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

bookmark

一個個不利的消息接二連三地傳到遼國上京,東路軍被困,西路軍損兵折將,戰馬全部丟棄,易縣被宋軍偷襲佔領。

遼帝耶律洪基再也坐不住,率領二十萬大軍趕赴南京道,這天上午,耶律洪基的大軍抵達了幽州城外。

二十萬大軍鋪天蓋地,旌旗遮天蔽日,號角低沉,金鼓齊鳴。

南京道留守耶律楓率領一班官員出城迎接天子到來。

衆人在耶律洪基戰馬前跪拜行大禮,耶律洪基冷冷問道:“局勢可有進展?”

“啓稟陛下,局勢依舊,卑職已派人去和蕭韓家奴聯繫,還是因爲宋軍封鎖了拒馬河,他們無法撤退,而宋軍實行堅壁清野,樹木全部被砍光,他們得不到攻城武器的補充,現在束手無策。”

“難道就沒有送資源給他們?”

耶律楓一臉爲難道:“微臣是打算搭建浮橋,但只搭到一半就被宋軍戰船用火燒燬了,微臣又在拒馬河中投下五十架攻城梯,但悉數被宋軍戰船撈走。”

耶律楓很無奈,他所有的辦法都想過了,但都沒有用,宋軍封鎖了整個拒馬河,而不是某一段,但事實上,能夠搭建浮橋的河段只有三處,這三處都被宋軍雲集。

耶律洪基重重哼了一聲,“易州那邊情況呢?”

“易縣依然被宋軍所佔,城內契丹人都被放了出來,所以微臣沒有急於去攻城,等陛下到來再作定奪。”

“一幫沒用的廢物!”

耶律洪基狠狠罵了一句,又對耶律楓道:“你調兩萬軍給耶律昆平,讓他率五萬大軍攻下易縣,朕給他十天時間,若不能將功贖罪,一併處斬!”

“微臣遵令!”

耶律洪基隨即下令在城南紮下大營,他則帶着三千士兵進城,進駐南京行宮。

耶律楓卻跟了進宮,他在耶律洪基身後道:“微臣還有事情稟報。”

“什麼事情?”

“京城探子搞到了一枚失效鐵火雷,從西京那邊送過來。”

耶律洪基聽說搞到了鐵火雷,精神一振,連忙問道:“可曾研究過?”

“啓稟陛下,因爲只有一枚,彌足珍貴,所以微臣請陛下過目後,再進行研究。”

耶律洪基比較滿意他的慎重,便點點頭道:“拿上來,給朕看一看。”

片刻,一名侍衛抱上來一隻木箱子,從箱子裡小心翼翼取出一個黑黝黝的黑球,外形扁圓,上面戴着一隻木殼杯帽,耶律楓取下杯帽,露出了一簇像辮子一樣的火繩。

耶律洪基前前後後看了半晌問道:“這鐵殼火雷有多重?”

“微臣特地稱過,二十八斤。”

耶律洪基眉頭一皺,“不是有情報說,宋朝的鐵殼火雷重達五六十斤嗎?”

“陛下,情報說的應該是最新的鐵火雷,宋朝已經改進過了,而這枚鐵火雷的編號靠前,應該是最早一批,早期的鐵火雷,已經失效了,所以要運回鯤州銷燬,我們的探子就在運河鯤州環節搞到這一枚,別的機會根本沒有,看守得格外嚴密。”

“原來只是一枚失效的鐵殼火雷!”

耶律洪基眉頭皺了一下道:“這有什麼意義?”

“陛下,我們不懂,但火藥匠懂,交給他們,他們應該能仿製出鐵火雷,若陛下想要現成的鐵火雷,等攻下易縣,應該能看到。”

“易縣會有?”

“一定有!”

耶律洪基緩緩點頭,“這樣說起來,朕倒是很期待了。”

.........

易縣城內,楊文廣陪同馬蔚瞭解城內的情況,按照範寧的任命,馬蔚將出任他的副將,雖然兩人都是統制將,但楊文廣資歷要老得多,而且官階也比馬蔚要高,自然是楊文廣爲主將。

不過馬蔚屬於邊軍系統,駐守河北邊境二十年,對遼軍比較瞭解,所以楊文廣對他也比較客氣。

“這邊是軍糧庫,目前我們有軍糧三十萬石,按照我們一萬五千人來算,平均每人二十石,足夠我們食用兩年。”

“怎麼會有這麼多糧食?”

馬蔚有些驚訝道:“據我所知,易州是山區,並不是產糧之地。”

楊文廣微微一笑,“這裡是遼軍攻打代縣雁門關的後勤重地,囤積了大量糧草物資,光弓箭就有四萬副,兵箭四十萬支,還有盔甲長矛數萬套,出乎我的意料。”

“這樣的話是不是可以把民兵也武裝起來?”

楊文廣笑得有些勉強,他沉吟一下道:“城內百姓一共是一萬九千四百人,其中老弱婦孺就佔了一萬兩千人,剩下的七千餘人,四十歲以上的不考慮,再去掉兩千人,四十歲以下的青壯男子只有五千人,說實話,我不但不能用他們做民兵,還得派一兩千人監視住他們。”

“爲什麼?”

馬蔚驚訝道:“他們都是漢人啊!”

“他們首先是遼國百姓,遼國統治這裡一百多年,裡面至少一半人把自己當做遼人了,雖然也有不少人心向大宋,但是我區別不出來不,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用他們,以免出現戰場上倒戈。”

說到這,楊文廣長長嘆口氣,“人心難測啊!”

馬蔚默然無語,片刻他又問道:“之前的戰俘呢?”

“都放了,本城的讓他們回家,不是本城的,都放他們出城回家,留下他們其實也是個負擔,殺了不現實,那只有放了最好。”

“卑職明白了。”

就在這時,急匆匆跑來一名探哨士兵,急聲稟報道:“啓稟老將軍,遼軍來了!”

楊文廣頓時精神振奮,他終於盼到敵軍到來了。

他立刻笑道:“走!看看去。”

..........

反攻易縣的戰爭終於來臨,五萬遼軍從東面殺來,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包圍了易縣,大軍紮下了連營,四周被營柵包圍,燈火通明,徹夜不眠。

遼軍主帥正是從唐水河谷率軍棄馬逃回蔚州的耶律昆平,他正好帶着三萬軍隊,耶律洪基又調給他兩萬軍隊,使他軍隊重新達到五萬,奪回易縣的任務自然就落在了耶律昆平頭上。

耶律昆平本人卻高興不起來,這不是他想要的差事,他想去東京道打女真人,據說遼軍佔據着優勢,可是攻打宋朝軍隊,耶律昆平心中沒有一點底,偏偏又是該死的攻城戰。

耶律昆平騎馬在四座大營內巡視,兩千多名工匠和數千士兵正在忙碌的裝配大型攻城武器,主要是雲梯、巢車和投石機。

這次從幽州調來的兩萬軍隊都是步兵,一萬漢軍和一萬渤海軍,他之前的三萬騎兵也變成了三萬步兵,這就意味着這三萬人也要投入到攻城戰中。

耶律昆平停住戰馬,遠遠眺望着數裡外的易縣,易縣地勢高,首先士兵衝鋒就是一種仰攻,大型攻城器更是行走艱難,以低攻高,從來都是攻城戰的大忌。

如果他沒有時間限制,他就用圍困法,將城內宋軍困上兩年,可惜啊!天子只給自己十天時間,耶律昆平只覺擔子沉重到了極點,他長長嘆息一聲,轉身回大帳去了.........

在夜色掩護下,城外幾支遼軍探子正在觀察地形,確定進攻方向,黑影匆匆,士兵們不斷地在曠野裡奔跑。

這時,有士兵‘啊!’一聲慘呼,旁邊幾名士兵連忙跑上去,只見這名士兵踩進一個坑裡,一支竹籤刺穿了他的腳背。

‘陷馬坑!’幾名士兵面面相覷,他們下腳頓時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又有一名士兵痛苦地呼喊一聲,只見他倒在地上,正在脫靴,藉着月光,大家都清晰地看到鞋底釘着一樣東西,蒺藜刺。

..........

大帳內,耶律昆平正望着地圖發呆,遼國對易縣很瞭解,甚至有它的構造圖,但又有什麼用?構造圖只會告訴他們,易縣是用大石砌成,堅固異常,城門也是用鐵皮包裹着厚厚的木頭,光鐵門栓就有八個,除非用大型攻城槌,否則別想撞開。

這時,一名大將匆匆走進來對耶律昆平道:“將軍,探子有重要情報!”

“讓他進來彙報!”

不多時,一名探子首領快步走進大帳,單膝跪下稟報道:“啓稟將軍,我們在城外查看地形的探子發現鐵蒺藜和陷馬坑,有弟兄踩入陷馬坑受傷。”

說完,他將一隻木盒子呈上,耶律昆平心中一驚,連忙接過木盒子細看。

木盒子裡是一顆四針刺蒺藜,中間是一個鐵疙瘩,四周有四根長約一寸的刺,不管怎麼扔,都會有一根刺朝上,刺上隱隱呈藍色,顯然淬過劇毒。

“就發現了一個嗎?”耶律昆平問道。

“目前就發現了這一顆,是在三百步線左右發現,陷馬坑也是!”

耶律昆平只覺一陣頭大,這顆蒺藜刺絕不會是從前留下來的,顯然是剛剛部署,只發現一顆,並不代表只部署了一顆,肯定大量撒了,只是他們沒有發現而已。

“這怎麼辦?”

旁邊副將蕭七望低聲道:“這件事傳出去會影響軍心,不如什麼都別說,明天試探攻打城池,問題實在嚴重再想辦法處理也不遲!”

也只能這樣處理了,耶律昆平想到天子只給自己十天時間,他哪裡還有時間去慢慢盤查地上的鐵蒺藜和陷馬坑,最多是增加傷亡,先進攻再說,他必須要把一個堅定明確的態度交給天子,或許天子會看在他攻城態度積極的份上,放過他這一次。

“這件事誰也不準說出去!”

他交代了周圍衆將,隨即命令道:“明天由一萬漢軍攻打東城!”

這是必然的,最苦最累最危險的事情,都是漢軍先上,然後是渤海人和其他民族,然後是奚人,最後才輪到契丹人,民族歧視在遼國已經成爲慣例。

.........

次日一早,戰鼓聲轟隆隆敲響,東大營營門大開,一萬漢軍列隊從軍營內走出,號角低沉,不斷有人高喊口號,在他們身後是數十輛雲梯,被健牛拉拽,還有五架巢車,巨大的車輪轟隆隆推動前進。

這裡畢竟是遼國境內,遼國各種資源容易調用,南京道有大量的戰略儲備物資,這一次給了攻打易州的遼軍巨大的支持。

奪取易州的戰事終於打響了。

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四百七十章 變法第一步第三百零六章 朱雀島第一百六十三章 意外發現第七百五十八章 再抵鯤州第三百九十六章 發現疑點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七百五十九章 他鄉遇舊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二百四十八章 礬樓請客第八十六章 朱府祝壽(二)第六百四十章 驚天騙局第二百四十三章 長遠佈局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試大幕拉開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風波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鯤州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三百六十一章 鯤族內奸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四百七十九章 抓住王確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發現礦脈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後的下注第二百九十五章 甕中殺鱉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見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五十一章 運氣來時擋不住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機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四十三章 一招鮮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職(中)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四十八章 趁虛而入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於半兒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二百八十九章 盛大回京第二十三章 走爲上策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軍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薦名額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三百七十六章 薑是老的辣第三百四十一章 瑣事爭吵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九十章 二叔也是犟牛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聞敵情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三百七十七章 論功再賞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四百三十五章 遺產分配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九十五章 選教授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
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四百七十章 變法第一步第三百零六章 朱雀島第一百六十三章 意外發現第七百五十八章 再抵鯤州第三百九十六章 發現疑點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七百五十九章 他鄉遇舊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二百四十八章 礬樓請客第八十六章 朱府祝壽(二)第六百四十章 驚天騙局第二百四十三章 長遠佈局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試大幕拉開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風波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鯤州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三百六十一章 鯤族內奸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四百七十九章 抓住王確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發現礦脈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後的下注第二百九十五章 甕中殺鱉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見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五十一章 運氣來時擋不住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機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四十三章 一招鮮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職(中)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四十八章 趁虛而入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於半兒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二百八十九章 盛大回京第二十三章 走爲上策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軍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薦名額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三百七十六章 薑是老的辣第三百四十一章 瑣事爭吵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九十章 二叔也是犟牛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聞敵情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三百七十七章 論功再賞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四百三十五章 遺產分配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九十五章 選教授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