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

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

“莎莎……”

馬蹄踏着黃沙,來到豐安軍城外。

一邊是波瀾壯闊的黃河,一邊是一望無際的沙漠。

李瑄來到了真正的邊塞,一股豪情壯志產生。

他的威名,必從這裡開始。

“來者何人?”

這時,一隊巡邏的騎兵執刀,飛奔至李瑄面前質問。

“新任豐安軍副使,李瑄。”

李瑄駐馬挺胸,向這一隊騎兵回覆。

“有何憑證?”

這些騎兵看李瑄的眼神不對味,讓李瑄出示證明。

“敕牒在此,叫判官過來見我。”

李瑄拿出敕牒,向這隊騎兵吩咐。

豐安軍的構成,他已經瞭如指掌。

正常情況下,是軍使一人,副使二人,判官一人,推官兩人,典軍四人。

司兵、司騎、司胄、司倉、城防各一人。

衙將八名。

執鼓十二人,吹角十二人。

斥候營內有一百名探馬,兩百匹馬匹。

還有一些輔助人員,雜役僕從。

八千豐安軍士兵,騎兵五百人,弩兵五百人,弓手一千人。

剩下六千名步兵中,有跳蕩軍五百。

唐初的時候,唐軍着甲率有百分之七十左右。

在盛唐大發展以後,正式軍隊的着甲率已經到達百分之百。

着甲,指的是皮甲、鐵甲,沒有任何防禦的布甲,不被稱爲甲冑。

鐵甲製作繁瑣,不可能人人都披鐵甲。

在豐安軍中,披鐵甲的除了最精銳的五百跳蕩軍,就是排兵佈陣最前列的五百陷陣士卒。

豐安軍的騎兵都是輕騎,所以只披輕甲。

而這些軍種,都分若干個隊。

每隊五十人,設押官一名統領,隊頭一名,副隊頭兩名,執旗手一名,副執旗手兩名,火長五名。

軍中各司其職,尊卑有序,涇渭分明。

“軍使賞功罰過,難道副使就不可以了嗎?”

見他們無動於衷,李瑄言語一厲。

他在決定調走陳回光的那一刻起,就知道想要立威不容易。

雖然調走陳回光是錯誤的決定,但李瑄心裡一直有準備。

“是,將軍。”

巡邏騎兵不敢再怠慢。

軍令如山,特別是王忠嗣統帥朔方軍的時候,治軍極爲嚴謹。不服從上級,重則可處死。

一騎入城稟告。

李瑄來到城下等候片刻,看見一名身穿布衣的男子快步出城。

此男子鬍鬚稀疏,看起來很儒雅,他就是豐安軍的判官,柳錫。

軍中判官多是文官出身,輔佐一軍將領,處理公務。

“豐安軍判官柳錫拜見將軍。”

柳錫見李瑄後,還沒有看敕牒,就先行禮。

“免禮吧!”

李瑄下馬,將敕牒交給柳錫,並出示魚符。

“將軍一路勞頓,請入軍城歇息。”

證明身份無誤後,柳錫向李瑄請道。

柳錫出自河東柳氏,開元二十四年進士及第。

他不是豐安軍那些只會意氣用事的粗人,明白李瑄所代表的是什麼。

李瑄年僅十六,就被皇帝任命爲豐安軍副使,前途無量。

當初王忠嗣十八歲任代州別駕,不也是備受爭議嗎?

“我身爲副使,要先拜見正使。請柳判官引我過去。”李瑄向柳錫要求道。

陳回光離開後,原本另一名的副使盧瑜,被任命爲正使。 “將軍這邊請。”

柳錫以爲李瑄會倚仗身份,瞧不起正使。現李瑄主動提出,柳錫懸着的心放下。

這幾日軍中傳李瑄一定是個紈絝子弟,目中無人。

寥寥幾語,柳錫發現李瑄氣度不凡,應該不是傳聞的那樣。

軍使府,在豐安軍城的東南。

傳話後,盧瑜讓李瑄進入。

“拜見將軍。”

盧瑜也是一個文官出身的將領,身材適中,年約四十多歲。

凡爲軍使,即便沒有掛上將軍的職位,一律可稱將軍。

就如節度使,被稱爲“帥”、“上將”一樣。

盧瑜的職事官領的是靈武果毅都尉,只是六品官。

這個官職實際上和散官沒什麼區別,都是標榜身份的官職。

雖然李瑄的品級高於盧瑜。

但在使職差譴的制度下,他就得受盧瑜節制。

“太年輕了,戰場上要小心一點,否則我難以向左相交代。”

看了李瑄一眼後,盧瑜不冷不熱地說道。

“沙場之上,只有軍人,沒有宰相的兒子。既爲將,當以死報效國家。”

李瑄沒有因盧瑜的話起情緒,而是正顏正色地說道。

“柳判官,將左相公子安排在原來陳將軍的院落,那是軍城中最好的住所。”

盧瑜沒有與李瑄多說一句,他吩咐柳錫爲李瑄準備居住之地。

這一句話,意味深長。

李瑄知道,這盧瑜是把他架在火上烤。

但他默不作聲,與盧瑜一起離開軍使府。

“柳判官,隨便爲我找個房屋就行了。”

軍使府的門口,李瑄向柳錫吩咐。

他如果在原來陳回光的院子住下,一定會激起更大的軍憤。

他又不是傻子。

新任的豐安軍使,對他不善啊!

李瑄無法確定盧瑜是爲陳回光出氣,還是其他什麼原因。

“可是軍使有吩咐……”柳錫一臉難色。

“這樣的選擇,我身爲副使應該有資格吧!聖人的賞賜,有品德的臣子不去接受,難道聖人會去治罪嗎?更何況聖人推崇將領與士兵同甘共苦,我的吃住,一切從簡就是了。”李瑄鄭重地向柳錫說道。

“將軍說得對,我這就去安排。”

柳錫是聰明人,知道不能去拒絕李瑄。

一刻鐘後,柳錫帶李瑄來到軍府不遠的一處小院裡。

按制,李瑄會分到兩名奴僕,照顧衣食起居。

加上羅興,這小院正好夠住。

即便如此,也比普通士兵的條件好太多了。

“柳判官,軍城中的士兵,爲何對我不太友好,我剛上任,沒得罪過誰吧?”

房屋收拾好後,李瑄在院中,請柳錫坐下。

此時,已經是晚上,羅興在一旁掌燈。

“嗯……”

柳錫一時說不上話,心裡吐槽你不是明知故問嗎?

“或許是士兵們對您有些誤會。”想了想,柳錫只能含糊其辭。

“他們是不是以爲我和我父親,故意罷免陳將軍,讓陳將軍回兵部當閒職?”

李瑄不再打啞迷。

“可能吧!”

柳錫訕訕一笑。

“素聞陳將軍作戰勇猛,善待士卒,士兵們關心他是對的,但陳將軍即將高升,士兵們總不能去阻攔吧!”

李瑄向柳錫透露這個信息。

通過觀察,李瑄發現判官柳錫,是個有想法的人。

現在眼看新任軍使對他不友善,他需要再操作一番。

寫信回長安,請李適之將陳回光,加以實權,提升品級。

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44章 殺人滅口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398章 回紇的妥協,大唐月報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197章 殺死李瑄,君子豹變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433章 佛祖 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477章 李白離開人間,故地重遊第405章 蜀地求援,吐蕃進攻柏海郡第22章 寧遠將軍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133章 龍駒島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376章 不同的朱雀街遊行,與李隆基論開元宰相第241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第459章 回長安,李隆基駕崩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31章 飛馬射纓第58章 頭破血流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70章 陷陣第2章 靈翠樓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324章 斬將拔旗,大食遠征軍覆沒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133章 龍駒島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486章 對天可汗的崇拜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331章 進軍兩河,經略軍 長城軍出動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25章 渭水離別第72章 心在動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16章 皇帝召見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計,李林甫罷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427章 涑沫江之戰大勝,渤海大將投誠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84章 長離第148章 楊玉瑤的誘惑,鳳凰東來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412章 登基大典,變革的時代,李隆基與李適之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勢的一戰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205章 你想圖謀天下,恢復隋室?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
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44章 殺人滅口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398章 回紇的妥協,大唐月報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197章 殺死李瑄,君子豹變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433章 佛祖 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477章 李白離開人間,故地重遊第405章 蜀地求援,吐蕃進攻柏海郡第22章 寧遠將軍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133章 龍駒島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376章 不同的朱雀街遊行,與李隆基論開元宰相第241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第459章 回長安,李隆基駕崩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31章 飛馬射纓第58章 頭破血流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70章 陷陣第2章 靈翠樓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324章 斬將拔旗,大食遠征軍覆沒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133章 龍駒島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486章 對天可汗的崇拜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331章 進軍兩河,經略軍 長城軍出動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25章 渭水離別第72章 心在動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16章 皇帝召見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計,李林甫罷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427章 涑沫江之戰大勝,渤海大將投誠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84章 長離第148章 楊玉瑤的誘惑,鳳凰東來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412章 登基大典,變革的時代,李隆基與李適之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勢的一戰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205章 你想圖謀天下,恢復隋室?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