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詳細註釋:

觀自在菩薩(觀音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深入的修行心經時)

照見五蘊皆空(看到五蘊:形相、情慾、意念、行爲、心靈,都是空的)

度一切苦厄(就將一切苦難置之度外)

舍利子(菩薩對學生舍利子說)

色不異空 (形相不異乎空間)

空不異色(空間不異乎形相)

色即是空 (所以形相等於空間)

空即是色(空間等於形相)

受想行識 (情慾、意念、行爲、心靈)

亦復如是(都是一樣的)

舍利子(舍利子呀)

是諸法空相 (一切法則都是空的)

不生不滅(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垢不淨 )

不增不減(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因此空間是沒有形相的)

無受想行識(也沒有情慾、意念、行爲和心靈)

無眼耳鼻舌身意 (沒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無色聲香味觸法(更沒有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

無眼界 (沒有眼睛所能看到的界限)

乃至無意識界(直到沒有心靈所能感受的'界限)

無無明 (沒有不能瞭解的)

亦無無明盡(也沒有不能瞭解的盡頭)

乃至無老死 (直到沒有老和死)

亦無老死盡(也沒有老和死的盡頭)

無苦集滅道 (沒有痛苦的集合以及修道的幻滅)

無智亦無得 (不用智慧去強求)

以無所得故(所以得到與否並不重要)

菩提薩陲 (菩薩覺悟之後)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依照心經)

心無掛礙 (心中沒有礙)

無掛礙故 (由於沒有礙)

無有恐怖(所以不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遠離顛倒夢想 )

究竟涅盤(最後達到彼岸)

三世諸佛 (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依照心經)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到無上、正宗、正覺的三種佛果)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所以說心經)

是大神咒 (是變幻莫測的咒語)

是大明咒 (是神光普照的咒語)

是無上咒(是無上的咒語)

是無等等咒 (是最高的咒語)

能除一切苦 (能除一切苦 )

真實不虛(不是騙人的 )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所以說心經)

即說咒曰 (其咒語曰)

揭諦揭諦 (去吧,去吧)

波羅揭諦(到彼岸去吧)

波羅僧揭諦 (大家快去彼岸)

菩提娑婆訶(修成正果)

白話譯文:

以般若智慧觀照自心而獲得解脫自在的菩薩,修行極深的般若智慧時,觀察洞見到集聚構成人我的肉體,感受,思想,意志,心識等五種要素,是因緣相依的生滅關係。他的本質是空,而非實體的存在。 菩薩因徹見這五種集聚的要素是緣起性空,所以脫離生老病死苦以及一切的痛苦。

舍利弗啊!肉體以及一切的物質現象,不是真實的存在,不外乎是因緣相互依存的生滅關係,所以物質和空並無差別;而空和 物質二者在本質上也沒有不同,因此空不異於物質。 有人認為空是沒有,物質是有,而菩薩以般若智慧觀照徹見到物質就是空,空就是物質,猶如水和水波的關係,二者既是各別的,也是一體的。感受,思想,意志, 心識,同樣也是如此。

舍利弗啊!這五種集聚的要素,從它緣起性空的本質來說,它既沒有生起或滅失,也沒有所謂污垢或清淨,更不會增多或減少。所以,在緣起性空的本質上,物質,感受,思想,意志,心識都不是真實的存在,而是空。 人對外界的認識,需透過眼,耳,鼻,舌,身體,意識六種感官與物質,聲音,香臭,味覺,觸覺,其他一切事物及概念等六種外境,分別相對應而認知一切,這些都不是真實的存在,而是空。 人的一切認識作用各有不同,包括眼,耳,鼻,舌,身體,心識,物質,聲音,香臭,味覺,觸覺,其他一切事物及概念,甚至於眼,耳,鼻,舌,身體,心識的識別作用共十八種,它們都不是真實的存在,而是空。

不經由佛教導而獨自開悟的緣覺聖者,因觀照十二因緣而了悟,但菩薩以般若智慧照見十二因緣是緣起性空的,所以不論是導致生死輪迴的主因無明;或是滅盡無明, 甚至於生,老,病,死,或是因滅盡無明而脫離甚至於生老病死,也都不是實體的存在。 親自聽聞佛說法而證悟得聲聞聖者,因觀照四謆而了悟,但菩薩以般若智慧見苦,苦的原因,滅苦而解脫,滅苦的方法這四謆是緣起性空的,不是實體的存在。

菩薩所證得的境界中,既不存有能證悟得般若智慧,也不存有所證得的境界,因為菩薩徹見一切是緣起性空的,一切是不可得 的,心不執著於一切。 使自己及一眾生都獲得開悟的菩薩,由於修行可至生死彼岸的般若智慧,而通達空得真理,所以心中沒有一絲牽掛及煩惱障礙;因而不恐懼生死,遠離一切錯誤,不合理的思想,行為,妄想等等,終於達到寂滅無為的最高境界。

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佛,都是由於般若智慧,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而成佛。 因此,由以上可得知般若智慧是具有不可思議力量的密咒,是可破除一切愚癡黑暗的密咒,是至上的密咒,是可達成涅磐妙果無與倫比的密咒。它能去除一切的痛 苦,災厄,是真實不變的真議真議。

因此,宣說般若智慧的密咒如下:去!去!去到生死的彼岸!與眾生一起去到生死的彼岸!願迅速同證正覺,獲得大成就!

心經第十九章臨卦第十八章蠱卦第十三章同人第十八章蠱卦第二十章觀卦第五章需卦第十四章大有第十九章臨卦第一章乾卦第六章訟卦第十八章蠱卦第十九章臨卦第三章屯卦第七章師卦第十九章臨卦第二十一章噬嗑卦第六章訟卦第十五章謙卦第九章小畜卦第十八章蠱卦第十六章豫卦第九章小畜卦第二十一章噬嗑卦第八章比卦第三章屯卦第八章比卦第二章坤卦第七章師卦第二章坤卦第八章比卦第十七章隨卦第二章坤卦第十八章蠱卦第十二章否卦第十五章謙卦第二章坤卦第七章師卦第十八章蠱卦第十一章泰卦第十八章蠱卦第二十一章噬嗑卦第十六章豫卦第五章需卦第三章屯卦第二章坤卦第十八章蠱卦第七章師卦第八章比卦第九章小畜卦第九章小畜卦第八章比卦第九章小畜卦第十九章臨卦第五章需卦第十九章臨卦第十六章豫卦第十七章隨卦第十六章豫卦第九章小畜卦第七章師卦第八章比卦第十章履卦第九章小畜卦第十四章大有第七章師卦第十三章同人第十四章大有心經第四章蒙卦第五章需卦第十九章臨卦第七章師卦第二十章觀卦第十章履卦第十二章否卦第四章蒙卦心經第十八章蠱卦第九章小畜卦第十四章大有第十七章隨卦第五章需卦第九章小畜卦第八章比卦第八章比卦第九章小畜卦心經第六章訟卦第十八章蠱卦第十二章否卦第十九章臨卦心經
心經第十九章臨卦第十八章蠱卦第十三章同人第十八章蠱卦第二十章觀卦第五章需卦第十四章大有第十九章臨卦第一章乾卦第六章訟卦第十八章蠱卦第十九章臨卦第三章屯卦第七章師卦第十九章臨卦第二十一章噬嗑卦第六章訟卦第十五章謙卦第九章小畜卦第十八章蠱卦第十六章豫卦第九章小畜卦第二十一章噬嗑卦第八章比卦第三章屯卦第八章比卦第二章坤卦第七章師卦第二章坤卦第八章比卦第十七章隨卦第二章坤卦第十八章蠱卦第十二章否卦第十五章謙卦第二章坤卦第七章師卦第十八章蠱卦第十一章泰卦第十八章蠱卦第二十一章噬嗑卦第十六章豫卦第五章需卦第三章屯卦第二章坤卦第十八章蠱卦第七章師卦第八章比卦第九章小畜卦第九章小畜卦第八章比卦第九章小畜卦第十九章臨卦第五章需卦第十九章臨卦第十六章豫卦第十七章隨卦第十六章豫卦第九章小畜卦第七章師卦第八章比卦第十章履卦第九章小畜卦第十四章大有第七章師卦第十三章同人第十四章大有心經第四章蒙卦第五章需卦第十九章臨卦第七章師卦第二十章觀卦第十章履卦第十二章否卦第四章蒙卦心經第十八章蠱卦第九章小畜卦第十四章大有第十七章隨卦第五章需卦第九章小畜卦第八章比卦第八章比卦第九章小畜卦心經第六章訟卦第十八章蠱卦第十二章否卦第十九章臨卦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