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石機對於城牆的破壞力不可謂不大,這年頭的城牆遠沒有日後的牢靠,更何況高句麗的科技水平也不怎麼發達,在巨石的千鈞之力衝擊之下,很快就轟然崩塌。
又投了兩輪過後,李世績拔出長劍,向着蓋牟城一揮。
“將士們!進攻!”
伴隨着李世績的將領,唐軍有序地開始向蓋牟城發起衝擊。
被巨石砸得七暈八素的守軍,根本無法抵禦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唐軍,只一波衝鋒,蓋牟城的守軍便迅速潰敗。
當天中午時分,蓋牟城守軍正式喪失抵抗能力,城主無奈之下,宣佈向唐軍投降。
李世績令人清點戰果,是役唐軍一共陣亡十四人,傷百餘人,大多都是輕傷;斬首一千一百二十人,俘獲守軍三千餘人,百姓兩萬餘口,糧草十多萬石。
與此同時,高句麗也得知蓋牟城陷落的消息,按照正常的規律,在他們看來,唐軍應該在攻克蓋牟城之後,趁勢將玄菟城和新城拿下。
然而當高句麗軍把注意放在北線玄菟城及新城時,唐軍前軍總管張儉率領契丹、奚族騎兵偷偷翻越遼東長城,沿着南邊的海岸線,在遼河西岸擊敗了高句麗的邊防部隊,來到了遼東半島北端的建安城。
高句麗人出城迎戰,唐軍率領胡騎部隊擊敗守軍,斬首數千。
李世績與李道宗命令部隊將所得糧草帶上,按照原定計劃,馬不停蹄地趕往遼東城。
此時高句麗人終於弄明白了唐軍是北、中、南三條戰線同時進軍,但首要目標卻是遼東城,爲了確保遼東城不失,淵蓋蘇文下令前線防守的四萬大軍回撤,前往救援遼東城,圍攻李世績與李道宗。
畢竟此時唐軍因爲要分兵留守灘頭陣地蓋牟城,同時還分兵前往遼東城迂迴包抄,所以人不多,李世績與李道宗部也只有數千騎兵。
抵達遼東城下之後,將軍們的意見也發生了分歧。
“既然高句麗已經派出援軍,那麼我們就應該穩紮穩打。”李世績在中軍營帳當中看着地圖,沉吟片刻後繼續說道:“如今敵衆我寡,應當深溝高壘,等待聖人大軍親至,掃平高句麗援軍!”
“大總管所言甚是!”行軍總管張君乂首先表示支持:“末將以爲,不宜正面迎敵。”
果毅都尉傅伏愛也表示贊同:“大總管言之有理,如今敵衆我寡,正應當以逸待勞,堅守陣地。”
“我以爲不妥。”李道宗提出反對意見:“我等輕騎前往遼東城迂迴包抄,並無輜重相隨,若是採取防守,定然會陷入被動;若遼東城守軍趁着援軍與我軍交戰掩殺出來,屆時腹背受敵,如之奈何?”
“副總管的意思是?”李世績問道。
“以我之見,敵軍援軍有數萬,仗着人多,必然輕視我軍。”李道宗指着地圖說道:“且我軍身爲先鋒,理當爲王前驅,爲聖人清理出一條道路,怎能把敵人留給聖人?”
李世績思索一番後,又看向張君乂等人問道:“你等怎麼看?”
“我等認爲當守!”張君乂叉手道。
隨後,傅伏愛等人也上前表示贊同張君乂的意見。
張君乂身爲行軍總管,他的意見,李世績不可能忽略。
見李世績猶豫,李道宗心下一橫。
他剛想出言再勸李世績,卻看到了李世績身邊一直在看地圖的李象。
李世績當然也注意到了李道宗的目光,實際上他也對李道宗的意見抱有一定的支持,但現在防守派隱隱佔據上風,他也需要再在砝碼上加一些配重塊。
另一方面,也是想起李世民的回信,打算幫老李給李象來一場隨堂小測驗。
“大都督,你怎麼看?”李世績沒有說郡王,而是稱呼了李象最正式的官號——登州大都督。
行軍總管和大都督理論上是平級,在本道爲大都督,行軍征討則爲大總管。
所以別看李象年幼,可他無論是官爵,抑或是之前的政績,他的話都是帶有一定分量的。
李象揹着手在營帳之中踱上幾步,擡眼環視一圈衆將,又低頭看上一眼地圖,語氣沉穩。
“敵人增兵遼東城,我們貿然迎戰,確實帶有一些冒險性。”
聽到這話,張君乂和傅伏愛等支持防守的一派,臉上不禁一喜。
恆山郡王也支持咱們防守的策略,看來……穩了!
李象伸手在案几上敲敲,重新吸引衆將的注意力。
“不過,聖人早在今年二月,就要求我們迂迴包抄遼東城,將高句麗的長城防線徹底洞穿。若是等到這數萬援軍增兵完畢,與遼東城的敵人合流,屆時,遼東城就會成爲一塊難啃的骨頭。”
說到這裡,李道宗和李世績對視一眼,盡皆頷首。
李象繼續說道:“要說冒險的話,我看,這個險值得冒。”
說到這裡,他聲音沉穩有力:“在這種緊要關頭,應當義無反顧!”
“好!”李世績趁此機會,對李象的話表示了支持:“既如此,本將便率兩千軍馬,監視遼東城敵人的動向;李道宗、張君乂,你們二人帶領所部四千騎兵,迎戰高句麗援軍;恆山郡王帶領三千吐蕃騎兵在後方掠陣,待到關鍵時刻,一舉定音!”
“是!”衆將盡皆應道。
第二天的上午時分,斥候來報,言說在東北方向十里處,發現了高句麗的援軍。
李世績立刻下令,按照原定計劃,迎戰高句麗軍隊。
由於本部都是騎兵,所以戰場選定的地點,在一處平原位置。
並沒有什麼花裡胡哨,幹就完了。
李象身後跟着三千吐蕃騎兵,預備隊暫時不需要上,站在後方制高點先觀望就是了。
這也是李世績的安排,畢竟恆山郡王可是板上釘釘的皇太孫,未來大唐帝國的繼承人,這少年十分的珍貴,萬萬不能有失。
“郡王你放心,末將一定護你周全。”薛仁貴騎在馬上,對李象說道。
李象瞥了他一眼,沒有說話。
論欽陵都快站馬上了,手搭着涼棚,遠遠地去看高句麗軍隊的動向。
別看他是客軍,但誰都看得出來,他比唐軍都急。
李象剛想說話,就感覺有東西在吃自己的衣服。
低頭看去,是一匹大黑馬,眼珠子盯着他,嘴還在蠕動。
“籲……籲!”騎在馬上的都尉看到愛馬不老實的小嘴,拽着繮繩就往後拉,還衝着李象不好意思地笑:“抱歉,郡王,末將這馬……嘴不是很老實。”
“哈哈哈哈……”李象也沒說啥,他覺得這大黑馬還挺可愛的。
他從馬身上的褡褳裡掏出一把冰糖遞給那都尉,笑着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末將果毅都尉馬文舉。”馬文舉伸手接過冰糖,遲疑地問道:“郡王,這難道是冰塊嗎?”
“哈哈哈哈……什麼冰塊,你嚐嚐。”李象示意他吃一塊。
馬文舉也不覺得李象會害他,當即便拈起一塊放入嘴裡,半晌後驚喜地叫道:“是糖!是甜的!”
咂摸兩下,又問道:“郡王,末將能把這些糖塊分了嗎?”
李象頷首,允了馬文舉所請。
他把褡褳遞給馬文舉,說道:“都分了吧,讓將士們潤潤喉。”
“這……這不好吧?”馬文舉有些不敢接,這冰糖吃着一點怪味都沒有,還甜到人心裡,肯定是貴極了的好東西,他怎敢給人分了?
“分了吧,都是爲我大唐作戰的勇士。”李象笑着說道。
得到李象的首肯後,馬文舉衝着李象捶胸表示感謝,拿着冰糖挨個地給戰士們分糖塊。
雖說這糖不多,馬文舉所部也就是二百多人,吃了李象的糖塊,紛紛捶着胸前的鎧甲,衝着李象道謝。
“謝郡王賜糖!”
李象頷首,沒有多說話。
臨陣之前,吃塊糖也是好的。
吃糖能夠分泌多巴胺,在這清冷的上午,即將要殺敵的時候,能吃上一塊甜絲絲的糖,對於士氣也是莫大的鼓舞。
不多時,高句麗的援軍也出現在了視野當中。
“弟兄們!”馬文舉擎着手中馬槊,高聲喊道:“都說他高句麗人多,老子我就不信這個邪!不遇強敵,怎能顯出唐軍威武!今天咱們就得告訴他們,老子們不是被嚇大的!”
“別說是幾萬高句麗雜碎,就是他高句麗的天神來了,老子們也得薅他幾根鬍子下來!”
“我跟你們說過,狹路相逢——”
衆軍高聲應道:“勇者勝——!”
“弟兄們,跟我衝!”
馬文舉甩開馬鞭,對着馬屁股用力一抽,縱馬向高句麗軍陣碎步前進。
在他身後,二百多名騎兵跟隨着馬文舉的腳步,緩步前進。
待到接近到七八十步,馬文舉高聲下令:“快步前進!”
與此同時,李象也命人敲響了戰鼓。
“咚……咚……咚……”
震耳欲聾的戰鼓聲響徹整片平原,驟然遇敵,高句麗的部隊根本沒反應過來,倉促之間迎戰,哪裡會是唐軍騎兵的對手?
更何況,馬文舉衝鋒的方向,面對的是高句麗軍隊的側翼。
“敵襲——敵襲——注意——”高句麗軍陣當中的將軍嘶聲提醒道。
“大唐萬勝!”馬文舉一聲高喝,眼見着還有不到三十步的距離,開始催動馬匹全速前進,隨後連人帶馬撞入高句麗的側翼。
一時之間,人仰馬翻。
在馬文舉的身後,數百名鐵騎爭先恐後地衝向敵陣,如同熱刀切黃油一般,將這部人馬攮了一個對穿。
人在猝然遇到騎兵衝鋒的時候,是會下意識躲避的。
更何況高句麗是被馬文舉所部殺了一個措手不及,根本沒有時間來應對。
馬文舉手中長槊揮舞,每次揮舞之下,都會收割走一條鮮活的生命。兵器交接的金屬響聲,還有戰馬的嘶鳴聲不斷混雜在一起,在這片狼藉的土地上譜出了一曲血腥的樂章。
與此同時,李道宗部的一千餘名騎兵,也從另一個方向對高句麗軍陣發起衝擊。
戰馬的嘶鳴聲、唐軍將士的喊殺聲,高句麗士兵的哀嚎聲不絕於耳,一時之間,唐軍竟然以四千對四萬的劣勢,佔據了上風。
只是高句麗受挫的只是前軍,軍陣也不是挨在一塊兒的。
前軍受到衝擊,後方軍隊很快便反應過來,結成對抗騎兵的軍陣。
與此同時,高句麗的騎兵也開始向唐軍騎兵的側翼發動反衝擊。
高句麗畢竟人數十倍於唐軍,大唐軍隊在人數劣勢之下,一時之間竟然陷入膠着的局面。
馬文舉衝得過遠,眼看着他帶的數百騎兵被高句麗的步兵們合攏,陷在中間苦戰不已。
然而畢竟這是唐軍的精銳騎兵,一時之間,高句麗竟也無法將他們拿下。
“郡王!”
李象的身邊,薛仁貴眼看着馬文舉被包圍,按捺不住心中的熊熊戰意,向李象請戰。
“伱……”
李象剛說出這個字,就看到馬文舉馬槊高高挑起,將兩名高句麗士兵撅到起飛。
“不用了,他們已經殺出來了。”李象指着已經帶着騎兵們殺出包圍圈的馬文舉說道。
馬文舉殺出重圍後,稍稍整頓一番後,回頭看向部下們,竟然笑了。
“弟兄們!殺的過癮嗎!”
“不過癮!郡王給的糖還沒化完呢!”邊上一名騎兵高聲叫道。
“既如此,敢不敢與老子再衝一次!”馬文舉擎着馬槊,高聲問道。
聽到馬文舉的話,衆軍紛紛高呼——
“大唐萬勝!”
“大唐萬勝!”馬文舉高聲叫道,再次催動戰馬,向高句麗軍陣撞去。
高句麗軍隊本以爲送走了這批瘟神,能夠稍稍喘息一番,萬萬沒想到,這羣瘟神撥轉馬頭,竟敢又他媽殺回來。
“迎敵!迎敵!”高句麗的校尉嘶聲力竭地提醒着部下。
“哈哈哈哈——”馬文舉帶着肆意的狂笑,再次撞入高句麗的陣中。
高句麗的士兵們在將軍和校尉們的催動下,從四面八方,開始向馬文舉等人涌去。
一千人攔不住,那就再加一千!直到將這羣不知死活的唐軍騎兵圍死!
這種戰法效果不錯,騎兵畢竟還是肉身之軀,在這種用命填線的圍困之下,已經顯出了疲態。
高句麗援軍的大將下令壓上中軍,將李道宗所部團團圍住,短時間之內難以脫逃。
張君乂本想去解救李道宗,然而在看到高句麗後軍正在向他移動之後,連忙下令撤退。
一時之間,唐軍隱隱落入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