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抓黨風、樹新風,推動社會風氣持續好轉
解決作風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最終實現“不想”,就要實現自上而下、由內而外的風氣變革,以優良的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民風社風,推動全黨全社會優良風氣的養成。
黨風與民風社風緊密相連、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歷史上有官風和民風之說,官風民風加起來就是社風。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我們現在講的黨風政風,根本上還是黨風。首先,黨風正則民風淳,黨風是關鍵、是前提,決定民風社風。毛澤東同志在《整頓黨的作風》中指出,只要我們黨的作風完全正派了,全國人民就會跟我們學。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幹部作風如何,對黨風乃至整個社會風氣,具有重要影響。從作風建設面臨的問題看,中國曆來是“上行下效”,上面偏出一寸,下面就會出去一丈。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不僅黨內有,社會上也同樣存在。黨員領導幹部吃山珍海味、修豪華官衙、進高檔會所,享樂奢靡、鋪張浪費,社會上就一定會跟風,老百姓之間也會互相攀比。只有黨的作風真正改變了,才能以優良的黨風影響和帶動民風社風的轉變,形成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同時,社會風氣情況又會反映到黨內。民風社風是土壤、是風向標,影響黨風。抓黨風、糾“四風”,必須移風易俗,轉變民風社風,推動社會風氣健康發展。善惡之習,朝夕漸染,易以移人。黨員幹部是社會的一分子,社會上講排場比闊
氣、高檔消費一擲千金、婚喪嫁娶大操大辦、要“面子”不要“裡子”的奢靡之風,反過來也會影響到黨員幹部,助長黨內的不正之風。不正之風還浸染了節日文化,公款購買贈送黃金月餅、上萬元的大閘蟹、天價糉子等變了味的節禮,越來越奢華、越來越氾濫,嚴重侵蝕了黨風和社會風氣,與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漸行漸遠。因此,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在全社會弘揚清風正氣,既要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加強黨風黨紀教育,嚴格黨內政治生活,又要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形成優良黨風和社風民風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
把貫徹廉潔自律準則作爲改進作風的重要抓手。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必須堅持高標準在前,以德爲先、立根固本。這個“德”就是理想信念宗旨、優良傳統作風。新修訂的《廉潔自律準則》,緊扣廉潔自律主題,堅持正面倡導,化繁爲簡、突出重點、針對時弊,既面向全體黨員、又突出“關鍵少數”,重申“四個必須”,提出黨員和黨員領導幹部努力踐行的高標準,是我們黨發出的道德宣示和向人民羣衆的莊嚴承諾。貫徹《廉潔自律準則》就是堅持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的重要途徑。各級黨組織要把貫徹《廉潔自律準則》作爲改進作風的重要抓手,抓好宣傳教育和監督檢查,引導黨員幹部自覺培養高尚道德情操、抵制不良風氣。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堅定理想信念宗旨,堅持密切聯繫羣衆,鞏固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
踐活動成果,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羣衆觀點,始終堅持黨的羣衆路線,堅持定期下訪、定期接待羣衆上訪,注重分析網絡輿情,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要大興求真務實之風,以工作實際成效取信於民,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自覺按客觀規律辦事,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制定發展規劃和實施建設項目,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釣譽的“政績工程”。要堅持艱苦奮鬥,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牢記“兩個務必”,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大手大腳,堅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自覺養成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良好風氣,帶領廣大幹部羣衆團結奮鬥、共克時艱。要增強黨內生活的原則性和實效性,切實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有力武器,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各項規定,形成健康向上的黨內生活。
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任何文化都有兩面,既有精華,也有糟粕,關鍵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中華傳統文化中既有勤儉節約的精華,也有享樂奢靡的糟粕。黨內和社會上的各種不正之風與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密切相關。要進一步探索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崇德重禮和遵紀守法相結合,汲取家規家風、鄉規民約中的精華,揚真抑假、揚善抑惡、揚美抑醜、揚清抑濁。要在全社會培育清正廉潔的價值理念,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形成清風正氣廣爲弘揚的羣衆基礎和社會氛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