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

趙魏領地在換地後,以霍太山爲分界,山北爲趙氏太原,山南爲魏氏河東。在去年的蝗災裡,魏氏的北部領地呂縣、霍縣、楊縣、垂棘等地離大滷澤最近,是蝗蟲南下的必經之地,所以是受災最爲嚴重的,比起安邑附近的鹽池,有過之而無不及。

楊縣位於汾水中流,在西周時是趙城所在,趙氏肇興之地,後來在下宮之難後,趙氏失去了這裡,便劃給了羊舌氏,羊舌滅亡後,又輾轉到了魏氏手裡。此地在後世有一個更著名的名字:洪洞。

楊縣最著名的,就是枝繁葉茂如同車馬華蓋的大槐樹了,幾乎每個鄉,每個裡都長着一棵,他們的鄉社就設在樹下。

這裡原本土地肥沃,能養活許多人,是一處重要的產糧地。但天災無情,蝗蟲也啃盡了地裡的莊稼,於是楊縣便落到了饑荒的窘境,當地人的腰帶,在一天一天地勒緊。

楊縣的百姓半飢不飽地過了幾個月後,極度缺乏營養,臉上皮包肉骨頭,顯得眼睛很大,閃着飢餓的亮光,他們現在除了飢餓外一無所有。

冬天到來後,整個楊縣都有點兒萎靡不振,除了去到處尋覓山上和水裡的食物外,平時就一動不動地呆在他們引以爲傲的大槐樹下,省省力氣,實際上就是省省糧食。

所有人說話時聲音有點兒病後的樣子,走路也東倒西歪,飄飄忽忽,因爲他們瘦巴巴的肚子使不上勁,夜裡還經常出虛汗,餓到最厲害時,眼睛綠得想啃石頭,嚼樹皮。

但槐樹皮是不能啃的,也不知爲何,當地對四處都有的大槐樹有一種崇拜,相信祖宗的魂魄是寄居在上面的,啃了樹皮,不單光溜溜的樹不體面,若是樹死了,讓祖先的鬼魂上哪去?

他們就這麼苟延殘喘,也沒指望魏氏會來救濟,自從統治這裡的羊舌氏滅亡後,官方救濟在晉國早已是很久遠的歷史了。

誰料在晉侯二十二年冬十一月,就在楊縣即將山窮水盡,百姓不得不拋棄他們祖輩所居的大槐樹,去外面尋出路時,卻有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了回來。

“晉國的執政要賑災,汾水北面有糧船往南來!”

一時間,整個楊縣都沸騰了。

……

“衆所周知,飛蝗是從北面飛來的,聽聞趙氏太原郡的瓜衍、千畝等地也遭了蝗災,但他們與這邊不同,非但不立神蝗廟,反倒各種捕殺,甚至還把蝗烤了吃……”

換了大災前,可能會有人要皺眉或者面露驚恐,可現在楊縣人都餓壞了,只差易子而食,聽到油淋蝗蟲、烤蝗蟲等多種吃法,撒上一點鹽和花椒,他們彷彿已經聞到了那誘人的香味,不由垂涎三尺。

可他們醒悟得太晚,魏氏官方到處求神拜鬼,豎立的神蝗廟沒起到任何作用,蝗蟲飽餐一頓飛走了,只留下光禿禿的原野,楊縣人現在就是想吃蝗蟲都吃不着了。只是有覺得自己上當了的百姓在北邊趙氏領地事蹟的激勵下,去砸了神蝗廟,將那些供品洗劫一空,不過鬧市的人很快就被魏氏斬首於市,一時間民間又緘默了。

但各種小道消息是止不住的,比如這次趙氏要賑災的說法。

“趙氏的兩個縣都在秋天就賑濟過了,那裡的人至少不用像吾等一樣捱餓,現在終於來救濟輪到吾等了。”楊縣人唉聲嘆氣,不過,有糧船來賑災的消息給楊縣人打了一劑強心針,他們每日都充滿期盼地站在汾水邊眺望,希望能提前看到糧船的影子。

至於他們是魏氏之民而非趙氏之民,理論上賑濟與他們沒什麼關係這點,已經被選擇性遺忘了。

反正要往之前一百年推,他們也的確是趙氏之民呢!

然而糧船是從幾百裡外的太原等地駛來的,因今年長久乾旱,汾水中缺水,水道很淺,船行駛得很慢。等了幾日後,一個消息如晴天霹靂,傳到了楊縣。

趙氏的賑災部隊,被汾水上游的呂縣給截住了!

這個消息,給整日翹首期盼的楊縣人一個沉重的打擊。

呂縣是魏氏的北大門,也是他們統治了一百多年的重要據點,駐紮一師軍隊,自然不能坐視趙氏輕易南下了。當然打是不敢打的,呂縣的魏軍藉口要通報家主,想要拖延時間。可魏氏新家主在河西,一來一回就要十多天,對於吃飽喝足的魏武卒而言可能不算什麼,可對於汾水沿岸的饑民而言,每多一天,就有數百人死去!

天氣越來越冷,野外的食物搜尋越來越困難,楊縣人走路,腰有點兒彎了,一個個懶得說話,即使說話,也是蚊子哼哼一般。

他們已經山窮水盡,就快要堅持不住了,已經有許多人餓倒,許多人開始沒完沒了地睡覺,彷彿要一口氣睡上百年、千年。

甚至連楊縣的狗都癟着肚皮,在村巷裡走動時,東搖西晃。

絕望之下,楊縣的百姓都各自聚集在他們鄉里的大槐樹下,向祖宗哭訴祈求,終於,有人忍不住了,站起來振臂一呼:

“樹挪死,人挪活,既然趙氏的糧船進不來,那吾等便去北面就食何如!”

……

樹挪死,人挪活,說得輕巧,可實則卻並不容易。

晉國諸縣,楊縣人最爲戀鄉,而且對故鄉的眷戀總是與大槐樹聯繫到一起。

他們每個人出生後,會被父母帶到這裡向槐樹感謝,讓槐樹看看新的生命,給他們賜福,無病無災。若是病了,最好的藥,就是槐樹枝煮的藥湯。而每到節慶,楊縣人都會給大槐樹披掛上帛布綵緞,夜晚點上篝火,在槐樹下襬上筵席,用簡單到不能再簡單,渾濁到不能再渾濁的酒徹夜歡慶。等到死的時候,棺槨更是要從槐樹下經過,再埋到看得見槐樹的地方。

因爲大槐樹,就是他們的根。

死了的人尚且離不開大槐樹,更別說生者了。

這一天,已經下定決定離開這片失去生機土地,北上就食的楊縣人不約而同,聚集在各自的大槐樹下,仰望養育他們的祖靈化身。

春夏時枝繁葉茂的大槐樹,只剩下了幾片葉子,顯得瘦削而寂寥,襯托着衆人不捨的哭泣,氣氛十分淒涼。

在離別的時刻到來時,不少人紛紛去撫摸大槐樹,就像要離開家鄉的遊子想要撫摸擁抱父母一般。腹中的飢餓,求生的慾望,讓他們背井離鄉,但每個鄉、裡帶頭的人手裡,都舉着槐樹枝,指引同鄉北上。

故鄉的大槐樹漸漸望不見了,唯有手中的槐枝,”楊縣大槐樹下“,不管他們到了何方,還能不能回來,也不管過了幾代人,都會對後人口口相傳,自己的根系所在。

風吹過楊縣空曠的土地,大槐樹的最後一片葉子被風吹拂,飛向了北方……

冬十一月中旬,在雪落之前,一場因爲趙船南下賑災的傳聞,而引發的魏氏數縣數萬流民,開始向北進發。魏氏的邊境堡壘呂城,在面臨趙氏太原數千軍隊逼門的情況下,也必須應對這些飢腸轆轆的流民。

這一日,楊、霍、彘等幾處流民潮開始出現在地平線上,嚎哭着希望呂城守將開關,讓趙氏的糧隊糧船南下,或者他們自個北去。

然而呂城守將是魏氏的死忠,他依舊按照魏氏那邊的命令,閉門不開。

看着在寒風中飢寒交加的流民,剛剛從太原南下抵達此處的趙無恤眼中也露出了一絲不忍。

“看啊!”

他縱馬於汾水之上,對衆將吏下令道。

“君棄其民,民亦棄其君,說的就是眼前的情形。立刻對呂城宣告最後通牒,餘乃晉國執政,持國君之命前來賑濟河東,若他再不開門,則我便要宣佈魏氏抗命謀反,石砲就要砸到他頭上去了!“

第705章 試探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463章 私掠6令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324章 亂(下)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448章 爭流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904章 巨輪第70章 數典忘祖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458章 諱疾忌醫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710章 陶朱第529章 一旦山陵崩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656章 大風(13)第1056章 西施(下)第892章 過河卒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32章 三裡歸附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1222章 大結局第441章 用人第185章 主持大局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60章 與子同浴第409章 壞消息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418章 大雪滿弓刀(上)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62章 公族之學第55章 冬至(四)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314章 名法,義利第97章 不棄親暱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513章 右翼第1144章 赤山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797章 義在東軍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836章 復辟第793章 四君子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16章 春秋數學家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496章 價值連城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427章 上陣父子兵(下)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
第705章 試探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463章 私掠6令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324章 亂(下)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448章 爭流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904章 巨輪第70章 數典忘祖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458章 諱疾忌醫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710章 陶朱第529章 一旦山陵崩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656章 大風(13)第1056章 西施(下)第892章 過河卒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32章 三裡歸附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1222章 大結局第441章 用人第185章 主持大局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60章 與子同浴第409章 壞消息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418章 大雪滿弓刀(上)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62章 公族之學第55章 冬至(四)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314章 名法,義利第97章 不棄親暱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513章 右翼第1144章 赤山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797章 義在東軍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836章 復辟第793章 四君子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16章 春秋數學家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496章 價值連城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427章 上陣父子兵(下)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