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大羅(3)

雖,最終在所謂的接風家宴上,還是沒有見到多少實質上的東西。

除了在相互的吹捧和褒獎聲中,再次追溯了兩家同出一脈的歷史淵源,扯了一堆無關緊要、不癢不痛的正確而熱情廢話,卻不過被勸飲十幾杯當地特產的珍品百花釀和果子酒以外。

也就在某種不得聲色的示好下,和具體職事方面的負責人,敲定了幾個關於在商貿通行、海陸緝私,銀錢兌換等方面,加深合作與往來的大致意向而已。

不過這也可以理解,雖然對方的邀約明顯有所訴求,但作爲安東資格最老的大藩之首,顯然不會這麼隨隨便便的,就把真實意圖拿出來的。

從另一側出了內城,穿過城中燈火昏暗的街市,早春偏涼的夜風讓人精神一醒。

隨着酒味吐出一口濁氣的我,不由駐足下來側耳傾聽,空中隱隱傳來的不知名樂器奏響,和不知道從哪來冒出來的男女歡笑聲。

於是,我乾脆下令左右放慢腳步,和負責引路的巡道使打個招呼,在城區裡走馬觀花式的多繞了一大圈,觀攬起沿途周邊的市井風貌來。

這裡不愧是遼東首屈一指的望要大邑,人口稠密的繁華之所在。就算是在入夜之後也沒有宵禁的限制,依舊能夠匯聚到足夠的人氣,而在外城的城郭當中,形成連片燈火閃耀的夜生活區域和相應的市集所在。

那些依舊三三兩兩遊曳在城坊中的居民,以及時不時奔走而過的孩童,無不是到處充斥和洋溢着,某種珍惜眼前的光景,而無知既是幸福的味道。

而在街邊那些營生的店鋪裡,亦有不少淮東的物產,從各式各樣的罐頭、酒水、糖類、糕點,到各類藥膏、油料、毛呢、機制布、膠皮雨衣等,涉及衣食住行的生活用品皆有。

看起來這些年與遼東治下生意做得很大,對當地傾銷的也很厲害。

從街面上的招牌文字建築風格,到路上行人嘈雜紛紛的語調腔子。短暫穿街而過的所見所聞,就可以輕易的感受到:這裡的語言文化也與國中腹地相差無二。

甚至,走着走着會讓人產生出些錯覺來,彷彿不是在東北諸侯的邊陲之地,而是在河北河南的某種中原城邑里一般。

除了偶然成羣結隊挽負而走過街市的,膚髮形貌迥異的土人和番奴,才提醒着我們這裡還是胡夷雜處的遼東。

“主上……”

這時有馬蹄塔塔的來到我身後低語道。

“有人跟隨?……”

“已有四條大街了……”

“那你就帶人去打個照面……”

我一邊盯着街邊疑似風俗業的男男女女們,一邊輕描淡寫的道。

“順便摸下底子……好了”

“諾……”

除去這個小插曲後就別無他事了。

回到駐地之後,正好趕上新一輪換防,安舜堡中負責夜操和執勤的人員,也正在廊下加餐。我乾脆過去看了看稍作宣慰,順便還嚐了嚐他們的飯食。

主要是罐裝豆子燉現殺豬羊肉,加了大醬幹煮得十分酥爛濃稠,還配上抹鹽的烤餅,讓人吃得很飽也很頂餓。

夜操是淮東主戰軍序的一個傳統,隨機抽取一個部隊,作爲偷營與反偷營的對抗演練,然後依照表現而各給獎懲,以培養隨時隨地的警惕與應敵反應。

而出於某種某種令行禁止的考量,到了遼東之後的正常情況下,我的部隊只吃自備的口糧和對方送過來的活物,其他東西則需要留待放置上一段時間,才允許小批量分次的消耗掉。

說我是被迫害妄想症也好,或是以小人之心妒君子之腹也好,身在人生地不熟的遠地他鄉,又沒有相對掌控的優勢之下,一切以謹慎小心爲萬全至上。

而這時,有人給我提醒了一個細節。

一路上相比本隊所獲得活畜和雞魚,最不濟也有臘肉醬菜的補充;那些沿?派來以供差遣的民夫,吃的就有些過於寒酸和惡劣了。

居然就是水泡的苞谷渣子,或是冷掉的高粱混合黑麥糰子。每個人的分量相當的有限,就這麼爛糊糊的裝在木碗裡,看起來就連作爲豬食的飼料都不如。

就連淮東臨時應募的民夫也比他們好過得多,或者說我的部隊馱馬,自帶來吃的豆粕苜蓿餅子,都比他們更像樣一些。畢竟,裡面還加了魚骨粉和釀酒剩下的糟渣。

因此,居然私下有人偷偷的撿馱馬吃剩散落的渣滓,來作爲果腹的補充。

但這一次不巧被本地雜役頭給抓住了,若不是嫌污了地方不好看爲由,將剩下的懲罰攔了下來,這幾個餓的鋌而走險的傢伙,就差點沒被活活打死。

順手裹了傷上幾塊餅子,然後是各種千恩萬謝的稍加引導,就幾乎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說了一大堆有用沒用的東西。

這個小插曲,或許可以作爲某種從下層開始的突破口。

不過,這個層面上的東西,就不用我太過操心了,交給底下具體的人去掌握好了。

只是當我正待對同室正在準備例行暖被窩的三枚,動手動家做點什麼,好來點睡前的娛樂活動什麼的,卻再次聽到有些不合時宜的通報。

“稟告大帥……”

“有稱新城都督府長史羅佑寧者……送了一份禮單過來。”

居然既非家老羅思瑾的路數,也不是代表那位守捉使後續接觸的人。安東羅氏內部,來自其他方面的意向和接觸,這麼快就出現了麼。

但從另一個反方向說,這麼快就有區別於城中掌權人的聲音,跳出來和我接觸,這也意味着下一任的家主對自家主城的控制力,也有些不夠穩固的猜測和懷疑了……

沂州和青州之間交界,沂水支流的一處谷地中,名爲安順場的軍工禁地,也迎來了全新的一天。

在鐵絲網和壕溝包圍起來,出入口遍佈哨塔和巡兵的偌大谷地之中,露天新近樹立起一座碩大的人字形鐵架。鐵架上是粗壯厚實的轉輪和盤帶,以及看起來格外沉重碩大的滑槽。

在上工的號子吹響之後,

隨着爐膛前忙碌着生火加煤的一衆身影,一臺碩大的蒸汽機帶着高大鐵架上的沉重構件聯動起來。一大件還蒸騰這煙氣和熱量,微微泛紅發白的鑄鐵坯子被送了進去之後,就在巨大往復的衝撞之下,像是泥範一般被戳扁揉圓的,一遍遍衝擊和鍛打,逐漸變成了特定的大件形制。

然後沿着特製的軌道,由人推或是馬拉的大板車,送到特定的廠房裡去,進行退火和冷置的工藝,以消除鍛造過程中積累的應力。

這就是最原始的蒸汽錘,靠水蒸汽推動的機器錘。在縮漲式氣缸的帶動下,錘頭和汽缸的活塞桿裝置聯動,往復上下活動來錘制鍛件。

雖然外觀十分的粗狂和簡陋,滿是骯髒的油污和泄露的蒸汽。但卻是某種工業化的重要標誌。

比起傳統的水力蓄能式衝機,能效不知道提高了多少。特別是針對造炮,造船已經所需的鋼製大型構件而言。至於中小鑄件的坯模,在往復的強大機械能之下,更是如流水一般的輕易一次成型。

只是受限於機器本身的材質和工藝,那些用作緊固的螺栓、轉輪和管材、密封件,總是磨損的很快,而需要較爲頻繁的檢查、調試和更換。

但是相比所提供製造加工上的產能和效果,卻又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了。

與這個時代用的較多的前膛炮相比,淮東制式和標準之下,那些口徑越大的火炮,所需組合構件的就越大,但是相應加工的精密要求,卻是一點點都不見得省心一些。

因此,一次性能夠鑄造鍛做成形的構件尺寸,就成了某種製造工藝上的瓶頸和限制了。

特別是後裝炮所需的密閉門栓,以及炮架上承擔全部後座緩衝的旋支柱,還有炮管後部從厚到薄的膨脹擴張,乃至更薄、更輕卻更加結實的炮管和身架;等等諸如此類的需求,就有了進一步解決的途徑和方向了。

而從另一方面說,則體現在造船工藝上的連帶突破。

事實上,在擁有了來自東北的大材、巨木的來源,而充當二道販子牟利的同時,也一直在嘗試着重頭開始從無到有的自行培養和建立造船能力。

但是這個過程顯然並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事情。

作爲船舶,特別是海運的船舶,從最基本的板材、膠漆,到最細小帆纜、釘子,再,無疑是木工、五金等衆多行業爲基礎的集大成之者,

因此,在通過南邊的資源和關係,足足收購和遷移了大小五家的船場和相應配套的工坊之後,才勉強拼湊出一個擁有最基本生產和維修能力的初級船廠來。

這還是因爲,大量使用了現成的設備和人手的緣故。而且軍用船舶的標準和民用,顯然也完全不是在一個層面上。

此外,因爲產地和環境發生變化了,在原本造船業發達的嶺內沿海,原本很容易獲得的一些配件和材料來源,到了北地之後,就無法再維持下去了,而不得不想方設法儘量尋找替代品和新來源。

然後還要與現成的成熟設計和主要部件,進行配套性的磨合和調整,纔有可能做出符合基本要求的整體來。

然後,還不能一次到位的直接造大船和進行海試,而是先從風險較小的內河船舶,最簡單的聯運平板漕船開始,然後是排槳式的中等河船,帆槳混合的大河船,再到人力水輪驅動的車船。

當航行操作和使用經驗達到了相應的程度之後,纔開始嘗試建造一批,往返近海和內河之間接駁的綱船,然後積累了足夠在近岸海試操船的經驗和數據。

纔開始結合南朝諸多成熟的海船設計,建造出第一艘近海使用實驗性的單帷小帆船,雖然很快就因爲風浪傾覆了,但在這個基礎上繼續修修補補的改進和海試,這纔有了近海捕撈隊的標準漁業船,這個副產品。

而直到這時候,淮東方面掌握的造船技術,纔算出現一個實質上的整體突破,點亮了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出中型和大型船隻的科技樹前置。

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在大致原理和設計基本定型的情況下,從簡單到繁複的一點點積累,按部就班一步步走完大致進程,的預置時間和基本週期了。

而在這過程當中,翻覆沉船和人員的損傷,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如此下來,相應研發和試製的成本,自然也是居高不下的,一直在變相的燒錢了。

直到目前爲止,還只能造出負載最大八百料的剪頭飛魚船。放在南朝大梁的傳鉢序列之中,也就是海鶻級的中型偏下船隻標準。

目前只能承當近海的巡防用途,和沿海港口之間接力式的短途快速運輸,

而繼續限制船隻進一步造得更大的瓶頸和上限,同樣也包括需要應用在海船上的那些金屬大件,比如用作主要桅杆、龍骨、肋板、船艏方面的加強固件。

光靠靠人力手工可是沒法打造出來,就算是蓄能式的水力機械,也有一個基本上限。但是用煤水作燃料的驅動原始蒸汽錘,就不一樣了。

至少,在大型水壓機被髮明之前,往復式蒸汽錘,幾乎支撐起了早期工業革命中的,絕大多數船舶機械加工製造的需求。

第1018章 頹然8第1027章 瀾動7第114章 驚夢4第623章 悵懷23第20章 得失之間第405章 憂喜5第11章 在山上第939章 驚破19第811章 啓新第879章 撥亂19第905章 臨峙5第141章 交涉第604章 期新9第410章 天下雄關(上)一百三十章 短暫迴歸的日常第1034章 瀾動14第206章 諸事第1075章 立新5第751章 徒變第557章 歸還7第1215章 平盧5第769章 憂亂9第372章 再戰第685章 落盡5第1169章 滄瀾13第180章 途變第841章 風動第70章 閒停第450章 天傾(18)第712章 大羅(2)第635章 悵懷35第313章 淮北紛紛六第618章 悵懷18第705章 啓東5第1159章 滄瀾3第871章 撥亂11第902章 臨峙2第462章 歸亡10第987章 浮夢17第811章 啓新第397章 在河北8第293章 戰淮北六第875章 撥亂15第1053章 零落3第709章 啓東(9)第826章 啓新16第1265章 又決5第564章 營生4第1065章 零落15第1181章 會江寧5第217章 反差第1216章 平盧6第219章 私販們第985章 浮夢15第878章 撥亂18第937章 驚破17第1229章 平盧13第171章 漏網?第320章 兩河風起二第987章 浮夢17第239章 定計、思慮第314章 淮北紛紛七第798章 肘腋8第389章 迴轉4第480章 漸變10第633章 悵懷33第942章 破釜2第927章 驚破7第371章 漸變第241章 報償第161章 初入本惡第1237章 底定7第642章 後手2第868章 撥亂8第83章 轉變第145章 淵源第48章 再變第65章 再行第262章 天災 人禍第954章 沉驚4第274章 殷情與妥協第227章 宅與成果第827章 啓新17第1111章 歸遠11第1230章 平盧14第971章 浮夢第1116章 歸遠16第1230章 平盧14第855章 風動15第271章 文抄公的憂鬱第731章 抉擇第43章 急治第1270章 又決10第5章 生與死(中)第636章 悵懷36第1112章 歸遠12第1243章 新章3第844章 風動4第852章 風動12第936章 驚破16
第1018章 頹然8第1027章 瀾動7第114章 驚夢4第623章 悵懷23第20章 得失之間第405章 憂喜5第11章 在山上第939章 驚破19第811章 啓新第879章 撥亂19第905章 臨峙5第141章 交涉第604章 期新9第410章 天下雄關(上)一百三十章 短暫迴歸的日常第1034章 瀾動14第206章 諸事第1075章 立新5第751章 徒變第557章 歸還7第1215章 平盧5第769章 憂亂9第372章 再戰第685章 落盡5第1169章 滄瀾13第180章 途變第841章 風動第70章 閒停第450章 天傾(18)第712章 大羅(2)第635章 悵懷35第313章 淮北紛紛六第618章 悵懷18第705章 啓東5第1159章 滄瀾3第871章 撥亂11第902章 臨峙2第462章 歸亡10第987章 浮夢17第811章 啓新第397章 在河北8第293章 戰淮北六第875章 撥亂15第1053章 零落3第709章 啓東(9)第826章 啓新16第1265章 又決5第564章 營生4第1065章 零落15第1181章 會江寧5第217章 反差第1216章 平盧6第219章 私販們第985章 浮夢15第878章 撥亂18第937章 驚破17第1229章 平盧13第171章 漏網?第320章 兩河風起二第987章 浮夢17第239章 定計、思慮第314章 淮北紛紛七第798章 肘腋8第389章 迴轉4第480章 漸變10第633章 悵懷33第942章 破釜2第927章 驚破7第371章 漸變第241章 報償第161章 初入本惡第1237章 底定7第642章 後手2第868章 撥亂8第83章 轉變第145章 淵源第48章 再變第65章 再行第262章 天災 人禍第954章 沉驚4第274章 殷情與妥協第227章 宅與成果第827章 啓新17第1111章 歸遠11第1230章 平盧14第971章 浮夢第1116章 歸遠16第1230章 平盧14第855章 風動15第271章 文抄公的憂鬱第731章 抉擇第43章 急治第1270章 又決10第5章 生與死(中)第636章 悵懷36第1112章 歸遠12第1243章 新章3第844章 風動4第852章 風動12第936章 驚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