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城下,雙方都在謀劃着,積蓄着,準備一舉將對方滅掉。
這時楊逸突然傳訊貴州,近日極有可能風雨連綿,要求劉武等人分析利弊,擬好應對極端天氣的作戰方案。
傳說孔明能借東風,莫不成楊逸也能預判風雨?
換了別人,或許會產生疑慮,但劉武和餘興不會,誰敢懷疑楊逸的話,他們一定會先收拾誰。
楊逸這回雖然沒有給劉武他們十分明確的命令,但考慮到下雨會嚴重影響燧發槍和手雷使用,幾人商議之後,決定立即對柯長洛發起強攻。
蘇慶良餘下的兵力有六千,加上劉武他們五千多人馬。留少量守城後,一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從南門開出,旌旗遮日,萬馬聲嘯,殺氣騰騰地向柯長洛的大營撲去。
柯長洛的大營離城十里,西面靠山,東面臨河,南北貫通,實際上劉武他們只能從北面攻擊。
而營寨北面又是一個足有四十五度的斜坡,寨牆用原木壘成,居高臨下,這對劉武他們十分不利。從柯長洛選擇的紮營地點就可以看出,此人在軍事上非碌碌之輩。
得知宋軍主動來攻,柯長洛暗喜,他這大營雖說不及貴州城堅固,但也絕對不是輕易能攻破的,柯長洛有信心讓宋軍的血再次染紅西江。他親自排兵佈陣,坐鎮北營,寨牆上刀槍林立,牆內羅列數千弓箭手。箭滿壺,弓在手,只等宋軍攻上來,就能射出鋪天蓋地的箭雨……
宋軍方面,劉武職銜最高,且得楊逸授以指揮權,蘇慶良等人只能聽令行事。【悠*悠】騎兵不適合用來攻城拔寨,主攻的任務毫無疑問又落在了蘇慶良身上。
牛皮大鼓隆隆地擂響,鼓點越敲越急。聲震天地,一投肅殺之氣頓時瀰漫四野。
負責主攻的士卒每百人組成一個長陣,足有一人高的盾牌嚴密地擋往了前面和頭頂。如同鐵牆一般風雨難透,除非是投石車和牀駑,普通的弓箭很難給這樣的盾陣造成致命的傷害。
隨着鼓點一變,士卒在都頭的指揮下邁開堅實而整齊的步伐,整個盾陣開始向前徐徐的推進……
而此時,餘興的一千人馬早又列陣於兩側,餘興手握寶刀,對敵人的營寨一指,疾聲大喝:“ 第 410 章 的打擊下,一頭頭戰象轟然倒地,
前面的戰象倒地,後面的戰象因眼睛被矇住,看不清前面的情形,往往會被前地的戰象絆倒。
一千支燧發槍,五百多張神臂弓,在瓢潑大雨般的子彈、箭矢打擊下,一百多頭大象最終只有三頭衝進宋軍陣中,很快也被宋軍用手雷炸死,而緊隨戰象衝下來的越軍,被一頭頭大象的屍體所阻擋,速度爲之一滯,不禁心摧膽裂,這個時候,子彈更象不要錢般向他們潑去。
餘興下令士卒射完一排,後退一排,儘量拉開與越軍的距離,本來打算用來衝潰宋軍的大象,此時反而變成了一道肉牆,一條讓越軍付出沉重代價的肉牆。
越軍只能向兩邊擴散,這陣形一散,往往也就代表着軍心潰散。在巨大的傷亡面前,許多越軍不再是向宋軍衝去,反而轉身就逃。
這個時候,蘇慶良的神臂弓手向兩邊一讓,巨大的馬蹄聲隨即響起,劉武率領的騎兵就象是決堤的洪流,滾滾而來,大地在顫抖,越軍在顫抖。
從這一刻起,這場戰爭徹底演變成一邊倒的追殺,劉武他們縱馬狂衝,把奔跑的越軍衝得七零八落,凡是不跪地投降的,當頭就是一刀,硝煙若未散去,絕望的越軍已跪降一地。
而這,只是宋越戰爭的一個序曲,更慘烈的戰爭還在等着。
ps:這兩天要出門拜年,實在脫不開身,昊遠又沒有存稿,更新難免會有到影響,向各位朋友說聲抱歉。祝你們新年快樂,事事如意。
.(歡迎您來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