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參戰陰謀

bookmark

馮承乾回到北京的時候,已是九月下旬。

魯志剛與李向龍已經把艦隊的作戰計劃送了過來,等到馮承乾批准之後,西太平洋艦隊將在十月初出發。

馮承乾沒有立即批准艦隊作戰計劃,因爲此時戰局有了新的變化。

日軍在朝鮮半島的登陸行動取得成功之後,因爲海運沒有得到保證,所以登陸日軍一直龜縮在釜山地區,沒有向北推進。陸軍司令部已經拿出了進攻釜山的作戰計劃,要求海軍在保證海運暢通之外,爲地面進攻提供支援。因爲艦隊不能冒險進入朝鮮海峽,所以能夠提供的只有空中支援。這樣一來,就要求西太平洋艦隊前往濟州島海域,而不能前往西太平洋與聯合艦隊決戰。

當然,這還不是主要問題。

在馮承乾去找過吳鐵生之後,爲陸軍提供支援的任務就交給了空軍。按照計劃,陸軍將在十一月發動進攻,而到時候空軍在朝鮮修建的四座基地與十多座野戰機場均已完工,空軍就能爲陸軍提供足夠的空中支援。

只是這樣一來,轟炸日本本土的作戰行動就得推遲。

雖然由西飛製造的“兀鷲”式中型轟炸機,即ju-88a的中國仿製型能夠飛到日本本土上空,但是從東北的機場起飛的話,這種轟炸機必須滿油起飛,最多也就只能攜帶一噸的航空炸彈。

顯然,轟炸效率太低了。

如果從朝鮮半島起飛,至少能攜帶兩噸炸彈。如果機場在朝鮮半島南部,去轟炸日本西部地區的話,還能攜帶三噸炸彈。

正是如此,空軍纔在朝鮮修建了四座基地與十多座野戰機場。

爲了支援陸軍作戰,轟炸日本本土的行動只能推遲。

這也不見得是壞事,畢竟“兀鷲”的數量不算太多,而且庫存零備件也不夠多。持續作戰能力非常有限。按照馮承乾的說法,只要對日轟炸開始,就一直要持續下去,直到日本宣佈投降。如果轟炸行動半途而廢,不管是什麼原因都會影響中**隊的士氣,更會助長日本的囂張氣焰。

如果等到一九四一年再開始轟炸日本本土,由西飛製造的四發重型轟炸機就能在下半年接替“兀鷲”,成爲轟炸日本本土的主力。而這種國產轟炸機的產量肯定能得到保證,對日轟炸也就不會半途而廢。

事實上,這不是推遲對日轟炸的主要原因。

馮承乾回到北京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大使已經送來了最新的戰報,德軍正在爲圍殲烏克蘭方面軍做準備。

雖然戰報中沒有提到更多的消息,但是馮承乾與吳鐵生都斷定,德軍在烏克蘭平原上取勝之後,很有可能暫時停止大規模進攻,集中力量鞏固戰線。原因很簡單,等到德軍圍殲了俄軍的烏克蘭方面軍的時候。嚴冬已經到來,而德軍不大可能定着零下數十度的嚴寒與俄軍作戰。

也就是說。在十一月底之前,德軍肯定會停止進攻。

這下,問題來了。

如果中國在十一月底之前開始轟炸日本本土,意味着中日戰爭進入了新的階段,而中國也就得兌現承諾。

雖然中國沒有理由在這個時候出兵攻打俄國,但是肯定要爲攻俄做準備。

俄國已經戰敗了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德軍在一九四一年春天沒有及時發動進攻。那麼俄軍很有可能暫時把主力轉移到遠東地區,更中國陸軍打上一仗,甚至會爲了掌握主動權搶先發動進攻。牽制住中國陸軍的主力部隊。

在馮承乾與吳鐵生看來,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非常大。

首先是,德軍在一九四一年春季發動進攻的可能性並不大。原因很簡單,開春後,積雪融化,道路交通變得惡劣,德軍的後勤保障不一定跟得上,而且機械化部隊在泥濘的沼澤地裡也很難快速推進。按照馮承乾與吳鐵生的判斷,德軍只要停下來,那麼再次發動進攻的時間很有可能是一九四一年五月底或者六月初,也就是初夏的時候,因爲要到那個時候,交通狀況纔會有所改善。此外,德軍也需要足夠多的時間向前線運送作戰物資,並且讓已經鏖戰了數月的部隊得到充分休整。

如果德軍把進攻時間拖到五月底或者六月初,那麼俄軍就完全有能力在遠東地區發動一場規模有限的進攻。

當然,這就關係到了第二個原因。

俄軍在遠東發動進攻,肯定不是爲了打敗中國。要知道,中國也有廣袤的國土,有着不輸於紅俄的戰略縱深,因此俄軍不會指望在一場進攻中擊敗中國。如此一來,俄軍的進攻行動實際上是在牽制中**隊,爲日本減輕壓力。如果中國在一九四零年轟炸日本本土,那就更是爲了阻止中國攻打日本本土。

說白了,俄軍在一九四一年肯定得儘量讓日本免於戰敗。

要知道,如果日本在一九四一年戰敗,那麼中國肯定會在一九四一年向紅俄開戰,而俄軍也就得兩線作戰。

更重要的是,中國肯定會竭盡全力攻打紅俄。

道理也很簡單,只有擊敗紅俄,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區才能連成一片,也才能夠相互支援與相互照應。

顯然,只要日本還沒戰敗,中國就不會向紅俄開戰。

這樣一來,是否轟炸日本本土就顯得非常關鍵了。

可以說,只要中國空軍開始轟炸日本本土,那麼中俄戰爭就很有可能在一九四零年的冬天開打。

相反,如果中國空軍沒有轟炸日本本土,紅俄很有可能不會盯着遠東。

說得簡單一些,歐洲永遠是紅俄的中心,只要日本還能堅持下去,還能牽制住中國的主力軍團,俄軍就會盯住德軍,甚至有可能在冬季到來之後,在歐洲戰場上打得更加積極,以此消耗德軍的銳氣。

顯然,這纔是延遲對日轟炸的主要原因。

只不過,這還不是當時最爲嚴峻的問題。

當時,陸軍情報局與海軍情報局都收到了消息,日本很有可能已經與美國達成了一份秘密協議,美國將向日本開放蘇比克灣,供聯合艦隊使用,而日本海軍將藉此進軍南洋,甚至會攻打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

雖然最初的時候,馮承乾與吳鐵生都對這份情報持懷疑態度。要知道,日本聯合艦隊只剩下了兩艘航母與一艘戰列艦,即便還有十多艘重巡洋艦,也沒有能力在遠離本土的南洋地區發動大規模進攻。但是隨着越來越多的情報送回來,兩人也不得不相信,這很有可能是日本臨死前的掙扎。

深入考慮的話,甚至可以認定這是美國當局拉美國下水的陰謀。

要知道,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而蘇比克灣早已被美軍徵用。問題是,菲律賓事務由白宮負責,與國會沒有多大關係。更重要的是,蘇比克灣在名義上屬於菲律賓,而不屬於美國。也就是說,如果美國總統把蘇比克灣借給日本海軍使用,不需要得到國會批准,而且也沒有違反中立原則。原因很簡單,即把蘇比克灣借給日本的是菲律賓當局,屬於菲律賓殖民政府的行爲,與美國聯邦政府無關。

即便這麼說有點牽強,也總比美國當局直接出面好得多。

問題是,如果日本把聯合艦隊派往蘇比克灣,中國海軍肯定不會坐視不管,也就會採取針鋒相對的行動,比如轟炸蘇比克灣。

這下,問題就來了。

美國在菲律賓有一支規模不大的地區性艦隊,而且就駐紮在蘇比克灣,此外蘇比克灣還有大約一萬名美國駐軍。

顯然,在轟炸行動中不可能避免誤傷美軍戰艦與美**人。

只要美國戰艦遭到轟炸、或者美**人出現傷亡,美國就會以中國攻擊美國的海外駐軍爲由而向中國宣戰。

至於日本能否藉助蘇比克灣攻打南洋,反而是次要問題。

說白了,如果聯合艦隊前往蘇比克灣,肯定是爲了讓美國參戰。

這下,問題嚴重了。

要知道,在中國的戰爭計劃中,首先得擊敗日本,然後才與美國開戰,至少得在日本敗局已定之前不能與美國開戰。如國美國在日本還能堅持下去的時候參戰,那麼中國打贏太平洋戰爭的可能性極爲渺茫。原因很簡單,美軍以日本爲基地,能夠攻擊中國本土,而中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攻擊美國本土。在被美軍壓着打的情況下,考慮到美國的強大工業實力,中國沒有半點勝算。

顯然,擊敗日本、或者說擊敗日本海軍是中國的當務之急。

九月二十七日,馮承乾返回青島海軍司令部。

當天,中國海軍情報局截獲了一份高價值情報。由“瑞鶴”號與“翔鶴”號爲核心的航空戰隊已經返回東京灣,而日本海軍已經集結了包括“霧島”號戰列艦與十多艘重巡洋艦在內的數十艘戰艦,此外還有徵用的數十艘商船在東京灣待命,聯合艦隊很有可能在十月初離開東京灣。

顯然,聯合艦隊前往蘇比克灣的消息絕非空穴來風。

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34章 戰爭之門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22章 只缺艦隊第58章 急流勇退第78章 鬥智第27章 奉陪到底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162章 機會第214章 革命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134章 首敗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70章 圈套第47章 不怕死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347章 刻不容緩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592章 佔領軍第82章 拷問訓練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454章 南下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147章 最後的機會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25章 死有其所第140章 失控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562章 頑抗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344章 問題依舊第89章 借刀殺人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116章 主動出擊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628章 戰略力量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55章 風雲再起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5章 元勳第37章 看熱鬧第266章 煙霧彈第26章 熱身活動第190章 狂熱時代第25章 死有其所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192章 工程師第140章 失控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28章 叔侄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312章 撤軍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98章 游擊隊員第31章 外交家第14章 海軍之父第116章 追擊第42章 自以爲是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84章 大禍臨頭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565章 遭遇戰第72章 相識恨晚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152章 坐以待斃第156章 撤退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176章 重頭戲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102章 覆滅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81章 遭遇戰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466章 蜂擁而來
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34章 戰爭之門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22章 只缺艦隊第58章 急流勇退第78章 鬥智第27章 奉陪到底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162章 機會第214章 革命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134章 首敗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70章 圈套第47章 不怕死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347章 刻不容緩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592章 佔領軍第82章 拷問訓練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454章 南下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147章 最後的機會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25章 死有其所第140章 失控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562章 頑抗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344章 問題依舊第89章 借刀殺人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116章 主動出擊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628章 戰略力量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55章 風雲再起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5章 元勳第37章 看熱鬧第266章 煙霧彈第26章 熱身活動第190章 狂熱時代第25章 死有其所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192章 工程師第140章 失控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28章 叔侄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312章 撤軍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98章 游擊隊員第31章 外交家第14章 海軍之父第116章 追擊第42章 自以爲是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84章 大禍臨頭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565章 遭遇戰第72章 相識恨晚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152章 坐以待斃第156章 撤退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176章 重頭戲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102章 覆滅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81章 遭遇戰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466章 蜂擁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