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四章 惟太息兮長悲哀

“孩兒不知。”寧夷曠道,“反正祖父這麼說的。”

聞言,卓昭節緊緊皺着眉,半晌才道:“我想你們祖父的意思未必是不告訴我,恐怕還是不想告訴你們父親,是不是?”

寧夷曠道:“但祖父說了如今不許說。”

“那麼我來猜一猜……”卓昭節沉吟片刻,道,“是不是……和你們祖母有關?”

寧夷曠雖然遲疑着沒有回答,但臉色卻已經說明了。卓昭節嘆道:“你們祖父和祖母的事情複雜得很,咱們做晚輩的,一來沒資格說,二來其實也不敢說完全的瞭解。畢竟時過景遷,何況很多事情,不是其人,如何知道全部?因爲你們祖母之事,你們父親和你們祖父頗有罅隙,這一點這些年下來,料想你們也知道了?只是到底父子天性,當年你們還小,不記得了,那次你們祖父在西域中伏受了重傷,你們父親擔心的整夜難眠,等人回來了,我還是頭一次見他對蘇史那發那麼大的火!”

頓了一頓,卓昭節道,“你們祖父的爲人,我這幾年看下來也有些清楚了,其實,倒和你們另外兩位已故的長輩頗爲相似,一個是爲孃的祖父,一個是爲孃的外祖父……都是有什麼事情都藏在心底不肯說出來的。

“爲娘像你這麼大時,頭一次回自己家裡,祖父沉默寡言,處處爲了子孫考慮卻不說明,反而叫晚輩們誤會。後來若非你們父親點醒,我怕是到這會都恨着他呢。那時候爲孃的祖父也有過一次兇險,險些就去了……若非如此,爲娘後來知道了緣故,懊悔又有什麼用?你祖父說是他在生時不能說,你就忍心看這芥蒂永遠都解不了嗎?”

寧夷曠雖然和祖父感情好,也聽祖父的話,但到底年輕,被卓昭節這麼一番勸說,頓時動搖起來,道:“祖父說想以後和祖母合葬,卻怕父親不肯,所以和我說了件事兒。”

卓昭節聞言一怔——申驪歌的骨灰是送回月氏安葬的,就是雍國公還是雍城侯那會,雖然在前往月氏的路上遇伏,但後來月氏代頭人到東夷山請罪和探望,順便將骨灰帶回族裡安葬了。

依着寧搖碧對父親的怨懟,恐怕當真會以母親葬回族中,父親惦記中原、或者不忍離開紀陽大長公主之類的託詞,不使兩人合葬……不過在外人看來是不會覺得寧搖碧不孝的,因爲誰都知道雍國公並不喜歡他那異族的元配發妻。

可現在……

她定了定神,問道:“你們祖父和你說了什麼事兒?”

“祖父說了祖母名諱的來歷。”寧夷曠沉吟着道,“祖母漢名姓申,其實是因爲祖父當年……嗯,才被俘虜時,不想曝露身份,胡亂說了自己姓申,所以祖母后來起漢名也隨了這個姓氏。至於祖母的名諱,卻是有一次,祖母與祖父在沙丘上說話,祖母對祖父唱了一支月氏的歌曲,要祖父也還唱一支,祖父無奈,就……唱了一支《驪駒》。後來祖母問祖父唱了什麼,祖父說了是驪歌,爾後祖母又問驪歌是什麼意思,祖父就說,驪,是並列、對偶的意思。後來祖母就用申驪歌做了漢名。”

他道,“祖父說,等他身故之後,若父親不肯送他去月氏與祖母合葬,就將此事說與父親聽。”

卓昭節皺緊了眉,久久未能言語——驪駒在門,僕伕具存;驪駒在路,僕伕整駕——這首《驪駒》本是古時客人臨去時所作之歌,此後告別之歌又稱驪歌。但單獨的驪字確實是有並列之意的,所謂驪四駢六……那時候申驪歌根本就不懂得中土言語,哪裡會想到寧戡狡猾的只解釋了一個“驪”字,“驪歌”二字卻正好與她嚮往裡的成雙成對意思恰好相反呢?

卓昭節少年時候喜歡看閒書,知道胡人大抵能歌擅舞,青年男女多會借互歌表達情意,所謂沙丘上說話,料想是申驪歌對寧戡一見鍾情,拉了他去說話罷?

爾後申驪歌唱着月氏語的胡歌表達自己的心意,纏着寧戡迴應——那時候身爲俘虜的寧戡怎會有心情迴應她什麼?仗着申驪歌言語不通,唱了《驪駒》敷衍,這《驪駒》也是他的心聲——身爲俘虜,他當然盼望着早點和這俘虜自己的胡女告別,最好永別纔好——多麼恥辱的經歷啊?

而申驪歌一定要問個究竟……

但寧戡現在卻把這無外人知道的事情告訴了長孫,要託長孫在自己去後轉告獨子,以求與這胡族髮妻合葬,甚至寧可放棄陪葬帝陵的榮耀不要,埋骨到遙遠的西域去——這麼說來他對申驪歌是有情的?

可爲什麼當年申驪歌在時卻留下來冷淡髮妻致其紅顏早逝的惡名呢?若說外人污衊,那時候已經記事的寧搖碧,亦因此對寧戡深懷怨懟……

她抿脣許久,忽然想起數年前去世的祖父敏平侯曾寫過那兩句:“縱知縱悟身已老,惟太息兮長悲哀”。

……也許寧戡並非不愛申驪歌,長安城中曾經輕浮的高門子弟,長公主心愛的幼子,生長於繁華錦繡的長安,打小閱遍環肥燕瘦各色美人,然而在申驪歌之前和之後,也沒見寧戡戀上過哪家娘子。

那些侍妾,也不過是侍奉他罷了……

可寧戡與申驪歌的開始卻太過戲劇了些,倘若反過來,是寧戡俘虜了申驪歌,也許這段結髮之緣不至於以悲劇收場……到底寧戡是男子,是長公主愛子,在貴人如雲的長安,他這個天子嫡甥亦是地位非凡。

……卻在長公主爲他爭取到的上戰場撈軍功的機會裡,頭次上陣就被俘虜,還是被個女子俘虜。

一直記掛着這一次的恥辱,年少時候料想驕傲叛逆一如寧搖碧當年的寧戡,試圖用對申驪歌的冷漠和疏遠、無視與放.蕩來證明自己的尊嚴。

可申驪歌卻沒能等到他明白自己心意的那一天……

獨子寧搖碧毫不掩飾的怨懟,讓寧戡也無法放低身段說出真相。

好些年了,寧戡默認着長安的議論,默認着謠言裡都說他利用髮妻封了侯,最終卻冷眼旁觀髮妻的死……也默認着寧搖碧心目中他的冷酷與殘忍。

也許申驪歌去了,旁人,哪怕是獨子的怨懟他都不在乎了。只是如今病倒,想起身後事,爲了能夠與髮妻合葬,寧戡纔不得不吐露一二——這看似沉默的國公其實內心的驕傲並不比寧搖碧差多少,他寧可與寵大的孫兒交代此事,也不肯和獨子敞開心扉。

卓昭節沉吟了很久,才道:“這事情爲娘自有分寸,你在你祖父跟前不要提就是了。”頓了頓又道,“你們祖父其實也沒有病得非常厲害,你還是勸他往好的想。”

“孩兒是這麼說的,但祖父說他只是叮囑一句。”猶豫了下,寧夷曠又道,“祖父說他近來時常夢見祖母,又說當年他送過一支珊瑚簪給祖母,祖母喜歡的很,後來傳給了母親……”

卓昭節皺着眉,道:“珊瑚簪,就收在那邊的箱子裡頭,好好兒的。你們祖父惦記,還回去也沒什麼,只是就怕他睹物思人,越發的不想用藥。”

寧夷曠忙道:“那還是不要拿過去了。”

“唉!”卓昭節嘆了口氣,道,“就這樣罷,回頭我和你們父親好生商議商議,總要叫你們祖父放寬了心纔好。”

次日卓昭節尋空和寧搖碧委婉的說了,寧搖碧同樣沉默良久,才悵然的道:“如今再說這個又有什麼用呢?母親是早就去了。”

“父親這些年來也不容易,就這點心願……”卓昭節有些不忍。

寧搖碧淡淡的道:“不過是走一趟月氏,這沒有什麼,我只是替母親覺得不值罷了。當年母親放着一族之首不做,萬里迢迢、言語不通,帶人遠嫁長安,難道她沒有顧慮嗎?可爲了父親她什麼都不怕……然而父親若有她一半的氣魄,也不必如今躺在榻上對孫兒說往事了。”

又道,“母親也糊塗,當初父親被俘虜後連真姓也不敢報,這樣懦弱的人哪裡能夠託付?”

卓昭節覺得這評價對寧戡有點苛刻了,但知道寧搖碧爲了母親抱屈多年的心情,就岔話話題道:“說到被抓了不敢說真名,當年林鶴望也是這樣。不過他的嫡長女林瑰娘倒是個好的,前兩日八娘從江南寫了信來,說章老夫人去世後,林瑰娘在靈堂上絲毫不懼族中長輩的威逼欺哄,伶牙俐齒迫退衆多想趁着章老夫人去後沾些便宜的親戚,這事兒如今傳遍江南,都說林家娘子厲害得緊,林家郎君虧得有這麼個姐姐才能夠一直專心讀書……”

寧搖碧對什麼林鶴望林瑰娘都不感興趣,但聽出妻子安慰和轉移話題的意思,便也不再說寧戡的不是,道:“四月份的時候纔給曠郎定了親,現在父親就不好了,恐怕阮家有些不安。明兒個打發人過去說下情形罷,別叫他們胡思亂想了,到底是親戚。”

——寧夷曠定的是阮家嫡長女阮穗娘,卓昭節嫡親姑母卓芳華一手教導出來的娘子,父親阮雲舒是出了名的溫文爾雅,母親謝盈脈雖然出身不高,但也是個爽利人。阮穗娘本身當然是很出色的,用卓芳華自己的話來說,那是:“沒有一樣拿不出手的!”

謝盈脈和卓昭節多年交好,兩家時常來往,孩子都是彼此看着長大的。阮穗娘容貌端莊又能幹識大體,把子女當寶、連女兒嫁給皇太子都不允許的寧搖碧也對她很滿意,所以四月裡趕着避暑之前,兩家把婚事敲定,約好了後年再成婚。

結果避暑時雍國公就開始生病,雖然知道寧搖碧和卓昭節不會因此胡亂責怪阮穗娘命不好,然而雍國公是寧夷曠的祖父,寧夷曠又是承重孫,若寧家因此遭遇了喪事,那可是一守就要三年的……阮家不會因此悔婚,可總也要事先告訴一聲,以示尊重。

卓昭節道:“這個自然,不過,徽娘你打算怎麼辦呢?太后已經明着提過了,太子也是三不五時的往咱們家跑……年初皎娘都出閣了,皎娘也才比她大幾個月罷了,她的婚事可是還沒影兒的呢!”

第四十五章 飛來誣告第二百三十章 雲譎波詭(上)第八十二章 秘方第一百七十八章 遊煥第二百零四章 幕後真兇(中)第五章 黃昏起凝妝第二百零九章 婚禮第一百四十二章 居陽伯府第一百九十四章 謝盈脈VS遊氏(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慕氏(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二女還家去第五章 黃昏起凝妝第一百三十六章 百戲班子第八十二章 秘方第二百零三章 聖駕大行第九十六章 幕後之人第二百零一章 又一年第一百二十七章 相談甚歡第一百四十七章 好的堂妹第三十七章 遊燦北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殿試風波起第八十七章 太子妃的手段(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能領受的心意第一百四十七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百九十一章 花氏第一百五十六章 滿周、會試第三十五章 意外連連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聰明和二聰明第四十九章 博雅齋第一百九十三章 舊案疑雲(下)第七十一章 心沉吟第八十章 遇救第八十一章 烈心豈獨丈夫哉(下)第七十九章 大喜訊第一百零一章 琥珀第二十六章 白四娘子第八十五章 湖邊鬥第一百二十八章 白鵝墨池破春水第一百三十章 慕氏(下)第六十四章 傷愈第二十章 蘇語嫣第九十四章 時五郎第二百四十一章 粉團的下落第二十一章 無奈之舉第二百十四章 趙萼綠第八十章 遇救第四十四章 不甘心的世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長公主的花園第八章 公主請貼第一百三十八章 阮家喜事第三十二章 白子華出閣第二十四章 大總管之位第一百七十七章 慕空蟬(下)第三十五章 意外連連第六十九章 補畫第一百十三章 過手第一百七十三章 遊氏出手第一百零二章 李家兄弟第八十七章 白家宴第一章 灞陵柳第五十一章 小產第一百三十九章 還人情第五十五章 赫家姐弟第四十二章 長輩之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平地驚雷第二百零二章 交易第六十章 常嬤嬤第二百零四章 幕後真兇(中)第二十章 家伎第二十四章 大總管之位第六十九章 補畫第五十二章 過繼第一百二十五章 寧朗清第一百三十六章 百戲班子第四十七章 算計第二十七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第三十二章 白子華出閣第六十二章 琵琶第一百十一章 大娘子的推斷第一百七十一章 芭蕉葉子第六章 紫玉第八十八章 春暖花開第十二章 江十七之心遊家皆知第二十九章 呂老夫人第四十章 遊姿(上)第十七章 江氏(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相談甚歡第四十四章 晉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碎玉第一百三十七章 疑驚濤第九十六章 兒女親事第七十四章 二喬(下)第十三章 真相第三十二章 獻計求生第七章 障車詩賦第一百零三章 別後兩悠悠第一百十一章 大娘子的推斷第一百三十一章 皇后的選擇第二百十六章 易氏第一百八十六章 雍城侯的危機
第四十五章 飛來誣告第二百三十章 雲譎波詭(上)第八十二章 秘方第一百七十八章 遊煥第二百零四章 幕後真兇(中)第五章 黃昏起凝妝第二百零九章 婚禮第一百四十二章 居陽伯府第一百九十四章 謝盈脈VS遊氏(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慕氏(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二女還家去第五章 黃昏起凝妝第一百三十六章 百戲班子第八十二章 秘方第二百零三章 聖駕大行第九十六章 幕後之人第二百零一章 又一年第一百二十七章 相談甚歡第一百四十七章 好的堂妹第三十七章 遊燦北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殿試風波起第八十七章 太子妃的手段(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能領受的心意第一百四十七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百九十一章 花氏第一百五十六章 滿周、會試第三十五章 意外連連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聰明和二聰明第四十九章 博雅齋第一百九十三章 舊案疑雲(下)第七十一章 心沉吟第八十章 遇救第八十一章 烈心豈獨丈夫哉(下)第七十九章 大喜訊第一百零一章 琥珀第二十六章 白四娘子第八十五章 湖邊鬥第一百二十八章 白鵝墨池破春水第一百三十章 慕氏(下)第六十四章 傷愈第二十章 蘇語嫣第九十四章 時五郎第二百四十一章 粉團的下落第二十一章 無奈之舉第二百十四章 趙萼綠第八十章 遇救第四十四章 不甘心的世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長公主的花園第八章 公主請貼第一百三十八章 阮家喜事第三十二章 白子華出閣第二十四章 大總管之位第一百七十七章 慕空蟬(下)第三十五章 意外連連第六十九章 補畫第一百十三章 過手第一百七十三章 遊氏出手第一百零二章 李家兄弟第八十七章 白家宴第一章 灞陵柳第五十一章 小產第一百三十九章 還人情第五十五章 赫家姐弟第四十二章 長輩之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平地驚雷第二百零二章 交易第六十章 常嬤嬤第二百零四章 幕後真兇(中)第二十章 家伎第二十四章 大總管之位第六十九章 補畫第五十二章 過繼第一百二十五章 寧朗清第一百三十六章 百戲班子第四十七章 算計第二十七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第三十二章 白子華出閣第六十二章 琵琶第一百十一章 大娘子的推斷第一百七十一章 芭蕉葉子第六章 紫玉第八十八章 春暖花開第十二章 江十七之心遊家皆知第二十九章 呂老夫人第四十章 遊姿(上)第十七章 江氏(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相談甚歡第四十四章 晉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碎玉第一百三十七章 疑驚濤第九十六章 兒女親事第七十四章 二喬(下)第十三章 真相第三十二章 獻計求生第七章 障車詩賦第一百零三章 別後兩悠悠第一百十一章 大娘子的推斷第一百三十一章 皇后的選擇第二百十六章 易氏第一百八十六章 雍城侯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