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回 大唐的衙內們

江南已經平定膜聽說你們宣德殿已經有了一套方案,朕想聽一聽”,盧照辭勉勵了衆人一番之後就將今日主題提了出來

回陛下的話這是陳大人提出來的老臣以爲還是以陳大人來說的好”,本文本等人相互望了一眼最後本文本纔開口說道

哦看樣子陳卿在江南這麼長時間是有所得啊”,盧照辭驚訝的望着陳光蓖一眼近四十歲的年紀面目白皙相貌儒雅不愧爲當年的科舉狀元確實有一番風範只是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傢伙如今也成熟了進入宣德殿剛開始就能發出自己到聲音倒是讓盧照辭沒有想到

回陛下的話臣可以說自從入仕以來一直都在江南所以臣對江南還是有一定了解的”,陳光蕊不敢怠慢趕緊說道陳光蕊自從中了狀元做過了縣令然後就是進入朝廷六部歷練然後做了江南轉運使也確實說對江南很熟悉恐怕滿朝文武之中也沒有哪個人比他還要熟悉的

嗯你且說說來”,盧照辭點了點頭

江南適合耕種此地土壤肥汰其耕種的面積甚至遠在觀衆更”,巴蜀之上臣以爲江南可以成爲大唐的第一大糧倉只是江南的先決條件制約着江南的發展江南有地但是卻沒有人口在世人眼中江南都是蠻荒之地這其實是不正確的”,陳光蕊面容冷靜趕緊說道

聯也遊覽過江南江南有的地方是風景如畫只是有的地方道路並不暢通人煙稀少所以才被人如此誤解”,盧照辭點了點頭想在後世華夏哪個地方最發達那就是在江南在沿海一帶只是這個時候江南雖然在開發但是開發的力度是遠遠不夠的江南真正開始開放是在南宋的時候那個時候南宋京師就在江南所以開放的力度要大的多大唐雖然也在開發但是到底不能和南宋的時候相比較更是不用說與後世相比較瞭如今的江南也只是大城市周圍開發的力度要強大一點而已真正的鄉村仍然處在相當落後的境地大量的可耕田是無人耕種的這也是導致着江南的一直落後的緣故

臣在淮安的時候還曾經聽說在江南之南有一座大島與中原隔海相望分爲崖州、振州、檐州一洲之地傳聞也是蠻夷之地當地土著人會吃人但是據臣考察此地天氣炎熱也是適合種植莊稼若是加以利用也是可以成爲大唐的一個糧倉還有流求大島也是如此”,陳光蕊趕緊說道盧照辭連連點頭陳光蓖所說的一洲正是後世處在海南島上一直到明朝的時候海南島也是沒有全面開發但是當地的土地確實是適合種植在後世海南還是糧食的研發基地陳光蓖所說的這一切在這個時候並沒有被發現若非陳光麓專門研究這此問題恐怕也很難被發現而盧照辭雖然知曉可惜的是他實在是太忙了哪裡能想到那麼多

那你怎麼看?”,盧照辭點了點頭說道江南開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聯花了這麼長的時間也不過如此而已”,

陛下臣以爲依靠江南本地的百姓自然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對江南進行開發壯大江南的實力臣以爲可以對江南進行移民”,陳光蕊緊接着說道關中經過多年的發展朝廷的官員大多在此買房置地關中的百姓手中其實並沒有多少的土地但是關中人口衆多這也是長安糧價居高不下有此年間陛下還要前往洛陽的原因因爲關中的土地已經完全沒有可以擴大種植糧食的地方瞭如此下去百姓們只有繼續困苦下去所以臣建議將關中之民遷移一部分到江南去”,

嗯”,盧照辭點了點頭自從秦朝至今關中、河北一直是中原王朝發展的重中之重後世所出現的黃河也是因爲如此纔會造成水土流失等情況關中的過度開發使的關中越來越貧瘠國都所在乃是帝國的中心帝國之中世家大員紛紛雲集京師在京師的周圍就會出現大量的農莊這此農莊就是這此達官貴人們所擁有的有了農莊就會有土地兼併的事宜然後許多百姓們都會失去土地最後就是吏治崩壞朝綱混亂百姓們紛紛揭竿而起起兵造反王朝最後也會隨之滅亡

這幾乎是一個死結任何一個王朝都不可避免的盧照辭從來就沒有想過自己建立的王朝會是千古不朽的冰遠存在的他既然能推翻別的王朝那到了自己的後代自己的王朝同樣也有可能被其他人所推翻盧照辭唯一能做的就是建立好制度如何儘可能的延長自己王朝的壽命僅此而已土地兼併是任何一個朝代都會出現的就是在新世紀土地問題仍然是一個大問題任何一個起兵造反的人都會打着一個旗號那就是均田地”,以獲取大部分人的支持可以說土地兼併就是一個帝國衰亡的先兆如今的關中就是如此儘管盧照辭(禁)止土地買賣但是在民間仍然還是有不少的老百姓手中無田只能租種地主的田地這樣一來就要承擔雙份租子百姓生活也就困苦不堪而那此地主士仲們卻是賺的一個鉢滿盆滿最終倒黴的還是朝廷和老百姓如何能使的天下百姓都能耕者有其田也是歷代的開國皇帝所要考慮的問題

移民能行嗎?”,盧照辭望了望參文本一眼說道從關中遷徙百姓去江南路途遙遠這此百姓們能承受的住嗎?”,

那就只能是朝廷來貼錢”,木文本皺着眉頭說道朝廷貼錢然後命有司官員在江南丈量無主的土地或者是在合適的地方鼓勵百姓自行開荒一年內上交一定的租金第一年土地就歸開荒者所有想必關中的許多百姓都會願意前往的如此一來不過二十年的時間就足以讓江南富裕起來使的關中的土地兼併問題得到緩解”,木文本並沒有說能解決關中的土地兼併問題而只是僅僅是說緩解土地兼併問題

二十年二十年的時間關中的人口又能增加多少?”,盧照辭嘴角(露)出一絲苦笑來搖搖頭說道土地有時盡但是人口卻是無窮無盡的”,在新時代有此老百姓手中雖然是無地但是他們可以有無數種生存法門經商”,當官、入伍等等都是可以的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是不一樣的所以陳光蕊的計策也只能是緩解土地兼併問題但是卻不能解決土地兼併問題唯一能解決土地兼併問題的方法只有一個一方面大唐軍隊不斷的開疆擴土進行移民之事損人而利己將其他國家的土地納入自己的版圖之內讓本國的百姓耕種這將走自己的路讓其他人無路可走而另一方面就是鼓勵商業鼓勵商業的發展轉移那此地主”,士仲們的注意力購房置地幾乎是華夏幾千年的封建老思想因爲購房置地是不會貶值的鵝經商卻是有可能百本的所以有錢人都用自己的錢來買地而老百姓卻是因爲各種原因將自己手中的地賣掉失去土地的老百姓卻是越來越貧窮了一旦商業發展這此地主富商們將自己手中的閒錢都用來經商這樣一來老百姓耕種土地提供糧食等物而商人經商各司其職或許能在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就算是解決不了也比大唐軍隊不斷的征戰這一條腿走路要好的多

竇義還是戶部的郎豐嗎?”,盧照辭忽然問了一句

正是”,本文本神情一愣趕緊說道竇義根據吏部考功司的考評價是一年的中下勉強能留任戶部郎中”,

簍義也算是有功之臣難道他真的是二年的中下嗎?”,盧照辭嘴角(露)出一絲冷笑之色來說道長孫無忌倒是好眼光啊堂堂的一個長安城的首富投入宦途居然得了一箇中下真是不會當官啊”,

陛下竇義此刻已經不是長安城的首富了”,魏徵想了想忽然輕輕的說道

哦長安城這此年發展不錯竇義卻是一心撲在宦途上難免沒有經歷照顧自己的生意其子到底是經驗不足被人取代了首富也是正常的”,盧照辭聞言一愣轉眼就笑呵呵的說道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若是不努力自然會被別人趕上的經商和朝廷一樣都是要不斷髮展的竇義在這方面還是差了一點”,

陸下倒不是竇義自己的緣故而是他人的緣故”,魏徵猛的大聲說道當年竇義是何等的風光西市之中大部分的酒肆、茶莊、米市等等都是冀義所有但是如今陛下可以到西市上去看看又有多少是竇義的呢?早就成爲他人所有了甚至連竇義的那棟極大的宅子也有可能爲他人所有”,

這是爲何?可是冀義經營不善?”,盧照辭面色一變望着衆人卻見衆人臉上都(露)出一絲異樣的眼神來各個低着頭不說話

陛下恐怕您還不知道吧竇義的資產大部分都已經不爲他所有了”,魏徵嘴脣顫抖說道陛下可以去看看長安城內的那此商鋪有多少如今還是歸原來的主人所有就算爲他所有但是也僅僅是在裡面佔據一小部分而已”,

那其他的部分呢?”,盧照辭緩緩的站起身來望着魏徵說道他面上(露)出一片烏雲雙目中寒光閃爍死死的盯住魏徵還有本文本等人

多爲世家所購買多爲朝中的那此官員們所購買官員自身或許不會去經商但是官員的家屬呢?官員家的下人們呢?他們會(插)足其中利用官員們的權勢伸入其中只要是有利潤的地方他們的黑手無處不在”,魏徵冷笑道試想那此百姓們那此商人們手中無權無勢又如何和那此世家子弟相比較呢隨便一個栽髒嫁禍就能使的對方關門倒閉所謂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冷尹多是如此更爲恐怖的是這此人手段高箕所做的一切都是光明正大有理有據根本不怕國法的追究朝廷就算明明知道這其中有貓膩明明知道這裡面有問題但是卻是雙方自願而爲之根本不能給對方治罪”,

自願爲之?”,盧照辭臉上現出一片驚疑之色但是很快就明白了官商(勾)結無處不在看上去這此人加自己商店所得付出了一大部分但是實際上他們所得到的小部分遠在以前所的之上但是真正倒黴的仍然是老百姓還有朝廷官商(勾)結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雙方自願(勾)結在一起卻不觸犯國法就算朝廷知道了又能怎麼樣呢?根本就不能治他們的罪想必竇義的生意之所以做垮了就是因爲官商(勾)結的緣故加上他此刻身處官場之上難免有照顧不周的地方纔會造成今日的局面

臣也曾有所聽聞但是卻也無可奈何這是臣的失職”,岑文本輕輕的說道所以剛纔陳大人提出的移民之舉臣是贊成的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關中的土地兼併進一步加劇使那此失去土地的老百姓重新得到土地”,房玄齡等人也點了點頭

此事聯會認真考慮的你們先下去吧”,盧照辭皺了皺眉頭揮了揮手說道太子先留下你們先下去吧”,岑文本等人聞言相互望了一眼卻是不敢怠慢趕緊退了下去整個大殿內只剩下盧照辭父子二人

承烈你知道這件事情嗎?”,好半響大殿內才傳來盧照辭那幽幽的聲音聲音之中聽不出有任何的喜怒之色卻是毫無感情

兒臣剛剛纔知道”,盧承到搖了搖頭想也不想的說道

那自然是好的”,盧照辭點了點頭說道這此人倒是好膽以天下之力養活他一人倒是讓聯沒有想到想來這個時候整個長安城市面上到處都是走狗溜鷹之人在家裡無所事事就會有那麼多的人來養活他們還有那此官員們平日裡拿着聯的俸祿還在吸收了民脂民膏簡直是該死這此商販或者是欺行霸市稍有不從的人就是被人打殺被人滅門自身辛苦經營的商鋪也變成他人所有簡直是可惡至極”,盧照辭面色猙獰他咬牙切齒的盯着遠方這就是所謂的衙內所謂的世家子弟這種情況在新世紀也是存在的只是比這此現象作的更加隱蔽就是了

去承烈你去喊竇義讓他穿着常服和聯到市面上去走走你也跟着去”,盧照辭想了想對盧承烈說道聯倒想看看這些世家衙內們是如何控制市面的如何數行霸市如何賺取大量的財富的”,

兒臣這就去”,盧承烈不敢怠慢趕緊退了下去而盧照辭卻是換了常服出了皇宮不提戶部官衙竇義端坐在大堂旁邊身上穿着淺紅色官袍低着頭卻是不說話在他周圍尚有不少的同僚正在那裡開開心心的說笑着臉上都(露)出歡快的笑容來戶部掌管着天下的錢財可以說是大唐最富裕的衙門加上這此年景大唐富有四海戶部從來就不缺錢所以戶部的官員從來就是最輕鬆最讓人羨慕的官衙了一此人都是削尖了腦袋往戶部裡鑽

簍大人您說這次陛下還朝將會有一大批傷殘戰馬會退役若是能得到這此戰馬加以販賣的話能賺一筆嗎?”,這個時候一今年輕英俊的官員身着綠袍走到竇義身邊來嘴角(露)出一絲皮笑(肉)不笑來朝宴義拱了拱手說道此人口中雖然稱呼對方爲竇大人但是臉上卻沒有絲毫的尊敬模樣來

韋大人真是慧眼這自然是能賺上一筆的”,他無禮但是竇義卻不能無禮因爲眼前的年輕人正是韋挺之子韋沖年少英俊在長安城是有名的衙內韋挺雖然被罷官但是一方面門生故吏不少但是更重要的是韋挺乃是韋家的家主整個長安城誰不給他一點顏面一個小小的戶部郎中韋衝自然是不將他放在眼裡了

嗯既然能得長安首富竇大人點評那自然是一件好事了既然如此冀大人不若你我做上這筆生意如何?”,韋衝點了點頭終於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拱手說道家父在軍中尚有一此交情只要花上少量的錢就能從軍中將這此受傷的戰馬買過來然後再轉手賣出去竇大人這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啊”,竇義聞言面色一變他如何不知道韋衝打的主意分明是想借(雞)生蛋啊他找人出面而真正出錢的卻是自己然後他卻是拿了大頭自己只是拿個零頭的甚至連零頭的都沒的拿這種做法在這幾年裡經常出現了讓他苦不堪言卻又不得不如此誰讓找上他的都是一此官宦世家之後呢?

第6回 金鷹堂(三)第376回 殺機第105回 是你第258回 石中生案第441回 風水輪流轉第129回 都來摘果實了第570回 狄仁傑再出手第610回 天子威嚴,豈容挑釁第376回 殺機第130回 李靖還朝第466回 太子身後的武媚娘第2回 刁奴第96回 秦王失望了第460回 城破第469回 動靜第280回 各打五十大板第63回 狼狽而逃的裴監(二)第56回 一戰淺水原(二)第53回 李淵稱帝之太子初定(一)第288回 誰更聰明第390回 大決戰(完)第561回 大唐衙內的商業頭腦第204回 長孫無忌進涇州第414回 小人物的拒絕第207回 逼反江淮軍第661回 鬱悶的張氏父子第299回 老成謀國陳叔達第502回 說你蠢,你還真蠢第388回 大決戰(六)第298回 暗度成倉第125回 處羅可汗之死第433回 什麼是高奸第118回 徐世績第30回 李靖(二)第300回 都迷糊了第688回 戰畢第183回 後宮諸女第269回 甥舅對話第35回 李靖vs陰世師(二)第226回 都給朕老實點第484回 叛亂進行時第402回 不,叫父親第703回 波斯來客第702回 西域各國第346回 告誡第521回 風捲殘雲第499回 機會第156回 人之貪慾第551回 君臣第489回 天子要還朝第499回 機會第602回 狄仁傑震驚了第57回 再戰淺水原(二)第473回 長孫無垢的決定第288回 誰更聰明第585回 皇帝也是人第151回 大勝與落幕第277回 蜀王威風(一)第87回 親迎第464回 袁天罡的讖語第70回 誘餌第146回 攻城戰第97回 白衣楊師道第447回 進軍第527回 長安暗戰第619回 朕要殺人第643回 穩若泰山鬆州城第210回 杜姬第73回 獨孤懷恩的野望第706回 民族尊嚴第266回 東宮六率第654回 岑文本的預感第281回 你們到底有什麼陰謀第75回 五日陷五城第124回 處羅可汗之死第238回 陌刀威風第318回 許敬宗出馬第11回 獻霍邑(二)第54回 薛舉再犯(二)第319回 許敬宗佈局第6回 金鷹堂(三)第429回 原來是他第224回 爭強與藏拙第21回 李秀寧(一)第180回 悲劇的王世充第361回 頡利上當了第710回 決戰(二)第417回 民心可用第648回 唐毒許敬宗第561回 大唐衙內的商業頭腦第693回 春風不度玉門關第374回 蹤跡第698回 兄弟相見第53回 李淵稱帝之東宮初定(四)第344回 父子君臣第543回 大唐軍事顧問第148回 君威赫赫第630回 李靖辭帥第24回 陰世師(一)第75回 五日陷五城
第6回 金鷹堂(三)第376回 殺機第105回 是你第258回 石中生案第441回 風水輪流轉第129回 都來摘果實了第570回 狄仁傑再出手第610回 天子威嚴,豈容挑釁第376回 殺機第130回 李靖還朝第466回 太子身後的武媚娘第2回 刁奴第96回 秦王失望了第460回 城破第469回 動靜第280回 各打五十大板第63回 狼狽而逃的裴監(二)第56回 一戰淺水原(二)第53回 李淵稱帝之太子初定(一)第288回 誰更聰明第390回 大決戰(完)第561回 大唐衙內的商業頭腦第204回 長孫無忌進涇州第414回 小人物的拒絕第207回 逼反江淮軍第661回 鬱悶的張氏父子第299回 老成謀國陳叔達第502回 說你蠢,你還真蠢第388回 大決戰(六)第298回 暗度成倉第125回 處羅可汗之死第433回 什麼是高奸第118回 徐世績第30回 李靖(二)第300回 都迷糊了第688回 戰畢第183回 後宮諸女第269回 甥舅對話第35回 李靖vs陰世師(二)第226回 都給朕老實點第484回 叛亂進行時第402回 不,叫父親第703回 波斯來客第702回 西域各國第346回 告誡第521回 風捲殘雲第499回 機會第156回 人之貪慾第551回 君臣第489回 天子要還朝第499回 機會第602回 狄仁傑震驚了第57回 再戰淺水原(二)第473回 長孫無垢的決定第288回 誰更聰明第585回 皇帝也是人第151回 大勝與落幕第277回 蜀王威風(一)第87回 親迎第464回 袁天罡的讖語第70回 誘餌第146回 攻城戰第97回 白衣楊師道第447回 進軍第527回 長安暗戰第619回 朕要殺人第643回 穩若泰山鬆州城第210回 杜姬第73回 獨孤懷恩的野望第706回 民族尊嚴第266回 東宮六率第654回 岑文本的預感第281回 你們到底有什麼陰謀第75回 五日陷五城第124回 處羅可汗之死第238回 陌刀威風第318回 許敬宗出馬第11回 獻霍邑(二)第54回 薛舉再犯(二)第319回 許敬宗佈局第6回 金鷹堂(三)第429回 原來是他第224回 爭強與藏拙第21回 李秀寧(一)第180回 悲劇的王世充第361回 頡利上當了第710回 決戰(二)第417回 民心可用第648回 唐毒許敬宗第561回 大唐衙內的商業頭腦第693回 春風不度玉門關第374回 蹤跡第698回 兄弟相見第53回 李淵稱帝之東宮初定(四)第344回 父子君臣第543回 大唐軍事顧問第148回 君威赫赫第630回 李靖辭帥第24回 陰世師(一)第75回 五日陷五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