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段時日,一天客人帶着這兩隻雞來看望主人,主人見那隻幼雛已然長大,無論體形還是姿態,居然都和老雄十分相似。客人住下後每日給雄雞飼以精食,直到某天暮色微降,少室山上又浮現出那兩道紅光,客人看到後滿臉喜悅地招呼主人從屋中走出,“那妖怪又出來了!我帶鳳種去制伏它。”說完攜雞便往門外走。主人隨後跟上,想去看個究竟,被客人攔住了腳步。“山頂之處妖氣凝重,你乃一介山民,不知其中厲害,倘若中了劇毒,性命萬難保全。”客人說完,轉身上了山去。主人聽了客人之語,留在家中擡頭看着山巔,仔細觀察所發生的事情。
過了二更時分,主人看到少室山上那兩道紅光好似燃燒起來一般,其紅愈發鮮豔,瞬間變得像兩股擎天閃電一樣時閃時爍,一會兒躥向東南,一會躥到西北,有時上下起伏,有時宛然纏繞,分分合合,若即若離。一會兒變成一個圓環的形狀圍于山頂,一會兒變成一根木棒模樣筆直伸縮,或像雄鷹盤旋一樣圍轉,或像魚躍龍門一樣激奮,時而旋轉着慢慢停了下來,時而穿行着驟然停止,其形亦迷亦幻,虛實不定。
主人爲眼前所看到的景象驚得目瞪口呆,這時忽然見其中那段較短的紅光一陣劇烈的上下翻騰,好似要掙脫束縛一樣,然後變爲筆直的一條光柱,傾斜着疾馳而下,半明半滅,落入山中,頓時山上冒出一道五色光芒,瞬間消逝無蹤。主人心中竊喜,心想必定是那妖怪已被殲滅。再擡頭觀望,見還有一道紅光飄于山頂,忽左忽右,忽高忽低,知此乃老妖之氣,看起來已經氣漸低迷,估計是要落荒而逃了。
果不其然,一會兒的工夫,另一道紅光就好似一片慘落的樹葉,在空中任由狂風摧殘,蕭瑟飄蕩,慢慢地墮入山中荒地處。到此,兩道紅光都以悉數滅絕。
清晨時分,東方漸漸亮了起來,主人知兩妖已除,早就備好了飯食準備接待客人。這時見客人左臂抱着兩隻雞,右手提着一段樹條緩緩地走入屋內,樹條上穿着兩隻蜈蚣,一大一小。主人迎上前去說道:“知道你大功告成,所以特意備下飯食爲你祝賀。”客人卻長嘆了一口氣,說道:“兩妖雖除,可惜這兩隻雞也身受重傷,命不久矣。”主人聽後,立刻走上前去,觀望兩雞。只見那隻小雞,渾身羽毛脫落殆盡,唯有一息尚存,老雄也遍體鱗傷,精神沮喪。又觀那兩隻蜈蚣,大的長約六尺有餘,左鉗已經脫落,腳足還有一兩隻在慢慢蠕動,小的那隻也有五尺多長,雙鉗全被摘下,足已沒大半,身體就像枯木一樣僵硬。主人擡頭詢問:“這兩妖既然以除,你還抓來做什麼?”客人答:“這兩隻蜈蚣雖爲妖精,但其身體發出紅光,道行終究不淺。若用其軀殼製成刀劍之鞘,也可值千金。”說完,便把兩隻雞遞到主人手上,語氣誠懇地囑咐道:“這一戰兩雞出力過甚,小雞不過十日,老雞不過半年,皆會死去,因其有功於人,所以死後一定要將之好生埋葬。另外,兩雞與妖激戰之時,也都身受劇毒,切記絕不可食用,切記!切記!”說完便轉頭休息去了。
次日一早,客人與主人辭行,又給了二百兩黃金以示謝意,然後用一個木匣裝上兩隻蜈蚣,負在背上而去。不久這兩隻雄雞果真如那客人所言,先後脫羽死亡,主人也遵照囑託,將兩隻怒晴雞好生埋葬。埋有雄雞的山峰聳立至今,喚作“金雞嶺”。
黃妖
《鬼吹燈之怒晴湘西》中古狸碑老貓洗腸一段,讀來極盡驚悚詭異,此事也並非是完全虛構,在自然界的動物之中,有着數不清的兇猛野獸。它們一直維持着自古不變的食物鏈體系,依靠殘食比自己弱小的動物爲生。然後古語有云:“弱爲強所制,不在形鉅細。”這是說有些飛禽走獸,相互間彼此剋制,被稱爲“天敵”。書裡描寫的狸子,體形和貓的大小相似,卻能捕貓而食,再怎麼機敏靈巧的貓遇上它,也毫無反抗餘地,所以說此物是貓類的天敵。
貓是種得天獨厚的生靈,傳說它有九條命,天敵少之又少,而專門吃貓的這種生物,現在很可能已經滅絕了,據說它體形如貓,頭大鼻尖,耳朵豎立,且身體發黃,乍看之下好似狐狸。所以見過的人都誤稱其爲“狸子”。又因其腰間長有一圈金黃色的毛髮,很是顯眼,所以也有的叫它“黃妖”。在古時則將它稱謂“白狐子”,是道門裡的妖怪,還有的說法認爲這種生物實爲犬科,體形接近黃鼠狼一樣大小,雙目滾圓,炯炯有神。
相傳黃妖的飲食習慣也頗爲奇怪,它既不食林間草木,也不吃各類飛禽走獸,唯獨對一種食物情有獨鍾,那就是家養之貓。黃妖的捕食手段更是堪稱古怪,要不然名字裡怎麼帶了個“妖”字呢?它從不會自己去圍抓捕獵,而是通過釋放一種類似催眠效果的氣息,或說是繼續憤怒之情,以襲家貓精神之虛,家貓會自行隨之而去,任其活生生的寸磔而食,根本不會掙扎反抗。
據曾經目睹過黃妖吃貓的人所言,那黃妖常會在有人居住的村邊出沒,每到月明星稀之夜,便從亂墳崗子上下來,到村中尋找家貓。
如有家貓遇見黃妖,便會渾身戰慄,嚇得不敢出聲,想逃也邁不開腿,只能絕望地跟着黃妖離開村子,走到有溪水流淌的所在。然後那貓就會在黃妖的注視下,像口渴難忍似的不停飲水,喝完吐出,吐完再喝,以此反覆數次,直到將腹中五臟全部洗淨,嘴角流着血水,仰面朝天地躺在地上。
這時黃妖纔會擠眉弄眼地緩緩走過去,先用舌頭將貓從頭到尾添遍,貓毛被它所舔,會自然而然地迅速脫落,它再伸出爪子在貓肚皮上來回抓撓,隨即劃破肚皮將腸子一節節拖出來吃掉,還要飲血食肉,最終只剩下幾塊殘骸才肯罷休。
關東軍地下要塞
胡八一初出道時被困野人溝金代將軍墓,正走投無路,誤入了一處與地下古墓相鄰的“關東軍地下要塞”,其規模之大難以估量。東北邊境地區的日軍地下要塞,是真實存在着的,而且不止一處兩處,關於這種日本人修建的地下軍事設施,有一些已經被發現,開闢爲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罪行的展覽館,還有一些已經在戰爭時期被毀,更大一部分卻還隱藏在不爲人知的山區,至今未被發現。
小說中的地下軍事要塞規模龐大,而實際上真的有那麼大嗎?現在已經發現的最大軍事要塞——黑龍江虎林縣虎頭永固性地下軍事要塞,中心區域正面寬12公里,縱深6公里。在此方圓數十公里的範圍內,共有大小十餘處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東山、虎西山、虎嘯山五個陣地組成。正是由於虎頭要塞的分佈範圍廣、工事規模大、軍事設施全、防禦堅固、攻擊力強,又處在扼制蘇聯遠東烏蘇裡鐵路的咽喉要道,日本關東軍將其吹噓爲永久要塞,是“東方的馬其諾防線”。不過這座要塞的下場也和西方的馬其諾防線一樣,被人迂迴包抄了老窩,徒然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備而不用。
迄今爲止,在東北發現的日本關東軍地下要塞,以及彈藥物資,實際上只是一小部分,日本無條件投降之時,曾將大量地下倉庫和軍事設施封存隱蔽。
日軍的彈藥武器在戰敗後藏匿得極深,關於此類的事蹟不勝枚舉,據說在八路軍剛進東北的時候,到處收集日軍殘留的武器,但是收穫不大,有一次幾名戰士在一條河畔,發現一座大墳,墳前立着個墓碑,上寫:戰馬之墓。底下署名是一個日本軍官的名字。看樣子是關東軍留下的,大夥也沒太留意,但偵察連的連長卻覺得這座墳很不對勁,這麼大的墳堆裡面得埋多少匹馬?於是帶人將戰馬墳挖開,結果往裡邊一看,墳中全是被拆散了的火炮,重新組裝起來就可以使用,原來這是日軍撤退時所藏的一批武器。在大興安嶺林區也隱藏着許多地下要塞,有種傳聞,據說前些年大興安嶺的火災,就是由於關東軍地下軍火庫爆炸引發的。這些傳聞雖然荒誕不經,但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小說中那種地下要塞,是完全存在的。
至於《鬼吹燈》中描寫的地下要塞位於中蒙邊境,現實中這裡尚未發現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要塞,但在關東軍對蘇聯採取的戰略防禦體系中,中蒙邊境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守滿不守蒙,等於守河不守灘。在草原的邊緣設立秘密要塞,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屍香魔芋
胡八一一行人等進入精絕古城的遺蹟之後,幾經波折,終於找到了安葬精絕女王棺槨的地宮入口。棺槨懸掛在一個無底大洞之上,棺木是由罕見的崑崙神木製成。如果按現代家居裝修的說法來說,這基本沒有雕琢痕跡的棺木,屬於原色風格。正是這樣珍貴的崑崙神木,才使妖豔的“屍香魔芋”永不枯萎。崑崙神木是虛構的產物,是一種即使砍斷也不會枯萎的樹木。類似神樹的傳說在很早就有相關記載,扶桑、楗木、若木這三大神樹,是中國古代文獻如《山海經》、《淮南子》等著述中記載的衆多神話傳說中最出名的三種,其中若木又名“崑崙若木”,它可以看做是崑崙神樹的原型。
生長在崑崙神木上的“屍香魔芋”大概是勾起網友們對《鬼吹燈》中提到的各種神奇生物發生濃厚興趣的第一號,因爲這個故事中“屍香魔芋”的原型根本就不難找出,也就是同它一字之差的“屍臭魔芋”,學名泰坦魔芋花(TitanArum),原產地爲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因爲它會散發屍體腐爛的惡臭,吸引蒼蠅和以吃腐肉爲生的甲蟲前來授粉,所以又俗稱爲“屍花”,“屍臭魔芋”是一種世界上最大的花,造型像個大水桶,有着類似馬鈴薯一樣的根莖。和那種同樣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無莖無葉只有花瓣的大王花外貌不盡相同,但都是奇臭無比。
這股子據說類似鮮牛糞或是腐肉的臭味是爲了吸引嗜食腐肉的昆蟲前來傳粉,植物也要傳宗接代嘛!網絡上有人指出“屍臭魔芋”便是“屍香魔芋”的後裔,這就有點過於牽強。在這裡要說明的是,世界上從沒有過“屍香魔芋”,也沒有過“屍香魔芋”守護所羅門王陵墓的傳說。書中所謂的“屍香魔芋”不會發臭,卻會令埋於根莖下的屍體產生異香,而這種能傳播數十米的異香,會刺激大腦中的多巴胺,使人腦產生幻覺,它曾是所羅門王的守墓者,利用死亡幻覺,殺死了無數妄想接近所羅門王寶藏的盜賊。這些都是我虛構出來的。雖然“屍臭魔芋”是真實存在的,但它並不會製造幻象,有些植物、真菌雖然的確會產生致幻物質,例如一些可以加工成神經性毒品的植物如罌粟、大麻之類,還有云南那邊的美味牛肝菌,吃多了就會看見有小人在眼前跳舞,但直至今日,尚未發現能在人腦中製造如此強力幻象的品種。
魚骨廟
《鬼吹燈之龍嶺迷窟》中,胡八一等三人聽了陝西農民李春來的說法,奔赴陝西“鏟地皮”,在黃河邊好不容易搭上一艘機動船渡河,卻沒成想船隻撞上了“鐵頭龍王魚”,差點沒掉河裡餵了魚,後來他們一打聽,原來這種大魚以前也出現過,還曾有人花錢買了大魚的骨骸,建了一座“魚骨廟”。
這是書中的小說情節,而事實上“魚骨廟”在天津鄧岑子、山東日照、浙江甚至越南等沿海諸地均有出現過。天津鄧岑子的魚骨廟甚至傳說有康熙皇帝的御賜對聯:百年魚骨爲樑架,千年龜髓附至尊。
意思是說這魚骨廟的房樑檁架爲魚骨所造,廟中神像底座爲千年龜殼。不過此廟在清朝道光年間因魚骨斷裂而塌毀了,倒是山東日照的魚骨廟保存至今,並留下了非常完整的民間傳說。
山東日照這個地方在青島西南,靠近古黃河出海口,因有淡水相濟,一直是漁業重地。傳說早年間海里潮信經常失序,不時有驚濤駭浪、狂風暴雨,桅折艙漏、船覆人亡之事一年甚於一年,漁民一出海,全家人的心就懸到嗓子眼上。有一天大潮時,在海口外的海灘上漂上來一尾大魚,雙眼已沒,是兩條小魚送上來的。奇怪的是,那兩條小魚一送上來就掉頭回遊,把大魚孤零零地撇在海灘上,再也沒有回來,就跟出公差似的。更怪的是海水從此漲不到那裡,連日太陽也像出火一樣的毒,連渴帶曬,大魚最後乾死在海灘上。也就在當天夜裡,周圍村的人忽然做了個一模一樣的夢,夢裡龍王爺告訴大家:那條大魚經常興風作浪、吞食漁民,觸犯天條,依律摘除雙眼、賜死海邊,向當地百姓賠肉還骨,以昭天德、安民心。
第二天一大早,那些在海難中失去親人的人們半信半疑地秘走相談,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大起膽來,持刀揹筐,涌上海灘,揭鱗割肉。爲報答龍王的厚恩大德,示龍威、警百魚,當地漁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在大魚落淺的海灘西邊嶺坡上用魚骨蓋起一單間小廟,骨爲檁,鱗爲瓦。廟中只供龍王一像,取名爲“魚骨廟”。
照這傳說中的說法,擱淺的大魚應該是鯨魚,以幾米長的魚骨爲樑,這種長度也只有鯨骨可用。我國沿海鯨魚擱淺的新聞雖然不像南半球澳洲鯨魚經年累月成批衝上海灘那麼多,但隔個把年總能聽到一兩起。
黑驢蹄子
胡八一和胖子的首次摸金之旅,起因是兩個窮急了眼的傢伙在大金牙的慫恿下,終於決定要去倒鬥發財了,二人湊錢買了火車票,路上做夢都在數錢,然而事與願違,他們的目標——大遼太后之墓已經不能下手了。不過聽屯子中的老獵人說起了大興安嶺的野人溝,這使他們茅塞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