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 仁智院掌直

李潼在一座已經打掃好的亭舍中接待了李光順,當然還有從剛纔便一直跟着他的李守禮。

兄弟三人並席而坐,李潼不着痕跡的打量着李光順。老實說,對於和身邊這兩人就此兄弟相處,李潼心中還是存着幾分戒備與疏離。

他又不是李守禮那種全無心機、七情上面的性格,面對陌生人,總會多多少少有所保留。這一點,哪怕是他接受了少年李守義的記憶也幫不了他多少,想要熟悉起來,家人一般的相處,肯定還需要一些時間。

兄弟三人並坐亭中,李光順坐席要稍遠一些,距離李潼約在幾十公分外,不同於緊挨着李潼坐下、腦後甚至還能感受到呼呼溼氣的李守禮。這是一個敏感且略有自閉的人,哪怕在與兄弟們日常接觸,仍然下意識的拉開一些距離。

對於李光順這種表現,李潼並不感到意外,在他看來這纔是李賢的兒子們該有的謹慎,至於李守禮那純粹是個異數。

李光順也在打量着這個三弟,雖然在他眼中這幼弟除了略顯憔悴瘦弱了一些之外,與以往並沒有什麼區別。但給他的感覺卻與此前完全不同,彷彿換了一個人。具體哪裡變了,他卻又說不出來。

李守禮這會兒還在低頭沉思剛纔李潼所言,也並沒有急於開口,因是亭舍中的氣氛一時間略有尷尬。

過門總是客,李潼先擡手召來宮婢吩咐取茶待客,卻被告知院舍中尚無茗茶預備。李潼剛剛意識到眼下才是初唐,茶飲真正風靡天下還要到盛唐時期,中間還差着幾十年的醞釀傳播。

“只是兄弟閒坐,也無需飲品點心。”

李光順擡手說道,語速略顯急促,反倒顯出幾分謹小慎微。

李潼見狀便也不作更多吩咐,擺手屏退宮婢,順勢便與李光順閒聊起來,話題無非房氏的傷情,還有仁智院這個新的居住環境之類。

李光順在與李潼閒聊幾句後,忍不住又仔細打量他一番,頗有詫異道:“三郎言談,較之往昔真是大不同。”

這話李守禮聽到了,一拍憑几便眉飛色舞道:“是吧?果然阿兄也覺出巽奴不同,你可知爲什麼?我來告……”

話講到這裡,李守禮語調戛然而止,瞥了一眼李潼,轉又擺手道:“罷了罷了,當中緣故,娘娘不許我多問,巽奴不准我多說。不能說,不能說,阿兄你也不要再問!”

一邊說着,他一手虛掩嘴巴,另一手則作向下撫胸,似乎衝到嘴邊的話又生生嚥了下去。李潼將這模樣看在眼裡,對於其人究竟能否始終保守秘密真是不報什麼信心,就怕光咽話就能把這小子撐死。

李光順本來饒有興致側耳聽着,聽到李守禮這麼說,眸光閃過一絲黯淡,便也果真不再追問,只是眉目間的失落就連李潼都能感受到。

“二兄慣作誇言,哪有什麼……”

“罷了,既然娘娘叮囑,我也不再多問。”

李光順擺擺手,繼而便低下頭去。這一次就連大大咧咧的李守禮都察覺到他情緒不太對:“總之阿兄記住,這可不是什麼壞事。巽奴他、他可是……唉,往後我是要聽巽奴訓令的,阿兄你也要待他、嘿,恭敬一些吧。”

說話間,他又對李潼挑了挑眉梢,頗有幾分討好意味,似乎真的將這少弟當成了亡父的化身。

李光順垂首不語,又過片刻才做欲言又止狀,斟酌了好一會兒才又說道:“你們記不記得珠娘?早前咱們各自在監,她也被宮人引走,只是、只是大家都回來了,卻不見她,我不知何處去尋……”

李潼聞言後便搜尋少年李守禮的記憶,旁邊李守禮已經開口了:“是了,早間入此我還念着要請珠娘蒸糕來食呢,怎麼不見她?”

有了李守禮的提醒,李潼纔想起來。少年李守義留下的記憶駁雜又混亂,但幸在本身年紀不大,經歷又少,能記下的且留給李潼接受的人事也不多,只是乏於整理。

李光順所言的珠娘乃是他貼身的侍婢,有一手很巧妙的炊食技藝,早前也承擔一部分一家人的飲食,這是少年李守義對於其人的印象。

李光順神色黯淡且忐忑:“此前我尋問幾名宮官,都說不知。那娘子只是個尋常雜使罷了,或是被人遺在某處。我、我想請你們同我去見一見娘娘,請娘娘轉言直院宮官找一找她。”

李潼見李光順態度懇切又小心翼翼,但眉目間憂愁卻是濃郁得很,很明顯這個對他和李守禮而言只是一個妙廚的婢女,對於李光順而言有着非凡的意義。不過僅僅只是尋找一個走失的婢女,也算不上什麼大事,何以李光順又請求他們兩個一同去向房氏說?

腦海中遺留的記憶沒能爲李潼解惑,原本的少年李守義對於家門內人事糾葛似乎有些遲鈍。

“這也不是什麼大事,何必麻煩娘娘。眼下也是無聊,咱們一同去找宮官問一問吧。”

李潼說着便站起身來,不單隻爲這一事,他也想去看看安排掌管仁智院事務的女官是什麼樣的人。

李守禮自無不可,聞言便也站起來。李光順卻不好意思說剛纔在掌院那裡碰了一個軟釘子,他與李守禮簡直是兩個極端,心思細膩敏感,哪怕在自家兩個兄弟面前都放不開言行。

此前聽鄭金絮叨,李潼對於家門人事已經有所瞭解。舊年其父李賢居在東宮時,殿下人氣也是旺盛,但之後被廢位幽禁,侍奉者多裁撤,長安幽禁幾年又被髮配巴州,落足巴州不久,李賢便被逼令自殺,之後殘餘家人再被押回洛陽,到如今還存留的東宮老人已經寥寥無幾。

房妃身邊尚有兩名舊年供事東宮的女史,再就是李守禮生母張良媛並李潼的奶媽鄭金,李光順所言珠娘算一個,還有就是那個還未及見面的小妹李幼娘身邊侍用兩人。除此之外,尚有七個舊年在巴州時地方進獻的僚人僕婦並宦者,只作粗勞役使,大概旁處也無從安置,便一直留用下來。

眼下仁智院灑掃忙碌近百宮婢、宦者,都非舊人,而是禁中安排過來。說起來,這些宮人們聽從的也不是李潼一家的命令,自有掌院女官負責管理。

皇宮大內同樣有官秩構架比擬外廷,皇帝的妃嬪屬於內命婦,本也有掌管宮事的職權。不過眼下就連皇帝李旦都只能幽居禁中,他那些妃嬪自然也只是虛設。當下直掌宮事的,主要是六尚二十四司的女官們。

這些女官負責的主要是宮事庶務,與上陽宮一衆待詔女官如上官婉兒分屬不同的系統。上陽宮女官本非定製,只是武則天女主執政的一個班底,類似於皇帝秘書省官員。

仁智院掌直位於院舍的左後方,一間廳室作爲直堂,兩排廊舍,一邊是倉房,一邊是居舍。

李潼登堂而入時臉色便微微一沉,因爲他發現這間直堂陳設居然比他的廳室還要更考究許多。

兩方寬近丈餘的大屏風擺設在堂上,彩紗細綾的屏面,精雕的檀香木作爲骨架,木架上還錯落有致的點綴着一些光芒絢麗的珠玉。兩座造型古樸的香爐擺設在堂上不起眼處,香菸蒸騰,滿室芬芳。另有一些精巧美觀的小擺件,將廳堂點綴得頗有貴氣,遠不同於自己居室的素淡,甚至就連房氏居舍都遠有不及。

當然,對於眼下尚還在努力融入這個時代的李潼而言,這些都是眼下不必計較的小細節。但他在意的是,一家人剛剛遷居仁智院,掌直女官的廳堂便佈置得遠比他們居舍要有格調,這說明掌直的女官並不將他們一家人放在眼中,甚至這一份輕視根本都不作掩飾,就這麼明明白白的擺出來!

當看到坐在正堂那一名掌直女官模樣後,李潼眸光又是一寒。他來到這個世界不久,見到的人也不多,而這女官恰好他見過,就是昨日在五殿後廊舍中,追趕嫡母房氏而去的那名被稱作徐典的女官。

掌直女官徐氏看到三王並行而入,一時間也有些詫異並侷促,但很快神態就恢復如常,起身緩行上前斂裙施禮,垂首道:“院室久廢,妾恭在直中,爲免怠慢貴人,整頓繁忙,尚無暇敬拜大王等,失禮之處,還望三位大王見諒。不知大王入直可有訓教?”

“掌直不必多禮,我們隨大兄來,是要問一問,我家有女侍珠娘,至今還沒入院。你來查一查,是不是引路的宮人找尋不到?”

李守禮眼色不濟,並沒察覺到身旁兄弟兩人神色都有幾分不自然,他踱步堂上,很快就看到擺放在案的一份雙陸棋具。他們剛纔行入時,婦人正在擦拭棋具沒來得及收起來。

他見獵心喜,走上去摸着那精緻棋具嘖嘖道:“我舊有一副象牙棋具,可惜搬遷居舍早就尋不見了。你現在就去做吧,我與阿弟暫借你這棋具戲玩一局,要快些,稍後娘娘尋我,可就沒時間等你。”

說話間,他已經坐了下來,手拍着那被擦拭得纖塵不染的棋枰,招呼兩個兄弟過去坐下來一局,渾然不知那掌直女官已經被氣得身軀頻顫。

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860勢有強弱,絕不待斃0279 飛錢承兌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211 不宜輕沾俠名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091 恩賜瑞物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175 索性以身相許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0448 魏王歸世,闊坊造邸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343 女人的報復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025 不如降黃巢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093 被甲登殿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679 太平陰謀,宰相忍怒0990 名臣欺世,子嗣無能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084 具位庸臣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0094 大酺禮畢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010 悲慘的一家人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121 徐敬真引誣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294 門人遇襲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018 跋扈宗王0309 無人如我待你好0592 諸族姝色,惟王擷取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028 禁宮異兆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651 我王權壯,誓殺欽陵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320 高句麗遺民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342 懷義說親,結怨於人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002 又一個才人0088 貌類乃父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287 靈前敲詐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754 權勢之內,概不容情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
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860勢有強弱,絕不待斃0279 飛錢承兌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211 不宜輕沾俠名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091 恩賜瑞物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175 索性以身相許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0448 魏王歸世,闊坊造邸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343 女人的報復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025 不如降黃巢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093 被甲登殿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679 太平陰謀,宰相忍怒0990 名臣欺世,子嗣無能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084 具位庸臣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0094 大酺禮畢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010 悲慘的一家人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121 徐敬真引誣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294 門人遇襲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018 跋扈宗王0309 無人如我待你好0592 諸族姝色,惟王擷取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028 禁宮異兆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651 我王權壯,誓殺欽陵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320 高句麗遺民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342 懷義說親,結怨於人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002 又一個才人0088 貌類乃父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287 靈前敲詐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754 權勢之內,概不容情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