情況的時候。袁晨皓一直在強調後勤保障。

在袁晨皓說來,後勤保障簡直就一道邁不過去的門檻。

其實這個問題就算袁晨皓不說出來,王元慶心裡也有數。藏南問題拖了幾個年,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就是因爲後勤保障過於艱難。

等袁晨皓介紹完,裴承毅暗自嘆了口氣。

說了半天,袁晨皓忽略了兩個最重要的問題,更忽略了一斤。本次會議的關鍵問題。

讓他上去介紹情況,不是打擊領導人的信心,而是讓領導人相信,即便條件艱難,共和**隊也有能力戰勝強敵。

照袁晨皓的說法,簡直就是在漲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第112章 戰略大迂迴第114章 最後叮囑第152章 聯合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124章 領跑者第46章 首相眼裡的戰爭第100章 全面動員第34章 團隊第70章 換位指揮第68章 文化第10章 秘密逮捕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145章 較勁序十八神秘物質第69章 前因後果第79章 俄羅斯泥潭第26章 關鍵情報第40章 天降奇兵第38章 大禍臨頭第18章 猜一個準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12章 軍事聯盟第92章 東線戰爭轉折點第162章 連環套第18章 責任第111章 影響力第98章 最後一擊第41章 不變應萬變第39章 正中下懷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82章 新境第24章 別無選擇第9章 不可告人第32章 病急亂投醫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142章 地面決戰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64章 一錘子買賣第48章 圓滿結果第94章 深入主題第111章 影響力第86章 海軍在行動第3章 通往戰爭的大門第96章 突圍第44章 第一槍第57章 超低空霸主第47章 準點第115章 廢墟中的戰鬥第6章 第一顆火星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60章 絕不拋棄第182章 美國企業的滑鐵盧第11章 全面打擊第29章 野心家第50章 粉墨登場第30章 戰略要地第136章 是好是壞第1章 關鍵事件第91章 守株待兔第1章 導火索第26章 領袖第76章 虎視眈眈第30章 取捨第112章 風水輪流轉第189章 最後的鬥爭第1章 科學怪人第12章 鎖定目標第105章 何去何從第3章 羣英會集第58章 主宰天空第96章 斷臂自救第28章 戰略圍剿第46章 由守轉攻第81章 微妙關係第62章 摩拳擦掌第2章 各盡其職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100章 雷厲風行第18章 失控的戰艦第73章 重南輕北第28章 高層接觸第88章 開門紅第117章 蓄意挑釁第71章 一大步第71章 全面爆發第1章 打打停停第90章 自掘墳墓第88章 民族種子計劃第63章 想當將軍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20章 雙簧第76章 虎視眈眈第19章 高層會晤第93章 全面調整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96章 九分鐘的戰鬥序七死亡遊戲第3章 情報第74章 切中要害
第112章 戰略大迂迴第114章 最後叮囑第152章 聯合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124章 領跑者第46章 首相眼裡的戰爭第100章 全面動員第34章 團隊第70章 換位指揮第68章 文化第10章 秘密逮捕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145章 較勁序十八神秘物質第69章 前因後果第79章 俄羅斯泥潭第26章 關鍵情報第40章 天降奇兵第38章 大禍臨頭第18章 猜一個準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12章 軍事聯盟第92章 東線戰爭轉折點第162章 連環套第18章 責任第111章 影響力第98章 最後一擊第41章 不變應萬變第39章 正中下懷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82章 新境第24章 別無選擇第9章 不可告人第32章 病急亂投醫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142章 地面決戰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64章 一錘子買賣第48章 圓滿結果第94章 深入主題第111章 影響力第86章 海軍在行動第3章 通往戰爭的大門第96章 突圍第44章 第一槍第57章 超低空霸主第47章 準點第115章 廢墟中的戰鬥第6章 第一顆火星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60章 絕不拋棄第182章 美國企業的滑鐵盧第11章 全面打擊第29章 野心家第50章 粉墨登場第30章 戰略要地第136章 是好是壞第1章 關鍵事件第91章 守株待兔第1章 導火索第26章 領袖第76章 虎視眈眈第30章 取捨第112章 風水輪流轉第189章 最後的鬥爭第1章 科學怪人第12章 鎖定目標第105章 何去何從第3章 羣英會集第58章 主宰天空第96章 斷臂自救第28章 戰略圍剿第46章 由守轉攻第81章 微妙關係第62章 摩拳擦掌第2章 各盡其職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100章 雷厲風行第18章 失控的戰艦第73章 重南輕北第28章 高層接觸第88章 開門紅第117章 蓄意挑釁第71章 一大步第71章 全面爆發第1章 打打停停第90章 自掘墳墓第88章 民族種子計劃第63章 想當將軍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20章 雙簧第76章 虎視眈眈第19章 高層會晤第93章 全面調整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96章 九分鐘的戰鬥序七死亡遊戲第3章 情報第74章 切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