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

bookmark

第44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

“這”

朱高煦撓了撓大鬍子,關於現在大明的土地制度,他倒是真不甚瞭解。

而知識淵博的李景隆,適時地接過話來,扮演好了朱棣交給他的捧哏角色。

“太祖高皇帝開國鼎業,定下的是繼承自宋元的土地制度,也就是兩田制。”

“大明的土地性質被分爲官田和私田兩種,其中官田約120餘萬頃,大概佔七分之一,私田約720餘萬頃,佔七分之六,總體上是民田多官田少的格局。”

李景隆頓了頓,復又說道:“官田的主要來源,其一是繼承自元朝的官田,其二是對平定地方割據勢力時籍沒的田產譬如平僞吳王張士誠的時候,便盡籍僞吳權貴所有田產劃爲官田。蘇、鬆、嘉、湖地區的惡富民豪,大多也因連坐罪,被沒收了田產。”

所謂惡富民豪,嗯,其實就是自宋末傳承至元末盤踞在蘇、鬆、嘉、湖等府的本地士大夫家族。

“官田中除了皇室、藩王、勳貴等田產,還有屯田,分爲軍屯、商屯、民屯,後兩者可以忽略不計,主要是全國各地的軍屯,太祖高皇帝規定每畝收租一斗,其他的便用於衛所官軍俸糧生活。”

“私田則由魚鱗冊統計,分總圖和分圖兩種。分圖以裡甲爲單位,再以若干裡的分圖彙總爲鄉爲單位的總圖,每十年更新一次。”

李景隆思考了片刻,說道:“如果按第一點,生產糧食的全部資料,如耕地、耕牛、種子這些歸誰所有來算的話.大明的官田屬於國家所有,分給皇室、藩王、勳貴、軍隊使用,而私田則屬於農夫或地主。”

卻沒想到,姜星火短短一席話,就已經觸碰到了他設想的極限。

聽到這一席入木三分的規律總結,對於主抓大明國政的朱高熾來說,簡直是大夏天喝了一碗冰水,從頭舒爽到胃。

地主階層進行土地兼併,這是刻在骨子裡的東西,跟人無關。

相反,一個佃農翻身成爲了小地主,他進行土地兼併會比原本的地主更加勤奮、瘋狂。

稅基決定壽命!”

姜星火竟然是這般大才,能把千年以來的土地制度與稅收制度之間的根由,鞭辟入裡地闡釋出規律。

朱高煦心道:“沒想到李景隆打仗不行,其他的東西倒是懂得還不少。”

“第二點,生產糧食與擁有糧食的人相互間處於什麼地位,則是地主與佃農,以及自耕農,兩者皆有。第三點糧食最終歸誰分配,也根據第二點而產生。”

“到了宋代,由於寬鬆的經濟政策,不抑制私人土地兼併,因此國家所有的土地大幅減少,土地制度基本以地主所有爲主,自耕農所有爲輔。”

原因也很簡單,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演進,導致農業王朝的經驗規律失效。

而朱高煦此時,顯然對李景隆的態度也有了一些改觀。

“土地制度(即土地所有性質)決定了稅收制度,地主階層與自耕農階層的比例決定了王朝稅基,以農業稅爲主的稅基規模決定了王朝壽命。”

“你說的很好,那我接下來按朝代的區別,簡要講講唐朝、宋朝、元朝的這三點,你們聽一聽,跟現在有什麼區別,由此來理解土地制度的演進。”

“所以說,只要用土地制度控制地主階層不要佔比過大,就能延續大明王朝的壽命!”

那是一個在王朝末期神奇地跳出以上規律的存在。

姜星火點了點頭,他說的很詳細,顯然是個有知識的公子哥,並非是單純的秦淮飄客。

姜星火沒有拿出舉例的是,未來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

姜星火最後總結道。

李景隆聞言,一時語塞。

可這跟你只要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一樣,這不是廢話嗎?

“至於元代,元代在土地制度上實行兩田制,稅收制度上實行包稅制,滿足了蒙古貴族階層利益後,任由漢人士大夫地主對百姓敲骨吸髓,根本不去觸碰地主階層利益,而最終被壓榨的自耕農階層大片失去土地,必然會起義,沒什麼好說的。”

朱高熾心頭有些震驚,他之前設想過姜星火的才能極限。

“而正是因爲土地制度的原因,地主會竭盡全力進行土地兼併,必然導致自耕農大量破產。”

姜星火緩緩說道:“唐朝初期,關隴軍功貴族集團,繼承了自西魏、北周、大隋以來的均田制,適應隋末戰亂後人口銳減的情況;唐朝中後期,安史之亂導致藩鎮做大,爲了減少百姓負擔同時也是爲了高效收稅,進行了兩稅制改革.總體來說,唐朝的土地制度是由國家所有,逐步過渡到地主與自耕農所有,最後過度到大地主所有,稅收制度也隨着土地制度的改變而改變。”

“土地決定稅收!

比例決定稅基!

或者說,規律沒有失效,還是關稅厘金等稅基的擴大延續了清王朝的壽命,只不過關稅厘金與土地所有制無關了,因此不由地主階層與自耕農階層的比例決定。

“所以王安石實行了青苗法,試圖從‘生產資料’方面補助自耕農,抑制土地兼併。”

而隔壁的朱高熾,顯然比李景隆對於治國理政方面更爲敏感一些,他清晰地認知到了,姜星火說的絕對不是廢話!

“所以,縱觀近千年以來歷朝歷代的土地制度演進,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規律。”

“但是很可惜,王安石面對的是整個地主階層的反對,哪怕王安石不敢改變‘生產糧食與擁有糧食的人的相互地位’,‘糧食最終歸誰分配’這兩個點,但觸碰地主階層利益的改革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道理確實是這麼個道理。

朱高煦此時方纔領悟,他振奮地說道。

這是他認爲的難得的賢臣才子楊榮、楊士奇等人都辦不到的事!

朱高熾回頭抓着朱棣的袖子,高興地說道:“恭喜父皇,得如此驚世大才!”

朱棣矜持地微微一笑,拍了拍好大兒的肩膀,說道。

“這才哪到哪聽着吧,既然姜星火已經總結出了土地制度決定王朝壽命的規律,那麼他一定會提出破解之道的。”

(本章完)

第159章 大明稅警總團第525章 略懂第78章 開始懷疑人生的李景隆第209章 吾乃人皇,而非天子【求月票!】第187章 師徒攤牌(二合一)第140章 第一步就出了岔子第420章 用意第266章 姜先生,朕是朱棣【求月票!】第550章 玉璽第503章 京營第406章 經濟【求月票!】第275章 這日不落,我大明就做不得?【求月第87章 谷王密謀:突襲詔獄第22章 恐怖王朝第471章 伏擊第258章 剪刀差與比較優勢學說【求月票!】第447章 吏治第129章 地理決定論:華夏與日本第119章 姜星火出獄後怎麼辦第7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199章 測算太陽?【求月票!】第133章 女真人再次統治華夏?第45章 徭役 糧食 耕牛與種子第437章 會審第309章 升官第180章 《大國博弈學》第295章 磊落第168章 大事不妙了!第506章 棱堡第186章 朝貢體系?三環外交!第383章 辯經第261章 兼併?不【求月票!】第203章 可以燎原【求月票!】第248章 南北直隸【求月票!】第42章 朱高熾的質疑第241章 指點朕的仙人【求月票!】第3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470章 出兵第198章 日月爲明【求月票!】第49章 晉侯惰玉,見譏無後第181章 倖存倭寇的再博弈第325章 談判第119章 姜星火出獄後怎麼辦第153章 我全都要!第310章 俱備第511章 論戰第92章 姜星火:我謝謝你啊!第38章 天下之重,一肩當之!第297章 當千第401章 期貨【11萬字求月票!】第222章 黃宗羲定律【求月票!】第481章 莫愁第237章 第二個方孝孺【求月票!】第135章 “民族國家”第482章 六經第495章 黃河第242章 只需姜先生略微出手【求月票!】第188章 立儲之爭第306章 酷刑第480章 弟子第455章 圈套第161章 人的價值:消費 生娃 交稅第563章 歐洲第187章 師徒攤牌(二合一)第300章 轉變第530章 撤軍成績彙報兼更新說明第546章 弒君第181章 倖存倭寇的再博弈第423章 地道第149章 夏尚書,入獄一趟?第91章 燕軍扛纛,朱高煦是也!第514章 破窗第514章 破窗第270章 對付文官,信息隔絕就夠了【求月票第371章 陛見第4章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第47章 攤役入畝第212章 朱棣:把荀子擡回聖人該有的位置【第104章 化肥神蹟,張天師的提議第48章 總想給後人留一把傘罷了第446章 京察第236章 永樂變法【求月票!】第147章 我這倆學生到底什麼身份?第507章 革新第15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507章 革新第496章 原理第438章 私鹽第526章 經學成績彙報兼互動問答第426章 神速第192章 虛假的天人感應第549章 高煦第537章 告別第248章 南北直隸【求月票!】第351章 戰後【7K二合一求月票!】第282章 激糞【求月票!】第308章 一躍第412章 龍場【求月票!】
第159章 大明稅警總團第525章 略懂第78章 開始懷疑人生的李景隆第209章 吾乃人皇,而非天子【求月票!】第187章 師徒攤牌(二合一)第140章 第一步就出了岔子第420章 用意第266章 姜先生,朕是朱棣【求月票!】第550章 玉璽第503章 京營第406章 經濟【求月票!】第275章 這日不落,我大明就做不得?【求月第87章 谷王密謀:突襲詔獄第22章 恐怖王朝第471章 伏擊第258章 剪刀差與比較優勢學說【求月票!】第447章 吏治第129章 地理決定論:華夏與日本第119章 姜星火出獄後怎麼辦第7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199章 測算太陽?【求月票!】第133章 女真人再次統治華夏?第45章 徭役 糧食 耕牛與種子第437章 會審第309章 升官第180章 《大國博弈學》第295章 磊落第168章 大事不妙了!第506章 棱堡第186章 朝貢體系?三環外交!第383章 辯經第261章 兼併?不【求月票!】第203章 可以燎原【求月票!】第248章 南北直隸【求月票!】第42章 朱高熾的質疑第241章 指點朕的仙人【求月票!】第3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470章 出兵第198章 日月爲明【求月票!】第49章 晉侯惰玉,見譏無後第181章 倖存倭寇的再博弈第325章 談判第119章 姜星火出獄後怎麼辦第153章 我全都要!第310章 俱備第511章 論戰第92章 姜星火:我謝謝你啊!第38章 天下之重,一肩當之!第297章 當千第401章 期貨【11萬字求月票!】第222章 黃宗羲定律【求月票!】第481章 莫愁第237章 第二個方孝孺【求月票!】第135章 “民族國家”第482章 六經第495章 黃河第242章 只需姜先生略微出手【求月票!】第188章 立儲之爭第306章 酷刑第480章 弟子第455章 圈套第161章 人的價值:消費 生娃 交稅第563章 歐洲第187章 師徒攤牌(二合一)第300章 轉變第530章 撤軍成績彙報兼更新說明第546章 弒君第181章 倖存倭寇的再博弈第423章 地道第149章 夏尚書,入獄一趟?第91章 燕軍扛纛,朱高煦是也!第514章 破窗第514章 破窗第270章 對付文官,信息隔絕就夠了【求月票第371章 陛見第4章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第47章 攤役入畝第212章 朱棣:把荀子擡回聖人該有的位置【第104章 化肥神蹟,張天師的提議第48章 總想給後人留一把傘罷了第446章 京察第236章 永樂變法【求月票!】第147章 我這倆學生到底什麼身份?第507章 革新第15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507章 革新第496章 原理第438章 私鹽第526章 經學成績彙報兼互動問答第426章 神速第192章 虛假的天人感應第549章 高煦第537章 告別第248章 南北直隸【求月票!】第351章 戰後【7K二合一求月票!】第282章 激糞【求月票!】第308章 一躍第412章 龍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