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干將莫邪

“我父歐冶子乃越國鑄劍大家,最初只鑄青銅劍,他開赤堇之山,破而出錫;又竭若耶之溪,涸而出銅,鑄造了大劍三把、小劍二把: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

趙無恤望着廳堂內那個三十餘歲的紋面吳女,她果然是大名鼎鼎的莫邪!

在這個時代,此女的名頭遠不及她的父親歐冶子,以及丈夫干將,但後世干將莫邪的故事成了傳奇,流傳甚廣,所以趙無恤纔有耳聞.pbtt

他一邊聽莫邪講述自己的故事,一邊問道:“汝等既是越人,又爲何帶着寶劍到了吳國?”

莫邪用生硬的中原話說道:“吳越鏖戰,吳軍征服了五湖一帶,大肆擄掠工匠,我一家不得已隨他們北上,除了純鈞、巨闕留在越國外,其餘三把都被我父帶到了吳國。他因爲名聲在外,被吳王僚尊以上賓之禮,成了王室的鑄劍師,正是此時,他才收我夫干將爲徒。”

談及夫君,她本來冰冷僵硬的臉上難得露出了一絲笑,卻又轉瞬即逝。

無恤問道:“專諸用魚腸劍刺殺了吳王僚,這與你們有何關聯否?”

莫邪搖了搖頭,否認了:“魚腸劍被相劍人薛燭說成是不祥之劍,說它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於是越王不敢用,轉而贈送給吳王僚,吳王僚又賜給公子光,最終竟應驗了預言……不過我家去吳入楚,倒是和王僚之死有關。”

“噢?且說來聽聽。”

“吳國太子光無道,殺王僚自立,其後又坑殺千人以殉其女,吳人悲怨,我父我夫受王僚之恩甚重,也大爲不喜。於是便在楚國相劍師風胡子引薦下,攜帶湛盧寶劍入楚……楚國令尹還爲此編造了湛盧入楚,楚國必興。吳國必亡的傳言,楚人信以爲真。”

無恤一笑,楚國令尹子常不想着如何鞏固防禦,卻在這些歪門邪道上下功夫。活該被吳軍打得差點亡國。他摸着莫邪過去幾月鍛造的鐵刃,問道:“冶鐵鍛劍的技藝便是歐冶子在楚國首創的罷?”

莫邪道:“然,入楚後,我父親和夫君見楚國多鐵山,便開始試着冶鐵鍛劍。他們鑿茨山。泄其溪,取鐵英,作出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都是當時名動吳楚的寶劍,其性能已比銅劍要好。”

“既然如此,汝等在楚國應該備受尊崇纔對,爲何會……”他目光在莫邪身上一掃,又投向她背後十多步跪坐的那個少年身上。他年紀只有六七歲,應該就是干將和莫邪的兒子,取名眉間赤。的確是楚越之人古怪的叫法。

“汝等爲何會落得這孤兒寡母再度流亡的下場?”

“大將軍有所不知……”莫邪的眉宇間閃過一絲憤怒。

“我父死後,楚國朝堂昏暗,政令無常,有功不賞。令尹子常貪得無厭,不但覬覦唐國的寶馬,蔡國的美璧,更以楚王的名義,要我夫婦繼續爲楚國鍛鐵劍.pbtt.”

“然而此技藝只有我父才能掌握,我夫尚未鑽研透徹,於是乎三月不成。出爐的劍均不如那三把好。在子常的讒言下,年輕氣盛的楚王大怒,再度勒令我夫重鑄,以一年爲期。若再不能得,則死!”

莫邪想起了那段充斥着煙火和汗味的艱苦日子:“我夫採五山之鐵精,**之金英,多次冶煉都以失敗告終。時間接近楚王給的限期,還是一劍未成,我突然想起父親之前說過的’爍身以成物‘。於是乃斷髮剪爪,投於爐中,讓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裝炭,金鐵乃熔,得到了上好的鋼鐵。於是便用它們鍛造成劍,陽劍曰干將,陰劍曰莫邪……”

“原來這便是干將莫邪劍的來歷,曾有耳聞,這之後呢?”

莫邪眼中閃過一絲悲憤:“當干將莫邪兩劍鍛成時,剛好超過了期限。我想讓夫君帶着兩劍獻上,請求赦免,但我夫卻不答應。”

“爲何?”

“當時吳國攻楚,楚王猜疑所有吳人,包括吾等一家。我夫也說他多次忤逆子常,這個奸相是不會放過吾等的,入宮獻劍恐怕無法歸來,獻一把是死,獻兩把也是死,不如藏匿陽劍,只獻陰劍,寧死不讓奸相的**得逞!”

“我當時已有數月身孕,我夫入宮獻劍,吸引外人注意,我則乘機逃出工坊,藏匿在郢都裡。我事後才得知,楚王得到莫邪劍倒是十分歡喜,但子常未能得到渴求的那把劍,羞怒交加,便進讒言讓楚王殺了我夫,楚王允之,我夫便被甲士直接扔進滾燙的劍爐,肉爛骨銷……”

……

廳堂裡一陣寂靜。

莫邪講到這裡已經咬牙切齒,趙無恤唏噓不已,連廳內看着那少年的穆夏也爲之動容。俗話說有才幹的人容易遭到上天嫉妒,歐冶子、干將、莫邪的技藝冠絕天下,他們的鍛鐵術領先整個時代百年之久,人生經歷卻如此的曲折。

干將死後,楚王和子常大索郢都,試圖將莫邪和干將劍找出來,她只能在各個陰暗的角落東躲西藏。也虧了天無絕人之路,當時恰逢吳師入郢,子常在漢水邊大敗,在潰逃中被亂兵所殺,楚王也急匆匆逃離國都。吳軍破城,大肆姦淫擄掠,莫邪才得以溜出郢都,她跟隨逃難的楚人出楚國東境,在淮夷、羣舒間隱姓埋名。

他們一家當初爲了逃避吳王闔閭才入楚,所以也遭吳國嫉恨,吳楚兩邊都不能投奔,她就在偏僻的鄉野間開了一家修補銅鐵的小店肆,將兒子生下,撫養長大,一呆便是六年。

這之後的事情趙無恤都知道,莫邪母子被在羣舒遊走,尋找鍛鐵師的邢敖發現。或許是莫邪感覺自己處於被逮捕的危險邊緣,或許是機靈的邢敖用了什麼法子,竟勸得他們不遠千里,來到北方投趙無恤。

吳國的治理本來極爲鬆散,但在大行人伍子胥掌權後,開始對鑄師,鍛師嚴格管理,輕易不許出國。但邢敖自有辦法。他不是要帶着屈氏私兵隨夫差去宋國麼?私兵不能無輜重,輜重不能無農夫農婦幫忙運送,於是莫邪母子便僞裝成幫吳軍運送輜重的民夫……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莫邪就這樣在夫差眼皮底下。被邢敖瞞天過海地轉交給趙無恤。

趙無恤心裡很是高興,本來只是一手閒棋的邢敖入吳,居然給自己帶來了這麼大的驚喜!

“此子居功至偉!”他在心中好好感謝了一下小舅子。

在趙無恤眼中,莫邪不亞於後世搞出“兩彈一星”的科學元勳,她至少讓桃丘的鐵工坊少走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彎路,必須重點保護起來才行,能不能讓武卒進入鐵器時代,就全靠她的技藝了。

他笑道:“你協助桃丘鐵官制出了可鍛鐵和鐵兵器,立有大功,既來之,則安之,我能讓你們母子在魯國安居樂業,一生錦衣玉食,可還有其他要求?”

“我別無所欲……”

說着。莫邪突然從席子上站起,慢慢朝身後走去,廳堂內兩側的侍衛們連忙拔劍出鞘,或持戟阻攔,喝道:“大膽!還不止步?”

“不必驚慌。”趙無恤一揮手,讓侍衛們退回原地,莫邪只是走過去牽着幼子,將他背上那把劍解下,交給穆夏,請求他獻給趙無恤。

穆夏捧着劍恭恭敬敬放到趙無恤面前的案几上。纏劍的麻布被一圈一圈解開,露出了這把劍的真面目。

一時間,堂內衆人目瞪口呆。

……

歐冶子一派鍛造的劍,不但質量過硬。而且外表美觀。

正所謂:欲知龍淵,觀其狀,如登高山,如臨深淵;欲知泰阿,觀其釽,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釽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

而這把劍,光澤灰白,顯然是一把鐵劍而非青銅劍,劍長三尺半,在這時代裡已經是較長的了,上面遍佈結晶龜甲紋理,這是無數次糅合鍛打造成的,頗似後世的大馬士革花紋鋼。

而其鋒利程度,也是當世之最了!

它刃如秋霜,寒光閃閃,吹毛刃斷,可以削銅剁鐵,斬金截玉,三層皮甲竟如摧枯拉朽般一捅就破。

此劍比趙無恤曾經的佩劍少虡,勝出不止一籌,說成代差都足矣!一把是青銅時代中等偏上的二尺劍,另一把則是鋼鐵時代初露鋒芒的三尺劍!比起莫邪這幾月來鍛成的那些制式鐵劍,它也優秀了許多,若趙無恤沒猜錯的話,它已經不算鐵劍,而是滲碳鋼劍了!

“這把劍的名字是……”趙無恤眼見灼灼有光,美人愛胭脂,英雄愛寶劍,一碰此劍,他便有些愛不釋手了。

看着劍入趙無恤手中,莫邪眼裡有些不捨,這把劍是丈夫的心血,他死後彷彿凝結着他的魂靈,自己每每堅持不下去時,便會撫一撫它,好得到些許安慰。但她眼中更多的是決絕,是念念不忘的仇恨!

“大將軍,這便是我夫君以命鍛成的干將劍。”

雖然早已猜到,但趙無恤的手還是微微一顫。

干將劍!原來這就是後世苦苦尋覓,卻不知所終的干將劍!

他前世也喜歡翻這些先秦古劍的照片和復原圖,還曾聽說過一首不知作者是誰的小詩。

晉吳鑄銅兵,火焰生冷霜。

季子掛劍處,王侯盡北望。

五霸出七雄,湛瀘對魚腸。

太阿誰倒持,巨闕爭崩狂。

最是龍淵怒,赤霄斬蛇忙。

干將今安在?少虡獨煌煌。

干將今安在?干將劍,在此!在趙無恤的手中!

這時代,哪個英雄不喜歡劍,不希望手裡能有一二“神兵”?楚王有湛盧、龍淵、工布;秦伯因爲援楚一事得到了太阿作爲謝禮;吳王有魚腸、勝邪;越王則有純鈞、巨闕。趙無恤去年送走了“少虡”,如今卻迎來了“干將”,他心中不由豪氣萬丈起來。

莫邪乘機殷切地說道:“我莫邪,想將此劍獻於大將軍!“

“獻予我?”

趙無恤看得出來,莫邪是個有自己主意的人,她來魯國一定有其目的,先前任勞任怨地爲他鍛劍且不說,如今更獻上干將用生命做出的絕世好劍,意欲何爲?

想到這裡,他的激動轉瞬即逝,他摸着冰冷的劍身,告誡自己:“所謂的神器,不過是把少見的滲碳鋼劍而已……”

他冷靜了下來,把“干將”輕輕放回案几上,說道:”你的好意我領了,但中夏有句俗話,叫無功不受祿,你想要我做什麼?”

莫邪見趙無恤得到絕世寶劍,還能如此鎮靜,頗有雄主之姿,不由有些詫異,但事到如今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她拉着兒子快步走來,在離趙無恤十步外的地方停下,倆人拜地稽首道:“我只有一個請求,子常雖死,但楚王卻還活着!請大將軍助我母子復仇!殺了楚王熊珍!”

……

ps:干將莫邪的故事糅合了吳越春秋和搜神記的版本,一切爲了劇情需要

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第241章 萬夫莫當!第21章 四子分封番外7 羋月傳(上)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761章 降 上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224章 說夢解疑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285章 名與實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651章 大風(8)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1118章 封建子弟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861章 中山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325章 一山不容二虎(上)番外3 上帝之鞭第799章 趙魏第145章 引狼入室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496章 價值連城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717章 陳恆的救衛計第932章 鹽粒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1174章 法理人心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439章 靈鵲(上)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237章 道路輿第32章 三裡歸附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304章 莫如樹人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30章 鄉中三吏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1182章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第655章 大風(12)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392章 忍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701章 當國第1062章 棠之戰(上)第111章 暴雨將至第442章 天逐第13章 趙樂聯姻第432章 傷寒(上)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796章 千夫所指又如何?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1144章 赤山第5章 東門館驛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164章 九章數術第144章 甕中捉鱉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509章 致師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904章 巨輪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70章 數典忘祖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78章 朋比爲黨第488章 夾谷之會(下)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1174章 法理人心第1222章 大結局第448章 爭流第763章 戰俘問題第545 師徒、父子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
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第241章 萬夫莫當!第21章 四子分封番外7 羋月傳(上)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761章 降 上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224章 說夢解疑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285章 名與實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651章 大風(8)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1118章 封建子弟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861章 中山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325章 一山不容二虎(上)番外3 上帝之鞭第799章 趙魏第145章 引狼入室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496章 價值連城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717章 陳恆的救衛計第932章 鹽粒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1174章 法理人心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439章 靈鵲(上)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237章 道路輿第32章 三裡歸附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304章 莫如樹人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30章 鄉中三吏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1182章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第655章 大風(12)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392章 忍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701章 當國第1062章 棠之戰(上)第111章 暴雨將至第442章 天逐第13章 趙樂聯姻第432章 傷寒(上)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796章 千夫所指又如何?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1144章 赤山第5章 東門館驛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164章 九章數術第144章 甕中捉鱉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509章 致師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904章 巨輪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70章 數典忘祖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78章 朋比爲黨第488章 夾谷之會(下)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1174章 法理人心第1222章 大結局第448章 爭流第763章 戰俘問題第545 師徒、父子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