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確定殲七MF總體設計

接着李軼就把這款鴻蒙進氣道設計軟件的一些主要功能和使用給在座的領導們大致的彙報展示了一番。

還別說鴻蒙進氣道設計軟件,雖然只用了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開發,但是它的功能卻是相當的強大,令在座的領導們都大爲驚歎,看起來很複雜的航空設計軟件,沒想到卻讓李軼帶着幾個人就做出來了。

李軼最後道:“各位領導,咱們這一款鴻蒙進氣道設計軟件,將來可以繼續優化,增加新的功能,我想它一定可以成爲咱們中國自主航空設計軟件的一個新起點。謝謝!”

李軼話音剛落,整個會議室就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楊瑋副所長對李軼是相當的滿意,李軼的表現可以說又一次超乎他的想象。這麼好的一款設計軟件,絕不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畢業生能帶着幾個人做出來的,哪怕他自己是一個高手,要放在二十多歲的時候他自知也做不到。

而且最重要的是,BUMP進氣道設計軟件需要BUMP進氣道理論支撐,李軼是怎麼知道或者是琢磨出BUMP進氣道理論的呢?楊瑋一邊鼓掌一邊在心裡想。

黃雲富心裡的震驚是最大的,他可真沒有想到,這個李軼竟然真的把BUMP進氣道工程開發軟件都做出來了,原來他以爲這李軼不過是一個很會拍馬屁的人,沒想到人家是有真材實學的,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厲害!

因爲BUMP進氣道這一項技術目前只有洛馬公司才掌握了,國內甚至都還沒有開展理論的研究,更不要說把設計軟件給做出來,哪怕就是讓中國航空工業最頂尖的設計師來負責,也不可能在一個月內就做出設計軟件,甚至半年都不太可能做出來,因爲缺乏BUMP進氣道理論的支撐,是不可能的。

掌聲過後,駱榮華高興地道:“好了,現在我想大家都不用懷疑,咱們殲七大改上BUMP進氣道的正確性了吧?有了這款功能強大的BUMP進氣道設計軟件,咱們不但可以給殲七大改搞一個BUMP進氣道,甚至給咱們的殲十戰鬥機也搞一個,完全沒有問題!”

楊瑋笑道:“沒錯,這款鴻蒙設計軟件做得非常好,我們準備把鴻蒙設計軟件一步一步的拓展完善,將來成爲咱們六一一所,乃至是咱們整個中國航空工業都喜歡用的一款設計軟件。我們都知道,現在大家都在使用國外的設計軟件,但是價格真是太高的了,比如達索的CATIA,國內任何一個航空設計單位在這一個軟件上花的錢都要上千萬。而且每增加一個賬號還要另付一筆費用,過幾年升級版本還要付費。如果要完整地設計一架飛機,需要十幾甚至幾十個軟件,花費真是非常的大。”

“如果我們能夠有自己的一套飛機設計軟件,那麼對咱們整個航空工業的設計製造能力,都會有很大的提升。同時,也可以節省不少的研製經費!所以咱們這一次合作搞殲七大改的BUMP進氣道,真是一個非常好的合作典範,相信咱們的殲七大改,有了BUMP進氣道之後,一這會變得更好,一定會取得良好的銷售業績!”楊瑋話音剛落,掌聲再次熱烈的響起來了。

黃雲富帶着歉意地道:“看到咱們的鴻蒙設計軟件,我想我應該爲我之前的主觀武斷,感到愧疚。一開始我是反對殲七大改搞BUMP進氣道的,我在想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件事情,我沒想到李軼同志並不是在吹牛,他真的做到了。我想在這裡對李軼同志說一聲對不起,希望咱們今後能夠攜手合作,把咱們的殲七大改完成得更好!”

李軼連忙道:“黃總工,您千萬別這麼說。從您的角度來說,您反對殲七大改上BUMP進氣道並沒有錯,要是換了我,也不會接受的。所以我能理解您!”

現在黃雲富對李軼的看法真的是完全的變了,其實不僅在黃雲富,在座的每一位領導,又何嘗不是對李軼刮目相看呢!

接下來大家開始踊躍的發表意見,就殲七大改的設計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殲七大改被正式命名爲殲七MF戰鬥機,動力系統採納了李軼之前提的建議,裝一臺渦噴十三改進型發動機,這款發動機是在渦噴 7 發動機的基礎上研製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都非常不錯。

渦噴十三改進型在結構上主要是對壓氣機進行了大幅度改進,發動機的喘振裕度明顯提高,低壓轉子加了軸間軸承,振動小,壓氣機轉子盤和葉片大量使用了鈦合金。增加了較爲先進的發動機控制裝置,提高了發動機的控制性能,這對殲七MF戰鬥機BUMP進氣道和發動機匹配設計非常的有利。

渦噴十三改進型發動機是殲八B戰鬥機的動力裝置,單臺最大軍推爲四十三千牛,加力推力六十五千牛,雖然推力要比渦噴十四崑崙發動機少一噸出頭,性能不算先進,但是卻勝在穩定可靠,對殲七MF戰鬥機來說也是夠用了。

要知道十幾年後的山鷹教練機,都還在使用這一款渦噴十三改進型發動機呢!

殲七MF戰鬥機,採用固定小鴨翼加雙三角翼的氣動佈局,前面一對小翼的作用是利用它與機翼的近距耦合提高飛機的氣動特性,另外還可利用它調節全機焦點的位置,保證全機重心與焦點的匹配。

殲七MF總共佈置七個外掛點,最大外掛能力達到四千五百公斤,較殲七II戰鬥機提高了一倍左右,而它的最大設計平飛速度也將指標下調到了一點八馬赫,這對BUMP進氣道設計來說是一個好事。

最大轉場航程將達到二千五百公里,同樣也比殲七II戰鬥機提高了一大截,這樣一款戰鬥機對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空軍來說,吸引力還是很強的。

第三百六十九章 渦槳16發動機第三百七十九章 暗中保護第四百五十五章 C919三萬億大蛋糕第四百三十七章 金雕首飛成功第一百一十四章 脈動式總裝線的關鍵技術第八十章 高推比核心機第一百七十二章 渦扇十A發動機樣機下線第一百四十七章 殲14和殲10B高低搭配(求訂閱支持)第一百五十二章 訂單總數超四百五十架第二百零九章 試車圓滿成功第三百一十一章 誠飛和六一一的龍系列飛機第四百七十九章 出口梟龍戰鬥機技術第二百六十章 呼喚中國的重型武直第四百二十六章 稀有的女總師第一百七十七章 盛飛也要搞察打一體無人機第四百七十一章 株海航展參展準備時第三百七十四章 殲十B詳細設計評審第一百四十章 全權限數字電子控制系統(求支持)第二百五十九章 勇士和蘇30賣力表演第四百三十章 C909客機迎來設計評審第三十四章 公司重獎第三百一十四章 未來戰略轟炸機之爭第二百八十一章 飛豹換髮第三十三章 西川選拔賽第一名第三百一十一章 誠飛和六一一的龍系列飛機第三百九十八章 噴氣式公務機產業鏈第十四章? ?工藝問題還是設計問題第二十二章 設計製造一體化第二十二章 設計製造一體化第四百四十二章 殲10A優勢明顯第三百八十一章 背靠的大山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軼一個人的功勞第三百五十一章 RL1500首次試車成功第三百四十五章 又遇上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渦槳發動機技術有多難第八十三章 雙發重型鴨式佈局高機動戰鬥機設計方案第四百二十八章 全球最先進艦載預警機第三百七十五章 八萬噸蒸汽彈射航母要立項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戰機脈動式總裝生產線第七十六章 震驚全場的設計方案第三百一十九章 運九中型戰術運輸機設計評審第二百六十四章 曙光女神和C9X9系列客機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一樣的梟龍戰鬥機第三十七章 李軼要去總體氣動室第二百九十七章 一飛沖天的梟龍戰鬥機第三百八十三章 渦槳發動機技術有多難第四百三十一章 C909也有軍事用途第七十五章 渦扇十A還不夠先進第二百五十八章 震撼表演第三百四十三章 正面競爭合資飛機制造商第八十六章 最大航程二千六百公里第二百五十三章 飛天航空科技參展第四百六十五章 航空複合材料新基地第二百三十八章 綜合性能超過E3和費爾康第七十一章 渦扇十A發動機第二百五十二章 第三屆株海航展第四百六十五章 航空複合材料新基地第四十二章 載譽歸來第一百七十八章 合作研製發動機第四百一十一章 611所海龍艦載戰鬥機第三百二十九章 RT15艦用燃氣輪機世界領先第二百五十二章 第三屆株海航展第三十七章 李軼要去總體氣動室第一百一十五章 國產寶石柱航電系統第三章??????????? 第一個任務第二百一十一章 梟龍戰鬥機詳細設計第四百零九章 百年航母夢要實現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運八還是運九?第一百六十三章 殲七MF戰鬥機首飛之日第二百四十四章 國內尺寸最大螺旋槳葉第九章?? 夢想真成第一百二十五章 六零一所也有新殲設計方案(求收藏票票)第三百九十四章 RT30艦用燃氣輪機正式立項第九十二章 創造紀錄的試飛第一百七十四章 渦扇15核心機第一百七十七章 盛飛也要搞察打一體無人機第二百三十一章 客戶都得了選擇困難症第三百一十九章 運九中型戰術運輸機設計評審第二百九十七章 一飛沖天的梟龍戰鬥機第二百二十四章 X32和X35也來了第十七章? ?先進航空製造技術帶給李軼的震動第一百八十三章 小推力渦扇發動機第一百八十五章 齒輪傳動風扇技術第一百四十九章 殲七MF原型機完成總裝(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略運輸機的動力渦扇20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略運輸機的動力渦扇20第三百二十八章 給054A護衛艦用很不錯第二十二章 設計製造一體化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面翼重型殲擊機第三百三十三章 適合海軍的未來航母第二百五十六章 空天一體化趨勢第四百七十九章 出口梟龍戰鬥機技術第一百八十一章 國產大飛機的動力第九十一章 突破音障第二十九章 跟楊瑋副所長要人第四十二章 載譽歸來第二百九十章 引領噴氣支線客機潮流第三百九十四章 RT30艦用燃氣輪機正式立項第六十六章 國產飛機心臟病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一樣的山鷹超音速教練機
第三百六十九章 渦槳16發動機第三百七十九章 暗中保護第四百五十五章 C919三萬億大蛋糕第四百三十七章 金雕首飛成功第一百一十四章 脈動式總裝線的關鍵技術第八十章 高推比核心機第一百七十二章 渦扇十A發動機樣機下線第一百四十七章 殲14和殲10B高低搭配(求訂閱支持)第一百五十二章 訂單總數超四百五十架第二百零九章 試車圓滿成功第三百一十一章 誠飛和六一一的龍系列飛機第四百七十九章 出口梟龍戰鬥機技術第二百六十章 呼喚中國的重型武直第四百二十六章 稀有的女總師第一百七十七章 盛飛也要搞察打一體無人機第四百七十一章 株海航展參展準備時第三百七十四章 殲十B詳細設計評審第一百四十章 全權限數字電子控制系統(求支持)第二百五十九章 勇士和蘇30賣力表演第四百三十章 C909客機迎來設計評審第三十四章 公司重獎第三百一十四章 未來戰略轟炸機之爭第二百八十一章 飛豹換髮第三十三章 西川選拔賽第一名第三百一十一章 誠飛和六一一的龍系列飛機第三百九十八章 噴氣式公務機產業鏈第十四章? ?工藝問題還是設計問題第二十二章 設計製造一體化第二十二章 設計製造一體化第四百四十二章 殲10A優勢明顯第三百八十一章 背靠的大山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軼一個人的功勞第三百五十一章 RL1500首次試車成功第三百四十五章 又遇上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渦槳發動機技術有多難第八十三章 雙發重型鴨式佈局高機動戰鬥機設計方案第四百二十八章 全球最先進艦載預警機第三百七十五章 八萬噸蒸汽彈射航母要立項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戰機脈動式總裝生產線第七十六章 震驚全場的設計方案第三百一十九章 運九中型戰術運輸機設計評審第二百六十四章 曙光女神和C9X9系列客機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一樣的梟龍戰鬥機第三十七章 李軼要去總體氣動室第二百九十七章 一飛沖天的梟龍戰鬥機第三百八十三章 渦槳發動機技術有多難第四百三十一章 C909也有軍事用途第七十五章 渦扇十A還不夠先進第二百五十八章 震撼表演第三百四十三章 正面競爭合資飛機制造商第八十六章 最大航程二千六百公里第二百五十三章 飛天航空科技參展第四百六十五章 航空複合材料新基地第二百三十八章 綜合性能超過E3和費爾康第七十一章 渦扇十A發動機第二百五十二章 第三屆株海航展第四百六十五章 航空複合材料新基地第四十二章 載譽歸來第一百七十八章 合作研製發動機第四百一十一章 611所海龍艦載戰鬥機第三百二十九章 RT15艦用燃氣輪機世界領先第二百五十二章 第三屆株海航展第三十七章 李軼要去總體氣動室第一百一十五章 國產寶石柱航電系統第三章??????????? 第一個任務第二百一十一章 梟龍戰鬥機詳細設計第四百零九章 百年航母夢要實現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運八還是運九?第一百六十三章 殲七MF戰鬥機首飛之日第二百四十四章 國內尺寸最大螺旋槳葉第九章?? 夢想真成第一百二十五章 六零一所也有新殲設計方案(求收藏票票)第三百九十四章 RT30艦用燃氣輪機正式立項第九十二章 創造紀錄的試飛第一百七十四章 渦扇15核心機第一百七十七章 盛飛也要搞察打一體無人機第二百三十一章 客戶都得了選擇困難症第三百一十九章 運九中型戰術運輸機設計評審第二百九十七章 一飛沖天的梟龍戰鬥機第二百二十四章 X32和X35也來了第十七章? ?先進航空製造技術帶給李軼的震動第一百八十三章 小推力渦扇發動機第一百八十五章 齒輪傳動風扇技術第一百四十九章 殲七MF原型機完成總裝(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略運輸機的動力渦扇20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略運輸機的動力渦扇20第三百二十八章 給054A護衛艦用很不錯第二十二章 設計製造一體化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面翼重型殲擊機第三百三十三章 適合海軍的未來航母第二百五十六章 空天一體化趨勢第四百七十九章 出口梟龍戰鬥機技術第一百八十一章 國產大飛機的動力第九十一章 突破音障第二十九章 跟楊瑋副所長要人第四十二章 載譽歸來第二百九十章 引領噴氣支線客機潮流第三百九十四章 RT30艦用燃氣輪機正式立項第六十六章 國產飛機心臟病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一樣的山鷹超音速教練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