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德國艦隊各艦的海圖室裡,此刻皆燈火通各,身穿筆直軍服的航海長帶領手下的繪圖員,根據林漢提供的情報數據正不停地進行海圖作業,以方便自身戰艦修正射擊的數據。
雖然擁有艦魂艦娘不斷提供炮彈的近失情況的修正數據,但是不是有艦男艦娘附體的其餘各艦,只能使用間接數據進行射擊的他們,也只能老老實實地根據林漢和漢娜提供的數據進行圖紙作業和計算,然後再向炮長提供修正後的射擊單元。
另一方面,沙恩姐妹艦打出的第二輪齊射,再度在皇家方舟號周圍形成了,跨射更有兩發近失彈在該艦附近爆炸,由此產生的水壓擠壓了該艦少部的分的水密隔艙。
但皇家方舟號的好運氣,也就持續到此。
開戰後第五十九秒,沙恩姐妹艦進行了第三輪齊射,儘管這時已經反應過來的皇家方舟號艦長親自操舵進行機動規避,但是正處於夜間行軍狀態,僅以二十四節的巡航速度行駛的皇家方舟號,機動規避效率實在有限。
一發由格奈森瑙號打出來的十六英寸炮彈,在驚天的震響中,猛地擊中皇家方舟號的左後方的側舷,十六英寸炮彈輕鬆地撕開皇家方舟號薄弱的側弦裝甲,在其內部爆火乍,紅光綻現,皇家方舟號航母的側舷象被撕開了口子般,猛然被炸出一個直徑達十餘米的巨大破口,氣浪奔騰中。上萬細小的彈片如同颶風暴雨在航母內部向四面八方激射。
這枚十六英寸炮彈打中的部位,恰好是航母的機庫,庫存的的海颶風戰鬥機和箭魚攻擊機在爆火乍產生的大量尖銳的金屬物混和氣浪產生的風暴中被扭轉成千瘡百孔的鐵。彈片和氣浪掃過之處,艙壁、甲板、人體無不在瞬間被洞穿碎裂,鮮血噴射,原本整齊的機庫內部,頓時變成了血火焦黑的慘烈地獄!
這枚由格奈森瑙號打來的炮彈,不但摧毀了機庫,更重創了附近的數個水兵艙,十餘黴的飛行員在這一擊中傷亡慘重。外另有一些輸油管線受損。並導致機庫裡燃起了大火。
但皇家方舟號的災難還未結束。在連續三輪射擊失的後,第四輪炮擊時,先前連地續失手的沙恩霍斯特號終於迎來了人品爆發,這一輪該艦打出的九發炮彈。居然連中兩彈。一彈命中飛行甲板。穿透幾十毫米鋼板鋪成的飛行甲板後在第二層甲板下爆炸,這一擊更造成多處鍋爐管線受損,並導致多臺鍋爐失去作用。
而另一發炮彈擊中艦身舯部水線上一米的位置。不過這是一枚啞彈,在艦腫部擊出一個兩米多寬的巨口後,穿越整個艦身,然後從另一端水下部分破壁而出落入海中,竟將該艦打了個對穿。由於命中的部位是水兵艙。炮彈所過之處,帶起的金屬碎片四面飛射,水兵艙裡死傷狼藉,忍不忍睹。更致命的是,海浪洶涌的大西洋上,大量海水趁機順着破口涌入。
開戰後第119秒,沙恩姐妹艦先後對皇家方舟號進行了第五次齊射,此番射擊再度落空,但一百四十八秒後的第六次齊射時,兩艦各取得了一次命中,來自沙恩霍斯特號上的406毫米炮彈,擊中皇家方舟號的艦首,這一回又因爲穿透力過剩打了穿透,炮彈擊中艦首右側的甲板,然後穿過右舷側面鋼板落入海中,延時引信在炮彈落入海水中後方才被引爆,但由此在艦艏右舷產生的巨大的破洞還是導致了大量的進水。
而來自格奈林瑙號上的一擊則是致命的一擊,來自其尾部三聯裝炮臺發射的一枚炮彈,正中皇家方舟號的動力室,直接摧毀了該艦的一臺蒸汽輪機,並引發大火。同時炮彈在艦身上撕開一道長達十餘米的巨大傷口,海水滾滾而入。全艦超過三分二的鍋爐在這一擊下停止工作並且海水還在不斷地持續涌入,而更致命的,這一擊產生的巨大震動,更舵機損壞卡死,皇家方舟號在殘餘動力的驅動下開始在海上緩慢地打起轉來。
沙恩姐妹艦在第182秒左右,先後對皇家方舟號進行了第七次齊射,這一輪齊射兩艦各有一發中的。其中一發炮彈中艦橋,炸死了包括艦長在內指揮室裡的所有軍官。而另一發更爲致命,擊中了該艦的航空燃油庫,引發大火,皇家方舟很快就燒成了黑夜中最爲顯眼的一個大火把。而其餘的炮彈雖然落空,卻造成艦體多處破裂,該進水更多。儘管皇家方舟上所有能工作的抽水機都開足了馬力往外抽水,但艦體仍然緩慢地徐徐下沉。
林漢掃瞄出了皇家方舟悲慘的現狀,向漢娜建議道:
“我們已經割開了那傢伙的喉嚨了,可以轉移火力對付倫敦號了,那傢伙正拼命地想轉向對我們進行雷擊呢!”
此時格奈森瑙號主炮的射擊校正是由漢娜提供的,而林漢的注意力則大都集中在正強行轉向準備對兩艦發動“雷擊”的倫敦號重巡洋艦身上。而給皇家方舟號補槍的任務,則交給了位於隊列第四位,已完成了轉向的七千噸級的“瓦爾基里”號輕巡洋艦。
由於皇家方舟號靠近德國艦隊這一側左後方的護衛巡洋艦不是全滅就是正在被“彈雨”洗澡,反雷擊能力大減,恰好給雷擊艦留出雷擊的缺口。
德國的輕巡洋艦通常都是以城市爲名,但是隨着漢娜對德國海軍的掌控能力越來越強,以及德國海軍變得越來越“迷信”,越來越向“護教軍”發展,在1939年新下水的四條七千噸級輕巡洋艦,已經公然命名爲“女武神級”,所用的艦名都是使用北歐神話中有名的女武神的名字。比如瓦倫基裡,伯倫希爾,芙羅雅等。而漢娜本人甚至在考慮,十二月份的挪威海戰結束後,返港的兩艘沙恩級戰列艦,是否需要易名爲“加百列號”和“薩菲羅斯號”。
而後“瓦爾基里”號輕巡洋艦迅速逼近正在海上緩慢打轉的皇家方舟號,在六千米外發射四枚魚雷,掉過頭後又用尾部發射管發射兩枚,最終命中兩彈。一個小時後,皇家方舟號因爲進水過多損管失敗。沉沒於冰冷的海水中。全艦一千二百名官兵中只有三百餘人獲救。
沙恩姐妹艦上十八門主炮正在痛擊皇家方舟號航母時,兩艘艦上一側總計的二十門128毫米副炮,加上德意志號上的六門同口徑副炮,以及六門283毫米的前後主炮。此時全部正對着這艘正努力掉轉船頭。準備發動決死雷擊的萬噸級重巡洋艦開火。
一艘萬噸級的鉅艦的側身拐彎。並不是象汽車拐彎那麼簡單容易,笨重的艦身再快也需要數分鐘的時間才能完成轉向,如果是戰列艦需要的時間更長。
沙恩姐妹艦圍攻皇家方舟號時。反應最快的倫敦號重巡洋艦在炮擊開始後第110秒才做出轉向的反應。在這過程中,意識到自己遭遇夜襲的倫敦號艦長,不待請示胡德號上的總指揮霍蘭中將,就下令全艦朝遠處炮擊的方向發射照明彈。
當照明彈打出時,倫敦號正在遭受三艘德國主力艦的副炮彈雨“洗澡”,象先前兩艘林仙級的輕巡洋艦的一般,倫敦號全身冒火,不但是艦身,就連周邊的海水,也被雨點艦落下的炮彈炸得沸騰了起來。
倫敦號上不斷地有炮彈落下,不時地有副炮或防空炮被擊中炸入海中,正在露天炮位上冒死裝填照明彈的水兵們更是血肉橫飛。但就是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還是有數發照明彈被冒死奮戰的水兵裝填完畢,然後德國艦隊所在的方向打了出去。
照明彈在空中炸開,天上瞬間點燃了數盞明燈,照亮了德國艦隊所在的方位,海面上,九艘德國戰艦的身影清晰可見。
這時的倫敦號戰列艦已經因爲中彈太多,艦身多處引發了小型火災,艦上作業的水兵更是死傷慘重,但是軍艦在艦長的指揮下,仍然冒死進行着轉向,在轉向的過程中,艦上的四座兩聯裝八英寸炮仍然不屈地朝德艦射擊——當然,就目前倫敦號的情況而言,這種炮擊,心理上壯膽示威的意義遠勝其實際威脅,即使有照明彈相助,受能見度限制和自身在不斷中彈地干擾,該艦打出的炮彈全都偏差得極爲離譜。
當倫敦號在彈雨完成艱難的敵前轉向時,全艦上下此時已中彈接近30,其中283毫米的炮彈命中一發,前主炮第一座炮塔被直接炸爛,而其他部分也被對手的128毫米炮彈毫不客氣地洗了一圈,甲板上到處都是水兵的殘肢碎肉,該艦探照燈全毀,測距儀全毀,四座炮塔,除了一座炮塔被對手一炮打爛外,餘下的三座炮塔,尾部的四號炮塔在炮擊中,對手的炮彈打中八英寸炮管,造成炮管受損,而後該炮塔的炮手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繼續開炮,導致炮管炸膛,四號炮塔也就此宣告報廢。
即使完成轉身後,倫敦號已經被打成了半殘,但該艦仍然頂着密集的彈雨朝沙恩霍斯特號所在的方向發動決死突擊,但在這時了,重創了皇家方舟號的沙恩姐妹已經調轉炮口,同時將主炮對準了他。
開戰戰後第二百四十秒,首先掉轉炮口的格奈森瑙號首先對其開火,十秒後沙恩霍斯特號上的九門主炮也對其發出了怒吼。
比起約在二十公里外的皇家方舟號,倫敦號的距離更近,而剛完成變向他的,速度大減,也更容易命中,林漢引導的格柰森瑙號打出的九發炮彈雖然全部失的,但漢娜指揮的沙恩霍斯特號卻在首輪射擊中就給了倫敦號致命的一擊,其前主炮打出的一發炮彈直接打進倫敦號的魚雷艙,並引發裝填中的魚雷的殉爆,倫敦號的艦艏被這次殉爆瞬間摧毀大半,海水瘋狂涌入,該艦接下來在海上只支持了不到五分鐘就就一頭朝下栽進冰冷的大海深處,全艦船員無一生還。
歷史上,倫敦號以經歷過干涉解放軍渡江的“紫石英事件”而“名揚天下”,該艦最後一直存活到1950年退役後,纔在一次電影拍攝十中因爲意外事故而沉沒。而另一艘倒黴的林仙級輕巡洋艦,歷史上更在二戰後送給中國的南京國民政府(其實是補償),後更名爲著名的“重慶”號。這兩艘軍艦本來可以“活”得更長的,卻因穿越者的出現,提前十年就結束了其戰鬥生命。
當勇敢的倫敦號在巨大的爆火乍聲中沉沒時,英國艦隊中的三艘主力戰巡:胡德號、聲望號、反擊號也皆已反應過來,最末的聲望號在倫敦號打出照明彈,照亮了德國艦隊的位置後首先開火,隨後胡德號和反擊號也一起對着前得最前的沙恩霍斯特號開炮。
但是三艦面臨的情況皆相相同,在超過二十五公里,甚至是遠達三十公里的距離上,又是在深夜,無法取得對手軍艦確切位置距離的情況,這種開火完全就是在浪費彈藥,所有的炮彈最近的偏離也高達一千五百米。
所以在沙恩姐妹艦“二鬼拍門”,痛打皇家方舟號時,他們對三艦從遠處打過來的炮彈根本就處於“無視”狀態,仍然保持航向,不緊不慢地對着皇家方舟號摳動扳機,在將這艘最大的眼中釘一點一點地拍到瀕死狀態後,還有“閒情”轉移炮口,將正對其發動決死突擊的倫敦號給予致命一擊。
沙恩級雙艦聯手,一擊轟斃了倫敦號後,這才掉轉炮口,一起對準了最近的聲望號戰列巡洋艦。雖然是以二對三,主張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林漢和漢娜,在佔盡優勢的夜戰中,都不想選擇分兵對敵的戰術。而是鐵了心決定仗着炮粗皮厚的優勢,聯手一個一個地“輪”死對手。(未完待續。。)
ps:??只求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