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靖康恥後,路在何方?

宋朝是個浮誇的社會。

在宋朝,真正受到重用的是那些浮誇之輩,而真正的能臣則被輕視。

岳飛不及秦檜重要,王安石不及蘇東坡重要。

爲何如此?

不是皇帝昏庸,而是時風如此。

岳飛抗擊金軍,守衛襄陽,功勞極大。可以說守住了襄陽就守住了大宋。即便是金軍渡江南下,即便是臨安北攻破,最後也得灰溜溜滾回來。後世在襄陽失守之後,南宋再也無力迴天,即便是有文天祥拼死抗擊,還是無用。

可是岳飛還是不如秦檜,因爲秦檜的“宋體字“,聞名世間,在士大夫之間極爲顯赫。

其實,沒有宋體字,中國還是中國;可是沒有了岳飛,中國就失去了脊樑。可是宋人不這樣認爲,因爲浮誇。

王安石的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等,即便是在後世也是有着借鑑意義。他失敗了,可是曾經卻嘗試着努力挽救大宋的危局,雖敗猶榮。世人可以指責王安石變法種種缺陷,卻不能貶低王安石爲國爲民之心。

而蘇東坡,則是沒有出人的政績,出色的也僅僅是寫出諸多的好詩、好詞而已。

沒有了蘇東坡,大宋依舊是大宋;可是失去了王安石,大宋卻少卻了幾分激情。可是王安石不如蘇東坡,世人記住赤壁懷古的,也遠遠大於記住青苗法。因爲宋朝是個浮誇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實幹的官員,被世人鄙視爲不知情趣;拼死戰鬥的將軍,被世人蔑視爲莽夫。

而那些不會治理一方,貪墨不斷的官員,整天廝混在**,寫着一些詩詞,被稱爲風雅;那些不懂軍事,只會欣賞歌舞,或者是賣弄風騷一番的將軍,卻被成爲儒將,

這個時代的價值觀,很是奇葩。

可以不懂軍事,但不能不懂作詩填詞;可以不懂權術,不懂帝王之道,但不能不懂書法;可能不懂爲官之道,不懂富裕一方,但是不能不懂繪畫。

只要是精通琴棋書畫,不懂軍事不要緊,不懂爲官之道不要緊,不懂天下大勢也不要緊。

這是個浮誇的時代,浮誇的時代,重名不重實,重外不重內。

在這個浮誇的時代,世人的價值觀普遍膚淺。

這注定了,說比做重要,罵人要比干實事強。只有有了好的名聲,即便是這不行,那不行,也會擁有了一切。

趙樸深知,八字軍砍了多少金軍,滅了多少女真軍,收復了多少失地,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宣揚出八字軍的口號,讓世人都是知道八字軍,而藉助着八字軍,將抗金的口號宣傳出去。只要有了好的名聲,一切都會有的。

那幅檄文,與其說是討伐金軍的檄文,不如說是趙樸爲八字軍打廣告,爲自己賺取民心民心,收攏政治資本的伎倆。

…………

南下,這是不容置疑的戰略。

太原失守之後,汴梁失守已經成爲了定局,靖康之恥將會發生。

靖康之恥是指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發生於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除了燒殺搶掠之外,更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爲之一空。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難、靖康之禍、靖康恥。

靖康之變導致宋室南遷、北宋滅亡,深沉刺痛漢人的內心。南宋大將岳飛在《滿江紅》中提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押解至東北的趙宋宗室上千。後來後金滿族第一大姓“伊爾根覺羅”據《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又作“宜爾根覺羅”、“民覺羅”或“伊爾根”,滿語“民”的意思。其漢姓爲“趙”(也有“佟”“顧”“伊”“薩”“公”“兆”“曹”“包”“哲”“席”等)。《黑龍江志稿·氏族》載:“覺羅者,傳爲宋徽、欽之後。”清代滿文創始人噶蓋之裔漢姓“趙”,尚書顧八代之裔漢姓“顧”,副都統薩哈岱之裔漢姓“薩”,大學士伊桑阿之裔漢姓“伊”。不排除有滿州望族是宋皇室後裔。

所謂“靖康恥”之後,中國即恥於議和。明朝的士大夫鑑於南宋的教訓,皆以爲與滿人和談爲恥。因此明崇禎對於和議之事,始終左右爲難。盧象升即告訴皇帝說:“陛下命臣督師,臣只知戰鬥而已!”明崇禎只能辨稱根本就沒有議和之事,盧象升最後戰死沙場。明末就在和戰兩難之間,走入滅亡之途。

靖康之恥,很快要發生了。

靖康之恥後,他的路會在何方?

趙樸曾經嘗試過,努力過,想要避免靖康之恥發生,避免這一悲劇出現,可是最後還是失敗了。因爲,他只是一個王爺,在汴梁城內一個閒散的王爺,位尊而無權,在朝堂之上,沒有話語權。

在汴梁,他可以說一沒有兵權,二沒有人脈,三沒有財力,四沒有名分。呆在汴梁只能是無所事事,然後在靖康之恥時,被死狗一般的擒拿而走,最後不是被餓死,就是虐待死。

爲了擺脫這個苦逼的命運,他選擇了挑戰皇兄,也就是當今皇上宋欽宗的威嚴。選擇離開汴梁,離開必死之地,到外面求得一絲生機,甚至不惜放棄王爺尊貴的身份,總算是成功了,加入了救援太原的部隊中。

總算是,憑藉着各種機遇,掌握了一隻軍隊,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錢。

而想要活着,想要活得好,僅僅是有軍隊是不行的,還需要根據地,錢糧,人才,以及士大夫支持等等。

根據地很重要,有了根據地,八字軍纔不是無根之浮萍。

…………

秦國是以關中、蜀中爲根據地,最後席捲天下;

漢朝的劉邦也是走得這一條道路;

而漢光武帝劉秀,走得是河北爲根據地,席捲天下,也是唯一一個河北之地,卻得天下的皇帝;

隋朝走得是關中爲根據地,奪取天下;唐朝李淵走得是以河東、關中爲根據地,奪取天下;

而北周、宋朝走得則是中原爲根據地,奪取中原。

後來的朱元璋,則是以江南爲根據地席捲天下,也是唯一一個以江南之地,奪取天下;

而清朝,則是以遼東爲根據地,奪取天下。

那他的根據地,在何方?

趙樸很是糾結。

河東不行,這是一處必死之地。這裡有金軍重兵,這裡建立根據地,必須面對完顏粘罕,完顏斡不離等名將,面對二十多萬金軍精銳。趙樸可沒有自大到,靠着八字軍一萬多人,再加上那些散亂的義軍,能夠抗衡二十萬金軍精銳。若是留在河東,絕對是死翹翹。

河北也不行,除了光武帝劉秀成功之外,誰以河北爲根據地,誰就是死。

而以河南,也就是中原爲根據地,那也是必死無疑,大戰後經濟破壞嚴重,在金軍的幾次洗劫之後,中原赤地千里,人口銳減,也不行。

關中,也不是最好的根據地,而是一處死地。在唐代之前,關中是最好的定都地區;可是在唐朝之後,關中地區水土流失嚴重,人口大量流失,經濟蕭條,已經不適合了。在關中建立根據地,只會被活活困死。打戰就是打錢,靠着貧瘠的關中,無力支撐起抗金的大局。此外一旦以關中爲根據地,那就容易對江南失去掌控,失去了江南,錢袋子沒了,除了困死,再無第二條路。

想來想去,只有兩個地方,一個是江南,一個是襄樊。

前者是吳越舊地,後者是荊楚之國。

前者是“蘇湖熟,天下足”,說得是唐朝中期以後的江南,江南幾乎是歷代王朝的錢袋子。

後者是“兩湖熟,天下足”,說得是明清以後的湖南湖北等地。而此時的兩湖地區還屬於未開化,或是半開化地區。

這兩個經濟基礎夠好,都可以作爲根據地。

而在地理位置上,襄樊地區控制着長江河道,向北可以威脅中原,向東可以掌控江南,兩淮;向西可以掌控四川,陝西一帶,可以說整個華夏的樞紐位置。誰佔據了襄樊地區,誰就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

不過缺點,就是太靠前了,距離河南太近,可以說是在戰爭的前線,時時刻刻受着金軍威脅。

而江南之地,缺點是太容易讓人安逸,以江南爲根據地,除了朱元璋在外,再也無一人能夠一統天下。

而不論是以江南爲根據地,還是以襄樊爲根據地,都不可避免的要南下。留在河東是沒有出路的,無法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沒有充足的財力,幾乎是必死無疑。

於是,趙樸發表了聲勢浩大,氣壯山河的檄文,並喊出了要救援汴梁的口號;其實這一切只是爲南下作準備,至於最後,如何救援汴梁,具體如何大戰,一切只是隨機變化,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

PS:感謝煙雨長河打賞了100起點幣,理智在線打賞了100起點幣

第226章 破虜報,武備學堂第341章 花魁第342章 打人真爽第368章 屠夫怕神靈第300章 首戰告捷第344章 耶律紅第296章 沒良心炮出擊第59章 种師中大敗第88章 婁室的反思第45章 崖山之後有中國第259章 秦檜的不甘!第460章 血戰,魔怔了!第358章 閱兵第346章 強者與弱者之別第231章 孔子從軍記第429章 逮捕行動第44章 昔之秦銳士,今之西軍第37章 种師道論戰(一)第231章 聖公第120章 騎兵第一戰第272章 宗澤病逝第198章 揚州大捷第57章 女真雙壁第450章 興武九年第153章 親宋的金太祖第291章 下雨了!第161章 又要遷都第176章 發現金軍第59章 种師中大敗第91章 退兵的理由第247章 武備學堂之戰第200章 戰後第316章 再見舒文繡第302章 捕殺郭藥師第301章 金軍水師全軍覆沒第105章 二圍汴梁第470章 化解民族仇恨第389章 富平之戰(一)第441章 尋找新大陸第238信使張憲第141章 魔怔了!!第213章 試探開始第118章 義軍,流民軍第43章 姚平仲襲營第141章 魔怔了!!第338章 初見成效第27章 男兒到死心如鐵第448章 完顏昌之死第278章 聰明人與傻子第221章 放回兩位宋皇第5章 戰局分析第80章 靖武王第430章 皇上中毒了第247章 武備學堂之戰第161章 又要遷都第17章 新軍計劃第246章 斬將,突圍第469章 滅國次之,誅心爲上第335章 後宮干政第133章 舌戰羣臣第73章 義軍首領第462章 盛世出,祥瑞現!第60章 窮途末路第200章 戰後第284章 跨海擊遼東第97章 熱血酬山河第3章 金軍圍城第85章 憤而出戰第250章 逼着貳臣當忠臣(上)第386章 局勢逆轉第92章 退兵而回第153章 親宋的金太祖第446章 金軍對策第125章 帝王之術第257章 數據分析,嚇倒金軍第60章 窮途末路第126章 再見張邦昌第299章 水師大戰第467章 金國的生機第51章 出任監軍第10章 誰搶我衣服,我斷誰手足第189章 山東陷落第66章 鴛鴦陣初戰第442章 東征西夏第16章 組建新軍第135章 李綱的執拗第471章 何爲永恆?第367章 激烈血戰第24章 完顏斡離不第73章 義軍首領第26章 入城之戰第356章 種田與打仗第254章 武備學堂大捷第323章 商人大會第167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101章 義軍聯盟大會第107章 聖旨來了第206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3章 金軍圍城第114章 局勢惡化
第226章 破虜報,武備學堂第341章 花魁第342章 打人真爽第368章 屠夫怕神靈第300章 首戰告捷第344章 耶律紅第296章 沒良心炮出擊第59章 种師中大敗第88章 婁室的反思第45章 崖山之後有中國第259章 秦檜的不甘!第460章 血戰,魔怔了!第358章 閱兵第346章 強者與弱者之別第231章 孔子從軍記第429章 逮捕行動第44章 昔之秦銳士,今之西軍第37章 种師道論戰(一)第231章 聖公第120章 騎兵第一戰第272章 宗澤病逝第198章 揚州大捷第57章 女真雙壁第450章 興武九年第153章 親宋的金太祖第291章 下雨了!第161章 又要遷都第176章 發現金軍第59章 种師中大敗第91章 退兵的理由第247章 武備學堂之戰第200章 戰後第316章 再見舒文繡第302章 捕殺郭藥師第301章 金軍水師全軍覆沒第105章 二圍汴梁第470章 化解民族仇恨第389章 富平之戰(一)第441章 尋找新大陸第238信使張憲第141章 魔怔了!!第213章 試探開始第118章 義軍,流民軍第43章 姚平仲襲營第141章 魔怔了!!第338章 初見成效第27章 男兒到死心如鐵第448章 完顏昌之死第278章 聰明人與傻子第221章 放回兩位宋皇第5章 戰局分析第80章 靖武王第430章 皇上中毒了第247章 武備學堂之戰第161章 又要遷都第17章 新軍計劃第246章 斬將,突圍第469章 滅國次之,誅心爲上第335章 後宮干政第133章 舌戰羣臣第73章 義軍首領第462章 盛世出,祥瑞現!第60章 窮途末路第200章 戰後第284章 跨海擊遼東第97章 熱血酬山河第3章 金軍圍城第85章 憤而出戰第250章 逼着貳臣當忠臣(上)第386章 局勢逆轉第92章 退兵而回第153章 親宋的金太祖第446章 金軍對策第125章 帝王之術第257章 數據分析,嚇倒金軍第60章 窮途末路第126章 再見張邦昌第299章 水師大戰第467章 金國的生機第51章 出任監軍第10章 誰搶我衣服,我斷誰手足第189章 山東陷落第66章 鴛鴦陣初戰第442章 東征西夏第16章 組建新軍第135章 李綱的執拗第471章 何爲永恆?第367章 激烈血戰第24章 完顏斡離不第73章 義軍首領第26章 入城之戰第356章 種田與打仗第254章 武備學堂大捷第323章 商人大會第167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101章 義軍聯盟大會第107章 聖旨來了第206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3章 金軍圍城第114章 局勢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