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

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

(公開版)

因解放後家譜損毀,由山東過來的這三個孟氏年輕人的名字已經記不清了,經推算應該是“繼”字輩的,屬於孟軻的第69世孫,筆者按年齡將他們暫稱爲孟繼清,孟繼明,孟繼亮吧。

孟繼清家在西南隅林家衚衕(1959年縣醫院擴建,把林家衚衕擴進縣醫院裡了)路東中間部位,住的是茅草房。孟繼明和孟繼亮住在西南隅塔東胡同路東四眼井的北部老任家後面的同一院子裡(現梅花樓小區西側的鍋爐房處),也是各住三間茅草房。(日僞時期,孟繼亮的孫子孟昭鳳一家搬到山裡當佃戶,原來的三間草房無人管理,下雨漏水而坍塌了,孟昭鳳一家土改時回到西南隅,新分的原積德號院內的四間正房,位於西南隅對廟衚衕路北。孟繼明的孫子孟昭瑞放棄了破草房,分得原隆德號的場房院內的三間西廂房,位於原宅院對門。兩家新分的都是磚瓦房)。

這三人不是親兄弟,他們老哥仨分別來自三個家庭,據說他們的老家也都是貧苦人家,都有幾個同胞弟兄。他們從山東到薊州來獨立生活,就不再繼承家裡的財產,也不再承擔贍養父母的義務了。

孟繼清與孟繼明和孟繼亮是同一個曾祖父的族弟兄,孟繼明和孟繼亮是同一個祖父的堂兄弟。應該孟繼明是長門家的子弟,具有族長的地位。所以儘管孟繼明、孟繼亮都稱孟繼清爲大哥,但每逢過年時,孟繼清和孟繼亮家的人及其後人們都要到孟繼明及其後代人的家裡去叩拜祖宗牌位。同時也都是由孟繼明(後來是繼明的子孫)代表着這三家,到山東老家去祭祖,報名登記續家譜(注1)。

我小的時候,在合作化以前,過年時也跟着大人到“二老太爺”(我們這裡稱曾祖父爲“老太爺”,稱曾祖母爲“老太太”)孟昭瑞家去叩拜“祖宗牌位”。我記得是在他們家堂屋內,靠後牆有一個兩米多長“條案”(過去的一種傢俱,大約三四十釐米寬,兩米左右長,一米左右高,下面有四條腿的桌子,但是沒有抽屜),條案上擺放着秫秸杆扎的外面用紙糊的佛龕(注2)似的小紙廟。紙廟裡又分成多個“小房間”,每個“房間”裡放着一個木牌,上面有字(現在想應該是祖上先人的名字),大人說這就是“祖宗牌位”。紙廟外邊的位置,擺着香爐和上供的食品。

1955年成立農業合作社後,祭祖活動沒有了,據說到1960年孟昭瑞病故的時候,孟昭瑞家擺放的孟氏家族的紙廟堂和木牌以及家譜(花名冊)也被當做陪葬品燒了。“繼”字輩老哥仨真實名字,也就無從知曉了。

孟繼清有兩個兒子,名字不記得了,按年齡和在同輩人的排行暫稱爲孟廣福(總排行第一)和孟廣祿(總排行第二),有無女兒不知。

孟繼明有一個兒子孟廣德(總排行第四),有一個女兒不知名字。

孟繼亮也是一個兒子,叫孟廣亭(總排行第三),有一個女兒不知名字。

來薊州後的第二代廣字輩:

1、孟廣福(真實名字不知道,總排行第一,山東出生,薊州長大)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長子孟昭信,次子孟昭義,女兒名字不知道,出嫁到倉上屯尹家和崔家。

2、孟廣祿(真實名字不知道,總排行第二)未成家而病故。

3、孟廣亭(總排行第三,約1941年亡故,享年60多歲)有一個兒子孟昭鳳(也是總排行第三),一個女兒名字不知。

4、孟廣德(比孟廣亭略小,總排行第四,早年亡故,享年40多歲)有二個兒子一個女兒,長子孟昭祥(總排行第一)未成家而病故,次子孟昭瑞(總排行第二),女兒名字不知。

按照清朝時代的習俗,同宗族五代以內的直系血親中兄妹姐弟是不能通婚的(外戚不受此限,所以有表姐弟表兄妹成親的),到第六代以後不限。所以,那時都把五代以內視爲本家人(俗稱沒出“五服”)。 孟繼清,孟繼明,孟繼亮是第四代(四服上的家族兄弟),孟廣福、孟廣祿和孟廣亭、孟廣德正處第五代(“五服”上的家族兄弟),所以就一起排行。到“昭”字輩時,孟廣福的兒子就不再與孟廣亭、孟廣德家兒子一起排行了。而孟廣亭、孟廣德還處在“四服”上,他們兩家的兒子處在第五代上,所以孟昭祥、孟昭瑞和孟昭鳳他們三個仍一起排行,孟昭祥排行第一,孟昭瑞排行第二,孟昭鳳排行第三。到“憲”字輩時三大家的後人都出“五服”了,就各自單排行了。

到薊縣後的第三代是“昭”字輩的:

1、孟廣福家二個兒子:

孟昭信(1877——1942)有三個兒子:長子孟憲成、次子孟憲增、三子孟憲奎。兩個女兒:長女孟憲臣、次女孟憲春。

孟昭義(1886——1944,在天津市內),有兩個兒子,二個女兒。長子孟憲章、次子孟憲明,大女兒名字不知,出嫁到薊縣邦均鎮下埝頭村劉家(子劉義薊縣建委退休幹部,孫劉金剛薊縣政府農辦副主任),小女兒孟桂英,出嫁到北京市東城區滿族人承啓賢家。

2、孟廣德家二個兒子:

孟昭祥,因家譜被毀,生卒年份不詳,未婚而亡。

孟昭瑞(1899——1960),西南隅村農民,有三個兒子。長子孟憲華,次子孟憲山、三子孟憲國。

3、孟廣亭家一個兒子:

孟昭鳳(1901——1959,西南隅村農民)有三個兒子。長子孟憲德、次子孟憲才、三子孟憲友。

第四代“憲”字輩的,按家族分列:

1、孟昭信家:

孟憲成(1909——1929),西南隅村農民,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長子孟慶雲(總排行第一)、次子孟慶華(總排行第二)、女兒孟淑珍。

孟憲增(1914——1973),西南隅村農民,有兩個兒子,長子孟慶餘(總排行第三)、次子孟慶宇(總排行第四)。

孟憲奎(1920——?)自幼在薊縣城裡讀書,1935年去北京讀中學,1937年七七事變後參加宋哲元29軍抗日,後與家中失去聯繫,估計在抗戰中陣亡,有無子嗣不清。

2、孟昭義家:

孟憲章(1909——1968)在津唱大鼓,有三個兒子,孟慶春、孟慶田、孟慶雨。

孟憲明(1925——2007)在津當工人,有一女孟慶芬,一子孟慶霖。

3、孟昭瑞家:

孟憲華(1939——2011.9)西南隅村農民,未婚無子嗣,2011年9月底交通事故中身亡。

孟憲山(1945——今),西南隅村農民,有一個兒子孟慶軍,一個女兒。

孟憲國(1951——今),西南隅村農民,未婚無子嗣。

4、孟昭鳳家:

孟憲德(1934——2012.12),西南隅村農民,有一個兒子孟慶懷,二個女兒。

孟憲才(1936——2010.12.),西南隅村農民,只有三個女兒。

孟憲友(1952——今),西南隅村農民,有二個兒子,長子孟慶國、次子孟慶偉。

第五代慶字輩的:第五代:

“慶”字輩弟兄共有十二人,其中孟昭義一家落戶天津市內的四人,在薊縣的八人。其中:1、孟憲成家:

長子孟慶雲(1925——1997):北京市離休幹部,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

次子孟慶華(1929——今):薊縣退休工人,有六個兒子二個女兒。

2、孟憲增家:

長子孟慶餘(1933——今):西北隅村農民,先後娶妻五人,無親生子女。

次子孟慶宇(1938——今):薊縣退休工人,有二個兒子,二個女兒。

3、孟憲章家:

長子孟慶春(1937年——今)天津第一農機廠工人,有一子一女。

次子孟慶田(1941年——今)山西省壽陽縣郵電部倉庫職工,有一子一女。

三子孟慶雨(1947年——今)天津市河東區城建局職工,有一女一子。

4、孟憲明家:

女兒孟慶芬(1954年——今),天津市登贏樓飯莊職工。

兒子孟慶霖(1960年——今)天津第一汽車製造廠職工,有一子。

5、孟憲山家:

兒子孟慶軍(1978——今):西南隅村農民,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

6、孟憲德家:

兒子孟慶懷(1960——今):西南隅村農民,有二個兒子。

7、孟憲才家:

長女孟莉(1963年——今)西南隅村村民,雅戈爾服裝店、紅樓大酒店經理。

次女孟芳(1966年——今)雅戈爾服裝店、紅樓大酒店副經理。

三女孟濤(1970年——今)雅戈爾服裝店、紅樓大酒店副經理。

8、孟憲友家:

長子孟慶國(後改名文傑,1976——今):薊縣國辦教師,有一個兒子,尚在讀書。

次子孟慶偉(1987——今):薊縣國營企業職員。

第六代:

“凡”字輩的已知的有弟兄姐妹共19人,還剩17人。這三大家的後人均進入“凡”字輩,這代人中最早的出生於1948年,最晚的出生於2000年後,今後有的還要再出生。目前未成年三人。

第七代?:

“祥”字輩的,隨着“凡”字輩的年輕人進入婚期,還將繼續出生。目前已經有13男6女,最早的1972年出生,最晚的1999年出生。

第八代:

令字輩的:截止到2015年10月底,在“祥”字輩弟兄中,只有六人已結婚,並各自生一個或二個小孩。目前,“令”字輩的已有4男3女,最早的2000年出生,最晚的2015年出生。

現在,孟繼清後人已傳到來薊縣後的第八代“令”字輩,孟繼明和孟繼亮的後人才傳到第六代“繁”字輩。由於年齡上的差距大了,所以從憲字輩開始,雖然不同輩分,但在年齡上差距較小的叔侄或者祖孫輩分的人之間,還是互相承認是同宗同祖的當家子的。而那些年齡差距較大的,即使是同宗同輩的兄弟們也互不相識,到第五代“慶”字輩和第六代“繁”字輩就更無家族的觀念了。

注1:續家譜——解放前孔府、孟府設有典戶廳,對分佈在全國各地的本家族內人丁及其職業狀況都要登記在冊,建立家譜,並隨着人口增加不斷擴大在冊人口數量。過去就把這種報名登記的行爲稱爲續家譜。但是女孩子不登記,因爲女孩子長大出嫁不算本家人了。方法是孔家、孟家各個支脈的人家出生男孩後,都要按照血緣關係到自己所屬的祠堂族長處報名登記,然後由最基層的祠堂族長報到上一層祠堂族長處,再逐層報到山東曲阜的孔府或者鄒縣的孟府。由於我家和原在薊縣的本地孟家血緣較遠,所以生了男孩子都要到山東老家的祠堂族長處去報名字,續家譜。

注2:佛龕——過去信佛的人家在佛堂(沒有專用佛堂的窮人家在住房)中的供桌上,用秫秸杆和紙製作的安放佛像用的廟堂式的裝飾物。

(2017.12.31修改)

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二節 先祖來薊後各世代的從業狀況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九節 我二爺爺孟憲增的故事第二節 先祖來薊後各世代的從業狀況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八節 我祖母的故事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五節 孟家上學讀書受教育情況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二節 先祖來薊後各世代的從業狀況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八節 我祖母的故事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八節 我祖母的故事第二節 先祖來薊後各世代的從業狀況第八節 我祖母的故事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九節 我二爺爺孟憲增的故事第六節 曾祖母孟賈氏的故事第八節 我祖母的故事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八節 我祖母的故事第六節 曾祖母孟賈氏的故事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五節 孟家上學讀書受教育情況第八節 我祖母的故事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八節 我祖母的故事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六節 曾祖母孟賈氏的故事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九節 我二爺爺孟憲增的故事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六節 曾祖母孟賈氏的故事第八節 我祖母的故事第六節 曾祖母孟賈氏的故事第五節 孟家上學讀書受教育情況第二節 先祖來薊後各世代的從業狀況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八節 我祖母的故事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二節 先祖來薊後各世代的從業狀況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六節 曾祖母孟賈氏的故事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六節 曾祖母孟賈氏的故事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五節 孟家上學讀書受教育情況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二節 先祖來薊後各世代的從業狀況第九節 我二爺爺孟憲增的故事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五節 孟家上學讀書受教育情況第九節 我二爺爺孟憲增的故事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六節 曾祖母孟賈氏的故事第二節 先祖來薊後各世代的從業狀況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二節 先祖來薊後各世代的從業狀況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九節 我二爺爺孟憲增的故事
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二節 先祖來薊後各世代的從業狀況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九節 我二爺爺孟憲增的故事第二節 先祖來薊後各世代的從業狀況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八節 我祖母的故事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五節 孟家上學讀書受教育情況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二節 先祖來薊後各世代的從業狀況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八節 我祖母的故事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八節 我祖母的故事第二節 先祖來薊後各世代的從業狀況第八節 我祖母的故事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九節 我二爺爺孟憲增的故事第六節 曾祖母孟賈氏的故事第八節 我祖母的故事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八節 我祖母的故事第六節 曾祖母孟賈氏的故事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五節 孟家上學讀書受教育情況第八節 我祖母的故事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八節 我祖母的故事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六節 曾祖母孟賈氏的故事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九節 我二爺爺孟憲增的故事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六節 曾祖母孟賈氏的故事第八節 我祖母的故事第六節 曾祖母孟賈氏的故事第五節 孟家上學讀書受教育情況第二節 先祖來薊後各世代的從業狀況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八節 我祖母的故事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二節 先祖來薊後各世代的從業狀況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六節 曾祖母孟賈氏的故事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六節 曾祖母孟賈氏的故事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五節 孟家上學讀書受教育情況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二節 先祖來薊後各世代的從業狀況第九節 我二爺爺孟憲增的故事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五節 孟家上學讀書受教育情況第九節 我二爺爺孟憲增的故事第一節 我家遠祖來薊州後的世代傳承第六節 曾祖母孟賈氏的故事第二節 先祖來薊後各世代的從業狀況第三章 我家的身世序言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十節 外祖父家的基本情況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二節 先祖來薊後各世代的從業狀況第四節 孟昭信家解放前的經濟狀況第九節 我二爺爺孟憲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