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洪武大典

“洪武大典?”

朱元章有些詫異的開口問道。

在剛纔聊完關於神話體系編纂的事情後,他突然聽到大孫要以自己的年號爲名,編纂一本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爲一束,母厭浩繁。

編纂完成後的典籍,便叫作洪武大典。

朱英點頭道:“孫兒想要拿出一萬萬貫寶鈔經費用作於此事。”

“不僅僅是大明國內的學術知識,包括海外各國,也都納入其中,孫兒將會傳令此番下西洋的官員中,讓他們也進行收集和辯證。”

這是永樂大典來的靈感,但朱英可不想僅僅只是按照永樂大典的方式。

這次要修建的洪武大典,並不會有完成的日子,而是會一直的編纂,不斷的更新,累積全世界的知識納入其中,打造出一本世界概念的百科全書來。

朱元章拍了拍大孫的肩膀,心裡中很有感嘆。

因爲他知道,這些都是大孫爲自己所做之事,命名洪武大典,是爲他的名聲。

“這是個好事,倒也不必安排在咱的頭上,咱的名聲是怎樣的,咱自己心裡知曉,也無所謂了。”

“有時候太顧忌這些,反倒是讓自己束手束腳的,不若是放在大孫你的身上。”

朱元章很清楚,編纂大典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且還要把海外的知識都納入進來。

單單是大明國內,知識就已經如煙浩瀚,更別說海外了。

其中翻譯就是個很繁瑣的問題。

只是聽着大孫的想法,就知道這本大典編纂出來之後,就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如果要來類比的話,已然是相當於泰山封禪了。

當然,這個泰山封禪對比的是秦始皇,漢武帝這些,而不是宋真宗把泰山封禪拉低逼格後。

且就本身的意義來說,大典更具有實際作用。

在文化的傳承之中,於信息並不發達的現在,很多典籍在出版之後的數量並不多的,有些甚至只有手抄的股本,並非是什麼書都會大量的拓印。

包括大明如今,因爲經歷元末亂世的緣故,導致大量的書籍損壞,遺失,許多珍貴的知識傳承就此斷絕,或是在斷絕中。

其中主要是經、史、子、集中,一些曾經博學大家的註釋。

而天文、地誌、陰陽、醫、卜這些,更是孤本傳承,最是容易遺失。

全部收錄起來之後,首先就是這些知識更加容易傳播了,甚至於可以分類之後大量拓印,讓學習其中知識少走很多彎路。

文化知識,纔是文明發展的基石。

只有強大的文明,才能夠有更加長遠的壽命。

定下爲洪武大典,則洪武之名必然傳響千古,乃至於後世萬代。

這份榮譽,朱元章更希望留給大孫。

朱英語氣堅定的說道:“爺爺不必這樣,此書孫兒有生之年,會一直的編纂下去,則便就相當於孫兒的名諱也會記載到歷史之中。”

“這本就是現在洪武年間編纂的大典,自然是以洪武爲名更爲合適不過。”

“此事爺爺就不要跟孫兒爭了。”

朱元章沒得辦法,只能是聽從大孫的安排。

這件事在第二天的早朝上就進行了宣佈,並且要刊登上邸報傳告天下。

在洪武大典這件事上,首先就是需要大量的編修人員。

翰林院可算是有事情做了。

歷史上的永樂大典總編是解縉。

現在的解縉已經是跟隨朱允炆一起去到了占城。

解縉去占城,是黃子澄勸說去的,本身現在還有些好大喜功的解縉,自然想要更加放開的施展心中抱負。

有了前面倭國的見證,解縉自然也想如同夏原吉那樣。

雖說去了還有黃子澄壓在頭上,但定然也是頂尖的官員。

朱英其實也可以把解縉給召回來,跟歷史上編纂永樂大典那樣,不過仔細的想了想,還是覺得沒啥必要。

因爲按照朱英的想法,對於這次的洪武大典要更加的精細。

總編的事情,朱英是打算交給劉三吾。

就現在的文人來說,不管是資歷還是名頭,包括是自身的文學涵養,劉三吾可謂是無出其右。

即便是現在的劉三吾年紀已經是很大了,可是他的眼神裡並沒有渾濁之感,頭腦也很是清醒。

且到了這個年紀,大半截身子都入了土,唯一執着的就只有學問二字。

想來他會把自己畢生所學都放入其中。

接到任命的劉三吾,整個人可謂是感激涕零。

奉天殿上,當朱元章說讓他來總編此事時,劉三吾整個人都在顫抖。

這般大的年紀,真擔心就會這麼抖出問題來。

劉三吾行五體投地大禮,語氣堅定且激動,發出如同誓言的聲音:“洪武大典之事,臣必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個時候的劉三吾,如同是找到了自己生命中最後的光榮。

他一輩子鑽研在學問之內,從元朝到如今的明朝,歷經幾乎一個世紀。

所有的文官,都對劉三吾投去羨慕的眼光。

同時也大概意識到,當這洪武大典編纂完成之後,以劉三吾現在的年紀,大約就是劉三吾去世之時了。

就這樣來說,對於劉三吾可謂是真正釋放了生命中所有光芒。

確定劉三吾爲總編後,剩下的就是各科主編了。

永樂大典沒有這個分類主編的搞法,但是朱英要搞出來。

經、史、子、集倒是好找,畢竟是屬於官學體系,人選基本都在翰林院裡。

麻煩就是百家之言了。

其中醫道這塊,朱英還是讓周王朱橚來幹。

畢竟現在的醫學堂發展得很是不錯,不管是在民間還是軍中都有着非常大的影響,尤其是行軍醫學知識的建立,讓許多戰場上負傷的將士得以保存下性命來。

醫道這塊目前人員和體系比較完善,只需要整理彙集。

但是像天文,地誌,陰陽,玄學這些,就麻煩許多,現在也只能是多多召集民間能人異士。

還好現在的欽天監發展不錯,玄學就由劉日新負責。

神話體系也是在洪武大典裡面,現在姚廣孝還在從草原到京師的路上,等他回來再行負責。

這一塊朱英要親自參與其中。

前世的小說看得不少,尤其對於洪荒體系極爲熟悉。

把後世小說裡的洪荒體系搬到現在的神話體系中來,對於如今世界的神話體系都是個巨大沖擊。

況且洪荒體系,是真正的把佛道詮釋了出來。

尤其是那句佛本是道。

等於是給了大明去吸收海外佛道的大義之名。

除開地方書籍的收集,其實編纂洪武大典還有個非常麻煩的地方。

那就是對於民間知識的收集。

要知道現在很多絕學手藝,並不記載於冊,還有個傳承的方式,叫作口口相傳。

往往涉及到口口相傳的知識,則更加的寶貴,也更加有門戶之間。

在朱英的要求裡,是要所有的知識,都必須要全部的上交朝廷。

而這其中,武學也是包括在內的。

這也就是說,位於民間各門派的武學典籍,也是涵蓋在內。

這算是朱英的私心吧。

在後世,所謂的武林秘籍早就成了傳說,人們對於所謂的武術,已經是完全不相信。

當槍炮盛行之後,中華武術因爲敝帚自珍而導致徹底的沒落。

於後世民國時期綻放出最後的光芒後,就等於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裡。

五千年的技藝傳承,就這麼消失,確實挺讓人惋惜。

所以即便可能這道令旨,可能會在當今的江湖中掀起腥風血雨,朱英也不在乎了。

站在朱英的這個高度上就會發現,很多事情的對錯已經不能用現在來定義,只能是讓時間來證明。

此事,交由宋忠負責。

坤寧宮中,朱英對宋忠交代道:“江湖中的三教九流,各門各派,對於將自家的典籍交出來拓印,自然會非常牴觸,這件事對於你來說還是有很多阻礙的。”

“但即便是阻礙再多,也是要將其完成,雖說你是按照本宮的令旨行事,但也不要太過於行殺戮之事,攪得整個江湖風聲鶴唳,這裡頭具體的分寸,要好生的把握清楚了。”

“尤其是一些兩三人的小門小派,祖上光榮過的,則更加要講究方法,不要動輒就給人滅了傳承。”

“且你要講述清楚,這些秘籍拓印之後,並不會公佈於天下,只會存留在宮廷之中,對他們各門派沒有影響。”

該說的事情,還是要說在前頭的。

其實朱英也知道,當這件事交給錦衣衛來做的時候,已經是代表了什麼。

本身江湖門派對於朝廷就有天生的排斥感,更別說是要他們吃飯的傢伙事了。

這是天然就存在的矛盾。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便就是這般道理。

“請殿下放心,臣必定遵守殿下的吩咐。”宋忠恭敬的回道。

聽到這話,朱英微微猶豫之後,還是說了句:“在保障性命的前提下,用一些手段也無可厚非。”

宋忠聞言,心裡頭頓時就明白了太孫殿下的意思,當下恭敬的回道:“臣謹遵太孫殿下令旨。”

朱英明白,當這道令旨下達之後,錦衣衛本來就臭名昭着的名聲,會變得更加惡臭了。

而與此同時,可能自己也會有‘狗太孫’老爺子也會有‘狗皇帝’的名頭。

當然,就現在的大明治安環境來說,這些所謂的武林人士,也只敢在心裡頭罵罵,圖個痛快,真要是在大庭廣衆下說出來,那就是大不敬之罪。

大不敬之罪,按照情節責罰,涉及到皇家名譽,十年勞役起步。

未來的江湖,註定是要迎來一場狂風暴雨了。

這些事情放在國家的層面上,倒是顯得有些小了,註定是影響不到朱英這裡來。

哪怕是武功再高,在數十支火繩槍下,也沒有任何可蹦躂的地方。

三月後,已然是洪武二十九年九月十八。

這天是朱元章的誕辰,亦是李景隆下西洋的日子。

歷朝皇帝對於自己的誕辰都是相當重視的,即便是朱元章也是如此。

在朱英還沒有進宮前,那個時候的朝廷官員們一年只有三天休息,除開正旦,冬至外,就是朱元章的誕辰了。

這次下西洋的意義重大,所以朱元章特別定在了自己的生日這天。

實際上說是官員放假,但陛下誕辰誰還敢不來祝壽?

哪怕是病臥在牀,那也得是要從牀上爬起來才行。

宮廷大宴百官,李景隆因爲擔任下西洋統帥的關係,有幸是坐在了朱元章這一桌。

其實朱元章這一桌沒幾個人。

基本上就是朱元章,朱英,還有郭寧妃,葉月清幾人。

像是朱元章其他的貴妃,包括像是朱英的側妃,都是不能坐在主桌上的。

今天則就加了劉三吾,李景隆,還有朱橚,以及朱權。

其實在下西洋的人選中,朱英也是考慮過寧王朱權的,只是因爲姚廣孝要回京師的關係,所以朱英決定讓寧王朱權前往高麗。

高麗那邊也是相當重要,需要一個有才能的去鎮守,而思來想去,寧王朱權是最爲適合的。

本身寧王現在還沒有海外封藩,這兩年一直是在大明軍事學院深造學習。

現在時機上也是差不多了。

朱英覺着還是讓其到高麗比較好。

次子朱文高現在才堪堪出生呢,總不能等個十幾年。

高麗雖說不大,但也不算小,容納兩三個藩王問題也不大,現在主要是先把高麗整合到大明的直接統治下來,而教化的工作相當重要。

即便是次子朱文高長大了,地盤上有個藩國問題也不大,也好是相互牽制一下,不至於亂搞,或是說能互相幫助,這個就沒得定性了,只能是看緣分。

“景隆啊,你是咱一直看着長大的,這次下西洋的重任交由於你,咱這心裡也放心。”

“此番前去數年光陰,多是辛苦,但也能開闊眼界。”

“來,且共同舉杯,咱祝你此行,當一帆風順。”

朱元章笑哈哈的端着杯子說道。

李景隆聞言連忙起身雙手端杯:“謝陛下吉言,臣亦祝陛下萬壽無疆。”

隨着李景隆舉杯,後邊的文武百官皆是起身恭敬喊道:“臣等祝陛下萬壽無疆。”

第584章:再造南京皇宮第783章 將計就計燕王大勝第350章:安南初始第184章:布條歸位,滴血認親(求一波月票)第658章:鳳梨引發的開荒東番第377章:巡查玄甲衛(七夕快樂)第694章:愛會轉移第五十三章:敢爲東家效死第710章:內卷的黃觀第362章:文化的碰撞第152章:朱元璋的孤獨(年底求月票)第121章:批閱奏章的小技巧第334章:帝王心態第351章:安南大王的臣服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634章:黑暗的大明太孫第793章 李景隆帶回來的麒麟瑞獸第二十三章:朱元璋的智慧第二十四章:調查,暗手第640章:朱允炆的心氣變了第八十七章:那塊布條第723章 介入占城幫派第162章:呂氏的高明手段第629章:姚廣孝的兩個徒弟第603章:朱高熾爲姐夫求官第836章 求助大明第491章:一步登天第559章:風浪越大,魚越貴第800章 滿門抄斬第463章:姐姐對弟弟的血脈壓制第303章 :兄友弟恭第638章:洪武大典第477章:朱元璋的陷阱第492章:爺孫間的和諧發展第410章:朱元璋的決定第489章:朱英對朱棣的支持第三十一章:日月同輝第598章:春宵一刻值千金第六十五章:朱元璋的驚訝第305章 :文人的嘴,騙人的鬼第630章:大明包郵帶來的心動第483章: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八!!!第146章:咱大孫比咱更厲害第192章:安南借兵?要多少給多少第683章:扶持香港島第337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求月票)第236章:朱英的處理手段第574章:太孫殿下這是瘋了嗎?第630章:大明包郵帶來的心動第285章 :從未有過的早朝第175章:爺孫辯論第478章:朱英的長生牌位第357章:征伐倭國的準備第490章:大白豬的到來第166章:火繩槍出(求月票求訂閱)第四十五章:爲父真的很慌第381章:沙盤軍演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八十五章:傷痕累累第826章 想探路的那就去吧第365章:朱元璋的思念第509章:遠方的威脅第486章:朱棣和朱棡的聯合第407章:朱元璋的小脾氣第143章:寧王歸心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827章 你們這是在給咱守靈不成?第382章:莫要白白送了性命第138章:都是東家的人第342章:張三上門(求月票)第189章:百姓吃食之事,拜託了第666章:羣英商會在安南的細作第486章:朱棣和朱棡的聯合第一章:八百里加急第815章 莫斯科大公國第716章:藍玉吃虧,朱英無語第407章:朱元璋的小脾氣第736章 吃獨食的晉王朱棡第309章:藩王們的焦慮(求訂閱,求月票)第301章 :一律三年起步第474章:工人公會的成立第259章:太孫印璽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441章:完勝第702章:求戰的大明都督們第364章:大明大典第151章:咱這心裡呀,舒坦!(年底求月票)第238章:東家,謝謝你!第700章:暴跌的房價第685章:不享受的貪官第466章:煥然一新的京師第828章 暴打原始人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第237章:最喜歡摸魚的朱英第三十八章:朱英的錦囊妙計第764章 全面戰爭的來臨第297章 :比大明還要厲害第622章:驚駭的倭國天皇第473章:懷疑的對象第312章:三分倭國的想法(求月票)
第584章:再造南京皇宮第783章 將計就計燕王大勝第350章:安南初始第184章:布條歸位,滴血認親(求一波月票)第658章:鳳梨引發的開荒東番第377章:巡查玄甲衛(七夕快樂)第694章:愛會轉移第五十三章:敢爲東家效死第710章:內卷的黃觀第362章:文化的碰撞第152章:朱元璋的孤獨(年底求月票)第121章:批閱奏章的小技巧第334章:帝王心態第351章:安南大王的臣服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634章:黑暗的大明太孫第793章 李景隆帶回來的麒麟瑞獸第二十三章:朱元璋的智慧第二十四章:調查,暗手第640章:朱允炆的心氣變了第八十七章:那塊布條第723章 介入占城幫派第162章:呂氏的高明手段第629章:姚廣孝的兩個徒弟第603章:朱高熾爲姐夫求官第836章 求助大明第491章:一步登天第559章:風浪越大,魚越貴第800章 滿門抄斬第463章:姐姐對弟弟的血脈壓制第303章 :兄友弟恭第638章:洪武大典第477章:朱元璋的陷阱第492章:爺孫間的和諧發展第410章:朱元璋的決定第489章:朱英對朱棣的支持第三十一章:日月同輝第598章:春宵一刻值千金第六十五章:朱元璋的驚訝第305章 :文人的嘴,騙人的鬼第630章:大明包郵帶來的心動第483章: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八!!!第146章:咱大孫比咱更厲害第192章:安南借兵?要多少給多少第683章:扶持香港島第337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求月票)第236章:朱英的處理手段第574章:太孫殿下這是瘋了嗎?第630章:大明包郵帶來的心動第285章 :從未有過的早朝第175章:爺孫辯論第478章:朱英的長生牌位第357章:征伐倭國的準備第490章:大白豬的到來第166章:火繩槍出(求月票求訂閱)第四十五章:爲父真的很慌第381章:沙盤軍演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八十五章:傷痕累累第826章 想探路的那就去吧第365章:朱元璋的思念第509章:遠方的威脅第486章:朱棣和朱棡的聯合第407章:朱元璋的小脾氣第143章:寧王歸心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827章 你們這是在給咱守靈不成?第382章:莫要白白送了性命第138章:都是東家的人第342章:張三上門(求月票)第189章:百姓吃食之事,拜託了第666章:羣英商會在安南的細作第486章:朱棣和朱棡的聯合第一章:八百里加急第815章 莫斯科大公國第716章:藍玉吃虧,朱英無語第407章:朱元璋的小脾氣第736章 吃獨食的晉王朱棡第309章:藩王們的焦慮(求訂閱,求月票)第301章 :一律三年起步第474章:工人公會的成立第259章:太孫印璽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441章:完勝第702章:求戰的大明都督們第364章:大明大典第151章:咱這心裡呀,舒坦!(年底求月票)第238章:東家,謝謝你!第700章:暴跌的房價第685章:不享受的貪官第466章:煥然一新的京師第828章 暴打原始人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第237章:最喜歡摸魚的朱英第三十八章:朱英的錦囊妙計第764章 全面戰爭的來臨第297章 :比大明還要厲害第622章:驚駭的倭國天皇第473章:懷疑的對象第312章:三分倭國的想法(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