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水淹七軍(二)

月時,天氣突然生了變化。

在這個時代,還沒有什麼公曆農曆,也沒有什麼格林威治時間,更沒有後世的月份劃分。人們按照二十四節氣進行計算,大都是以農曆的時間來作爲時間依據。

所以,此時的五月,已經是仲夏時節。

早些時候,天氣還炎熱的很。在一夜之間,整個京兆卻是風雲突變,烏雲遮日。

淅淅瀝瀝的雨,瓢潑的雨……

不知不覺中,北方就進入了雨季,連天的雨水,令得伊水和水的水勢暴漲。

曹操站在軒轅關的城樓上,看着漫天雨水,不由得暗自點頭。

想他也是用兵多年,自然清楚爲大將者,莫不是精通天文地理,善於借勢用勢。

沒想到,周瑜年紀輕輕,居然如此了得。

縱觀自己的麾下,能與周瑜相提並論的將領的確是不多,怪不得孫策得他,能佔據江東。曹操見過幼年時的周瑜,並且對周瑜的印象非常深刻。只可惜後來因雍丘之變,周異被貶回了廬江。曹操從那以後,就再也沒見過,更沒聽過周瑜。

魯肅於大局上,要高於周瑜,但在細節處,卻比不得周瑜的機變。

當真是人無全人啊!

曹操看了一眼身邊的魯肅,輕聲道:“子敬,你可曾與那周公瑾私下裡談論過嗎?”

魯肅聞聽苦笑一聲,“公瑾雄辯,我只剛開了口。他就把所有的話都堵死了!”

不免有些遺憾,曹操嘆了一口氣,“如此人物,怎就不能爲我所用?真是可惜了!”

魯肅也輕輕的嘆息一聲。

其實,他何嘗沒有想要把周瑜勸說地心思?在曹操的陣營當中,基本上是分爲兩個集團。一個是以荀彧等爲代表的潁川世族集團,另一方面卻是以曹氏夏侯氏爲首的官宦集團。魯肅,還有不少人,就處於這兩個集團之間。姑且稱爲寒門集團。

魯肅出身大戶,雖算不得寒門,當然也算不得是什麼世族門閥的出身。

他如今依靠着曹操的信任站穩腳跟。但這對於他來說,還是遠遠的不夠強大。

他需要有一個屬於他的團隊。

如果能把周瑜拉攏過來。憑藉他二人的手段,絕對能與其他兩個團隊三足鼎立。

可惜,可惜……

想到這裡。魯肅忍不住輕輕地搖頭。

“子敬,都已經安排妥當了?”

魯肅從沉思中清醒過來,忙點頭說:“主公放心吧,都已經依照計劃,妥善安排。劉備藏於新城,孫權領軍埋伏在北邙山中。只要公孫康掘開河堤,公瑾就會發動進攻。到時候,夏侯蘭就算逃出偃師,也休想活着回長安。可惜,不是薰俷。”

魯肅這話中的意思。有點遺憾。

只是個夏侯蘭……

如果領軍的是董俷該多好?一戰功成,到時候揮軍直撲長安,定然能佔領關中。

曹操笑道:“若是董蠻子。我卻未必敢用這種手段。子敬,你未曾和薰西平交鋒。不知道他地本事。那傢伙乍看是個莽撞無腦的人,可實際上,卻謹慎地很呢。如果此次是他指揮,我當退守三關,把京兆盡數交付與他,而後消磨他的銳氣。

正面的交鋒,怕少有人能是他地對手!”

所謂三關,指的是伊闕關、大谷關和軒轅關。這三處關隘,可稱得上是豫州屏障。

魯肅聞聽,頗有些不服氣。

“主公,我就不相信,那董俷真有這麼厲害?”

話音未落,遙遠的北方突然間傳來一聲似老牛嘶吼的聲息,緊跟着天崩地裂般的響動,站在軒轅關上,也能清楚的感受到。

魯肅臉色一變,“伊水,決口了!”

洶涌澎湃的洪水,在奔騰咆哮。

如同一羣飢餓的野獸,直衝偃師而去。

夏侯蘭正在偃師帥府中,觀看天色。隱隱約約的就聽到一陣咆哮聲,緊跟着有人在帥府外嘶喊起來:“不好了,河壩決堤,河壩決堤,快點跑啊,馬上就要來了……”

夏侯蘭心裡不由得一顫,連忙往外跑去。

他這帥府位於偃師的高處,站在庭院中還不算什麼。可是整個偃師,已浸入汪洋中。

洪水沖垮了偃師地城牆,一人多高的水衝擊過來,帶着大量的土石和殘磚碎瓦。

駐紮在偃師城外地軍營,已經看不見蹤跡。

有幸存的士卒呼號着,呼叫同伴地救援。死屍隨濁浪浮沉,戰馬在水中嘶鳴,掙扎。

一剎那間,夏侯蘭恍然大悟!

中計了,中計了……

“速速救援,速速救援!”

夏侯蘭指揮人馬開始打撈倖存者,但十萬大軍幾乎是全軍覆沒。

洪水過後,偃師成了一片水澤。戰馬奔跑兩步,就會陷入泥沼之中,難以行動。

到天亮的時候,夏侯蘭召集了殘兵。

只剩下了數千人,和一座孤零零,城牆已經坍塌了的城池。

這個時候,夏侯蘭想起了董俷給他的來信:與曹操交鋒,定要掌控全局,只要有一個閃失,就會被曹操捕捉。如果佔領了陽之後,最好不要再輕易的出擊。

可惜,當時夏侯蘭沒有聽進去

不可能聽得進去。

佔領了陽之後,夏侯蘭的信心膨脹到了無可收拾的地步。莫說董俷是他的敵人,就算董俷是他的好友,就算是說那番話的人是他所信任的趙雲,也沒有用。

“將軍,我們怎麼辦?”

夏侯蘭一咬牙,沉聲道:“立刻退回陽,只要能退回陽。我們就還有一線生機!”

於是,不足萬人的關中軍匆匆被組織了起來。

好在從偃師到陽,不過一兩天的路程,只要到了陽,一切就變得好辦了。

丟棄了戰馬,丟棄了糧草……

此時地夏侯蘭再也沒有當初出征時的那般威風。狼狽的樣子,惶惶如喪家之犬。

出偃師之後,夏侯蘭帶領兵馬,朝着陽方向急速行軍。

在途徑氏的時候。兵馬困頓的不得了。夏侯蘭只好暫時停止,命人埋鍋造飯。

“將軍,吃一點吧!”

親兵捧來那粗糙的口糧。可是夏侯蘭那裡還有胃口。

“你們自己吃吧,等吃飽了。我們還要趕路……只希望陽如今,不要再出事。”

話音未落,遠處突然傳來了喊殺聲。

公孫康率領本部人馬。從遠處掩殺過來,那士卒們呼喊道:“莫要走了夏侯蘭!”

飢腸轆轆的關中軍,可不是漢安軍所屬。

準確的說,關中軍各地行營,是漢安軍的基礎,但不是每個進入行營地士兵,都能進入漢安軍。必須要經過嚴格的訓練,而後從中選拔,通過了才能加入漢安軍。

而那些被淘汰的士卒,大都是就地屯軍。

這樣一支人馬。先是死裡逃生,早已經沒有了半點戰意。如今遭遇變故,立刻慌亂起來。

夏侯蘭扳鞍上馬。持槍大聲地呼喊。

可是誰又會聽他的話呢?整個都亂了套,被公孫康地人馬殺得是落荒而逃。丟盔棄甲。

夏侯蘭領親軍殺出了一條血路,朝着陽方向奔行。

眼看着前方就是北邙山,只要繞過去,就距離陽不遠了。此時,天已經黑了,夏侯蘭身邊只剩下了兩三千人,一個個精疲力竭,顯然都已經到了跑不動的地步。

夏侯蘭的坐騎,是一匹西域地大宛良駒,如今也是在不停喘息。

“全軍暫住,休息一下,我們連夜從北邙山穿行,直抵陽。”

繞北邙山,和穿過北邙山,聽上去好像沒什麼區別,但實際上,路程卻是不一樣。

從北邙山穿行,出則直抵陽郊的東澤。

而繞北邙山的話,路程就會增加一半。而且,大路官道,說不得會不會有伏兵?

士卒們聞聽夏侯蘭這句話,都鬆了口氣。

一個個席地而坐,不聽的喘息。好在這是五月,如果是冬天的話,恐怕也要凍死一半。夏侯蘭也跳下馬,放那馬匹自行尋找吃的,他手持長槍,靠一棵樹坐下。

四周,很靜謐……

夏侯蘭看着已經所剩不多的士卒,暗自後悔。

拋開成見的話,其實董俷也很不錯,至少他扶漢帝登基,還爲漢帝大肆造勢。

朝中的事務,他也從來不去插手。

除了把握兵權之外,好像董俷並沒有什麼太過分的舉動。

是從什麼時候看董俷不順眼?也許就是從十年前那一場關東諸侯討伐戰開始吧。

初出茅廬地夏侯蘭,那時候如同一張白紙。

別人說什麼,他就相信什麼。後來被俘,雖說歸順了劉辨,可是對薰俷終歸是有一層敵意。而這敵意,來得很莫名其妙,究竟是對董俷看不過去,還是因爲輸給了呂布,初上戰陣就被俘虜,心裡面憋了口氣的原因?哈,還真的是說不清楚。

當初,夏侯蘭試圖爲漢帝招攬趙雲田豫,但沒有成功。

那個時候,夏侯蘭生不生氣?說實話,地確是非常惱火,可現在仔細想想,趙雲和他從小一起長大,爲什麼不願意答應他的要求?田豫也是一時地賢才,可爲什麼放棄了漢帝,而要跟隨董俷?被逼得急了,寧可領兵往那不毛之地,也不願意……

也許,從一開始我就錯了吧!

往昔的一幕幕景象,在夏侯蘭腦海中浮現。

從初隨劉辨,到後來劉辨在安定,在朔方……

不管劉辨還是何太后,於董俷相處的都很好。只不過是自己這些人,在瞎起勁兒。

腦袋昏沉沉的,夏侯蘭有點犯困了!

突然間,只聽一陣喊殺聲從北邙山中響起,“莫要放過董賊軍,莫要放過夏侯蘭!”

一支人馬從山中殺出來,爲首的人,碧眼紫鬚,手握寶劍,正是孫權。

“夏侯蘭,孫某在此恭候多時了!”

此刻,夏侯蘭一部人馬,經過短暫的休息之後,非但沒有恢復了精神,反而更加萎靡不振。就連夏侯蘭自己,坐在哪兒休息了片刻後,也覺得是全身痠軟。

咬牙起身,可是戰馬卻不知跑到了何處。

夏侯蘭眼見着孫權領兵殺到,忍不住閉上眼睛,暗自叫喊一聲:今日,我命休矣!

第318章 大決戰(一)第354章 拉虎皮,扯大旗第146章 月旦評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21章 敲山震虎(1)第148章 鸞衛軍第55章 行路難第119章 初見孟德第205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二)第11章 馬奴小鐵(2)第91章 絞肉機(三)第381章 陳宮論連橫第487章 長安(六)第403章 袁紹亦躊躇第448章 賈詡二謀荊襄(一)第421章 短歌行第265章 雞鹿塞(完)第324章 大決戰第155章 建春門血案(一)第376章 長安之亂(八)第485章 長安(四)第187章 桃園一諾,翼德全義第82章 三醜結義第317章 幽州牧呂布第254章 三韓獻寶,中藥變韓藥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第219章 孺子心歹毒(二)第71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246章 氣節壯士第426章 當陽(二)第349章 南榮彧第255章 求賢令第19章 綠漪心思(2)第410章 董西平單刀赴會(一)第333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一)第175章 驚州來人第497章 決戰之聲東擊西第253章 董氏一門第310章 躁動的心之石韜第397章 十年(七)第449章 賈詡二謀荊襄(二)第462章 沒落陸家第462章 沒落陸家第187章 桃園一諾,翼德全義第274章 他是誰?第81章 太平亂起第306章 沙沙有心事(一)第346章 昔日重現第438章 另有蹊蹺第311章 沙摩柯回家第17章 求官(1)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163章 韓與馬(完)第12章 心思(1)第268章 朔方大捷第325章 遼西起風雲第463章 溫侯(一)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58章 劉門血案第120章 河東一霸第191章 徐庶求學第468章 大野澤(一)第61章 惺惺相惜第455章 泰平問對第59章 古之惡來第202章 泰山賊(二)第422章 五蠻第382章 黑名單第212章 廖化怎能做先鋒(一)第57章 赴已吾第360章 小溫侯(三)第212章 廖化怎能做先鋒(一)第227章 矯詔出,諸侯興兵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239章 那一刀的風情第235章 滎陽大戰(一)第451章 陽謀(二)第131章 野牛奔走燒當第465章 溫侯(三)第300章 鏖戰(三)第71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427章 長阪坡第145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三(上)第467章 溫侯(五)第403章 袁紹亦躊躇第44章 巨魔士(一)第56章 李儒之謀第19章 綠漪心思(1)第272章 喜事連連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375章 長安之亂(七)第225章 誰逼迫誰?第471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58章 劉門血案第449章 賈詡二謀荊襄(二)第176章 西園立八校(一)第327章 西域二三事(一)第349章 南榮彧第356章 諸侯亂,何去何從
第318章 大決戰(一)第354章 拉虎皮,扯大旗第146章 月旦評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21章 敲山震虎(1)第148章 鸞衛軍第55章 行路難第119章 初見孟德第205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二)第11章 馬奴小鐵(2)第91章 絞肉機(三)第381章 陳宮論連橫第487章 長安(六)第403章 袁紹亦躊躇第448章 賈詡二謀荊襄(一)第421章 短歌行第265章 雞鹿塞(完)第324章 大決戰第155章 建春門血案(一)第376章 長安之亂(八)第485章 長安(四)第187章 桃園一諾,翼德全義第82章 三醜結義第317章 幽州牧呂布第254章 三韓獻寶,中藥變韓藥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第219章 孺子心歹毒(二)第71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246章 氣節壯士第426章 當陽(二)第349章 南榮彧第255章 求賢令第19章 綠漪心思(2)第410章 董西平單刀赴會(一)第333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一)第175章 驚州來人第497章 決戰之聲東擊西第253章 董氏一門第310章 躁動的心之石韜第397章 十年(七)第449章 賈詡二謀荊襄(二)第462章 沒落陸家第462章 沒落陸家第187章 桃園一諾,翼德全義第274章 他是誰?第81章 太平亂起第306章 沙沙有心事(一)第346章 昔日重現第438章 另有蹊蹺第311章 沙摩柯回家第17章 求官(1)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163章 韓與馬(完)第12章 心思(1)第268章 朔方大捷第325章 遼西起風雲第463章 溫侯(一)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58章 劉門血案第120章 河東一霸第191章 徐庶求學第468章 大野澤(一)第61章 惺惺相惜第455章 泰平問對第59章 古之惡來第202章 泰山賊(二)第422章 五蠻第382章 黑名單第212章 廖化怎能做先鋒(一)第57章 赴已吾第360章 小溫侯(三)第212章 廖化怎能做先鋒(一)第227章 矯詔出,諸侯興兵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239章 那一刀的風情第235章 滎陽大戰(一)第451章 陽謀(二)第131章 野牛奔走燒當第465章 溫侯(三)第300章 鏖戰(三)第71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427章 長阪坡第145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三(上)第467章 溫侯(五)第403章 袁紹亦躊躇第44章 巨魔士(一)第56章 李儒之謀第19章 綠漪心思(1)第272章 喜事連連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375章 長安之亂(七)第225章 誰逼迫誰?第471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58章 劉門血案第449章 賈詡二謀荊襄(二)第176章 西園立八校(一)第327章 西域二三事(一)第349章 南榮彧第356章 諸侯亂,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