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五坐金鑾三

卷三 碧落黃泉 章十五 坐金鑾 三

天寶十五年十二月,安祿山大軍馳騁河朔,所向披靡。\\

大軍渡過黃河之後,沿南岸西進,同時分兵出掠周邊富饒城鎮,一路如出入無人之境。沿途城守或逃或降,安軍縱兵洗劫陷落城池,擄掠財貨、強拉夫丁,如遇抵抗,動輒屠城。

安軍主力則西攻洛陽,自起兵之日起,僅用了四十多天便遙遙看到了虎牢關。城築於大?山上,南連嵩嶽,北濱黃河,山嶺交錯成一片險隘之區,形勢衝要。

然而如此天險也未稍稍阻止北軍鐵蹄。

當其時,封常清已完成新軍招募和武備,安軍南下之勢迅猛,爲免形成困守東都、兵臨城下之局,他率新軍東出洛陽坐鎮虎牢,亦是有挑鞭過黃河之意。不料各地守軍竟是一觸即潰之勢,一日之間,多有數城失落的戰報。

以北地善戰之兵對市民走卒烏合之軍,戰果毫無懸念。

封常清新軍出城接戰,尚未集結成形,北軍騎兵已狂悍地放馬衝陣。新軍大多不會射箭,城上遠程輔攻的箭矢投石寥寥,根本對善騎射的北軍不能形成威脅,而那些兩個月前還握秤揮鋤的兵卒何曾見過如此凶神惡煞,兩軍相接,只是稍做抵抗便不顧號令潰退,以封常清之能也徒呼嗬嗬。

猶爲雪上加霜的是,安祿山陣中修士成羣,法術高強,又配合默契,三五成羣出動,往往兩軍甫一接陣,封常清軍中寥寥無幾的修士便被屠戮殆盡。如是,安祿山虎狼之師更加不可稍抗。

虎牢僅一日便失守。封常清竭盡全力才能收集敗散的部隊,西撤收縮戰線。然而北軍主將史思明已洞察新軍弱點,不做任何休整,盡點騎兵,命一人帶兩匹坐騎,雙份軍備,緊緊銜尾追擊,不給新軍絲毫喘息機會。\\

如此戰術果然切中要害,偃師、葵園、洛陽,封常清的新軍每退到一地,尚不及重新編制休息,追兵便至,兩軍相接,又是一觸即潰。潰敗之勢一直漫延至東都上東門,北軍精騎自四門呼嘯而入,封常清敗入內苑,身邊只剩老兵親隨百餘人,血戰至再無可戰之兵,破牆西逃。

十二月十三日,東都陷落。

安祿山策騎入城,時天降大雪。他由北地虎狼之師拱衛,環視顧盼,志得意滿。街衢坊市,處處擠滿了被明晃晃的刀劍逼來迎接清君側義師的百姓。至於洛陽皇族、東都官員,大多不及逃出,除了頑固不化一心求死者,皆蜂擁至安祿山駕前跪迎。一時間,安祿山躊躇滿志,揮鞭環指,大笑道:“才入洛陽,便瑞雪盈尺,此乃天佑我義師!”。

左右立刻有拍馬迎奉之輩大加阿諛,然而武將文采有限,來去不過是些直白的武功赫赫之類。忽見一着官員服色的男子出列,朗聲道:“象曰云雷屯,大君理經綸。馬上取天下,雪中朝海神。”

安祿山頓時大喜,一時間也顧不得此詩似通非通了。

此時又有數十名僧人、道士、耆老、名士聯袂而來,手託黃表勸進。至此,映襯着東都上空縷縷被焚屋宇的黑煙,遠處已近尾聲的廝殺,和北軍剛剛拉開序幕的入室“搜查”,安祿山終於踏上了他心目中的帝王之土。

是夜,皇宮四宜苑凝碧池畔大開宴席。

安祿山自然高踞上坐,史思明、安慶緒侍坐兩旁,次第以下爲衆將。絲樂起後,安祿山紅光滿面,首先舉杯邀酒,衆將轟然應和,殿內一時間觥斛交錯,好不熱鬧。

酒行數巡,殿陛之下,樂聲突起,金戈鐵馬,短蕭鐃歌,有赫赫軍威,帶甲軍士持戟成列,跳起殺氣凜然的軍舞。

未幾,簫鼓稍歇,安祿山卻笑而示意軍舞的士卒留於殿內,侍立兩側。

一聲清越琵琶聲拔高,絲竹之音大盛。一隊隊輕紗曼舞的教坊樂工魚貫而入,按部分班立定,旋而翩翩起舞。只見玉腕輕舒,蠻腰嫋娜,耳聽得環佩輕擊,響鈴搖曳。諸將皆出身於北地蠻荒之境,哪裡享受過這等只有本朝明皇纔可享受的笙歌燕舞?一個個早看得瞪目張口,將酒餚忘在一邊。

庭宴正歡時,又傳來潼關大捷消息。使者言道哥舒翰正在趕赴東都路上,隔日將當庭歸降。安祿山聞報大喜,潼關入手,天下可謂已泰半在手。諸將駭然於紀若塵統兵之神鬼莫測之時,紛紛想起開國元勳的身份已就在眼前,登時心中搔癢,如關了三五隻猴子,於是按捺不住,放開本事,狠拍安祿山馬屁。

安祿山大笑,指着場中迴旋急舞的佳麗道:“兒郎們,這些便是今日的賞賜!待此間宴了,便各自領回家去,顯顯我北地兒郎的雄風吧!”

衆將大喜,紛紛放聲淫笑。

喧囂稍歇,有心切作那開國元勳的將軍便分析形勢,言道安帥現在統領大軍三十萬,而朝庭三十萬大軍覆沒後,官軍只餘二十多萬,還有一大半在西域。此時以潼關數萬大軍,西京實指日可破。此刻安祿山本軍中有道德宗六十餘位修士助陣,麾下又有蓋世猛將如紀若塵,一戰破敵三十萬,陷天下險關潼關。就算明皇逃離西京,紀先鋒掃平西川,自不在話下。

安祿山又身有龍氣,貴不可言,范陽時衆將都曾親眼所見的。

有天助,有猛士,有悍卒,何愁天下不得?

安祿山正聽得入味,東都上空忽然風雲色變,大塊大塊的雲自四面八方飛速聚攏,現出一個巨大的漩渦,其間紫電交錯,天火若隱若現,雷聲隆隆。

冬雷!此時怎會有冬雷?如此異像,立使諸將紛紛奔出殿外,擡頭望天。安祿山也坐不住,隨着衆將跑出殿外。正惶惶然時,忽聽空中傳下龍吟三聲,滿城可聞!

衆將聽得龍吟,登時戰慄不已。又見空中忽然雲開天現,有條龐然青色身影一閃而逝。然而已有不只一人看得分明,那分明是半條巨大青龍!

真龍現世,所主爲何,此時還須說嗎?

如是水到渠成,衆將力請安祿山登基。

次日,安祿山推辭不過,順天應民,登基稱帝,

至德元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登基稱帝,國號燕,尊號雄武,建元聖武。

章十五坐金鑾終

章二十豈必消無蹤下章三十九醉鄉上章十五人間四章十五人間三章十五人間中章九歲考下章一怎無言下下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五章六生死路中章十八不若懷念下章八無歸處一章一怎無言下章十五坐金鑾三章十一做快樂事上章十二無相忘四章二十三仰天猶恨雨無鋒上章三執念下章三十四鬥法上章三十仁義下章四十四縱橫下章四十五因果中章十四殺伐事五章三執念上章十二未問是緣是劫下章十與有情人下章十一若相惜四章十三未央上章三十九醉鄉上章十四來儀上章十一陌路上章一奈何途一章五定海上章十三未央下章十七怎堪驟雨狂風二章八無歸處四章二十九大隱下章十三未央下章三十一廟堂下章四西北望射天狼上章五定海下飛在天上的元旦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一章十三零落意二章二十三仰天猶恨雨無鋒下章十五縱情下章十俱往矣四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五章十五坐金鑾一章八無歸處三章二逆緣全章七歸處上章十一若相惜二章十七上窮碧落下黃泉三章十四擦肩而過上章三道途下章一奈何途二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六章八風乍起上章六生死路下下章三十九醉鄉上章九奇技下章九不肯棲五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二章十四殺伐事二章二十三仰天猶恨雨無鋒中章四十縱情下章十與有情人上章十二無相忘二章二荒唐事上章八無歸處六章三十七茫茫下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一章八寒夜上章九歲考中章十俱往矣四章三會挽雕弓如滿月上章八無歸處五章十七怎堪驟雨狂風三章十三零落意三章三十九醉鄉下章四十二不歸下章九不肯棲一章十八情天恨地兩濛濛下章一奈何途四章六何往下章九歲考中章一斷腸全章三憑生死五章十五坐金鑾二章十七上窮碧落下黃泉三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五章四十一驚怒上章四行屍上章四十四縱橫中章三十仁義下章十一若相惜二章十三佳人上章十四來儀上章十八不若懷念上章二終不怨一
章二十豈必消無蹤下章三十九醉鄉上章十五人間四章十五人間三章十五人間中章九歲考下章一怎無言下下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五章六生死路中章十八不若懷念下章八無歸處一章一怎無言下章十五坐金鑾三章十一做快樂事上章十二無相忘四章二十三仰天猶恨雨無鋒上章三執念下章三十四鬥法上章三十仁義下章四十四縱橫下章四十五因果中章十四殺伐事五章三執念上章十二未問是緣是劫下章十與有情人下章十一若相惜四章十三未央上章三十九醉鄉上章十四來儀上章十一陌路上章一奈何途一章五定海上章十三未央下章十七怎堪驟雨狂風二章八無歸處四章二十九大隱下章十三未央下章三十一廟堂下章四西北望射天狼上章五定海下飛在天上的元旦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一章十三零落意二章二十三仰天猶恨雨無鋒下章十五縱情下章十俱往矣四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五章十五坐金鑾一章八無歸處三章二逆緣全章七歸處上章十一若相惜二章十七上窮碧落下黃泉三章十四擦肩而過上章三道途下章一奈何途二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六章八風乍起上章六生死路下下章三十九醉鄉上章九奇技下章九不肯棲五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二章十四殺伐事二章二十三仰天猶恨雨無鋒中章四十縱情下章十與有情人上章十二無相忘二章二荒唐事上章八無歸處六章三十七茫茫下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一章八寒夜上章九歲考中章十俱往矣四章三會挽雕弓如滿月上章八無歸處五章十七怎堪驟雨狂風三章十三零落意三章三十九醉鄉下章四十二不歸下章九不肯棲一章十八情天恨地兩濛濛下章一奈何途四章六何往下章九歲考中章一斷腸全章三憑生死五章十五坐金鑾二章十七上窮碧落下黃泉三章二十五斬罷落殘紅五章四十一驚怒上章四行屍上章四十四縱橫中章三十仁義下章十一若相惜二章十三佳人上章十四來儀上章十八不若懷念上章二終不怨一