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偵察干將

bookmark

顧祝同比斯普魯恩斯晚一天出發,並不是巧合,而是他的特意安排。

第三艦隊開出阿拉普港之後,並沒有立即向威克島進發,而是在關島附近活動,直到三天後才轉向駛往威克島。

主要就是,到十七日,從那霸港出發的登陸艦隊與運輸船隊纔到達。

顧祝同留下來等待登陸艦隊與運輸船隊,並不是爲其提供護航保護,而是需要編在登陸艦隊裡的幾艘戰艦。

這就是,中國海軍用快速運輸船改造的水上飛機母艦。

水上飛機母艦並不是什麼新奇的艦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出現了,而且其主要使命就是搭載、以及爲水上飛機提供服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水上飛機的主要使命就是執行偵察任務。

大戰爆發前,中國海軍並沒有專門建造水上飛機母艦。一是中國海軍的重點是發展艦隊航母,而艦載機執行偵察任務的效率遠高於水上飛機,因此沒有必要發展水上飛機母艦,甚至沒有必要研製性能先進的水上飛機。二是所有大中型戰艦都能搭載水上飛機,一些較爲注重偵察任務的戰艦,比如日本海軍的“利根”級重巡洋艦,還格外強調了搭載水上飛機的能力,也就沒有必要單獨建造水上飛機母艦了。

當然,任何一種戰艦,其存在總是有道理的。

在大戰的前兩年,中國海軍對水上飛機的需求並不是很高,主要是艦載航空兵已經能夠執行絕大部分偵察任務了。更重要的是,中國海軍的作戰負擔並不重,已有的艦隊航母足夠完成所有作戰使命。

到了一九四二年,這一情況發生了改變。

要知道,在開闢了印度洋戰場,以及在中太平洋上用兵之後,中國海軍的那幾艘艦隊航母就不夠用了。

由此,導致了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即艦隊的偵察能力嚴重不足。

雖然小型航母能夠執行一些艦隊航母的任務,但是小型航母頂替不了艦隊航母,主要就是其載機量太少了。即便把四艘小型航母編在一起,載機總量也就一百架左右,因此沒有足夠多的艦載機去執行偵察任務。

這下,麻煩大了。

要知道,中國海軍的巡洋艦與戰列艦都不是太注重偵察能力,搭載的水上飛機都非常有限。更要命的是,大部分在戰前設計的戰艦都沒有擴展能力,甚至無法搭載在戰爭期間研製的新式水上飛機。主要就是,這些戰艦上要麼沒有專門爲水上飛機準備的彈射器,要麼就是彈射器的功率不足,無法彈射更重的水上飛機。此外,中國海軍的大型戰艦的首要任務都是防空,因此艦面上佈置了大量的高射炮,根本沒有多餘的空間來存放水上飛機,也就無法搭載更多的水上飛機了。

這樣一來,水上飛機母艦有了用武之地。

當然,水上飛機母艦並不是真正的戰艦,屬於輔助艦船。

也就是說,沒有必要專門建造,完全可以用較爲合適的船隻改裝,而最合適的就是排水量在一萬噸左右的快速貨輪。

在一九四二年下半年,中國海軍把十二艘貨輪改裝成了水上飛機母艦。

雖然這些水上飛機母艦的改裝工程不盡相同,存在着一些差異,但是每一艘母艦上都有四部專用的水上飛機彈射器,能夠彈射最新型號的水上飛機,而且都能在甲板上搭載十二架以上的水上飛機。

也就是說,一艘母艦搭載的水上飛機相當於四艘防空巡洋艦。

如果配上最新型號的水上飛機,那麼水上飛機母艦執行偵察任務的能力僅次於航母。

此外,在必要的時候,水上飛機母艦還能夠爲只能部署在後方的大型水上飛機提供支援與幫助,即爲這些巡邏半徑超過兩千公里的水上飛機補充燃油,讓飛行員能夠進行短暫休息等等,從而延長大型水上飛機的搜尋半徑。

更重要的是,使用水上飛機執行偵察任務,就不會佔用寶貴的艦載航空兵了。

正是如此,顧祝同才如此重視這些水上飛機母艦。

當時,按照顧祝同的要求,馮承乾把完成改造的十二艘水上飛機母艦都派了過來,只是顧祝同只讓其中八艘編入了登陸艦隊,另外四艘則留在了那霸,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編入運輸船隊。

事實上,水上飛機母艦也是較爲理想的反潛作戰平臺。

雖然在大西洋戰場上,水上飛機母艦基本上沒有用武之地,主要就是大西洋、特別是北大西洋的氣候較爲惡劣,而適應能力相對較差的水上飛機很難正常執行反潛任務,甚至難以在海面上降落,因此也就只能讓位於護航航母了。但是在太平洋戰場上,極端惡劣天氣並不常見,因此水上飛機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當時,中國海軍已經大規模使用水上飛機執行反潛護航任務了。

在中國海軍裝備的大型水上飛機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後方活動,主要任務就是搜尋潛伏在航道上的美軍潛艇。到一九四三年下半年,中國海軍還開始爲大型水上飛機安裝對海搜索雷達,大幅度提高了水上飛機的反潛作戰能力。

也正是如此,顧祝同才留下了四艘水上飛機母艦。

要知道,當時第三艦隊的八艘小型航母都編在戰鬥艦隊裡面,也就無法用小型航母來保護運輸船隊。至於編在登陸艦隊裡的那些小型航母,在本質上與編在戰鬥艦隊裡的小型航母有很大的區別,即這些小型航母大多是由噸位較小的船隻改造而來,一般只能搭載十多架艦載機,而且都只能搭載起降性能較好的戰鬥機,難以搭載其他艦載機,因此也只能用來支援陸戰隊作戰。

當然,八艘水上飛機母艦也足夠了。

對顧祝同來說,這八艘水上飛機母艦就是用來對付第七艦隊,或者說是防範第七艦隊的主要武器。

當然,前提是得有性能出色的水上飛機。

如果說,在一九四二年之前,中國海軍一直缺乏性能出色的水上飛機,特別是戰艦直接搭載的水上飛機,那麼到了一九四二年底,這一情況有了根本性改觀,即由南昌飛機制造廠研製的新式水上飛機正式服役了。

當時,這種被命名爲“海燕”的水上飛機絕對是一件精品。

從某種意義上講,能夠研製出“海燕”,並且大批量生產,也與海軍的立場有關,即海軍已經認識到了水上飛機的重要性。

可以說,“海燕”是這場大戰中,性能最好的單發水上飛機之一。

更重要的是,“海燕”是一種多用途水上飛機。說得簡單一些,在安裝上浮筒後,就是名副其實的水上飛機了。如果卸下浮筒,“海燕”還能在機場上降落,成爲岸基偵察機。更重要的是,其機身的設計強度達到了艦載機的標準,因此只需要在卸下浮筒後裝上着艦用的尾鉤,就能成爲艦載偵察機。只是,在一九四三年之前,中國海軍並不缺乏艦載偵察機,也就沒有采購“海燕”的艦載型。直到一九四四年底,“海燕”在經過了大改之後,其性能超過了當時的所有艦載偵察機,加上中國海軍獲得了更多的艦隊航母,艦載航空兵的作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能夠在每個艦載航空兵聯隊裡編一個單獨的偵察機中隊,海軍纔開始採購這種專用的艦載偵察機。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海燕”基本型號的最大起飛重量超過了六噸,在滿油狀態時的最大飛行距離高達一千四百公里,如果採用具有儲油能力的浮筒,其最大飛行距離還能超過兩千公里。正常起飛重量的情況下,在三千米高度上的飛行速度達到了每小時四百四十公里,巡航飛行速度也達到了每小時三百六十公里。如果拋掉浮筒,或者是以岸基方式起飛的話,最大飛行速度能達到每小時五百二十公里。

可以說,這個性能,超過了一九四二年之前的戰鬥機。

當然,“海燕”在本質上是一種更加適合執行偵察任務的水上飛機。這就是,“海燕”的標準乘員爲三人,即便在正常情況下,只需要兩名乘員就夠了,但是三人的設置,使其更適合執行偵察任務。

八艘水上飛機母艦,能搭載上百架“海燕”。

這是個什麼概念?

要知道,即便是艦隊航母,也需要四艘才能在一次行動中出動上百架偵察機,而第三艦隊裡的八艘小型航母,一次最多隻能出動八十架左右的艦載偵察機,因此八艘水上飛機母艦的偵察能力已經超過了八艘小型航母。

有了這八艘水上飛機母艦,顧祝同就不用擔心遭到第七艦隊偷襲了。

說白了,只要合理使用這八艘水上飛機母艦,顧祝同就能夠在不動用艦載偵察機的情況下提高艦隊的整體偵察能力。

當然,顧祝同的目的不僅僅是不被第七艦隊偷襲。

如果有機會,他也不會放過第七艦隊,自然希望利用水上飛機母艦提供的卓越的偵察能力來對付第七艦隊。

顯然,斯普魯恩斯並不清楚顧祝同手裡已經多了一件利器。

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6章 坐收漁利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299章 虛幻的優勢第9章 深入基層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214章 革命第60章 盡力而爲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85章 陣營第438章 聲東擊西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167章 前奏第70章 目標出現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62章 用人之道第101章 躲躲藏藏第174章 欲擒故縱第498章 僵持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92章 信心第10章 海軍起航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300章 艦隊出發第541章 大潰退第41章 如釋重負第40章 列強幹涉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69章 毅然決絕第43章 出頭鳥第525章 轟炸難題第65章 生存競賽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197章 利器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570章 大舉進攻第503章 下一步第20章 致命打擊第78章 不得不戰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394章 拉鋸戰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9章 奇蹟第15章 開拓者第80章 多此一舉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102章 搶先一步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377章 好與壞第193章 時代奇蹟第350章 俄國的結局第44章 新興強國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165章 所作所爲第562章 頑抗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174章 射殺失手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43章 出頭鳥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621章 核時代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118章 勝券在握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512章 強攻第148章 警報第66章 走向戰爭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64章 關鍵情報第5章 明爭暗鬥第99章 別無選擇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96章 誘餌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57章 皇朝末日第153章 協同攻擊
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6章 坐收漁利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299章 虛幻的優勢第9章 深入基層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214章 革命第60章 盡力而爲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85章 陣營第438章 聲東擊西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167章 前奏第70章 目標出現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62章 用人之道第101章 躲躲藏藏第174章 欲擒故縱第498章 僵持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92章 信心第10章 海軍起航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300章 艦隊出發第541章 大潰退第41章 如釋重負第40章 列強幹涉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69章 毅然決絕第43章 出頭鳥第525章 轟炸難題第65章 生存競賽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197章 利器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570章 大舉進攻第503章 下一步第20章 致命打擊第78章 不得不戰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394章 拉鋸戰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9章 奇蹟第15章 開拓者第80章 多此一舉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102章 搶先一步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377章 好與壞第193章 時代奇蹟第350章 俄國的結局第44章 新興強國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165章 所作所爲第562章 頑抗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174章 射殺失手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43章 出頭鳥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621章 核時代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118章 勝券在握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512章 強攻第148章 警報第66章 走向戰爭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64章 關鍵情報第5章 明爭暗鬥第99章 別無選擇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96章 誘餌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57章 皇朝末日第153章 協同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