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私宴

bookmark

第509章 私宴

夜幕漸臨。

運糧河旁的大溪溝村,燈籠紛紛亮了起來,遠遠看去,竟如同漫天星辰一般。

這個時候,村子各家各戶都飄出誘人香味,一派熱鬧喜氣的景象。

隨着工坊區在此地安家落戶,不僅另一側的小溪溝村受益於夜市經濟的繁榮,就連作爲新建定居點的大溪溝村,也肉眼可見地多了煙火氣。

這裡的村民,基本都是拖家帶口的工匠,來此地定居的,這片區域原本是荒地,如今靠着工坊區規劃起來,不算是家屬區或宿舍,但在官府那裡是有正式登記的,勉強算是“人才特惠新村”之類的概念。

“娘,雞湯燉好沒?我要喝!”

廚房內,小孩坐在竈洞跟前燒火,眼巴巴看着竈膛裡的柴禾噼裡啪啦地燃燒着,雞湯的香味讓他垂涎欲滴。

劉氏笑眯眯道:“等一會兒,先給你爹,待會兒娘再給你端過去。”

“嗯呢,謝謝娘!”

“這孩子”

劉氏心疼地看着兒子,只覺得兒子這段日子受苦了。

“先給孩子喝吧。”

孩子的父親鄧老秤砣在外面劈柴,聽到妻子和兒子的交談,忍不住插話道。

“行!”劉氏爽快答應,她早就發現兒子饞的厲害了,這段時間更是連隔壁鄰居的豬都看着流口水,“等着,我先給你盛半碗嚐嚐。”

劉氏麻利地從櫥櫃裡端出帶着豁口的破碗,盛了半碗雞湯遞過去。

“嘿嘿!娘就愛疼我!”

“貧嘴。”劉氏嗔罵,“趕緊喝吧,喝完了娘再給伱盛,保準你喝了沒夠!”

“嗯吶!謝謝娘!”

小孩樂滋滋地捧着雞湯,迫不及待喝了一小口,臉上露出享受之色。

“太燙了!太燙了!”但隨即他急忙把碗放在石桌上,不斷哈着氣吹涼。

“德行。”

鄧老秤砣的跛腳算是治不好了,但跟在詔獄掃盲班裡那時比起來,整個人的精氣神卻是完全不一樣了,他抱着柴火走了進來,一邊彎腰放下柴火,一邊說道:“今兒冬就這點柴了,燒完咱家也改燒煤。”

“燒煤不比燒柴費錢?唉,你說這官府,也不曉得是怎麼想的”

劉氏的嘀咕還沒說完,便見自家丈夫臉色有些不高興,連忙止住了話頭。

“婦人之見!國師都讓燒煤,你比國師還懂?”鄧老秤砣訓斥道。

“是是是,我說的不對。”

劉氏連忙賠笑,如今自家丈夫在工坊裡當那勞什子“質檢員”,乃是技師序列的,一個月掙得工錢比從前走街串巷給人等秤掙得可多多了,這“家庭帝位”自然一下子也就上來了。

再加上搬了這敞亮的新房,空蕩是空蕩了點,居住面積也比以前要大,眼見着家庭條件方方面面都改善了,劉氏自然也就比以前體貼溫柔了一些.貧賤夫妻百事哀,若是從前,怕是雞毛蒜皮的事情都能吵起來,如今兜裡有了倆子富餘,也就沒那麼大氣性了。

明初社會除非是勳貴豪族,否則其他階層基本還是流行“兩餐制”,指的是早餐和晚餐,早餐也被稱爲“朝食”,朝意味着一天的開始,也就是一天的第一頓飯,而晚餐叫作“飧”,從“飧”這個字的組成就知道什麼意思了,夕陽下的飯食,也就是一天的最後一頓飯。

見劉氏端上來了飯菜,看在晚餐的面子上,他也神色一緩,對妻子解釋道。

“燒煤就燒煤唄,貴那兩文錢,聽說明年黃淮的煤礦開出來,煤價馬上就賤了。”

說完,鄧老秤砣終於把碗湊到嘴邊,輕輕抿了一口雞湯。

劉氏問道:“怎麼樣?”

鄧老秤砣砸吧着嘴道:“比運糧河鎮上酒樓做的還好喝,鎮上那些人賣得太貴了!”

劉氏笑道:“你還是別惦記鎮上的東西了,鎮上賣的東西貴死了,一斤豬肉七十文錢,雞蛋要八文錢,糖果糕餅更加昂貴。”

兒子也湊了過來,雖說是獨子,但性格只是跳脫,並無壞毛病,非要說有,就是貪嘴,總喜歡吃一些好吃食物。

這不,今天一早他就嚷着肚子餓了,一家人就這麼用着餐,鄧老秤砣一如既往地蹲在凳子上吃飯,雞湯泡米飯,吃的是有滋有味。

“聽說國師今天來工坊裡視察了?”

聽了劉氏這話,他只是悶聲點了點頭。

劉氏右手放下筷子,用左胳膊肘懟了懟他,悄聲問道:“那你沒去求見?你好歹跟國師有這份香火錢,人家教你認字算數,又給你們這些人尋了生計,說是恩同再造也不過分,你去敘敘舊,這評中級技師的事情,不就手拿把掐了?要不你總在工坊裡悶悶坑坑的,人家誰拿你當回事,晉升都耽誤了。”

鄧老秤砣聞言,直接便不高興了,撂了筷子。

“國師對我們有恩不假,可人家都幫到了這份上,若是不知好歹還想奢求更多,那成什麼了?”

劉氏還想說什麼,丈夫馬上繼續說道:“而且人家國師日理萬機,一天不曉得有多少事情要忙,抽空來看的都是軍國重事,我算什麼東西,哪能爲了自己的私心耽擱人家的時間?”

劉氏點了點頭,自責道:“是我見識短了,而且國師那麼忙,若是真因爲無暇見你,讓你在衆人面前折了顏面,反倒讓人覺得這香火情不可靠了,你做的對。”

鄧老秤砣一怔,他倒是沒想那麼多,只是單純地覺得做人不能太功利,能自己走的路,就少靠別人。

就在這時,門扉卻忽然被敲響了。

“五叔叔!”

聽了自家孩子的叫嚷,鄧老秤砣曉得來人了,小五以前是磨鏡子的,現在在玻璃工坊當工匠,而且是高級技師,算是他們詔獄掃盲班裡專業能力非常強的了,除此以外就是燒窯的也在玻璃工坊裡燒玻璃.鄧老秤砣和木楞一起在化肥工坊當質檢員,張靈和變臉兒聽說調去香水工坊做什麼“推銷員”了。

工坊區現在共有玻璃、化肥、水泥、香水,一共四個工坊,而這些從掃盲班畢業的人,並沒有在水泥工坊工作的,所以今天姜星火也沒見到他們。

但姜星火併沒有忘記這些交織在他命運軌跡中的老朋友、好學生。

“鄧老秤砣,快來!”

小五難得歡快的聲音傳了過來,鄧老秤砣又一次放下碗筷,迎了上去。

到了門口,他整個人都怔住了,嘴脣劇烈地哆嗦着,一個熟悉的稱呼脫口而出。

“先生!”

來人非是旁人,正是提摟着一袋橘子的姜星火,他身後還跟着幾個隨員。

柑橘是江南百姓在冬季最容易獲得的水果之一,也是鄭和遠洋艦隊補充維生素預防敗血症的常備水果雖然後者是否有足夠的科學依據還算存疑,但姜星火還是堅持在鄭和臨行前給他預備了好幾艙。

姜星火把橘子交到鄧老秤砣手裡,用手心拍了拍他粗糙的黑黃色手背,輕鬆地解釋道。

“今天來這邊驗收,眼見着天黑了,就不往回走了,正好上次帶孩子來這逛了小溪溝的夜市,又聽說你們的新居在這邊,一道過來看看,怎麼樣,添副碗筷?”

鄧老秤砣激動壞了,抓着柚子皮的雙手顫抖不已。

“要得、要得。”

他結巴了很久,才勉強擠出了幾個字,眼角隱約閃爍出淚光。

“快、拿碗和筷子。”

鄧家這頓飯吃得很熱鬧,姜星火從小溪溝村夜市過來的時候,還讓人買了些吃食,燒窯的和木楞都是老實人,沒怎麼說太多話,但看得出來,他們也很激動。

因爲是姜星火親自登門拜訪,驚動了新村的村長、里正,又來了幾位鄉紳耆宿,姜星火也不好拒絕他們作陪,亦是存了照拂這些故人的念頭,便將他們都留下了,在鄧家吃了頓飯。

鄧老秤砣也終於藉助酒勁向姜星火說了自己最近的工作,表示自己已經成爲了一名合格的質檢員。

姜星火的目光在他家裡遊走着,因爲他的位置正對着門,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院牆邊上曬的衣服和鞋襪上,不禁停下目光,怔怔地出了一剎那的神。

這是鄧老秤砣一家的衣裳和鞋子,大多是半舊不新,最下面的一件舊棉襖已經被磨得破破爛爛,補丁摞補丁,另外兩雙露眼的布鞋也沾滿灰塵,不是什麼金貴玩意兒,但也能看出來很懂得珍惜,扔了不捨得。

“工作和生活上有什麼難處嗎?”

小五連忙道:“先生當初教我們,咱每個人都是大太陽,自個就能發光發熱,如今有事幹有錢掙,一切都順利。”

“你們呢?”姜星火看向剩下三個男人。

“我我和鄧哥兒差不多吧。”木楞吞吞吐吐地說道,“有吃有喝,有房有屋,就是缺個媳婦兒熱炕頭。”

這個答案顯然沒有出乎意料,姜星火頷首,又看向鄧老秤砣。

鄧老秤砣笑呵呵地擺擺手:“都挺好的。”

說話間,劉氏已經將桌子收拾妥帖了,一家人熱情地請姜星火坐在椅子上。

燒窯的老頭給姜星火斟了杯熱茶,說道。

“先生平時都在京裡,偶爾來一趟不方便,等春暖花開,您若是有空,可要再過來,我們一定好好招待您。”

姜星火笑着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你們好好過日子就是對我最好的招待了。”

“對了,你家裡是不是還有個半大小子,送去讀書了嗎?”

燒窯的撓了撓腦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只道:“不是那塊料,念幾天書自個兒就不念了,現在在湯山那邊下礦呢,也能補貼補貼家裡。”

“礦上要累些。”

“都是體力活,掙個辛苦錢也踏實。”

姜星火聞言,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又問了問,礦區有沒有按時發工錢,監工有沒有打罵或是體罰煤礦工人的現象。

在得知一切都正常後,姜星火點了點頭。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不是他覺得別人該怎麼樣就該怎麼樣,有時候也要尊重每個人自己的命運。

劉氏將一碟蘿蔔條端了上來,遞給姜星火:“這是我去年醃的蘿蔔條,您嚐嚐。”

姜星火接過來咬了一口,入口酸甜可口,用來佐酒簡直絕配,佐茶就差了點意思。

“好手藝。”

“您帶一袋?”

“那感情好啊。”姜星火笑道,“那就麻煩了。”

鄧老秤砣憨厚一笑,搓了搓手。

“對了。”

姜星火復又問道:“工坊問你們上商業保險了嗎?”

“問了,每個月要交十幾文錢。”

“上的人多嗎?”

“不多。”

情況並沒有太出乎姜星火的意料,雖然商業保險是大明銀行推出的,但在工人和市民中的接受程度並不高,與之相反,出口貨物的商品險反而頗受參與海洋貿易的商人們追捧。

商業保險一般包含了疾病險、工傷險、失業險,一個月少的話需要十幾文,多的話甚至要數十文,工坊裡的工人,對此幾乎是本能地抗拒。

他們寧願手頭的銅錢多一些,也不打算爲以後可能的意外進行準備。而這裡面有相當基數的一些人,對於參與同樣具有保險性質的各種同鄉會或是含有教義互助性質的民間宗教更有興趣.或者說他們不太願意相信在官府那裡的投資,更樂意相信私人組織的信譽。

爲此,工坊也不可能強迫他們買,只能是出於提倡的目的。

“能買就買,終歸是個保障,孩子到了年紀也送去讀書吧,以後讀書興許有出路。”

“這事兒不急,等過段時間天氣暖和些了再送他去,要不自己來回不放心。”

姜星火點點頭:“好,不急,慢慢來,咱有的是時間,也不必着急。”

“是啊,不急,慢慢來。”鄧老秤砣樂呵呵地說。

其他人看到這情形,忍不住都低頭偷笑了起來,姜星火也跟着笑。

姜星火自己也意識到了,或許自己對他們的生活還有更高的期望,希望他們和後代能過上更好的生活,但其實站在他們的角度,對於現在生活的種種改變,已經覺得非常幸福和滿意了。

“不急”這兩個字本身,就蘊含着希望。

人生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或許回首的時候就只有那麼一瞬,但其實對於這些曾經在詔獄裡相識的人來說,這些昔日的舊友雖然聚得不多,卻始終關係匪淺,這種友誼不像其他關係那般虛僞,是真摯、純粹的友情,即使分隔千山萬水,但心中仍有彼此.只是時間不斷拉長,漸漸淡薄,或許某天,連這種坐下吃頓飯,甚至送別的場景都不會再見。

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姜星火在鄧家又待了一會兒,這才與鄧老秤砣等人告辭。

鄧家夫妻和小孩一路送他出了巷口,看着他騎馬離去,小孩抹着額上的汗水,喃喃地嘟囔道:“國師身邊的人可真厲害,我還是頭一次瞧見這樣威風凜凜的馬,要是我能給國師養馬就好了。”

“沒出息。”

劉氏狠狠剜了自家兒子一眼,沒好氣道。

鄧老秤砣倚着外面的籬笆,似是下定了什麼決心,旋即說道:“開春了就送你讀書去!國師說的準錯不了,不去礦上。”

——————

與此同時,南京城裡也在舉辦一場私人宴會。

這裡本是京城中一處普通宅邸,它是之前某位致仕歸鄉的官員留下來的房產,曾經屬於並不重要,反正靖難的時候就收歸國庫了,等去年金幼孜被任命爲審法寺少卿的時候,皇帝順手就將這處宅院賞賜給金幼孜,作爲他的新宅。

不過今天,因爲是金幼孜的生日,這裡卻聚集着不少官員。

三楊、解縉、胡儼、胡廣等人赫然在列,還有大理寺少卿呂震、光祿寺少卿李偉,六部的人反倒沒怎麼來,侍郎、尚書級別更是一個不見。

酒到酣處,面紅耳熱之際難免聊點廟堂上的事情,今天金幼孜是主角,自然也是圍着他的工作內容轉。

《大明律》已經正式昭告天下,成爲了天憲地位的法律,而這一版的《大明律》,跟以前對比,主要就動在了鹽法、考成法以及海禁相關條款上。

至於保險法和社會濟養法,甚至是之前對各部門採購權的限制,以及類似姜星火前幾天提的“裁汰各衙門冗員、限制‘隱性官員’權力、嚴懲盜賣國家物資”,就屬於次級法律以及案例補充法了,跟《大誥》差不多。

今年審法寺的主要工作就是修訂貿易相關的法律,也就是包括對外貿易法、國內商業法、商品保險法在內的這些法律。

整體來講,事情算是千頭萬緒,不好短時間內就梳理明白,也算是跟着變法一起摸着石頭過河。

三楊情緒不高,因爲他們私下搞小動作還沒怎麼地呢,就被皇帝不留痕跡地給教育了,大皇子妃連帶着吃了掛落,讓他們一時間有些灰心喪氣。

很顯然,雖然他們都很聰明,可踏入仕途的時間還太短,在廟堂上的表現還不夠成熟,甚至玩弄的陰謀詭計都算不上高明,那麼迎來弄巧成拙的結局也就是理所當然之事了。

不過還好有朱高熾給他們兜底。

朱高熾雖然年紀更輕,身體也不好,但在政治上的表現,卻遠比他們要成熟的多,皇帝讓他閉門思過,他是真的在閉門思過,總結自己過去一年多的施政偏差和處事方法,並且認真地觀察着外面姜星火的行動,這顯然是個善於學習和成長的強者。

賓客們也都有自己的小圈子,有些不方便對別人說的話,這種私人場合倒也少了些顧忌。

新任大理寺少卿呂震是個尤其狡猾的人,他一直給人勸酒,然後就端着酒杯默默傾聽別人說話。

胡廣顯然喝的有些高了,紅着臉這時候舌頭都大了,不過牆頭草的腦子始終清醒,話沒偏。

“這、這次補充條例,跟限制採購一脈相承,好、好得很!”

對胡廣這種內閣裡工作的人來說,他本身就沒采購權,撈不到也佔不到,這次裁汰冗員和打擊盜賣物資,自然是好得很。

但對於旁邊幾個部寺裡工作的郎中、員外郎、主事等人來說,可就一點都不好了,這可是招招都窩在他們的軟肋上。

採購權就不說了,這是最大的油水所在,但自從刑部紙劄事件東窗事發以後,因爲涉及到整個京師商業的發展問題,所以各種相關用品的採購權被統一取消,現在想“吃拿卡要”那是難如登天。

而沒了採購權上的“吃拿卡要”,基本就只剩下了倒騰物資,以及胥吏的孝敬。

現在走關係進來的胥吏馬上都要被陸續清退了,倉庫更是開始了各種查賬,誰心裡慌那肯定是誰心裡自己知道。

可又有什麼用呢?

整頓吏治的三板斧,考成法、京察,都已經砍到了官員們的身上,帶出了一片鮮血淋漓,官員們都無力反抗,最後一板斧砍到了小吏頭上,話語權更少的小吏,也只是徒呼奈何罷了。

“慶曆新政未嘗不是如此。”

這時候,一直沒出聲的大理寺少卿呂震開口道。

這是一句很微妙的話,聽到不同人的耳朵裡,就有不同的效果。

對於對這些新政策心懷不滿的人來說,這就是在陰陽怪氣,但對於支持變法或者說變法的受益者來說,這似乎也就是一句中性的話語,並沒有誰能從中指摘些什麼。

而且很多事情也並僅僅是能用“支持”或“不支持”變法來區分立場和態度的,在不同的職位上,對此的態度也截然不同。

比如內閣的人,雖然可能他們表面認同但心底裡不太認同變法,可對於整頓吏治,他們反而是支持的,因爲損害的不是他們的利益,又符合他們的政治道德觀。

而對於因爲支持變法而驟升高位的鴻臚寺卿解縉、光祿寺少卿李偉來說,這些新的吏治整頓政策,確實損害了他們的實際利益,但這些實際利益跟他們的仕途比起來,卻是相對微不足道的。

至於國子監祭酒胡儼,這種兩袖清風的人,反倒是不太認可進一步整頓吏治的行爲,這些政策不損害他的利益甚至不影響他的仕途,但卻有悖於他的政治道德觀。

這還僅僅是在場的這十幾號人的不同立場、態度、觀點.只能說政治多樣性有的時候跟生物多樣性並無區別,都是足夠千奇百態的。

金幼孜眼看風頭不對,作爲今天宴會的主人,他只是藉着生日的名義邀請同僚小聚,鞏固一下人脈、聯絡一下感情,可不想鬧出什麼事端來,趕緊說道。

“慶曆新政,怎麼能跟今日之變法相提並論呢。”

“爲何不能?”

出乎衆人意料,別人還沒吱聲呢,作爲醇儒的胡儼,竟是先捻鬚反問道。

“慶曆新政以‘明黜陟’嚴格官吏升降制度,把早先的按照官員的資歷年限升官且只升不降的磨勘制度,改爲依據政績考覈來決定官吏的升職或降職,與今日之考成法,難道不是一個道理嗎?”

這話倒是從理論上來講沒毛病,但結合慶曆新政的結局,卻似乎總是有所意指。

實際上,慶曆新政之所以失敗,很大程度上就是吏治整頓的太狠,范仲淹等人整頓吏治的種種舉措,把一大批政績不夠的官員給從高位上擼了下來,還有很多養尊處優等待蔭恩做官的高官子弟沒了前途,再加上對於提拔官員,也就是“擇官長”,也確實有着“如何擇”的問題,新政者肯定是要用人唯親的,也因此把很多自己的親朋故舊提拔到了關鍵位置,這樣一來,就導致從上到下,從官員到官員預備役,都被損害了利益,直接動搖了統治基礎,因而宋仁宗感受到了皇位晃動的威脅後,馬上停止了慶曆新政。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

考成法、京察這前兩板斧固然跟“明黜陟”沒什麼區別,而這砍向各部寺基層物質利益的第三板斧,跟“抑僥倖”、“均公田”,也是同樣的道理。

話到這裡,藉着酒勁兒,話題自然就延續了下去。

大理寺少卿呂震問道:“諸位,你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原先的大理寺少卿,就是在大理寺卿陳洽與工部尚書黃福一起去安南籌備軍餉時頂班參與審理李至剛案的虞謙,現在升任了太僕寺卿,而呂震資歷、履歷都相當了得,這時候他繼續引導話題,衆人倒是還真就沒法硬避過去。

呂震也是洪武朝國子監太學生出身,老朱曾經讓他出稽兩浙田賦,乾的不錯,因此擢升了山東按察使司僉事,後來又調入戶部擔任主事,建文朝初年升任北平按察僉事,靖難之役的時候投降了朱棣,在成爲大理寺少卿之前擔任着真定知府(正四品),而大理寺少卿在明初本來是從五品,但洪武二十二年的時候升爲正四品,所以品級上呂震是從地方大員平調入京的,可實際上卻是高了半個任用。

跟很多北平系文官不同,呂震在洪武朝的時候就廝混於京中和山東、浙江,朋友很多,跟洪武-建文這撥人的關係也很不錯,屬於難得的兩頭都能顧得上的人,這種人本身就左右逢源,再加上仕途苗頭不錯,因此無論是什麼圈子、派系的聚會,所以都很樂於邀請他。

解縉咳了一聲,只道:“古今不同,不可概一而論,不過變法乃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整頓吏治縱有陣痛,也是必然的。”

顯然,解大紳不愧是用肉身替變法捱過兩刀的堅強戰士,這個立場不是一般的穩。

而且自從建文四年那件事以後,他就深知跟朋友聚會,尤其是聚會喝了酒再亂說話表態,那就是坑,而且是一個自己挖土埋掉自己的坑!

但胡儼不這麼想,這人看問題太通透,又偏生不肯變通。

“以史爲鏡,可知興更替;以人爲鏡,可明得失。”

“當年榮國公上疏請求變法的時候,我便說過,變法能不能成,在於能不能培養出一個得利階層,而今時今日種種舉措,卻是越來越讓我擔憂。”

楊士奇這時候忍不住拉了他一把,低聲道:“若思,慎言!”

胡儼卻是不管不顧,藉着酒勁似乎要把這些日子以來的所思所想傾吐而出:“如今國子監內,士子思想混亂,風俗道德不存,人心各個思利,都瞧着苗頭要逐利以前是士農工商,現在是四民皆本,可要是一邊讓士子認利,一邊把衙門的這些‘利’都給清掃一空,未免矛盾縱使一時清掃乾淨,這顆心種下了種子,以後進入衙門的士子,便不會變本加厲嗎?”

“教書育人,教的就是誠心正意,可惜現在國子監從上到下,心意都歪了。”

金幼孜半晌才緩過神來,驚訝道:“你瘋了不成!”

“我說的有什麼不妥當嗎?”

其實按胡儼的邏輯說,沒什麼不妥當的地方,程朱理學有萬般不好,哪怕衛道士們再口是心非,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在加強道德約束力,形成一個道德社會方面,程朱理學做的是很好的,最起碼,程朱理學不鼓勵人們逐利。

那麼從胡儼這個邏輯講,源頭上程朱理學也主張士子們以後都做個清正廉潔的好官.當然了,實際上是個什麼吊樣,參與宴會的諸位中高級官員心裡都清楚。

而胡儼的論點就是,現在風向的轉變和實際上的政策執行之間,是有矛盾的。

光祿寺少卿李偉是姜星火從行人司提上來的,這時候也忙不迭地說道:“哪有那麼多兩全其美的法子?”

“什麼兩全其美?完全就是兩回事!”

這時候解縉忽然厲聲呵斥。

李偉驟登高位,底子虛得很,面對名滿天下的解縉,這時候竟是唯唯諾諾,半點不敢言語。

解縉隨後長身而起,質問胡儼道:“整頓吏治,是還天下一個海清河晏、朗朗乾坤,錯了嗎?”

“我沒說整頓吏治是錯的,你不要偷換概念。”

胡儼從姜星火這裡學到了“偷換概念”這個詞的意思。

“經世致用,以實爲本。”

解縉愈發不耐:“仁義道德換不來糧食錢帛,不是說仁義道德不重要,而是我們要經國濟民,就不能全靠空談.更何況,誰說提‘四民皆本’就不提仁義道德了?北宋的時候這兩者矛盾嗎?整頓吏治跟你國子監裡風氣轉向有什麼關係?我看你是醉得厲害了!”

解縉言辭犀利,胡儼一時之間竟是無法招架,而這時候胡儼看着衆人有些不對勁的目光,也緩過神來,酒勁兒散去,背後就是冷汗淋漓。

呂震這時候站出來拉架:“都冷靜冷靜。”

“都是爲了國朝好,何必動氣呢?不過也莫非忘記了,說到底,小心駛得萬年船。”

楊榮也指着自己胸口,道:“我輩讀書人,既然讀了聖賢書,總該是有幾分風骨的。”

衆人聞言,均是沉默下來。

楊榮這話,此時此刻,也分辨不出來是暗戳戳的譏諷還是真動了意氣,總之,場面冷了。

又尷尬地坐了一會兒,金幼孜方道:“時候不早了,諸位早些回去休息吧。”

呂震嗯了一聲,道:“既如此,我就先告退了。”

衆人作揖,然後各懷鬼胎地離開。

而不久後,正在聚精會神地半夜哄娃的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就接到了消息。

 

第420章 用意第336章 搖人第84章 做夢都不敢想的操作第306章 酷刑第93章 立國之本第236章 永樂變法【求月票!】第20章 何謂王朝?第445章 嬗變第23章 屠龍術!道衍的震驚第563章 歐洲第288章 帥才第253章 燕校尉的真實身份【求月票!】第50章 道衍瘋了第486章 彙報第281章 拜師【求月票!】第514章 破窗第20章 何謂王朝?第462章 瀕死第139章 完美的計劃第332章 登樓第208章 自有道衍爲姜聖辯經【求月票!】第568章 京都第319章 疾苦第106章 憑空增加可供養人口上限!第279章 解惑【第三更求月票!】第413章 南征【求月票!】第289章 飛天第473章 獻俘第77章 變鈔?我從這跳下去都不會變鈔!第517章 心性第298章 懾服第149章 夏尚書,入獄一趟?第566章 對馬第52章 沒有吸血蟲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第72章 拜姜星火爲國師?第329章 刺殺第535章 捐田第159章 大明稅警總團第169章 姜先生還缺學生不?第479章 鋼材第98章 《‘先驗人性論’的形而上批判》第55章 全都對上了第34章 劇透未來,李景隆的評價第270章 對付文官,信息隔絕就夠了【求月票第403章 拍賣第347章 殺光【電子喜糖8K大章】第2章 大明國運短一截第83章 白銀單軌制第493章 歲末第433章 回報第148章 姜星火獄中立志第24章 什麼是王朝壽命第210章 聖王【求月票!】第569章 決戰第9章 二虎競食之策第428章 戰象第36章 血壓極速飆升的朱棣第430章 光學第110章 真·風水學:季風與洋流第44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第286章 妙錦第520章 良知第160章 巴羅-李嘉圖等價第411章 國策【求月票!】第245章 工業【求月票!】第21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369章 時代第514章 破窗第446章 京察第55章 全都對上了第485章 反省第224章 SWOT版考成法【求月票!】第450章 勞工第221章 朱棣:爹,你的制度又漏了【求月票第469章 佔領第157章 皇權下鄉的終極武器第334章 豪情第75章 夏原吉的不屑(求首訂!!)第493章 歲末第160章 巴羅-李嘉圖等價第190章 地主 佃農 自耕農第27章 臣有辦法第264章 推牆而出【求月票!】第361章 決戰【12萬字大章求月票!】第153章 我全都要!第456章 僞鈔第433章 回報第433章 回報第21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307章 實驗第363章 地獄【7K大章求月票!】第284章 冷暖第564章 屈服第9章 二虎競食之策第341章 援軍【第二更求月票!】第556章 閱艦第412章 龍場【求月票!】第565章 證券第403章 拍賣
第420章 用意第336章 搖人第84章 做夢都不敢想的操作第306章 酷刑第93章 立國之本第236章 永樂變法【求月票!】第20章 何謂王朝?第445章 嬗變第23章 屠龍術!道衍的震驚第563章 歐洲第288章 帥才第253章 燕校尉的真實身份【求月票!】第50章 道衍瘋了第486章 彙報第281章 拜師【求月票!】第514章 破窗第20章 何謂王朝?第462章 瀕死第139章 完美的計劃第332章 登樓第208章 自有道衍爲姜聖辯經【求月票!】第568章 京都第319章 疾苦第106章 憑空增加可供養人口上限!第279章 解惑【第三更求月票!】第413章 南征【求月票!】第289章 飛天第473章 獻俘第77章 變鈔?我從這跳下去都不會變鈔!第517章 心性第298章 懾服第149章 夏尚書,入獄一趟?第566章 對馬第52章 沒有吸血蟲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第72章 拜姜星火爲國師?第329章 刺殺第535章 捐田第159章 大明稅警總團第169章 姜先生還缺學生不?第479章 鋼材第98章 《‘先驗人性論’的形而上批判》第55章 全都對上了第34章 劇透未來,李景隆的評價第270章 對付文官,信息隔絕就夠了【求月票第403章 拍賣第347章 殺光【電子喜糖8K大章】第2章 大明國運短一截第83章 白銀單軌制第493章 歲末第433章 回報第148章 姜星火獄中立志第24章 什麼是王朝壽命第210章 聖王【求月票!】第569章 決戰第9章 二虎競食之策第428章 戰象第36章 血壓極速飆升的朱棣第430章 光學第110章 真·風水學:季風與洋流第44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第286章 妙錦第520章 良知第160章 巴羅-李嘉圖等價第411章 國策【求月票!】第245章 工業【求月票!】第21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369章 時代第514章 破窗第446章 京察第55章 全都對上了第485章 反省第224章 SWOT版考成法【求月票!】第450章 勞工第221章 朱棣:爹,你的制度又漏了【求月票第469章 佔領第157章 皇權下鄉的終極武器第334章 豪情第75章 夏原吉的不屑(求首訂!!)第493章 歲末第160章 巴羅-李嘉圖等價第190章 地主 佃農 自耕農第27章 臣有辦法第264章 推牆而出【求月票!】第361章 決戰【12萬字大章求月票!】第153章 我全都要!第456章 僞鈔第433章 回報第433章 回報第21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307章 實驗第363章 地獄【7K大章求月票!】第284章 冷暖第564章 屈服第9章 二虎競食之策第341章 援軍【第二更求月票!】第556章 閱艦第412章 龍場【求月票!】第565章 證券第403章 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