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

5.4 港產類型新作者

杜琪峰的站位

文/雲中

杜琪峰電影裡的人物愛擺pose,路人皆知。目測這一招來源於他的偶像,另一位pose大王:黑澤明。多人酷帥站位是杜琪峰導演標誌性的風格之一,用專業的術語說,就是精準的多人場面調度。

說到人物站位,很多人首先蹦入腦中的就是這個畫面:《PTU》中這酷炫五人組的神秘走位。導演用區域分明的燈光、明暗對比強烈的陰影,把香港變成了一個黑色電影氛圍的大舞臺。五個人的身影錯落有致,既能體現團隊配合之默契,又展現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亂動的殺機。

其實回溯到《槍火》,商場的槍戰已經開始展現杜氏站位的精華。敵我兩方用兩根柱子隔開,每個人眼睛看的方向都不一樣,雖然是靜態的場面,卻醞釀着一觸即發的危機。

不過也有觀衆會懷疑,吳鎮宇毫無掩護的做法無異於找死?讓我們看下一張圖。

如果說剛纔不找掩體的吳鎮宇很“不科學”的話,那《放逐》中四人槍戰團體沒有一人找掩護的做法,就有點讓人啞口無言了。不過對於杜琪峰而言,最關鍵的是強調槍戰氣氛與鏡頭造型之美,要的就是這種瀟灑自如的意境、這種處變不驚的情懷,你愛接受不接受——

其實多人的場面站位,也不一定都是強調造型感。在《黑社會》中,樂少拿到了龍頭棍,這個場景的調度在劇情上有三個暗示:一、奪棍小團體正式形成;二、衆人目光都射向他和龍頭棍:權力中心。三、整個人羣的線條形成了一個三角形,三角形的尖角就是樂少,以及樂少身後處於陰影的古天樂,而他正是要取代樂少的人物。

當杜琪峰在同一個鏡頭中調度多人站位時,往往也是劇情衝突發展到**的時候。比如《鐵三角》中,這個畫面裡足足有11個人,錯落站開,代表了四方不同的勢力衝突。不過,這還不算最多人的。

在《柔道龍虎榜》的酒吧場景裡,一共設計了五方力量的交叉矛盾,非常有趣。畫面裡四張桌子加一個站着的古天樂。所有人物都有目的有層次地在鏡頭裡出現,毫無遮擋(連背景服務員都不例外)。光是設計這些人的座位,就已經夠讓人頭疼了吧?這樣類似有些偏執的場面設計方式,在華語影壇裡是絕無僅有的。

不過,在近幾年的杜琪峰電影裡,雖然也會出現這樣的“站位”,但已經大幅收斂。無論是《神探》還是《奪命金》,多人場面調度只出現在最關鍵的時候,《毒戰》更是一切爲講故事服務,炫技式的站位鏡頭幾乎消失。

韋家輝的“鬼上身”大法

文/雲中

《盲探》又是一部杜琪峰與韋家輝聯合創作的警匪片,有着編劇韋家輝的典型風格,貫穿了他爲杜琪峰寫的幾部電影。其中最奪人眼球的就是那神神叨叨的偵探破案手法,我們稱之爲“上身破案大法”。簡單地說,就是韋氏筆下的人物想要破案,就會讓犯罪分子上身。

在《大隻佬》中,劉德華扮演的和尚在印度人犯罪現場,通過足印、物體破壞痕跡,模擬出犯罪分子的打鬥狀況。上一個鏡頭劉德華用手勒住空氣,下一個鏡頭就是印度人勒住受害者。在這場戲中,同樣的動作、相似的鏡頭角度,導演用交叉剪輯的方式重現了犯罪現場。這種方式也突出了電影的主題:犯罪的宿命感,有種冥冥中的因果關係。

無獨有偶,在《神探》中,韋家輝再次設計了一個用“右腦”破案的劉青雲,他善於在犯罪現場以犯人的心態重演犯罪過程。上下兩張圖的對比,既誇張又有趣。同樣的姿勢與鏡頭角度,手槍變成了手,血盆大口變成了襯衫上的血跡,這位“神探”的瘋瘋癲癲可見一斑。這部電影裡的犯罪重現與《大隻佬》不同,着重突出了神探的“神經質”一面,他會模仿罪犯吃東西吃到嘔吐,他會把自己鎖到皮箱裡摔得鼻青臉腫,他甚至會把自己活埋,上身上到這個程度跟神棍也沒什麼區別了。

同樣在韋家輝編劇的《復仇》中,林雪與林家棟扮演的殺手也用了“罪犯上身”這一招。除了場景、機位與站位的相似外,聲音方面也進行了“重演”。第一個鏡頭,兩個人的手中是空的,林雪上前一步,嘴裡說“砰”,下一個鏡頭就是三位殺手真槍實彈的開槍。剪輯運用了聲音相似性的技巧過渡,顯得更加老練。這裡面的“上身”又與剛纔兩部不同,着重強調了兩批“殺手”有着同樣的背景和人生經歷。雖然一個是復仇者,另一個是被複仇的對象,但大家在主觀上惺惺相惜,客觀上也遲早會陷入到被殺死——這個殺手躲不掉的輪迴中。

在《盲探》裡,劉德華自然也採用了“上身”這一招,而且玩得更加誇張,大量的現場案件重演,雙人自虐Cosplay,加入爆笑的喜劇元素還不忘渲染愛情,好看之餘也讓我們對韋家輝產生了一點審美疲勞,下回咱能不上身了麼?

功夫

文/謀殺電視機

如果說周星馳是華語影壇的神話,那麼《功夫》就是周星馳電影中的“神話”。這部作品在我看來,甚至可以算

得上是華語類型片界登峰造極的作品,它的藝術水準在影片的各個方面都非常之高,甚至當初我看完時,彷彿覺得這不應該是一個導演的獨立處女作長片。不過直到今天,我依然覺得周星馳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導演,他可以把自己的電影意志,貫徹到作品的每一個角落。

聲音:

GF1-1

GF1-2

《功夫》有很多獨特的聲音處理方法,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如下幾處。首先,他會放大環境內某個聲源的聲音,來襯托出現場的安靜感,比如開場戲裡的電風扇聲(GF1-1);同時,警局內的人視線的朝向,也是另外一個聲源——警員被鱷魚幫毆打的所在地(GF1-2)。

GF1-3

GF1-4

GF1-5

GF1-6

此外,音波也會通過參照物被表現出來。比如這場著名的琴聲殺人戲裡,樹葉、瓦罐、貓和燈泡,都成了表現音波的參照體,而悠揚的琴聲,配上這種殺機四伏的場面,讓人看了都會覺得不寒而慄。

GF1-7

GF1-8

當然,電影爲了凸顯一些音波的威力,也會直接忽略參照系,直接把聲音形象化,變成一系列殺人的兵器(GF1-7);爲了給接下來的聲音製造氣勢,另一種參照系也會被採用進來,比如這裡的香菸(GF1-8)。

剪輯:

GF2-1,GF2-2,GF2-3,GF2-4,GF2-5,GF2-6,GF2-7,GF2-8,GF2-9,GF2-10,GF2-11

影片在剪輯上也用了很多種蒙太奇手法來交代敘事,最典型的是這段歌舞段落,交代了斧頭幫勢力壯大的過程,跳舞的人從一個到三個到五六個到更多,與斧頭幫到處殺人的現場照片,以及飯店、錢莊等招牌越來越多的畫面剪輯在一起,非常乾淨利落。

GF2-12,GF2-13,GF2-14,GF2-15

另外片尾部分,剪輯又能製造出劇情上的轉折和笑點,比如衆人在某個門前嚴陣以待(GF2-12),然後切換到室內周星馳開門的鏡頭(GF2-13),本來大家以爲周星馳會從大家嚴陣以待的門裡出來,但其實出來的不是周星馳(GF2-14),大家四下尋找,發現周星馳在一個大家沒注意的地方(GF2-15)。這種小的笑點,就很難看出技術上的用心之處。

調度:

GF3-1,GF3-2,GF3-3

《功夫》中還有幾個調度異常複雜的運動長鏡頭,之前提到的片頭警署就是其中一個,如果那個鏡頭裡更多的是體現攝影機的運動和聲音的處理,人物相對靜止的話,那麼包租婆舌戰羣租客的那個長鏡頭,就是人物調度的互動了。在這個長鏡頭裡,包租婆處於中景位置,是鏡頭內活動範圍最大的對象(GF3-1),通過她的左右移動,帶出與後景內幾個關鍵人物的互動(GF3-2),最後鏡頭落到前景內那個挑起爭端的人物身上,並以喜劇方式結尾(GF3-3),周星馳在這個鏡頭裡,幾乎把鏡頭上下、左右、前後的空間都做了合理的運用,二樓和後景的羣衆演員,都被合理地安排在了畫面的一些空缺處製造層次感,調度起來非常複雜。

GF3-4,GF3-5,GF3-6,GF3-7,GF3-8

在苦力強離去的那個夜晚,也出現了一個調度鏡頭,這個長鏡頭利用了畫面中一些運動元素來引導攝影機的運動,把三層樓內的平民生活做了非常凝練化的展示,看起來十分賞心悅目。

呼應:

好萊塢類型片和其他國家類型片最大的一個故事組織差別,就是好萊塢的故事更加註重情節點的前後呼應,而《功夫》在這點上,做到了與好萊塢一線製作齊平的水準,正是這些情節呼應點,也讓影片值得反覆玩味,下面僅舉例加以說明。

GF4-1,GF4-2,GF4-3,GF4-4,GF4-5,GF4-6

在展示豬籠城寨生活場面的段落裡,出現瞭如下幾個特別的鏡頭(GF4-1,GF4-2,GF4-3),而這些道具在之後的大戰段落裡,我們都能找到他們真正的用處(GF4-4,GF4-5,GF4-6)。周星馳用這種將兵器和武功日常化的方式,讓這些隱姓埋名的武林高手,表現得更加真實和令人信服。

GF4-7,GF4-8,GF4-9,GF4-10,GF4-11,GF4-12

對於片中幾個絕世高手的拿手絕招,影片也用了不少鋪墊的方式。比如城寨的大鐘敲擊時的轟鳴與神鵰俠侶的大絕招“大喇叭”的對應(GF4-7,GF4-8),火雲邪神牢房地上的蛤蟆與火雲邪神蛤蟆功的對應(GF4-9,GF4-10),以及周星馳用掌力逼出蛇毒與最後如來神掌的對應(GF4-11,GF4-12),如此種種,都能體現出導演在劇情設置上的良苦用心。

關於《功夫》,其實能說的點還有很多很多,如果大家有興趣

,應該多花時間去鑽研一下這部“用心之作”。

西遊降魔

文/謀殺電視機

《西遊降魔》應該算是周星馳獨立執導的第四部作品,儘管之前的《長江七號》曾經讓人一度認爲,周星馳的導演水準很難突破前作《功夫》,但這部電影打破了這重謠言。

在我本人看來,周星馳導演的電影,比他以往主演的那些電影來,更加具有電影的自覺性。許多電影語言的運用上,在華語電影圈都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人物,在這部顛覆衆人想象的西遊題材電影裡,周星馳同樣運用熟稔的電影技巧,把幾場怪物出場的戲拍得有聲有色。

XYXM1-1,XYXM1-2,XYXM1-3,XYXM1-4,XYXM1-5

這場魚精吃人的戲,始於一對父女的逗樂,這裡運用了多次情緒的轉換,先是父親躲在水裡嚇女兒,女兒破涕爲笑(XYXM1-1,XYXM1-2,XYXM1-3),然後父親繼續玩花樣游泳時,卻被真正的魚精給咬住了,這時候音樂和總體氛圍都是很緊張的,但是小女孩由於少不更事,繼續在那裡傻笑,這就讓這場戲多了一份驚嚇的對比,讓整個場面變得更加恐怖。

XYXM2-1,XYXM2-2,XYXM2-3,XYXM2-4,XYXM2-5

這裡魚精的真相出場也是如此,一羣不明真相的村民以爲魚精已死,紛紛下水嬉戲,但吊在高處的文章看到了不遠處正在來襲的危機(XYXM2-2),這裡的魚精和文章身處同一個鏡頭內,這種危機來臨的迫切感就會被放大。此處也給了幾個水下看到人腿的鏡頭,來增加這種危機臨近前的不安氣氛(XYXM2-3)。最後從一個魚精落水的鏡頭快速搖到人羣戲水的地點,配合着音樂,將危機感放到最大(XYXM2-4,XYXM2-5)。

XYXM3-1,XYXM3-2,XYXM3-3,XYXM3-4,XYXM3-5

在稍後的高老莊那場戲裡,周星馳也用了很多視覺鋪墊的手法來塑造反差巨大的豬剛鬣形象。首先,整個場景的總體色調中,帶有一種青綠色,而這種顏色,在香港電影中,代表着妖魔鬼怪出沒的場地(XYXM3-1)。隨後兩人看到烤乳豬和蠟燭臺,也連聲讚歎,而且影片也給了兩樣東西的鏡頭特寫(XYXM3-2),紅蠟燭滴落後的油,就像散開的血液一般,這都與原形畢露之後的場景和道具,建立了潛在的呼應關係(XYXM3-3)。豬剛鬣的出場地,光線和色彩氛圍與飯館總體的暖色調也形成了反差,清冷色調下的各種刀俎(XYXM3-4),讓人頓感寒意,而當中突然冒出來個一言不發的白麪小生,也沒給人帶來多少好感(XYXM3-5)。最後,豬剛鬣原形畢露,但其實在之前,我們早已能覺察到這種趨勢的存在。

《西遊降魔》總體上體現出來的這些美學特徵,其實在國產電影中,是很少能見到的,甚至在許多水準較高的導演身上,也難覓蹤影,所以我衷心希望,周星馳可以在導演這條路上越走越遠,爲中國類型電影,開闢更多的可能性,那樣的話,我估計再過幾代人,他依然會是國民心中的“星爺”。

食神

文/謀殺電視機

《食神》是周星馳喜劇的一部代表作品,許多臺詞到今日都朗朗上口,電影套用了傳統愛情故事的架構,醜女鳳凰愛上落魄屌絲,歷經起伏換來一個大團圓。

SS1-1,SS1-2

作爲一部喜劇,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對不同類型風格的雜糅。比如用功夫片的技法拍攝烹飪技巧(SS1-1)、將攤販鬥毆搞成黑幫火併(SS1-2)等等。

SS2-1,SS2-2

在表現食物的美味時,影片都運用了當時的廣告語言邏輯,先用慢鏡頭表現食物帶給人物的味覺衝擊(S2-1),然後接入一段慢語速的人物內心獨白,優雅的畫面配上人物形象的反差(S2-2),製造喜劇效果,其實這種手法今天還會用在食品類廣告裡,不信你可以腦補下大美女閉上眼睛吃巧克力時,如絲般順滑的畫面。

SS3-1,SS3-2,SS3-3

黯然銷魂飯的口感,用了一種漫畫式的廣告手法,通過放大人物的表情(SS3-1,SS3-2),扭曲人物和食物的比例關係(SS3-3),來強化這種食品廣告形式帶來的喜感。

SS4-1,SS4-2,SS4-3,SS4-4,SS4-5,SS4-6

《食神》裡用到了不少運動匹配的轉場效果,就是通過運鏡軌跡在轉場過程中的自然延伸進行場景轉換,前兩個是長焦的軌道搖鏡順接(SS4-1,SS4-2,SS4-3,SS4-4),第三個鏡頭是通過鏡頭的急推做順接(SS4-5,SS4-6),動勢上銜接很順暢,配上音樂和音效,總體的節奏也很快。

這些其實在當時算是一種很流行的商業廣告的拍攝方法,將廣告中的視聽語言運用到電影中,也特別適合用來表現喜劇中的誇張效果。

(本章完)

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
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