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借肩一用

竇融僅有一子竇穆,竇穆有子女多人,如竇勳、竇宣、竇霸、竇褒和竇嘉等,均是雒陽城著名世子。竇融弟顯親侯竇友已亡,竇友子竇固襲顯親侯。此時,竇府滿族除竇勳妻沘陽公主劉小翰帶着兩個幼女被特允留京外,其餘盡被攆出京城,趕回河西故郡。

竇融祖籍右扶風平陵,漢明帝卻將竇府一族趕至河西故地,可想而知竇穆這業作得是多麼大,皇帝該是惱怒成什麼樣兒。事情並未完,漢明帝還專門派謁者韓紆專門監視河西竇氏族人。

沘陽公主劉小翰是東海王劉疆長女,是漢明帝的親侄女。竇勳原有子女多人,劉小翰嫁給竇勳後,又生育一子兩女。竇穆事發時,長孫竇憲僅七歲,長孫女竇妤三歲,次孫女竇洇二歲。幸好沘陽公主通經學,素與馬後交好,常進長秋宮陪馬後談詩論經,才讓漢明帝網開一面。

竇氏一族被攆出京城前,沘陽公主便帶着兩個年幼的小女進宮。馬後善良之人,見兩女年幼,嬌憐可愛,如何經得起風沙呵,便於心不忍,向漢明帝求情。於是,漢明帝便特允沘陽公主劉小翰與兩個女兒留京,陪伴風燭殘年的竇融夫婦……

“竇氏大廈傾之,可憐祖父祖母,當年何等英雄,到老來卻孤身在京,早晚連個問安的都沒有……吾爲長孫婦,由王女驟爲犯婦,何等淒涼,不如鄉婦……幸好皇后垂憐……”

劉小翰說到這裡,再也說不下去了。一身深色的襦衣,瘦俏的雙肩,微微顫慄着。她雙眼怔怔地看着身旁的薰香爐,雙脣緊緊地抿在一起,絕不讓眼中的淚珠兒掉落下來。

班超不知如何安慰她,原來只以爲班家就夠倒黴的了,他只知道竇大人晚年失寵,沒想到竇府經歷瞭如此一場塌天慘禍。

曾經的大漢豪強,雒陽城榮寵致極的著名世族,壯士暮年,卻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兒孫一個個橫行不法,竇大人內心所受的打擊,真是無法想象。劉小翰也一樣,雖然貴爲公主,才二十出頭,便不得已而寡居,幾個年幼的娃兒形如孤兒,人世間還有比這更悽慘的痛苦麼。

班超內心驚濤駭浪,他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安慰劉小翰。

“公主,如果汝心裡難受,就哭出來吧……”

劉小翰聞言,掉過頭怔怔地看着他。她的眼中分明淚水兒在打轉,先是淒涼地一笑,嘴上道,“班兄,借汝肩頭一用……”

言未畢,忽然用雙手捂住嘴,淚水象斷線的珠子一樣,晶瑩剔透,撲簌簌落下。她怕驚醒自己的娃兒,她怕讓祖父祖母聞之傷心,努力控制着自己,瘐俏的雙肩劇烈顫慄着,就是不讓自己哭出一點聲兒來。

鬼使神差一般,班超從席上起身,走到她身邊跪坐下。劉小翰突然緊緊抱着他,伏其肩上嚶嚶地哭出聲來。班超輕扶着她瘦弱的雙肩,並輕撫其背安慰。

竇府遭此大難,眼前看到的一切,讓班超觸目驚心。竇氏曾經何等榮耀,從祖及孫一門貴顯,候府邸第相望京邑,可繁華過後,盛極而衰,境況竟是如此淒涼,更讓人倍覺人生無常,何其殘忍。

劉小翰哭了一會兒,便自己擡起頭,抹了抹眼淚,還親吻了一下班超的臉龐。

班超胸口嘣嘣跳將起來,不敢看她的眼睛。可他多想了,劉小翰卻默默地指了指側面的案子,堅定而不容置疑地示意班超坐回自己的席上。

班超回到自己的案後坐牀上坐好,內心深處免不得一陣失落。劉小翰似乎已經平靜下來,她看着班超的眼睛道,“幾年來,吾從未讓自己哭過,謝謝仲升兄,借汝肩頭哭了一場,吾已經好了!”

“公主,今後汝打算怎麼辦?”

“吾知道汝擔心什麼,汝放心,夫君(注:即竇勳)雖行爲不端,然吾已生育三人,已經離不得竇家。竇氏已然敗落,全是子孫自找。然祖父仍爲吾大漢柱石,吾要重振竇氏。吾愛祖父祖母,要爲彼養老送終,撫育憲兒、妤兒成人。只要心不死,就一定能活下去。吾要讓世人知道,大漢竇氏家族,不會永遠沉淪、敗落下去……”

劉小翰看着班超,語氣淡淡地、但卻是十分堅定地說道。

班超聽得有點汗毛倒豎,劉小翰分明是咬牙切齒說這番話的。他看着她道,“公主,是否需要超做什麼?”

劉小翰看着他搖了搖頭,笑笑說道,“兄有時間,常來看看祖父祖母即可。孟堅案發,祖父祖母擔驚受怕,一夕三驚。仲升,祖父想你,也看好汝。祖父曾說過,‘吾輩已老,最多十年,聖上必北征,此是孟孫、仲升一輩人一飛沖天、爲國建功之時也!’”

班超聞言大爲窘迫,他搓搓手道,“吾不過一介農夫,公主切勿如此說……”

劉小翰卻打斷他,“汝勿瞧輕自己,時也運也命也,非人能爲之。倘若邊疆有警訊,試問當今各族世子,有智過孟孫、勇過班兄者乎?”

告別劉小翰,班超覺得自己彷彿長大了一般。誰都看好他、鼓勵他,只有他自己日復一年地陷在五陵原的春夏秋冬裡,看不到希望。朝來暮去,春花秋月,他還得和小西河畔那些許田地爲伴。

此時此刻的班超,他能看到的僅是五陵原的落日與小西河流水。

但身爲光武大帝的長孫女,沘陽公主劉小翰羸弱的身影所展現出的堅強不屈和老謀深算,卻讓班超印象深刻,也隱隱有絲絲擔憂。心理扭曲的劉小翰太善於僞裝了,她與馬後交好,一旦得勢,班超不敢想了。

但這種擔憂的念頭也只是一閃即逝,未及深想。因爲,祖父竇融的晚年際遇,讓他心裡悲涼、心酸,胸口隱隱難受,眼淚正止不住往下流。他想不明白,朝廷既倚仗於竇大人,何故又待其如此薄情?

他想到了一個詞,人質!

曾經獨撐西北的大漢西北王,曾經令匈奴人和羌人聞之膽寒的大漢河西大將軍,曾經的河西十萬虎狼之師統帥竇融竇大人,在風燭之年、身染重病之時,竟然成了朝廷的“人質”。

第十六章 甲類秘傳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十六章 天理難容第六章 防範萬一第三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二十九章 一營惡魔第二十四章 牛刀小試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十七章 兄弟鬩牆第十五章 重建都護第十一章 竇妤進宮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二十三章 鄧女閱典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十一章 奪命雪崩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九章 遭遇沙匪第三十六章 父女論戰第二十三章 籌毠百年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四十三章 魚兒心機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四章 血祭英烈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二十五章 沁水公主第四十三章 出征時刻第十章 引蛇出洞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十一章 女中豪傑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十四章 西域商賈第十四章 重現江湖第二十四章 桑株古道第四章 駝隊北上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二十章 借肩一用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十一章 二下伊吾第三十章 榻前較量第二十六章 一下莎車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十章 斬蛇滅魔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九章 釋比秘營第十六章 縝密天機第二章 江湖盛事第四十五章 由吾接手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四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十九章 巧計疲敵第三十二章 教化刑卒第二十四章 運籌帷幄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二十九章 冒險收屍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六章 夏季血祭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三十章 鷂自投羅第八章 截斷鳥道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三十二章 賢妻襄助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二十七章 人顱羽觴第十七章 暗藏天機第十章 貪淫惹禍第六章 田舍大火第二十六章 連坐之法第四十一章 漢人情懷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五章 十年之約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二十一章 少裝可憐第七章 刑卒往事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十四章 馳援寧彌第十一章 艱難決策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二十四章 焚姑墨倉第二十三章 初識麥香第十一章 驟羈兜題第八章 苦難歲月第六章 防範萬一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第二十六章 一下莎車
第十六章 甲類秘傳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十六章 天理難容第六章 防範萬一第三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二十九章 一營惡魔第二十四章 牛刀小試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十七章 兄弟鬩牆第十五章 重建都護第十一章 竇妤進宮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二十三章 鄧女閱典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十一章 奪命雪崩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九章 遭遇沙匪第三十六章 父女論戰第二十三章 籌毠百年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四十三章 魚兒心機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四章 血祭英烈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二十五章 沁水公主第四十三章 出征時刻第十章 引蛇出洞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十一章 女中豪傑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十四章 西域商賈第十四章 重現江湖第二十四章 桑株古道第四章 駝隊北上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二十章 借肩一用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十一章 二下伊吾第三十章 榻前較量第二十六章 一下莎車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十章 斬蛇滅魔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九章 釋比秘營第十六章 縝密天機第二章 江湖盛事第四十五章 由吾接手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四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十九章 巧計疲敵第三十二章 教化刑卒第二十四章 運籌帷幄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二十九章 冒險收屍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六章 夏季血祭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三十章 鷂自投羅第八章 截斷鳥道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三十二章 賢妻襄助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二十七章 人顱羽觴第十七章 暗藏天機第十章 貪淫惹禍第六章 田舍大火第二十六章 連坐之法第四十一章 漢人情懷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五章 十年之約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二十一章 少裝可憐第七章 刑卒往事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十四章 馳援寧彌第十一章 艱難決策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二十四章 焚姑墨倉第二十三章 初識麥香第十一章 驟羈兜題第八章 苦難歲月第六章 防範萬一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第二十六章 一下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