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

ps:大章一頂二了,之後幾天都是兩更

她有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烘托着變化無常的雲煙,山尖離地三裡半,最高處消失在冰冷的霧氣之中。

“泰山岩巖,魯邦所瞻,果然名不虛傳。”

第一次遙遙看到泰山雄姿的趙無恤不由發出了嗟嘆,放在整個中國看,它的海拔實屬平常。但擱在平坦丘陵遍佈的齊魯,的確可以稱之爲“仰之彌高”了,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着神奇,不愧岱宗之稱,歷朝歷代封禪之地。

而夾谷正好位於泰山腳下,曲阜東北方兩百里處,臨淄西南二百五十里處。這是魯國和齊國的天然邊境,也是春秋以來魯人防止強鄰南侵的屏障。

清晨時分,趙無恤與孔子乘車穿過泰山投射下的陰影,進入夾谷。

趙無恤對身側騎行的幾名軍吏說道:“最初時,齊國的疆域是‘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可現在,經過兩百年的擴張,齊人早已穿過天下奇險穆陵關,一路攻克了長勺等地,佔據了泰山北麓大量土地,但無數兵馬命喪於此,卻依然無法攻克峽谷。”

此刻,夾谷正沐浴在靜謐的晨光之中。

石砌工事在此起彼伏的峰巒間驟然縮小又驟然展開,綠野、藍天和只有光禿禿白色岩石的山尖驟然呈現。

峽谷在他們面前綿延,直至霧氣瀰漫的東北方,這乃是一個祥和恬靜的國度,四面受羣山庇護,內中是肥沃的黑壤,狹窄而奔流急促的溪川。還有在陽光下明亮如鏡的水窪。

這兒,便是此次和談的地點了。

早在半月前,孔子便派人和齊國的使者會面。在此建築盟壇,排定席位。修起土臺階三級,以便兩國之君相會。所以趙無恤遠遠便看見如同埃及金字塔般高大的盟壇,下方則是密密麻麻,旗鼓整齊的齊國人。

“止!”孔子擡起手讓衆人停下。

他停車按劍,遙望對面的嘉賓,估算了下他們的人數後嘆了口氣:“不下兩千餘人,一師之衆,俱有甲兵車乘。齊人果然來者不善。所幸子泰早有準備,左右二司馬帶兵同行,不然和談還未開始,吾等便要被齊人的軍勢壓倒了!”

孔子派弟子閔子騫過去交涉,問問齊人究竟意欲何爲。

半響後,閔子騫乘着車回來了,對孔子說道:”夫子,是齊侯的儀仗,說是今日請國君觀兵。”

趙無恤冷笑:“觀兵?兩國和談,不興甲兵。齊侯此舉,是想要威嚇吾等罷!”

就在這時,對面的齊人卻先動了。

……

卻見齊侯雍容的大車位於中間。被穿着齊國兵卒團團護衛,旌旗招展,金鼓鍾罄在側,隨行的樂師看見魯國人過來就開始沒命地敲響,聲音響徹夾谷,以壯軍威。

隨着“歡迎”魯國人到來的鐘鼓鳴響,齊國的十乘戎車開動了,後方有百人軍陣緊隨其後。

只見車上的士大夫都穿着漆成火紅色的皮甲,像一團鮮紅的火焰;車下的兵卒則穿着白色的上裳下衣。打着白色的旗幟,帶着白羽毛製作的箭。遠看像一片白色的茅草花。

他們氣勢雄壯,彷彿想要直接衝殺過來。衝透魯人的隊伍……

看着朝這邊飛奔的齊兵,魯國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有膽小的已經想跳頭離開,避其鋒芒了,連魯侯和三桓在後面的車駕也有掉頭的趨勢。

“勿驚!”孔子身材高大,舉起的手後方能清楚看見,他如同一根擎天的樑柱,將齊人帶來的壓力擋在前方,穩住了衆人的情緒。

趙無恤也在約束後面的人道:“勿慌,師尚父以十乘百夫致師,於是殷卒倒戈,這是齊國的開國者太公望在牧野之戰的成名之作,齊國人在會盟時最愛仿照出來威嚇對手。”

果然,齊人氣勢洶洶地奔了一段距離後,在半里外停下了腳步,分爲兩側站立,挑釁的目光盯着魯國這邊。

片刻後,齊國的小行人則徑自乘車過來,他面上帶着意味深長的笑,欣賞着一些魯人臉上的忐忑神情。

“寡君先至,列下兵卒演練,特邀魯侯一同觀禮!”

魯國車隊一時沉默,所有人都清楚,齊侯邀請魯人去會盟臺下會面,名爲歡迎,實爲下馬威!

一時間,魯國人這邊有些不知所措,就讓自己的國君從齊兵所夾的通道上過去?他們有點不敢,但若是不走,卻又顯得自己膽怯,這該如何是好?

齊人料定魯國人軟弱,所以擺出了一副強軍的架勢,他們雖然願意和談,贈送了足夠分量的禮物,然而就像孔子所說的那樣,誠意不足。齊人依然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的大邦,鄙夷魯國,一面要和好,一面卻想在任何方面都壓魯人一頭不可。

這是齊國兩百年來崛起稱霸,魯國兩百年來積貧積弱的慣性。

而沒有任何雄心,只知道守戶的三桓,則想順着這慣性,和魯侯一起過去服軟了。

“等等……”

……

孔子有些不甘心,他也在思索對策,今日的外交之權是他從三桓手裡強行要來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和談的成敗,乃至於魯國的利益。

趙無恤眯着眼孰視對面的齊人,突然說道:“我聽聞,三卿打算向齊人卑躬屈膝,割地、納幣也在所不惜,夫子認爲如何?”

孔子看着趙無恤,卻不答,而是反問道:“子泰將欲如何?”

趙無恤道:“我聽過說一件弭兵時代的往事,第二次宋之盟時,季武子派人以襄公的名義對叔孫昭子說:‘會盟時將我國比作和邾國、滕國小國一樣即可,那樣可以減少付出的貢獻。’”

孔子瞭然,接口道:“我知之,但就在宋之盟上。齊侯請求把邾國作爲屬國,宋公請求把滕國作爲屬國,晉、楚許之。故邾、滕地位驟降,都不得參與結盟。叔孫穆子便說:‘邾、滕。齊宋之私屬也;魯國則是東方之長,吾羞於與之相等同,於是就參與結盟。”

“夫子認爲,叔孫穆子做的對麼?”

“史書上記述這段事時,不記載叔孫穆子的族名,正是因爲他違背了執政命令的緣故,於禮法上,自然是不對的……但其舉動使魯國不用受辱於諸侯。這一點,我則認爲是對的,忤逆執政,這是失小禮,維護國威,則是守大禮。”

趙無恤道:“在對齊的戰爭裡,魯國是獲勝一方,但夫子說民衆疲憊,急需和平,這一點小子能夠理解。但小子覺得。切不能像先前三位執政所說的,要無原則地對齊人讓步,尤其是這接洽之事。更不能輕易低頭!”

孔子看了他一眼:“此亦君之願,我之願也。”

當政者,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孔丘此次來,不是爲三桓的利益,而是爲了魯國的民衆,爲了他忠於的君上之威,爲了能匡復周禮!

若是與齊國的和談以魯國卑躬屈膝告終,作爲第一次執掌外交之權的孔子和魯侯。威望必然大跌。

無恤戴上了自己的胄,野雉尾高高揚起:“如此一來。我便放心了,所幸我早有準備。小子今日願學叔孫穆子,不辱魯國之威!”

衆人皆膽寒,唯獨此子越發勇銳,這讓孔子眼皮直跳,沒想到最後還是得仰仗趙無恤,真是讓他無奈。

他連忙補充道:“若是能行已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則小司寇可以爲國士矣。但切記不要做的太過分,不要讓兩國和談不歡而散!”

無恤笑道:“這是自然,小子只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絕不擅動刀兵。”

他心裡卻暗暗想道:我不會主動發難,但要是齊侯受不了激先撕破了臉,那我可概不負責……

趙無恤一揮手中小旗,後方在兩翼護衛的四十名趙氏騎從立刻打馬上前,在魯國戎車前方擺開了四排整齊的陣列。

趙氏之騎,第一排盡是白馬,騎士穿素衣,如天邊的白雲涌動。

第二排盡是青駹馬,騎士穿青衣,像是濟水河的滾滾碧濤。

第三排盡是烏驪馬,全身俱黑,騎士披黑甲,像是提前降臨的濃郁黑夜。

第四排盡是騂馬,騎士赤色披風飄飄,與馬兒火紅的鬃毛共舞,如同熾烈的火焰。

在騎從們嫺熟的操縱下,這四排肩膀等高的馬兒們邁步齊齊快走,朝齊人的車陣奔去,他們甲冑鮮明,個個神采奕奕,不卑不亢。

騎兵之後,還有一些趙無恤從西魯帶來的樂師,他們衣着鮮豔而不失莊重,手持鼓、角、簫(排簫)等樂器,乘於車上,一邊前進一邊奏樂,奏的是一首《兔罝》。

“肅肅兔罝,施於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隨着軍樂響起,一股赫赫威儀頓時從魯人那被齊人一嚇,有些慌亂的隊伍裡升起,引得後方衆人探頭不已,忐忑的情緒頓時穩定了下來。而對面等着看魯人出醜的齊人則面面相覷,感覺自己的打算落空了。

“這是……”先前這些騎從混雜,孔子還沒看出什麼,這會一瞧,才發覺大不一樣。

趙無恤神秘一笑:“無他,儀仗隊而已。”

……

用儀仗隊來顯示軍威,是他半年前趙鞅離開前夕,巡視騎兵營時想到的主意,反正隨着馬技越來越嫺熟,出身圉人的虞喜等人總喜歡炫技,將馬訓練得和人一樣齊步走……

所以趙無恤就讓他們要玩,就玩十馬並排的齊步走……

而騎從裡那些身材高大英俊的人,趙無恤也將他們挑出來,在迎風迎光的條件下訓練眼神,規定時間內不能眨眼,不能流淚。現下透過他們的目光,體現出的是武卒、輕騎兵的精、氣、神。

不過因爲趙鞅走得急,這支臨時儀仗隊沒派上用場,孰料半年後竟然遇到齊國人想玩儀仗大比拼。於是又一次輪到他們出場了,還順便加上了因爲沒有戰爭而清閒下來的軍樂師。

軍樂師是武卒作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簡陋的腰鼓敲擊着兵卒的腳步節奏,隨着趙無恤勢力越來越大,他們也開始鳥槍換炮,有了新的裝備。

除了腰鼓外,圉、牧出身的騎從們經常用的號角也被引入,最初是用獸角製作的,後改用竹、木、皮革、銅等材料製作。此外還有管樂器如排簫、橫笛等,有時也加入大嗓門的歌唱,於是便構成了一曲嘹亮雄壯的軍樂。

武卒中的軍樂師多數來自鄉間里閭,他們不會奏複雜的雅樂,卻能敲擊吹奏出有力的節奏感!一首”赳赳武夫,國之干城“練了幾百遍,一出場頗能技驚四座。

然而這還不算結束。

在向前整整齊齊地行了半里地,逼到了齊人跟前後,四排顏色不同的騎兵橫隊突然朝兩側移動,動若脫兔,嚇得駕車的齊國馬匹有些驚動。

之後,伴隨着越發高昂的趙氏鼓吹聲,一車兩騎從他們後方奔馳而出,分持三旗。

當看到三面旗幟時,對面被儀仗隊震撼得有些失神的齊人頓時譁然!

車是柚木大車,上面有着代表魯侯的旌旗,這是周成王在周公旦死後,賜予魯侯的姬周大旗,是魯國的驕傲和標誌。可惜只是一個複製品,原旗被魯昭公帶去齊國,最後留在了那兒。

這輛車是孔子急中生智從後面調來的,今日可是張揚君威的良機,哪能錯過,所以他的弟子閔子騫爲御者,子路持旗,好不威風!

但引發齊人騷動的卻不是他們,而是稍後的兩騎。

馬是黑色大馬,上面的兩名騎兵一看就知道非同一般,他們甲冑更加精緻,手裡還持有大旗,正是虞喜和另一名騎吏甲季。

第一面旗自然是代表趙無恤的炎日玄鳥,今日在場的齊國人不少是經歷過上次戰爭的老卒,此旗一出,雪原的恐怖回憶再度降臨……

見玄鳥旗,必避!這已經是齊人敗逃時達成的共識了,想起如狼似虎的趙氏甲兵,剛纔還趾高氣揚的齊卒已經有不少人雙腿戰戰了。

他們都是從趙氏強弩下逃生的驚弓之鳥。

而第二面,更是讓高居車輿上的齊侯臉色發燒,讓侍候在旁的卿士高張如遭雷擊,整個人都懵了,差點從高車上跌倒。

因爲那面在陽光下無比刺眼的旗幟,竟是卿士高張得到齊侯特賜,繪着交龍之旂的“靈姑”旗……

它在雪原大戰的潰敗中遺失,誰料是和”龍九“大旗一樣,被趙無恤俘獲了!

更要命的是,就在此刻,鼓吹停了,持旗的虞喜大吼大叫,他聲音尖銳高亢,直鑽在場數千人之耳:

“齊侯軍中已無龍九之旗,不可再無靈姑,今日齊魯和解,外臣趙無恤特意送歸,還望齊侯納之!”

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351章 雙姝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33章 魏舒方陣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45章 兄弟鬩牆第943章 刑人(下)第75章 騂騂角弓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374章 刺殺!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361章 邾國第18章 趙氏公議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447章 交鋒第808章 趙策第242章 成人禮第419章 大雪滿弓刀(中)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132章 蓖蔽象棋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21章 四子分封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533章 何欲何求?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528章 弒君者(終)第79章 新絳南市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590章 諸神的黃昏第419章 大雪滿弓刀(中)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42章 勢將去汝!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185章 主持大局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177章 遍尋名醫第76章 一步之遙第860章 古史辯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383章 該怪誰?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384章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828章 鳳凰涅槃第492章 侯犯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53章 冬至(二)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1001章 函谷關第253章 商丘對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1191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1135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97章 不棄親暱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1016章 蒹葭蒼蒼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1066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下)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49章 有女如雲第1076章 一歲一枯榮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108章 小懲大戒第736章 亡國之音 下第636章 中行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943章 刑人(下)第98章 攪動全局第397章 生擒活捉
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351章 雙姝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33章 魏舒方陣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45章 兄弟鬩牆第943章 刑人(下)第75章 騂騂角弓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374章 刺殺!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361章 邾國第18章 趙氏公議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447章 交鋒第808章 趙策第242章 成人禮第419章 大雪滿弓刀(中)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132章 蓖蔽象棋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21章 四子分封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533章 何欲何求?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528章 弒君者(終)第79章 新絳南市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590章 諸神的黃昏第419章 大雪滿弓刀(中)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42章 勢將去汝!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185章 主持大局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177章 遍尋名醫第76章 一步之遙第860章 古史辯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383章 該怪誰?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384章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828章 鳳凰涅槃第492章 侯犯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53章 冬至(二)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1001章 函谷關第253章 商丘對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1191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1135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97章 不棄親暱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1016章 蒹葭蒼蒼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1066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下)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49章 有女如雲第1076章 一歲一枯榮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108章 小懲大戒第736章 亡國之音 下第636章 中行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943章 刑人(下)第98章 攪動全局第397章 生擒活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